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的教学初探

时间:2022-05-30 10:07:30

货币供给的教学初探

准备金是存款货币的基础

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之下,假定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吸收的原始存款是R,在各个商业银行经历了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等系列行为后,A银行吸收的原始存款R全部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形式上缴到了中央银行,而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现金持有量为0。换言之,中央银行向社会投放了R基础货币,然后又经过商业银行缴存款准备金的形式进行了回收。此时,存款准备金R即是原始存款R,因为原始存款是存款货币的基础,所以存款准备金R是存款货币的基础。更进一步,如果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为R,则商业银行必定吸收了R原始存款,就会创造出R/r存款总额来。如果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不仅保持有法定准备金,而且保有超额准备金(假设超额准备金为e),则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过程为表2。从表2中可以发现商业银行A吸收的原始存款R,在各个银行经历了上交法定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等一系列行为后,原始存款R全部以准备金形式上缴到了中央银行,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现金持有量为0。只不过,存款总额变为了R/(r+e)。存款准备金R仍然是原始存款R,所以存款准备金R是存款货币的基础。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关系

教材中论述“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控制,包括社会公众手中持有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但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是否属于基础货币,它和货币供给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将分两个层次来分析解释基础货币的范围及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一是理论层次,商业银行吸收原始存款上缴存款准备金后,剩余资金都可以用来放贷或投资,不保有一点现金资产;二是现实层次,商业银行吸收原始存款后,除了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外,还会保留一部分现金资产应付客户日常提现需要。假设央行发行C+R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把基础货币C部分留在手中(即社会公众手中的通货,即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把基础货币R部分存于商业银行,则会形成R原始存款(即是准备金R),再经过商业银行体系与客户的贷存款过程,则会形成D存款总额(D=R/r,r为存款准备金率),构成货币供给量的另外一部分。此时,社会公众手中的通货C是现实的购买力,而D存款总额也可以用于转账支付结算。此时,基础货币=现金+准备金,货币供给量为C+D,其与基础货币的关系如图1。假设商行保持的现金资产占存款的比重为c,此时派生存款的过程如表3:从上表中可得:准备金+现金资金=R*(r+e)/(r+e+c)+R*c/(r+e+c)=R,即存入A银行的原始存款R分为了两部分,一是准备金R*(r+e)/(r+e+c),它是产生存款货币的基础,数量上相当于扣减了现金资产后的原始存款;二是现金资产R*c/(r+e+c),从资金来源看,是客户用现金形式存到商业银行的,是客户暂时闲置的资金,一旦需要会立即从银行取出而形成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形成现实的购买力。因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保持的现金资产应该是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与公众持有的通货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现金资产是暂时闲置的通货,公众持有的通货是可以立即使用的。此时基础货币的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现金加准备金,还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资产。此时,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变为图2。

本文作者:苏跃辉郑小霞工作单位: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