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改革对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影响

时间:2022-11-26 08:51:39

管理会计改革对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影响

摘要: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主要以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为服务对象的经济应用学科,而管理会计课程是高等财经院校中会计、财务管理等各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情况下,管理会计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管理会计改革势在必然,而这势必将影响到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如何借助管理会计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来推动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善,促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使我国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改革;高校;管理会计教学

当前,我国各高校中会计专业仍然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希望能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在毕业后在企业或单位中施展才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都会从事一些简单的账目处理、财务分析、报表提供等工作,至于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价值创造等等活动对这些学生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新经济、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依据国家颁布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在创造企业价值、资产配置优化、资产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优化与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和单位中的应用。

一、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

(一)管理会计教材体系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至目前为止,各所高校“管理会计学”教学所使用的管理教材体系已经过了多次变革,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层将“管理会计学”重命名为“经营决策会计”,并独立划分了责任会计,使之成为单独的一门学科。直至近几年中国人民大学才重新建立“管理会计学”,取消“经营决策会计学”与独立的责任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对于“管理会计学”课程中的重复内容,交给了任课老师解决。参考过去“管理会计学”的种种案例,我校为了避免教材内容中的重复以及教材与实践脱节现象的产生,将我校原有的“管理会计学”与“成本会计学”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新的“成本管理会计学”,但无论“管理会计学”与“成本会计学”是合还是分,其教学内容大多仍是借鉴英美国家管理会计教材而来,所以整合前后的教材结构差异不大。近年来,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增添了一些与战略管理、作业管理有关的先进理论。然而,这些理论的来源仍是借鉴英美等国家,与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结合相对较少,例如:没有根据我国企业实际的管理会计环境调整教材体系,使得教材中的内容大多偏于理论、轻于实践,最终与管理会计是为了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则相背离,这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此种教材体系抑制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理论教学落后

受“农本商末”“义重利轻”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会计学在我国始终未得到较高的重度,这导致了我国会计学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始终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另外,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也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会计核算领域共计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革,这对于指导会计核算工作与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观念的更新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因为管理会计在实践工作中与企业经营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难以消除的弊端,例如:管理会计学理论内容体系的架构与安排就是一个会计行业热议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理论界也在不断的研究分析,但是始终都没有得出一个被一致的结论,这导致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落后于企业实际经营的发展,最终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应用与实际就业情况并不乐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大众型企业开始探索,希望通过网络获得一些时间价值较高、操作性较强的管理会计办法,而且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也开始逐渐依赖管理会计办法,例如:战略管理办法、作业成本控制、预算体制套用等。对对此,管理会计实践性的提高就成为了各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的共同难题。

(三)管理会计教学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在管理会计方法的教学上,目前管理会计教材中的内容有些过于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其中的“本量利分析与成本性态分析”都是有很多的假定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就是像特定的单一成本对象假设,而对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产品,也就是说,企业根本不可能生产只生产一种产品,如果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则结构将不可能保持原有状态,原来的“成本性态分析”则是建立在特定的单一成本对象假设基础上的,而接下来的“本量利分析”又是基于成本性态分析,需要一系列假定条件的满足才可分析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起初,学生在学习这种模型分析时,还存在着很大的兴趣,但是经过后续的经营决策、销售预测、生产投资、存货决策等模型分析时,很容易失去对模型分析的兴趣,因为模型分析需要诸多特定假定条件的满足才可进行,使得这些模型分析与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社会环境产生的需求不符,缺乏实际价值,祖自宏导致学者学习没兴趣,教者教学没兴趣。就当今企业发展现状来啊看,这些模型在实际中很少被企业所实际运用。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将管理会计的教学与会计学术研究相结合

“管理会计学”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偏离的现象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管理会计学”的热议。近年来,会计领域的“实证研究”愈发趋于模型化,这使得研究成果晦涩难懂,且很难将这些研究结果真正的运用到会计实践、会计专业教材编排、会计理论以及课堂教学当中。管理会计的方法与理论均是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学术的研究又与会计教育原则相背离,这使得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越发举步维艰,学生越学越“懵”,进而教学与实践难以达成共识。因为管理会计存在着服务企业管理实践的特点,所以管理会计应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校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应该引导、鼓励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的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进而实现管理会计学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形成循环促进关系,最终提高高校管理会计学教学质量。

(二)建立健全与实践相符的课程体系

从于企业成本管理着手,加强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的探索。在“管理会计学”的教材体系整理方面,就需要将“成本会计学”与其进行统筹协调,避免教材体系中重复内容的教学。顺应时展,高校应加快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的编排与建设,对与管理会计学教材体系的编排则可将其与国家财政部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及时下被热议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等文件相联系,以此来形成管理会计教材体系的基本框架,再通过加入一些工具方法研究、国内先进管理会计实践做法与经验来形成内容科学、严谨的教材体系。特别是教材体系中工具方法的教学,应该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做法,提高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还可以与一些管理会计实训基地合作,使学生参与到一些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理论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

计教学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状况,在管理会计的指导目标、现状分析、历史总结、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着手,实施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与探索。在管理会计改革中,高校最先应该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管理会计教学观念,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教学理论体系。在管理会计教学教材的改革中,相关学者不仅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而且还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与义务,需要结合实践,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断总结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加快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同时借鉴传统管理会计理念与西方国家先进管理会计经验中符合自身改革特点的优势内容,进一步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的建设。

三、结束语

当管理会计被社会所重视,管理会计人才也将向专业化、职业化进行转型,对此,明确规定一名合格的注册管理会计应该了解哪些学科的课程体系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当前我们不仅要加快“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还要加快“管理会计学”师资力量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彭司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思考及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17(20):170-171.

[2]吴桐,邵巍.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33):418.

[3]赵伟宇,郭亚楠.管理会计改革对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7(45):1.

[4]李勤.《管理会计》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8(3):90-92.

作者:陈国金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