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2-28 09:42:12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之所以深受世界各国工程和教育界的推崇,关键在于其先进并且系统的育人理念。文章总结该制度的核心理念及优越性,阐述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尝试和思考,指出高等学校应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对照认证标准和自身特色,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制订相应对策持续改进,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对工程教育的呼唤,国内工程类高等院校对工程教育的改革也逐步深入,2016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进入了国际工程教育联盟。

1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

工程教育认证是一种合格评价,认证结论分为合格或不合格两种,强调基本要求而非专业评比和排名,旨在鼓励学校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发展多样性[1]。它之所以会深受世界各国工程和教育界的推崇,除了其国际等效的工程师执业资格外,还在于它有着先进并且系统的育人理念,有着可操作的目标指南以及科学明确的质量监控体系。其中理念是关键,是行动的指南。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是工程界和教育界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是《华盛顿协议》各会员国的共同思想,是全社会对工程教育的呼声和要求,其核心理念概括起来有如下3点。1.1以产出为导向。我国的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给人才培养出口提出了8项基本目标要求。申请认证的各专业,需要根据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自身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设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支撑该目标达成的课程体系、管理制度、教学环节及评价机制等,同时还应遵循面向行业、企业开放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认证时,认证委员会考察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是否秉承明确可度量、科学合理、恰当有效、能够达成的原则,并从学生发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要素,考察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能够支撑该目标的达成。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对各项目标的设定及达成性考察,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口号第一次有了明确合理的参照标准,认证考察的7个要素,也正好覆盖了人才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体系。1.2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关注的大多是学校投入了多少经费,拥有多么优越的师资力量,场地、实验室怎样先进等。事实上,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他到底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大学本身投入的多少。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保证学生获得目标要求的各项能力。工程教育认证恰恰是秉承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的质量标准核心就是毕业生的质量;它检验教学过程能否支撑毕业期望的达成;它判断专业教学是否适合该领域工作的要求;它提倡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课堂,实时评估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并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另外,工程教育认证关注的是参加认证专业的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部分尖子生,这也突出体现了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3持续改进。促进专业的持续改进也是工程认证的最终目标。社会环境不断在变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工程认证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不断反馈来形成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考察的7个要素中,第4个要素就是专指持续改进。而考察“持续改进”要素是否达成,则要求被认证专业建立一种具有“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特征的持续改进机制[2],这种机制需要被认证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使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保持一致;二是能够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使其始终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三是能够持续改进具体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另外,认证结论并非一劳永逸,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者,可能得到的结论分为P(通过)、P/W(通过但有弱项)、P/C(通过但有关注)3种结论,并且认证也有一定的时效性,有效期一过,认证专业需重新申请被认证,而即便是在有效期内,认证专业仍需要每年提交自评报告,反馈其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情况。工程认证对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的要求,是在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诊把脉”,而对照其各项标准进行持续改进,便是紧盯病根“对症下药”,工程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保证了专业建设的“生命健康”,无疑将促进专业办学质量持续提高,这对工程教育举办者和从业者是一种鞭策,同时也是对全体纳税人和工程教育服务购买者的一种权利回馈。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吴岩也强调:“高校一定要知道认证是提出问题和建议,更需要有持续的改进。高等教育如果没有持续改进的文化,那大学文化再漂亮也是皮毛”[3]。

2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指导下的改革实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于2013年11月递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证申请,并于2014年6月通过认证专家组考察,认证结论为P,有效期为6年;2015年,该院网络工程专业提交申请,并在同年9月接受认证专家的现场考察,认证结论为P/C,有效期为3年。在准备认证和接受考察的过程中,学院领导和专业建设队伍对认证本身及其提倡的产出导向、以生为本、重视过程、反馈评估、持续改进等办学理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专业培养计划设置尤其是课程体系规划,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思路,同时,学院也正尝试运用认证的相关理念,指导其他专业的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变革。笔者根据近几年参加工程教育认证的经历,梳理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运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指导实践的几点具体做法及有关思考。2.1充分调研内外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工程认证目标导向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遵循的是逆向设计原则,即遵循“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具体教学内容”的自顶向下设计模式。因此,内外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整个培养体系的起点。国防科技大学围绕建设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任务,坚决落实对关于将该校建设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的宏观定位。一方面积极总结学校多年积累下来的办学经验和特色,运用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分析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内部需求;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赴部队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充分了解各用人单位的最新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内外需求,学校用4年重新制定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而在培养方案的运行过程中,每一届新生入学前,各学院又将结合上一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最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组织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微调。培养方案明确了学员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并且充分考虑目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强调目标必须满足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并且是针对整个专业而不是针对某一类学生的;保证学校从政策到人员,从认识到行动,从在校学生到毕业生,对目标的理解整齐划一,从而达到“劲往一处使”的效果;同时,学校还考虑对质量保障体系、资源配置模式等保障力量的建设,从而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2.2对照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梳理课程体系。毕业要求是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依据,是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必须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才能实现[4]。而课程体系及具体教学内容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尤为重要。工程教育背景下,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的课程体系与学生的能力结构之间有明晰的对应关系,即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要对学生能力的实现有确定的贡献,而学生能力结构中的每一种能力,要有明确的课程或其他教学活动来支撑,换句话说,毕业要求必须逐条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借申请工程教育认证之机,组织各专业的负责老师对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专业的毕业要求,梳理原有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同一系列的课程间建立系列课程组,由专门的负责人负责该组课程的优化建设,其中包括梳理组内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脉络,重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组内教师集体备课以及安排施教等。例如,梳理后的软件工程专业所有专业课程分为计算技术基础、电类基础、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系列、计算机系统系列、软件工程系列(一)、软件工程系列(二)7个系列课程组,每组课程设负责人1名,课程组负责人联合3~4位任课教师,负责课程组的建设以及教学过程的施教。另一方面,在不同课程组之间建立教学委员会,各系列课程组负责人是该委员会成员,教学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为课程组之间的内容设置、关联以及衔接把关,并明确各教学环节之间是互补、深化关系,还是简单重复关系,保证把毕业要求逐条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去。2.3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教育评价制度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变革,是教师角色的变革[5]。要完成这样的变革,不仅要推动教师完成在观念层面的转变,更要推动理论、工具乃至技能的转变。唯有这样,教育评价制度的变革才可能真正落地生根。国防科技大学一直以来都重视师资队伍水平的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学院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发展方案,“有计划、分批次、全覆盖”地组织一线教师赴加拿大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教学技能培训,包括ISW(instructionalskillsworkshop)、CDI(coursedesigninstruction)等,此类培训倡导的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训中,参加培训的老师将在培训导师的指导下,练习完成将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再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目标,设计支撑这个目标的教学活动。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设计科学的方法完成目标达成性的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保证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从而自上而下地保证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地,保证了学生获得目标要求的各项能力,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到目前为止,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线教师已经全部通过了此类培训,并获得了国际认可的培训证书。另外,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以来,学院还要求所有任课教员对照相应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权重矩阵,进一步检查教学内容对课程所需支撑的指标点的覆盖情况,确保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度权重矩阵各项指标点的全覆盖。而在施教过程中,教员也应不断完成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自评,并根据自评得分情况,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造条件,全方位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教育的环境,使学生能以恰当的方式和策略达成学习目标。2.4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控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早在1998年就通过了ISO9001认证,并将该质量管理体系成功地用于大型科研项目管理。借鉴其过程化管理、按要素评估的思想,我们建立了一整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教学目标清晰、过程管理严格、记录档案翔实、定期总结讲评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制定了《施教守则》《教书育人守则》《研究生导师职责》《队干部管理育人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教学和管理提供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2)参与主持编写并出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规范》《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学规范,确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各项标准,也为其他高校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3)建立例会制度,各类改革小组、系列课程组、教学委员会等团体定期召开例会,总结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4)实施本科全程导师制度,为每一位本科学员配备全程导师,指导学员完成大学四年的规划,量身定制学习进度,鼓励学员个性发展,做学员的良师益友;(5)成立教学督导组,动态跟踪所有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评价课程,并为任课老师的教学提出宝贵意见,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出谋划策;(6)建立教学档案范例,规范教学档案管理,便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现场取证,也便于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成果的数据收集和分析;(7)建立了一套基于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反馈机制,对毕业生的质量和社会反响等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使科学决策不断发展和趋于完善;(8)推行《尖子生培养办法》,鼓励学有余力的学员进行创造性学习,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协作组”为学员的创新活动提供指导和保障。2.5深入理解工程认证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不是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紧跟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对照认证标准寻求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建立基于反馈的持续改进机制,将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才能建设符合国际学位互认需求的专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近年来,为使广大教员、学员以及各层级管理干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先进性,领会“以学生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及持续改进”的真正含义,在申请工程认证的初期,学院多次邀请认证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普及认证工作有关知识、解析认证工作的指导文件,同时也让所有师生对工程教育背景下自身工作的改进有了初步思考。而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学院又专门成立了工程教育认证小组,每月召开例会,每个学期组织全院所有师生和管理干部召开工程认证专题研讨会,汇报认证工作进展、专业及课程建设持续改进情况以及教学管理方面发现的问题及对策等,通过反复的交流和研讨,所有参与者实时掌握了动态、更新了观念、并且能够逐步运用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理念指导自身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学院还要求各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有关要求,定期开展自评,不断发现专业建设中的不足。

3结语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虽不直接进行工程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也不直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管理和雇用,但它通过设定专业标准为工程专业人才和就业市场实现无缝衔接,在二者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6]。除此之外,该制度有着先进并且系统的育人理念,有着可操作的目标指南以及科学明确的质量监控体系,尽管可能“认证”的功能有限,但它为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了质量先导,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促进了学校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无疑将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高等学校应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一方面要面向行业、企业获取工程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信息,找准目标定位;另一方面也要对照认证的各项标准要求,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持续改进,着力于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工科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娟.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7(1):130-131.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15/16):33-35.

[3]晋浩天.工程教育认证对我们意味着什么[N].光明日报,2013-11-27(16).

[4]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5]王昕红.美国工程教育认证改革中的教师培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64-67.

[6]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

作者:谭春娇 陈微 赵亮 周海芳 钱程东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