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时间:2022-01-09 08:39:37

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摘要:医学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是医学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时代医学生特点,探析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用“互联网+”思维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核心作用;多元主体参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一体化设计;突出职业特点,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思政;路径;医学高职院校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医学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有效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勇于创新的合格医务工作者,是医学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新时代赋予医学高职院校的责任。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怎样结合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互联网的思维理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医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是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特点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在思想上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应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生活。在大学生中,高职学生数量占比已超过本科生,因此,全面了解新一代高职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1.1思想活跃,但不成熟。当代高职学生有目标、有理想、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渴望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但他们中多数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不够成熟,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改进与实施没有太多关注和参与意识。部分学生过度看重物质生活,存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1.2动手能力强,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通常在完成一些应用型工作任务中,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各种互联网平台、应用软件的使用掌握得较快,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和很强的独立意识。多数人愿意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但对大学生在社会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较弱。1.3信息获取快速,但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弱。“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由于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各种互联网平台、应用软件的使用掌握得快,且网络世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对其产生巨大吸引力,因此,他们对信息获取速度很快,学习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高职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其自我控制力弱,面对各种信息庞杂的网络,很容易沉迷其中,缺乏对真实信息的鉴别能力[1]。1.4社交范围扩大,但团队意识淡薄。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交平台(微信、QQ等)的出现,使高职学生的社交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交范围明显扩大。网络交流的便捷给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使许多学生脱离现实,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导致学生间、师生间面对面交流逐渐减少,学生交际能力逐渐降低,很多人只注重个人感受,很少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团队合作意识淡薄。

2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时代价值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即高校的全部课程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使所有课程都能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兵作战”变为每门课程、每位教师都参与的课程思政,都承担育人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课育人的新格局。2.1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是时代的必然“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还不成熟的当代大学生其影响更为明显,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很难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重塑“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和行为就要对其实施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转变教育模式,让互联网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开辟各种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手段的新型授课形式,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的必然。2.2职业教育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在各种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最迫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量行业骨干、技术能手参与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实训场所开展模拟或仿真实训,到企业从事真实的生产实践、顶岗实习。高职教育通过工学结合大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突显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与德育并重,以及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职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为社会所需要,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具备职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然而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心理素质较弱,与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高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也更加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2.3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知识学习与职业素质教育并重医学是救死扶伤、维系生命的神圣职业。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医学后备人才的主阵地,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学生的培养应坚持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并重。因此,高职院校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信念、职业感情和行为,注重在各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但深入了解,而且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品德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职业素质不高,在加强基础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更应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2],将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应用型高技能医学专门人才。

3课程思政的现实问题与困境

3.1时间碎片化。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一般为3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通常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在临床见习实习,学生的活动在时间上涵盖课内外,地点既有校内也包括校外,相关参与者除了学校教师、同学还有临床带教教师、同事和病人。课程思政的开展在时间上往往比较零碎不成系统,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通常无法收到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以“互联网+”思维模式、思维理念和教育方式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境及时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指导。3.2技术过度应用。“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远程教育等多种网络教学方式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获得了更加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一些高职学生自律性相对较差,沉迷于网络虚拟环境中,导致人文情感欠缺,融入现实生活的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教师对于“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的构建不合理,没能将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好融合,导致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在教学中过度应用,影响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也弱化了德育的人文价值。3.3教师话语权弱化。“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看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微课、慕课及各种虚拟课堂进行学习,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同时,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呈现多样、开放、规模化的发展态势,学生的思维及价值观念极易受到网络环境中思维意识及多元思想的影响,弱化了教师的话语权及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4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析

4.1用“互联网+”思维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现在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大多是“00后”,他们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与网络密不可分。因此,要想收到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应寻找互联网、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之间的契合点,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开展如微课、慕课、线上App等多种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手段的新型思政教育形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学生建立全天候的互动、沟通,是“互联网+”环境下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方式。4.2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核心作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体课堂,教育主体被弱化。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授课中注意利用临床典型案例和思政教育资源,以教师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和感染学生,并通过丰富的课堂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得到思想升华和职业素质提升,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课堂教学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也成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4.3多元主体参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教学为载体,集课程教学、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实习为一体,由教师、家长、校外专家、社会其他人员等广泛参与的过程[3]。高职院校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临床见习、实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多类型主体的共同参与,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载体,使学生的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病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对未来职业和医疗卫生条件形成足够的认识。例如,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及健康服务,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及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精神。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及综合素质。多样的载体和多元主体参与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4.4课程思政的一体化设计。目前我国医学高职院校教学通常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临床见习、实习,在授课时间和内容上存在相互交叉与重叠。但课程思政与各门专业课的融合缺乏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内容课程思政的一体化设计,不利于系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促进各门课程的沟通与衔接,进行高职学生课程思政的一体化设计。具体讲,一体化设计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在纵向上应按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以连续性特点逐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阶段;在横向上,要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不同学科的不同课程上。最后,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整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具体学科与具体教育阶段进行整合,实现课程思政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连贯与统一,形成立体化、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4.5突出职业特点,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医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的职业,在这个“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行业里,更应强调课程思政教学,并将其贯穿各门课程教学的始终[4]。首先,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中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和职业品德教育。其次,在理论课教学、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针对学生的行为特征和认知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感和良好的医德。再次,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职业理想与职业责任有机结合。最后,善于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中心、学生社团等,通过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提升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因此,高职教师应充分认识互联网主导的时代背景,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接纳新事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乐于接受的方式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从而拓宽道德教育领域,实现与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有效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形成合力,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型医学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琳.“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5):31-32.

[2]陈利红.医学高职高专人体寄生虫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8):19-20.

[3]姜春云,徐涵.台湾地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5):100-104.

[4]蒋碧梅.临床医学八年制消化系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48-49.

作者:罗萍 马菲菲 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