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城镇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时间:2022-01-06 11:03:30

新型城镇化下城镇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新型城镇化”政策为指引,针对信阳市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城乡规划学科角度出发,提出信阳市城镇规划建设的策略,旨在促进信阳市城镇未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绿色优美、城乡建设蓬勃朝气。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信阳市;城镇规划建设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区内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以及发展机遇。然而,在我国城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信阳市城镇化发展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信阳市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以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政策为引导,从城乡规划学科角度出发,提出信阳市城镇规划建设的策略。

1“新型城镇化”政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崭新的城镇化过程。推行新型城镇化是为了积极应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弥补长期以来高速城镇化带来的弊端和损失,最大限度地将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促进未来中国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信阳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城镇化水平低。2011年,信阳市城镇化水平36.25%,比全省40.6%的平均城镇化水平低了近4.35个百分点。2015年,信阳市城镇化水平41.1%,比全省46.85%的平均城镇化水平低了5.7个百分点。2016年,信阳市城镇化水平44.4%,比全省50.16%的平均城镇化水平低了近6个百分点。因此,信阳市的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水平低的特征。2.2城镇职能趋同。2016年,信阳市10个县区的产业增加值均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占比靠前的非农行业类型雷同,且各县区前四大行业之和占非农行业总产值比重相近。各城镇之间在功能、产业类型与经济结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导致区域内部激烈的低水平竞争,延缓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进化升级。2.3经济基础薄弱。信阳市经济总量较小,城镇发展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所占主导地位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不够突出。第一产业相关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发展均各自为营,未形成规模,也未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城镇发展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和财政支持,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发展相对滞后。2.4城镇辐射能力较弱。城镇发展局限于行政区划,而较少从区域、市域整体的角度出发,各乡镇之间在规模、等级、结构上不协调,仍处于自然、无序的发展状态,未能形成明确的分工协作关系,不能形成集聚效应,不具备较强的辐射能力,更难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力。2.5城乡发展不均衡。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市的社会面貌和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资源配置制度、市场体系、工业化模式等方面的不同。2.6城镇发展特色不明显信阳市域内的城镇结构、功能雷同,经济结构相似,并且仍以自由膨胀的趋势式发展。各小城镇在产业、地域、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未体现出来,发展缺乏特色,也导致城镇发展缺乏的相应的吸引力。

3对信阳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本文从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产业支撑、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完善、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几个方面考虑,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信阳城镇规划建设策略。3.1以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市建设。3.1.1构建经济产业带。构筑以信阳市主城区为中心,以潢川、固始县城为次中心,以国道为轴线的信阳市中心城区、固始、潢川三个区域中心城市为框架的豫南城镇经济带,以国道为轴线的信阳市中心城区至鸡公山、信阳市中心城区至明港二、三产业走廊着力发展大别山红色旅游经济带、淮河农业特色产业带。3.1.2形成城镇片区、城镇环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一核+三心+四片区”的发展构架,其中“一核”即以信阳市既有城区“浉河区+平桥区”为核心,“三心”即将潢川县、光山县和商城县3个中心地发展成为依托信阳核心城区的次级中心地,四个子片区分别为:Q1子片区为平桥区+浉河区+罗山县,Q2子片区为息县+淮滨县+潢川县,Q3子片区为固始县+商城县,Q4子片区为光山县+新县。依托“潢川县+光山县”有利的区位条件,将周边的息县、淮滨县、固始县、商城县、新县围绕“潢川县+光山县”形成城镇环(如图1)。3.2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加快工业化进程,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聚区,着力发展主导产业。紧盯省里重点扶持发展的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四大先导产业,立足信阳的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增强产业发展对城镇发展的支撑作用。3.3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调整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发展新兴服务业。以信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红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为依托,构建我市文化产业新格局,形成一批极具信阳特色的强势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景观资源、传统习俗等,充分体现城镇特色。3.4强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加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镇总规等对城镇发展所起到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严格执行法定的原则和程序。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对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的综合调控。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城镇居住、就业、养老、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政策,为城镇公平、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3.5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从注重环境友好安全、资源集约节约、城市的紧凑型开发和城镇环境品质的提升着手,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如以现代技术为依托,倡导低碳发展理念,鼓励新能源、新材料利用,积极打造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街区和绿色城镇;保护基本农田、河湖水系、绿地系统,保证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局部高密度开发、土地的混合利用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

4总结

在新型城镇化政策背景下,信阳市的城镇化发展应由城市维度向城乡维度转变,从提升城镇化水平、丰富城镇职能、拉动经济发展、增强城镇辐射能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镇发展特色等方面出发,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的科学使用以及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

参考文献

[1]耿城.加快推进信阳城镇化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8):180-181+185.

[2]高连海,张超,李益南.欠发达区域城镇化特征及其发展机制分析——以信阳市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5,24(5):82-88.

[3]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4]王金科.对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4):79-80.

[5]刘明华.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阳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6(4):309-311

作者:刘溪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规划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