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

时间:2022-00-00 12:00:00

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代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完善农村经济建设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影响,农村和城市经济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农村经济改革的重点应投入到农村金融供给上,这样既可以提升农民的经济实力和薪资水平,还可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型。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改革现状,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意义,并提出优化农村金融供给的方式方法,希望借此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村金融供给;优化路径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主潮流是供给侧改革,广大人民群众要作为改革的主体与重要参与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村经济与供给侧改革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供给侧改革下的农村金融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助力,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供给侧改革的最终效果相挂钩。农村经济与金融供给的关系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创建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金融供给路径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1当今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其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和社会都对农村经济发展持有乐观看法,在这样的期待下,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尚存在很多客观阻力,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金融供给向更优先方向前进,首要做的就是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1.1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偏少。目前针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已经制定,但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导致农村金融供给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偏远地区农村的金融机构数量不足甚至完全没有。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居民对金融常识、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够,导致金融业务需求缺乏,而整体金融业务需求过低也会造成金融供给降低,从而降低经济增长活力。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配备相应的金融服务机构,比较常见的是各地农村金融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银行等。不难看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类型还是较为单一,适合短期业务需求,加上农村商业银行是盈利机构,主要目的还是赚钱,不会具体帮助农民开展金融业务,而农民并不熟悉繁杂的金融项目和业务。1.2农村金融产品种类较少。农业、农民、农村是农村经济发展三大支柱,相关经济活动都是基于此开展。由于经济活动的类型和范围不尽相同,所需要的金融项目和业务也不一样,健康的农村金融业务需求应该是多样化的,有不同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供农民选择[1]。然而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此并不相符,相关银行和机构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提供给农民的金融业务种类较少,虽然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但是却对农村金融业务效率产生破坏,不符合经济多元化的发展需求。1.3金融机构和农民信息沟通不及时。农村金融活动的开展效率偏低,主要困扰因素有两点:一是金融机构数量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偏少,二是当地金融机构活力不够,和农民的交互沟通不及时。金融机构数量不足,且存在的机构沟通不到位,办事效率较低,金融服务水平不够,导致农民开展金融业务时无法良好表现自己的诉求,最终农村经济建设达不到农民投入金融产品和项目的需求,非常不利于农村供给侧改革工作的开展。

2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2.1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需求和供给密不可分,互相制约又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可以相互转化。需求是供给持久稳定的动力,供给会根据需求的变化而调节,需求如果和供给基本相吻合,供需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状态[2]。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会形成卖方市场,就是常见的供不应求和产品短缺,这时为了形成供需平衡,我们应该增加供给量,供需平衡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动力。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改革提上日程,供给改革已经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创新政策,是满足新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经之路。而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是稳定且有效的发展手段,它通过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农村经济要素达到最优配置,从而让农村经济实现质和量上的提高,让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快”而且“优”[3]。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可以调整农村金融结构,消灭农村要素匹配不均匀甚至扭曲的现象,实现农村在供给方面的灵活适配,用消费引导农村生产,实现供需平衡,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最终引导农村健康持久稳定地发展。2.2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供给侧改革主要有三大立足点,分别是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具体来说,就是借助改革的推进模式进行机构性调整从而增加有效供给。而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就是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和经济元素,并对以往农民对金融重视度不高、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只注重求稳缺乏活力的现象进行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扶持金融产品创新并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所以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外部援助,即支持国家颁布的农村经济政策,二是坚定内部力量,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内外结合出招,促进农村经济要素再分配。[4]

3供给侧改革下完善农村金融供给的方法

3.1持续提升农村金融的供给能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供给能力一直是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而针对这样的现状,应当借助提升金融供给能力的手段给供给侧改革提供相应的动力。[5]但是农业生产耗时长、投入产出比难以预料,加上生产成本高,而金融机构是盈利组织,趋利避害是企业本能,所以一般农业生产的商户很难在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开展农村供给侧改革,可将农企资源聚集、并购并整合重组,形成新的具备更强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型农企。而大型农企注册资金较高,企业社会信用度也更高,更需要资金链支持,也更能承担较高一点的借贷利息,相比较传统农企更能被金融机构所接受。值得一提的是,整合资源后的农村大型企业,有了金融机构资金的助力,发展也会蒸蒸日上,可以说这样的模式是相辅相成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农村金融机构不应该只在“量”上支持大型农企,更重要的是开发新型的符合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同时形成更多的金融机构与农企合作新模式。具体可以参考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中商业银行针对“三农”问题的处理,例如对具有合作性质的企业,扶持政策向现代化农企靠拢,而对于其他非合作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信贷监管,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机构自身情况,稳妥投资。[6]3.2增强农村金融供给资金的流动性。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一直不够完善,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金融资本的流动性不足一直是资本市场难以处理的一环。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根据需求适量投放金融资本,提高资本流动的稳定性,提升在资本市场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负责资本投入的农村金融机构应该结合当前农产品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涉农的经营主体细细划分,明确贷款种类,达到市场在资金分配中的主要导向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农村金融机构不仅要明确投资方向,相应的风险防范也要注意,对金融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节约经营成本的方式。3.3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有利有弊,既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注入了活力,但是也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挑战。机遇与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发展目标,农村金融机构不应该故步自封,要勇于创新,并应该积极探讨针对风险的处理方式,谋求出更优质更高效的合作模式。3.4健全风险监管机制。监督机制是相关经济政策的有效保障,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离不开相应的风险监管制度。在实施农村金融供给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信用评估体系的方式有效降低金融贷款风险:一是将涉及农业经营的企业纳入信用考核体系;二是加强对涉农企业注册信息和提交申请的相关信息的核实。这两点将涉农企业的贷款和信用等级挂钩,使得资金链的流通更有保障。与此同时,金融供给应纳入我国的司法体系中,要将金融管理纳入立法,建立透明公正公开的信息公开制度,使涉农企业信息实现公开、透明和共享。如果涉农企业信息不完善或者存在造假行为,要对其进行惩戒,有效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方便金融工作的开展。而除了外部加强立法和考核,金融机构本身也应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对金融业务进行细分,按照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在实际经营中注意结合相应的判定体系和法律规章。

4结语

发展农村经济,一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新时代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改革,完善和健全农村金融供给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应该持续优化农村金融供给路径,增强农村金融供给能力、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资金的流动性、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开发创新信贷产品、完善风险监管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磊.供给侧改革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

[2]聂勇,王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困境与路径优化——以广西为例[J].市场论坛,2019(06).

[3]陈付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供给优化策略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03).

[4]韩艳华.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07).

[5]李嫄岩,高晓菲.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创新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8(09).

[6]吴敬茹,冷冰.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7(01).

作者:姜琳杰 单位:奇点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