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02-11 10:29:36

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助推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在教育领域已渗透到高校法学教学中,在司法领域正逐步推动司法实践信息化,由此,对法学教师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法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影响,总结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融合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工具能够提高法律检索效率、使复杂法律关系可视化等等,从而革新法学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法学教学;融合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各个传统行业,凡二者深度融合的行业,信息技术都能为其催生创新力和新的发展形态,促进该行业的创造性发展。同时它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教学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在信息技术应用已成常态的时代环境下,我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各类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融合,形成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法学学科作为经管类学生和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一方面,使课堂教学逐渐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丰富的技术工具和教育资源使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鉴于我国传统法学教学方法由来已久,非朝夕之间就能变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类问题,下文将集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融合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各高校多媒体设备已普遍更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教育技术软件,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载体。华南师范大学博导桑新民指出,谁首先意识到电子技术、互联网这一力量并将其与新的教育学习技巧有机联系起来,谁就会在教育学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同时司法实践也不断完善“线上”工作方式,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学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已具备多媒体硬件设备,教学模式信息化已成为常态,不再似初期使用般让师生眼前一亮。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被PPT办公软件取代[2],讲读案例被音频和视频替换,抽象的法学理论可以选取实时案例直观的讲解,节约师生书写时间的同时,化繁为简,紧跟时事,摆脱了传统法学课堂思维固化、生搬硬套的模式。其次,信息技术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更多选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或者没有及时记下的知识点,可以课下通过网络搜索或相关法学视频讲解再次复习知识点,避免了老师进行“二次”课堂,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敦促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法学课程资源,学生可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在互联网站搜索下载法学课程,而不必局限于教师与课堂。电子邮箱、微信、QQ等通讯工具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法学师生的学习资源,信息软件如各高校网上图书馆、电子书、大数据库、教育网站等提供海量法学资源可供查阅。总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密不可分,这是信息时代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二)司法实践的信息化对高校法学类课程的教学提出新要求。法科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会择业于公检法司法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信息技术在这些部门的运用逐渐深入并日益密不可分。为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司法效率以便更好的服务群众,互联网法院、“智慧法院”正在逐步推行,人民法院大力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将诉讼全过程由“线下”搬到“线上”,推行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执行、网上信访、网上阅卷、网上公开[3],庭审记录语音化等等。近年来,人脸识别在逃犯技术助力公安机关抓捕在逃犯,审讯过程也要全程录音录像……信息技术与法院审判相结合,节约诉讼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因人工失误而使群众利益受损的情形,促进司法公正。律师作为当事人利益的维护者,其执业水平也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一方面,司法信息化要求律师熟悉公检法的网上办公程序;另一方面,对于复杂案件中盘根错节的法律关系,律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以清晰的思路向当事人解释,在庭审中向法官阐释,既证明了本身的执业能力又使他人易于理解。这些司法工作信息化的出现在提升司法质效的同时,倒逼高校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培养新型信息化的法官和律师,以使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执业中适应新的司法环境。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法学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更新教学观念。法治社会中,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行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但是对法学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在量上,更对其综合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法知识人才是新时代所迫切需求的。时代的发展倒逼高校更新教学观念,明确并践行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以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已不再适应时代所需,被社会所淘汰,应积极促进“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念的形成,并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对于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师通过对其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论。应当注意的是,教师不应让学生把时间全部花在新技术上,传统教学仍然不能摒弃,应当兼采二者之长,既能使学生学到法学知识的精华,又训练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能力,促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形成。(二)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思维自我封闭,各自独立完成任务。专题授课作为讲授教学的一种是法学类教师常用的方式,后来逐渐受教师青睐的是案例教学法,由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虽然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存在选取的案例陈旧的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首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娴熟而准确地查询、获取、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这是法学生在以后从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案例教学,选取实时案例,通过视频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快捷的互联网使学生可以在学校观看庭审直播,而不必亲自到现场旁听。最后,各高校网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海量信息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为其搭建平台,学生不必局限与课堂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创新思维,加强与同学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而这些都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三)丰富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以课本为主要教学工具,而其编撰时间总是要早于教学时间,其中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案例,虽不失为经典,却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教学也滞后于时展。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法学师生带来了福音,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选取实时案例,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使学生关注社会焦点的同时学习相关法学知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和前沿学术动态,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促进法学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更全面且紧贴生活的法学知识,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中习得更多知识。另一方面,网络本身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互联网提供的最新资讯能使学生紧跟时事,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培养实践精神,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使学生在以传统课堂为主阵营的同时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平台提供各高校名师授课视频供学生选学,博采众长,提高法学知识水平。信息科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搭建交互平台,在丰富的资源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融合的现状与不足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法学教育教学和司法部门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法律职业的工作方式,同时更新了法学教学观念、丰富了法学教学内容。信息化是时代所需、是大势所趋,其与法学教学的融合是必然的,然而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不足。信息技术作为新兴产物,各高校也通过更新多媒体设备、购买电子软件、信息技术培训等各种努力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但是推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一方面,一些年龄稍大的法学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法学知识渊博,对新技术接受慢、理解难、操作不熟练,仍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信息技术工具在此无用武之地,更罔论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另一方面,绝大部分教师经过学校对其进行的新技术培训以及日常教学中自主探索,对于PPP软件、案例视频的选取与剪裁等多媒体技术有了初步的掌握,但主要局限在于简单地将这些技术与教学相加,屏幕代替黑板,音频代替教师口述,多种技术混用而不顾教学内容……对技术工具的运用仅仅浮于表面。虽然为教师提供了方便,却未达到融合的效果,不能体现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并未退出课堂,信息技术虽有诸多便捷性,还需教师努力去掌握。(二)学生对专业技术工具不了解。法学教学的接受者不仅包括法学类学生还包括经管类学生,他们在法学课程中都需要进行法条的查询、案例的检索,法律文书的写作,数据库是检索信息所依托的载体,法学的教学中对于信息检索的频率和信息检索的质量都有要求[5]。互联网虽能提供海量的信息,但筛选起来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做了许多无用功才检索到相关内容,可能还会由于法条修改废除、时效等问题而使所查询的结果无效。法学类学生在法学方面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比较多,在教学中各科教师也会讲授如何检索相关信息,而对于经管类学生,法学类课程并不是其核心课程,只是作为其辅助课程,所以其专业信息检索能力不足;加之法学类课程课时较少,时间之短,教师对怎样检索法条、案例未做详细讲解,导致学生,尤其是管理类学生,在进行法律信息检索时会出现以上所述问题,究其根源还是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工具了解较少。(三)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型人才是法学学科的培养目标,法学教育应当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在以后的职业中能够妥善处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法律纠纷。然而,许多毕业后的法律工作者反映学校所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并将二者结合。追本溯源,现有教育教学体制下,传统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纵使是在信息技术时代利用多媒体授课,学生接受的最多的是法学理论知识,相比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是信息技术最大的受益者。受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教学几乎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即使在信息技术时代,也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利用网络技术工具培养学生向实践型人才方向发展。案例教学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法律问题接触的机会,但却不如案件的实战操作或模拟对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所起的作用大。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意识有待加强。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融合的路径

信息化时代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法学教学信息化势不可挡,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便捷的信息传递速度、浩瀚的信息资源内容和身临其境般的信息分享感受成为创新、完善传统法学教学方法的最优手段[6]。通过上文对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融合的现状的分析,下文二者的融合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一)法律检索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查询法律知识的时候无不用到互联网、数据库。经常用到的检索工具如百度、google、中国知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它们在法律检索中有其自身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费时费力,甚至还有对于严谨的法学来讲不准确的信息,没有精准的检索工具对于法学教学与学习来讲都构成了阻碍。由人民法院出版社承办的法信平台在保证法律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款检索软件在首页将资源库分为六部分:案例要旨库、法律观点库、法律图书库、法律文件库、司法裁判库、法律期刊库。资源库内容全面,排除无效冗余的信息、检索速度快,能为学校师生、法律职业者提供高效、精准、权威的法律信息。无讼作为精确、易用的案例检索工具,提供精准、全面的案例、法规、律师、知识、请教的分类体验。截至2018年6月9日已收录案例53651500篇,并且每天都在更新,如此数量及更新速度,是其他数据库所不及的。通过关键词进入搜索结果,有关于此关键词在案件类型、案由分布、法院层级、审理法院、地域、裁判年份、审理程序、文书性质方面的图表分析。其案例之齐全,搜索之准确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除此之外的大数据库还有威科先行、律商等等。对于这些检索工具,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还要训练学生检索、分析、总结、评析信息的能力。(二)法律信息可视化。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新时代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易于接受新事物等特性。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法条还是案例均是冗长的文字描述,学生很快便会失去兴趣,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亟需教师革新教学方法,信息的可视化便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福音。可视化的法律信息主要以图片、表格等形式表现出来。一图胜万言,相较于文字描述而言,不仅能直观、明了地展示法律信息,还能引起学生的探知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清晰的法律思维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完成平时作业、写毕业论文,还是法律职业人分析案例、进行诉讼与非讼等法律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所熟知的可视化互联网工具主要有思维导图、百度脑图、印象笔记、Visio软件、pro-cesson软件等。在此主要推荐processon在线作图软件,不比Visio名气之大,注册一次便能免费使用,更是支持在线作图,无需下载安装便能使用,足以满足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使复杂法律关系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自主去探究技术工具的使用。教师在掌握的基础上还应训练学生在课堂互动及作业中利用可视化的技术工具呈现清晰的法律思维,这对于学生的论文写作或以后从业中解决法律问题都是必备技能。(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传统法学教学中,模拟法庭虽然列于课表之中,囿于学校硬件和软件的不完备,多数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训练学生法律思维、诉讼技巧、辩护能力、文书写作等的法律实践能力的作用。随着各高校多媒体设备的完备、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教师渐增以及学校与司法实践部门的合作增加,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实质上的助力。诚如icourt“技术驱动法律”的宗旨,信息技术同样能够助力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模拟法庭一致被认为是法学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整个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法庭场地设施,电脑、音响、录音录像等设备一应俱全。尤其是录音录像技术,教师或学生在课后通过重播,能够客观地看到在庭审中每个人的表现,便于自我反思;同时教师不至于在模拟庭审过程中打断学生的思路,可以在课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师生互动,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应把优秀的模拟庭审视频保存下来,以供观摩借鉴。庭审直播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观看,而不必亲自到庭审现场,比起教师在课上的枯燥讲授,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参考文献:

[1]睢利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法学教学法创新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130.

[2]钱冬梅,范春树,等.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法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6,(16):115.

[3]曹雅静.搭建现代化信息桥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N].人民法院报,2016-12-15.

[4]石昊苏.论信息科学技术与法学学科教学的整合[J].陕西教育•高教,2011,(1):75.

[5]易波,曾浩.“互联网+”背景下运用技术工具改革法学教学方法研究[J].东南法学,2016,(1):165.

[6]白梅,司雪侠.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法学教学法创新分析[J].教育探索,2013,(18):201.

作者:赵新龙 林晶晶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