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成效

时间:2022-07-08 03:26:41

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成效

摘要: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在我国信息化、网络新技术不断完善基础上自主研发和创新中建立起来的,实现了多项功能全国领先,为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做出了较大贡献。本文通过回顾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描述了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当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成绩,并建议进一步利用好当前的信息化、网络新技术,提升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推动动物卫生监督事业持续高效发展。

关键词:监督执法;信息化;可追溯管理;内蒙古

信息技术在给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同时,也给兽医管理和服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地也积极开展了动物卫生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实践[1-2]。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结合本地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际,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改进中发展起来的。该系统运用互联网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每个执法单位、每个官方兽医和所有管理相对人工作流程中的相关数据,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保障数据传输流转,从而实现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痕迹化和可追溯管理。

1发展历程

1.1起步阶段

(2004—2008年)起初,以单位内部网络为基础,自行研发了文件资料、企业监管、培训考试等管理软件,其间进行了多次改版升级,建立了从业人员追溯系统、工作信息数据库以及自治区和盟市之间网络文件审核系统,初步实现了自治区和盟市旗县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数据共享。至2008年,各盟市通过该系统发送动物卫生监督文件信息,完成了43家规模养猪场生产防疫信息报送任务,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平稳起步。

1.2与业务工作融合

(2009—2014年)以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平台,对内蒙古全区动物养殖场、屠宰场等7类监管场所组织开展了“过程监督、风险控制、可追溯管理”监管模式试行行动,将监管场所纳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化动态管理,使执法机构从终端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监管转变为从饲养场到屠宰的全过程动物卫生监管,建立起了“预防性监督、常态化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其间,全区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防疫员、协检员都有了登陆账户,全区实现了动态化、痕迹化管理,为实施动物检疫合格证明(A、B证)电子出证提供了条件。至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管的2739家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等场所被纳入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网络化管理系统,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1.3与国家数据库对接(2015—2016年)结合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要求,经部兽医局批准后,以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平台,开展了电子出证试点工作,在呼和浩特、赤峰、巴彦淖尔等地市的5个旗县开展了电子出证试点。在试点地区成功实现电子出证的基础上,自治区建立了全区动物检疫出证数据库(SQL数据库)并与国家数据库对接,为全面实施电子出证(A证)奠定了良好基础。1.4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内蒙古着力推进“互联网+动物卫生监督”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了有关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行手机APP的应用,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为满足蒙古族群众了解相关信息的需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蒙文版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实现了互联网模式下的蒙汉双语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服务的推送及科普。

2取得的成效

2.1动物产地检疫率明显提升

强化对屠宰厂的监督管理是防制动物疫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屠宰厂为切入点,将屠宰动物和动物产品出证挂钩,屠宰厂如不按要求录入屠宰动物产地检疫证明信息,就不能进行出入动物产品检疫申报,此一项创新工作,使全区动物产地检疫率由不足30%提至70%以上。

2.2屠宰检疫出证更加规范

全区屠宰企业的屠宰检疫出证过程全部通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屠宰动物入场信息通过系统传送到企业平台→企业管理员确认信息并传送给驻场官方兽医平台→驻厂官方兽医接收企业确认的信息→根据企业信息官方兽医现场进行宰前检疫→检疫合格的动物入厂屠宰→驻厂官方兽医现场同步检疫和宰后检疫→驻厂官方兽医根据屠宰的动物数量产生产品指标,打印出具有“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产品可追溯标识”的动物产品检疫证明。以上环节环环相扣,使企业工作和驻厂官方兽医检疫监管工作有效衔接,明确了屠宰厂和驻场官方兽医的职责分工,使屠宰检疫出证更加合理规范。

2.3官方兽医工作实现痕迹化管理

2012年起,全区通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官方兽医全面实施痕迹化管理。3100名官方兽医通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电子出证、查询统计、到达监管等管理工作。官方兽医开出的每一张动物检疫证明都记录在系统内,实施全流程痕迹化管理,从而实现了官方兽医工作的数字化、痕迹化监督考核。

2.4实现了无纸化电子检疫出证

内蒙古2019年正式推广了无纸化电子检疫证。原来货主要去报检点申报产地检疫,耗时耗力,实施电子检疫证后,货主在启运地登陆系统手机APP端申报后,就可以获得电子二维码检疫证,极大便利了货主。同时,官方兽医也无须到报检点电脑打印检疫证,通过手机在出证地协检员的配合下,即可远程出具电子检疫证明,极大提高了官方兽医的工作效率。

3行业正向效应显现

3.1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发展

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政务平台、企业平台和手机平台,三个平台互相关联、各负其责、数据共享、协调运行,覆盖了全区所有兽医业务工作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当前全区3100名官方兽医、7598家企业、14570辆动物运输备案车辆、589700名养殖户或贩运人全部应用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监管数据录入、电子出证、检疫申报、企业经营管理等。系统数据已经达到较大数据规模,并实现了大数据在3个服务器上备份和同步,做到了网站无间断服务,保障了各项监管工作和电子出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实现了以前无法完成的检疫、监管、动物达到监管、车辆备案数据的及时高效查询,为行业部门制定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动物防疫政策等提供了信息支持。

3.2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疫情追踪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8年,在内蒙古发生非洲猪瘟后,内蒙古借助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成功追溯了疫点生猪来源,官方兽医出证记录及生猪去向,有力有序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同时,对全区数个非洲猪瘟疫点的出入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了数据统计,了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动趋势,通过分析疫病来源,组织人员有效拦截了非法运输生猪及产品的车辆。各地官方兽医通过手机版APP及时获得省外和省内的到达监管数据,有效对生猪和产品进行到达监管和消毒隔离处理。尤其是开发的关闭检疫证出证功能,有效防止了违规申报和出证,从而限制了生猪和生猪产品的无序流动,达到了疫病防控的目的。

3.3进一步保障了动物源食品安全

全区养殖出栏畜禽从产地检疫到屠宰上市的全部链条信息都储存在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产品可追溯标识”进行了关联,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扫描“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产品可追溯标识”二维码可以得知动物产品的动物产地信息、检疫信息、屠宰信息等,从而使消费者放心食用内蒙古自治区的动物产品。

4展望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和5G网络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加强,全区将进一步加强手机版APP功能,将PC版的功能模块移植到手机版APP内,完善电子签章,减少纸质记录,增加照片数据、地理数据、声音数据、视频数据,更加充实检疫监管基础大数据[3],使各项动物卫生监管工作数据化、网络化,将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推至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卢锦.关于建立畜禽生产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的设想[J].中国动物检疫,2017,34(8):53-56.

[2]方旭,王玉顺.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9):17-20.

[3]刘俊.畜禽屠宰行业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构想[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9):15-17.

作者:李润清 张福柱 赵晶晶 秀英 王占斌 许大伟 杨海燕 王静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