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探究

时间:2022-01-11 03:37:11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探究

摘要:相比于法学专业其他课程以客观题和主观题为主的考核方法,模拟法庭的考核方法较为特殊。模拟法庭非个人舞台而是团队合作之结果,由此导致成绩考核依据的非唯一性。模拟法庭成绩考核具有复杂性,要以“团队成绩”为主,个人表现为辅,同时需要结合学生模拟案件的难易程度和各小组成员间的配合情况,个人在模拟法庭中的表现,实践报告的撰写等进行综合考查,作为认定个人成绩的主要方法。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成绩考核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数的15%。加强校内实践环节,开发法律方法课程,搞好案例教学,办好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充分利用法律实务部门的资源条件,建设一批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覆盖面广、参与性高、实效性强的专业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1]模拟法庭是学生重要的校内实践环节,是法学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步入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实践课程,亦是检验学生对实体法、三大诉讼法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在模拟审判过程中既可检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凝聚力,又可根据学生承担的不同角色,检验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是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方法。由于成绩认定标准的非唯一性,给成绩认定带来了难题,成绩认定不合理、不科学亦会影响课程的效果。

一、目前模拟法庭教学成绩考核的认定方法

传统的模拟法庭教学在成绩考核上仍然采用的是和其他课程类似的考核方法,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实践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刑事诉讼模拟审判、民事诉讼模拟审判和行政诉讼模拟审判,其中刑事诉讼模拟审判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较高。实践成绩的考核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认定:一是学生遴选案例的难易程度。在模拟审判开始前,任课教师一般会告诉学生下载案例的相关网站,由学生自主选择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但由学生自主选择案例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来看,学生往往倾向于选择基层法院审理的争议不大的案例,此种案例学生容易把握,对案情较为熟悉,需要准备的法律文书、诉讼材料较少,在角色的分配上比较容易。一些疑难案件和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件,学生认为难度较大,一般较少选择。由于选取的案件争议不大,难度较小,也会影响学生最终的成绩认定。二是学生模拟审判时的表现。从笔者的现场观摩来看,大多数同学只是按照课前准备的流程进行一次,整个过程中规中矩,无特别精彩的辩论,在成绩认定时,任课教师会根据该组的整体表现确定该组的平均分数,再根据该组同学的个人表现确定该生的具体分数。三是法律文书的准备情况。在模拟审判开始前,学院已开设《法律文书》等课程,学生对相关法律文书的格式、内容等较为熟悉。但模拟审判开始前,对学生运用法律文书的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法律文书制作能力,法律文书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熟悉,成为模拟法庭课程考核的依据之一。四是模拟审判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由于各小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诉讼当事人及参与人,在成绩考核时主要看学生能否充分展现其在该案中的角色,使用法律术语是否规范,表达是否流畅等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五是撰写模拟法庭实践报告的态度是否端正,文字是否表达流畅,有无抄袭等现象,对模拟审判过程的利弊得失收否总结到位,亦是成绩考核的标准之一。

二、模拟法庭教学成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在模拟法庭课程的成绩考核中,主要通过学生准备相关法律文书、模拟审判时的表现和实践报告的撰写等方式,来作出成绩认定,但这些考核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导致同小组同学存在成绩趋同化等现象,特别在本科教学阶段阶段,成绩对学生十分重要。但从目前的成绩考核方法的来看,仍然存在着成绩分布较平均等问题。(一)考核方法多以考查为主。模拟法庭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诸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及其他课程考核,均通过闭卷考试进行,在模拟法庭教学开始之前,只要求学生课前温习三大诉讼法等内容。由于学生事先得知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不存在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导致多数学生对课程考试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二)模拟审判中学生表现评价的单一性。在模拟审判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的模拟环节,学生临场发挥状况、团队的配合情况,模拟审判是否流畅等决定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但全程无其他老师参与,主要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其他小组同学只是现场观摩,未参与到实际的成绩评定中去,导致成绩的评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此种成绩考核方法,使同组学生的成绩扁平化,彼此之间差距较小。(三)实践报告的趋同化。实践报告是学生对模拟审判过程利弊得失的总结,但同一小组学生在实践报告中内容大多一样,如遴选的案例、角色分配等内容较为相似,只有在模拟审判收获和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也仅将老师点评时指出的问题作为存在的不足,再结合自己在模拟审判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存在的不足稍作说明,这种撰写实践报告的方法,使得同小组的同学成绩大致相同,导致老师在成绩考核时会更多的关注实践报告的排版等问题,导致成绩认定存在较大难题。(四)法律文书的趋同化在模拟审判开始之前需要学生准备相关的法律文书,由于之前已经开设过法律文书学等课程,准备相关的法律文书不存在较大问题。在分组完成后,一般小组内部会将模拟审判需准备的法律文书分配至相应的同学,导致法律文书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会从网上下载模板加以改动,甚至出现了几个小组的法律文书仅在内容上存在细微差别。因此,从形式上来看,存在着趋同化的现象,导致课程成绩的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模拟法庭成绩考核方法的途径

目前各高校的模拟法庭课程考核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将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一定的分数来体现,学生考试成绩一般分布在60分-90分之间,不及格的学生很少见。二是将学生的成绩通过一定等级来体现,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根据学生几次模拟审判的综合表现来确定学生最终的等次。三是让学生在模拟审判结束后撰写相应的心得体会来最终确定学生成绩。这三种成绩考核方法,笔者认为第一种考核方法较为合理,也是笔者采用的考核方法,后两种考核方法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成绩绩点评奖评优等,此种考核方法难以做到精确。因此,建立客观、公正的模拟法庭成绩的考核方法十分重要,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当从如下方面进一步进行完善:(一)改变课程考核比例。模拟法庭成绩考核时应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将考试成绩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50%,课堂表现50%。将案例选择、法律文书制作等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由任课教师参与全过程,若为4个小组的,由任课教师全程指导并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等,任课教师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再根据模拟审判时,每个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承担角色的不同确定其实践表现的成绩。(二)在成绩考核时,增加互评环节。当其中一组学生在模拟法庭模拟时,其他小组同学现场观摩的同时,应对正在进行模拟审判同学的表现给出该小组的分数,分数可由本组同学共同讨论决定,也可由小组长或指定一名同学现场评定分数,各小组评定的成绩和老师评定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分数。此种成绩考核方法,既可提高其他小组同学的积极性、参与度,又可作出相对公正的成绩考核。(三)可邀请其他任课老师参与成绩考核。目前的模拟审判成绩考核主要由任课老师作出,此种成绩考核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不能做到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考核。因此,在学生模拟审判环节,可邀请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其他课程的任课参与学生的模拟审判,由任课老师和其他老师共同确定学生的实践成绩。(四)提高实践报告所占比例。实践报告是学生对模拟审判活动的总结,其在审判活动中的利弊得失应在实践报告中有充分的概括和总结,其对自己和本小组在模拟审判中表现不足和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应作出详细的概括,并指出下次模拟审判时应如何改进。由于任课教师参与了所有小组的模拟审判活动,对每个小组、每位同学的实际表现都有所记录,任课老师可与学生在实践报告中的总结相对比,考查该小组学生对模拟审判中的表现及需改进的措施是否概括正确,总结到位,最终确定该生的成绩。同时结合下次模拟审判的表现,考察其是否做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结语

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实习和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模拟法庭教学、案例教学和法律诊所教学均是学生在校实践的方式之一。通过分析和总结模拟法庭成绩考核方法的不足,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方法,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模拟法庭教学的兴趣,充分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对目前考核方法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同时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成绩考核方法,既是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之需要,亦是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之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DB/OL].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10月10日.

作者:尕永强 安兵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