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假货币网络建设论文

时间:2022-05-15 03:03:58

反假货币网络建设论文

一、黄南州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现状

针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特点,人行黄南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黄南中支”)切实履行央行职能,自2008年起,积极创建区域反假货币宣传网络站点,充分发挥幅射带动作用,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反假防假意识和打击假币的能力。

1.初步形成反假货币工作长效机制,反假货币工作规范化运行。修定印发了《黄南州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黄南州农牧区反假货币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人民银行为核心、以金融机构为依托、以反假联络员为基础的反假货币工作网络,初步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人民银行引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反假货币工作长效机制。此外将反假货币工作纳入黄南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切实推进反假货币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2.初步构建城乡反假货币网络,反假货币工作全方位展开。截至2013年末,黄南州共建立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265个,覆盖全辖261个行政村,连接社区、农村涉及接触人民币较频繁的个体户、集市商户、农村牧户等,建成了较为科学的反假货币网络体系。

3.初步形成反假职能部门多方协作体系,反假合力初显成效。在人民银行牵头下,各金融部门、公安部门、反假宣传站点紧密配合,实行工作联动协作,反假合力初显成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反假货币奖励办法》,2008-2013年,人行黄南中支对黄南州公安部门在专项行动中没收上缴的4.77万元假币按规定进行了奖励,增强了公安部门和社会群众打击假币犯罪的决心。

4.初步形成反假货币培训宣传有效方法,反假防假能力不断提升。根据藏区特点,人行黄南中支利用反假货币网络部署宣传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藏区群众防范假币的意识和鉴别假币的能力。从近六年反假货币情况抽样调查结果看,城乡居民反假货币知识水平和识别假币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制度层面:制度缺乏硬性约束,相关法规条款不完善

一是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缺乏法律硬性约束,人民银行不能对其它职能部门构成履职约束,不利于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工作开展。二是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的各项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及模式,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由于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和义务宣传员的工作纯属义务劳动,缺乏制度执行的强制性,导致工作成效和制度保障性不足。三是相关法规条款不完善。如《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中对假币收缴及鉴定的处罚表述不明确、力度不够,不利于人民银行实施监督管理。

(二)政府层面:职责履行低效,工作任务有待明确

反假货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牵头引导。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地方政府认为反假货币工作主要由人民银行负责,忽视了自身在反假货币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对反假货币工作的支持力度,造成了对反假货币工作积极性不高、重视度不够、工作任务不明确、职责履行低效的局面。

(三)金融层面:基层网点缺失,存在误收误付

一是基层金融机构网点缺失,货币真伪鉴定难。黄南藏族自治州办理现金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仅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全州网点共48个,但县级以下网点仅有16个,乡级网点仅有12个,直接加大了基层农牧区鉴定货币真伪的难度。二是客户存在抵触情绪,金融机构存在误收误付。农牧民收入来源有限,文化程度较低,银行如在办理现金业务过程中没收假币,大部分农牧民则会出现严重的抵触情绪,不配合收缴,甚至出现谩骂临柜人员、撤销银行账户的现象,加之部分临柜人员反假货币业务技能不高,误收误付现象时有发生。

(四)社会层面:反假经费有限,反假合力不足,激励措施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反假经费有限,工作开展受到制约。目前假币制作工艺技术不断更新,鉴别难度越来越大,多数基层反假货币工作站的假币鉴别机具陈旧,增加了鉴别假币的难度。二是反假合力不足,多方联动需要加强。在当前反假货币网络建设中,各成员单位协调不畅,相互信息传递较为滞后,跨部门的沟通不够及时。三是工作积极性不高,激励措施需要完善。反假货币宣传纯属义务劳动,由于没有激励措施,宣传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且目前的反假货币奖励办法也未对个体反假制定明确的奖励措施,群众假币上缴和假币举报积极性受挫。

(五)群众层面:假币抵制难度大,反假宣传需要深入

藏区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牧民群众法制观念薄弱,对真假人民币识别常识掌握不够,难以抵制假币的侵害,现行的反假货币宣传规模有限,范围不广,难以持久传播防伪知识和假币信息。

三、对策建议

(一)修定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

建议将相关反假货币法规条款进行整合,出台一部完整、全面的反假货币法律法规,明确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的模式标准及管理规范,赋予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适当的监管权,并进一步明确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的财务费用开支渠道及标准,确保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制定《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对金融机构反假货币检查条款,解决现有办法中界定不清晰、处罚不明确的现状。修改《中国人民银行反假货币奖励办法》,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基金,增加对在反假货币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柜面收缴人员、反假宣传义务工作人员及假币举报人员的奖励条款,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反假货币工作。

(二)加强多方联动,充分显现反假合力

整合现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资源,健全成员单位间的沟通、预警、联动机制,完善以人民银行为主,金融、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等部门组成的反假货币网络,以此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反假格局。建立区域性假币预警防范应急反应机制,尽快建立并运行假币信息库,通过对缴获假币的收集汇总、分类比对等工作,逐步形成快捷、真实、准确的反假信息网络,努力形成反假合力。

(三)完善考核机制,将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纳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应进一步完善反假货币工作考核机制,把反假货币工作作为地方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和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明确职责、落实人员、专项考核,并争取将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纳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在此基础上,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督促反假货币义务宣传员肩负起反假货币宣传责任和义务,促进反假货币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

(四)抵制假币危害,深入开展反假货币宣传

有效利用扶贫干部、乡镇干部长期深入农牧区,与农牧民有着密切联系这一工作特点,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三农政策宣讲、贷款清收、民族节日等时机,建立常态化的宣传机制,从而巩固农村反假货币宣传工作阵地。充分考虑假币制作技术不断翻新、作案手法多种多样的形势,适当加强电视、广播、网络传媒、微信平台、文化下乡渠道中的公益性反假货币宣传。此外,鉴于农牧区群众文化素质较低、理解能力有限的实际,建议上级行修改宣传材料内容,压缩理论宣传篇幅,增加图画、动漫等直观、易懂的宣传内容,深化宣传效果。

(五)加大科技和设施建设投入,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一是金融机构要大力宣传和推广银行非结算方式,减少现金使用和流通。二是金融机构要全面推进假币“零容忍”工作,加大对货币清分机、点钞机、自助存取款终端等设备的投入,并定期检修、升级,认真履行冠字号码查询职责,有效解决涉假纠纷的举证和责任问题。三是将POS机服务拓展到农牧区各现金流通量大的领域,消除携带现金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作者:钱光明刘永芳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黄南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