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19 09:09:34

音乐艺术教学改革研究

美食纪录片是记录、刻画饮食文化,并将其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的电视纪录片,不同的叙事模式、拍摄手法、节奏及视听风格可以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纪录片,其中背景音乐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元素具有着重要功能。一首适合的背景音乐可以使纪录片变得更加完美,音乐的细腻、丰富可以直接表达出创作者蕴含且想让观众体会到的情感,得当的音乐与画面进行配合可以大大提高纪录片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之更为成功。而美食纪录片背景音乐作为一项艺术也作为一门课程,其教学改革值得我们进行探索,一方面对我国美食纪录片背景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我国纪录片艺术与音乐艺术将来的进步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万物滋养:一浆一饭中的中国生态哲学》一书以“饮食”作为切入点,突破了地区与民族的界限,从我国五个不同的生态环境板块来描写,并以现代的角度,从国人寻常的一日三餐中发掘出我国传统哲学的精神追求,如“天人合一”和“生态平衡”等,本书还试图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思考在当下生态环境中人类该何去何从。

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首先以森林为起点,结合居住在森林附近的居民看法,将植物的影响力作为题目描述了与之相关的饮食,其中包括了含有香气、苦味、辣味的几种美食;继而以草原和田野两大生态环境系统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两地不同的食物:肉食与干粮,从美食的角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同的草原、带领读者从人与土地的相处重新看待田野;最后,转换到江湖与海洋,描写了临近江海湖泊居民的餐食,生动地刻画出了江湖饮食的滋补与海洋饮食的鲜美。除了对五大生态环境中的美食进行描写,本书还采访了当地居民,并专门开辟出一个版块对此进行记录。另外,每结束一个章节,作者还会将导演对这一生态环境及其美食的感想写在末尾,不光分享了美食,更分享了主创的内心世界,搭建起了与读者交流的桥梁。美食纪录片可以带领观众欣赏食材的鲜美,也可以让人体会到美食文化悠久的历史,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从内容到拍摄再到后期可以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其中背景音乐作为关键因素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纪录片中的背景音乐与一般音乐相比,更加突出的是其功能性,纪录片中的音乐服务于纪录片本身,需要配合并且尽量贴合于整体画面,最终成为纪录片的一部分。在纪录片中加入音乐,一是一首好的背景音乐能够提高观众对纪录片的理解,帮助观众更好的融入其中使之对纪录片的投入度更高;二是创作者可以通过纪录片向广大观众传递自己的精神和情感,虽然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拍摄手法与后期剪辑已经蕴含了创作者的精神内核,但是背景音乐的加入能够弥补画面和解说词所没有办法传达的情绪,使纪录片的情感更加充沛,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优秀纪录片与优秀背景音乐能够互相成就,造就出一部成功的艺术品。

纪录片背景音乐十分重要,美食纪录片的背景音乐也不例外,那么美食纪录片的背景音乐艺术教学改革与探索自然也是相当必要的,因为其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作为一门职业的入口,教育效率的高低也会影响未来行业的发展。时代在高速前进,对于教育来说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才能在教学改革与探索中取得成功。音乐能够刺激人产生联想,能够使人在脑海中想象出与之相搭配的画面,因此音乐和画面是不可分割的--在美食纪录片的背景音乐艺术的教学过程中可探索出一条结合式的路径,将音乐与画面的审美特性科学的结合起来,在讲解背景音乐时与适合的美食纪录片相联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对课程及音乐的领悟、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演示课件、讲授书本内容等向学生教授课程内容,传统模式枯燥并且限制了知识的的拓展,有些知识仅通过解说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查阅相关内容,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过程,可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让其对于课程内容与知识能有自己的理解,并且使得学生的头脑更为灵活、锻炼了学生上台的勇气;纪录片分为很多类型,不光有美食纪录片,还有政论、历史、传记等多种不同主题,在进行美食纪录片的背景音乐艺术教学当中应注意与其他类型纪录片背景音乐作对比并设置专题讨论,以分类比较来引导学生对于美食纪录片背景音乐艺术的学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美食纪录片的背景音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在教学改革和探索中,笔者大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是其目的在于以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不断前进的时代。

教学改革与探索永无止境,随着网络、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加之美食纪录片的内容、风格逐渐多样化,美食纪录片的背景音乐也不会一成不变。发展进步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美食纪录片的背景音乐艺术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将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课堂将产生改革与变化,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容易学习与理解知识,对教育成果及行业未来发展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彭渊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艺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