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的运用

时间:2022-12-14 03:09:05

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的运用

摘要:问题式教学是用真实的、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课堂开展问题式教学是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水循环”中的运用。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地理复习课;水循环

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公布,核心素养将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引擎,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构建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研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系统阐述了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及其具体表现特征,是高中地理教学、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环境中,综合应用地理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与价值观念,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1]。为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倡教师应该重视问题式教学。

一、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用真实的、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特别关注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2](见图1)。依托情境、设计问题是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基础。如何设计有效的、有价值的和有深度的问题?美国教育专家从教学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有效问题有四个本质特征:①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②能够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③能够促进学生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④能够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内容。有深度的课堂提问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①书本上不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问题应当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②需要综合运用以前的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③有适度的挑战性(适度结构不良:缺少部分信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可能的答案);④能引发可观测的系列学习行为。高三地理复习课运用问题式教学既有必要又有优势。其必要性表现在,高三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学生大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不能再简单重复传授基础知识,其主要任务是要搭建知识框架,深度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升学科思维方法,联系实际以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其优势体现在,可以从课标、考纲、教材全局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设置覆盖若干条内容要求或教科书的若干章节且与实际情境相关联的“问题”,即将核心的知识学习内容改造为高质量的学科核心问题,从而避免单考点复习容易导致的知识点碎片化、孤立化、关联性差,不能形成结构性思维,综合分析力弱,知识逻辑关系不明,思维链短等问题。

二、问题式教学

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水循环”中的运用(见表1)

三、问题式教学的思考

问题式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分别从知识的产生与来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以及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几个方面,建构学科本质和关联知识的意义。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①目标要紧扣素养:培养运用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解决较复杂的真实问题的能力;②知识要融入情境:情境要有时间、有空间、有情节、有问题,最好是一个情境蕴含多个问题;③过程要多向互动:多器官(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动笔写)、多方向(师-生、生-生、师生-情境)有效互动;④解决真实问题:问题必须是真实的、较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高三地理复习课可以围绕“举例说明该主题的知识在学习(与其他知识的关联)、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这个中心设计情境问题,根据教材的知识线索和学生的思维顺序,将学科核心问题分解设计成若干学科子问题,如:①这个主题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有哪些疑问?②举例说明这部分知识与前后哪些知识有关联?③举例说明这个要素(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④举例说明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⑤提出你的新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将学科知识或逻辑体系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学科问题情境进行问题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真正实现将知识学习变成运用学科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将知识教学变成交往协作的社会实践,通过个人创造性、反思性的实践,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破解“学生获得了知识却无法自由灵活地激活、迁移与运用到复杂的或不可预测的情境”这一困扰我国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的知识难题[3]。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基于现代测量理论的视角[J].中国考试,2018(2):24-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张良.论素养本位的知识教学——从“惰性知识”到“有活力的知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3):50-55.

作者:刘筱清 刘贺 单位:1.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深圳市宝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