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品德教育论文

时间:2022-11-28 04:00:25

日本近代品德教育论文

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第一次教育改革──品德教育受重视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政府就把学习西方、兴办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并积极进行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教育改革。1879年的《教学大旨》强调日本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完成“臣民”教育的任务,将阐明忠孝仁义之道德与探求知识才艺并列为教学任务,明昭天下。这充分反映了日本近代教育在学习吸取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同时,将灌输儒家道德作为其品德教育的中心任务。针对这一时期的改革,孔祥宏在《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指出:“明治初期的日本,领导层由国学派、儒学派和洋学派三种势力组成。当时上至天皇,下至平民,都被卷进仿效西方文明的热潮之中。品德教育是教育近代化的先导和保证,教育改革的成败由民众品德教育的程度决定。”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教育改革──品德教育滑坡

二战后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复兴日本经济。日本国民热衷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管理方法、文化思潮,而传统的优秀文化与思想逐步被放弃,品德教育出现滑坡现象。1958年的课程改革加强了品德教育、以“学科知识中心主义”为指导,充实国语和算数的基础学历。此时虽然品德教育依旧受重视,但学历主义日趋明显导致品德教育实质未能得到很好实施。60年代盛行的“教育投资论”掀起了学历社会的升级,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教学的“智育化、应试化”,无形中挤掉了品德教育在教学中的应有位置。朱剑洪通过《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再认识》介绍战后日本全盘照搬美国式的生活主义教育模式,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与日本的国情严重脱节,引发了以校园暴力为代表的品德教育滑坡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西方文化的滥觞导致日本民族许多优秀传统消失,价值观的普遍贫困和道德沦丧、品德缺失,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教训说明日本品德教育走向滑坡。70年代初,日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转轨后,学生逃学厌学、中途退学等现象说明品德教育达到了滑坡的高峰期。姜相志在《日本教育改革中的道德教育演进历程》指出社会上两极化趋势越发显著,只有毕业于名校才能得到好工作;一些具备创造性但没有文凭的人永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残酷的升学竞争、就业竞争严重扭曲了青少年心灵,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对日本第二次教育改革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此次教育改革存在一些弊端,但总的来说使日本教育向前迈了一大步,开启了日本教育的新时代,使日本从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教育走向了民主教育,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并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

三、日本面向21世纪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品德教育回归与发展

(一)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省议报告书《关于扩充和整顿学校教育的基本对策》,到1984年6月“临时教育审议会”成立,是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关于扩充和整顿学校教育的基本对策》拉开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序幕,在这部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学校教育的总任务是担负培养“人格形成”的使命。日本政府提出了加快知识集约型经济发展步伐的“科技立国”方针。郭德红、楚江亭在《论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重视个性》中提出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整体性的改革。“由于没有可效仿的既成模式,因此特别要求借鉴历史经验和各国人民的经验,进行大胆坦率、自由豁达的论争,发挥自由的创造性”。因此,日本的这一次改革代表了现代工业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尝试。(二)1984年6月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成立,至1987年8月该审议会完成三年的使命,自行退出教改舞台,是日本第三次教改的第二阶段1987年临时教育审议会第四次咨询报告中确定日本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广阔的心胸、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精神,成为世界之中的日本人。”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品德在日本人形象中的显著地位。张琦在《日本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思考》介绍80年代的日本历史上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文部省改变了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即把原来的“智、德、体”的顺序改为“德、智、体”,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论述了日本在这次教育改革中针对青少年品德教育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有益经验,并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出了建设性改革意见。(三)1987年8月临时教育审议会使命的结束至今,是日本第三次教改的第三阶段。一个全面日本教育改革的高潮即将到来从内容上来看,第一,以终身教育为主线的综合教育体系将得到充实。所谓终身教育,由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老人教育的有机结合为特征,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教育承担者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二,学校教育的一元化将由多元化取而代之。只有实行学制的多元化,才能使学校教育在竟争中各显其长,培养出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第三,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将在日本教育中占据突出地位。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创造力。无论是学制的改革、还是终身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与培养创造性人才这一战略重心紧密相连的。第四,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将逐步加快。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教育问题特别小组在教育改革的建议书中宣称:新时代日本人的素质是创造性、主体性和国际性。崔世广通过《浅议当前日本的教育改革》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教育改革,涉及教育理念、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弹性化、强化评估及国家和传统观念教育等特征,因此必将对日本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各国教育家对教育改革的观点,及发展过程的看法,都是注重公民品德教育,把培养爱国者、合格公民、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作为品德教育的首要目标。品德教育激发着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地寻找着自身的不足,激励着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断地完善,自身强大了才能在当今复杂的国际背景中站稳脚跟,从而立于强国之列。

作者:倪翠关晓杨芳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