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评价

时间:2022-12-14 08:29:00

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LBL与PBL结合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LBL讲授法,实验组采用LBL与PBL结合教学法。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两种方式评价结合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优秀率和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L与PBL结合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LBL教学法。

【关键词】LBL;PBL;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研究病理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制,阐明疾病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的学科。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同时涉及各种临床问题,而在基础学习阶段学生尚未进行临床实习,“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理论知识抽象、难懂,记忆困难,学习压力大。因此,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在LBL教学基础上,引入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情景问题开展讨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为了使以上两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开展了两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5年9—12月,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个班学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名学生。对照组学生男12名,女38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3±0.4)岁。实验组学生男15名,女35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1.5±0.7)岁。两组学生高考录取均为普通本科高校2表第一志愿招生,对照组和实验组为同步教学班,授课教师和基础课学习内容相同。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高考成绩、医学基础课学习内容和授课教师资历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1.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LBL和PBL结合教学法。两组学生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8版本科国家规划教材,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两组学生的教学设计相同,课程包括总论部分8章,各论部分4章,总学时共48学时。实验班在总论部分“酸碱平衡紊乱”和各论部分“心力衰竭”这两章内容组织两次PBL教学法,每次教学时数6学时,其他章节与对照班的教学模式相同,由相同的教师采用LBL教学法教学。1.2.2PBL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针对这两章教学内容、知识点设计临床情景案例,将案例置于生动真实的情景中增加学习趣味性和生动性。课前将实验组学生分成8~10人/组,以小组讨论形式组织PBL教学。2)小组合作:讨论时组长主持,每个案例分幕发放,通过交流讨论、问题探讨、成果分享、绘制机制流程图等环节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3)总结与评价:学生全面总结案例,教师适当补充,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等环节反馈教学效果。1.2.3教学效果评价。评价方式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部分,主观评价为学生问卷调查和自评互评量表信息反馈,客观评价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两组学生的授课教师、考试试卷和教师阅卷方面均无差异。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分为客观题(名词解释、单选题、简答题)占60分,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观题(病例分析和问答题)占40分,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后,结果显示(见表1):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和优秀率(≥80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比较。对两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00%,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以α=0.05检验标准,两组学生在“是否提高学习兴趣、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培养、知识拓展、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问题上的差异显著,实验组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BL与PBL结合教学无论对老师和学生都有较高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情景案例的过程中,增加了自身的知识储备,课上引导学生课上讨论节奏,启发临床思维的过程中,增加了师生互动,提高的学生参与度。同时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又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LBL与PBL结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5-6]。

3讨论

近年来,PBL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其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PBL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情景问题中,以问题为导线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3]。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与医学教学中多门学科密切交叉又互相渗透[4]。因此,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发挥PBL教学优势。近年来,PBL教学模式被国内外各医学院校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把PBL教学应用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全程教学又受学生人数过多、教学场地不足、课程学时较少等一些因素的限制[4]。因此,我们把传统的L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实验班在“酸碱平衡紊乱”和“心力衰竭”这两章引入PBL教学。研究表明应用LBL与PBL结合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效果和期末成绩优秀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LBL与PBL结合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优于LBL教学法。

作者:纪慧 肖薇 金莉 李波 赵宇 王珺 李光伟 林岩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