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高职金融课程优化改革

时间:2022-11-13 10:42:36

互联网金融时代高职金融课程优化改革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改变了金融行业原有的格局,对金融行业用人标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现有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滞后,实践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教学方法缺乏先进性,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对高职综合素质更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对金融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金融行业实训相结合,运用微课、慕课、网络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工具,着力培养出具有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实践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各种新型业态模式。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一词连续5年写入国务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金融的重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步进入健康发展阶段。为了适应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金融人才时,应当更加注重提升学到的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应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出互联网金融时代新型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而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进行教学改革,依旧采用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改革措施,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滞后

目前,互联网金融技术已经运用于众多领域,如众筹、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理财产品销售等等。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发出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营销手段、产品设计等。许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互联网产品业务,如各大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APP、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保集团联合推出的“智行天下”车险业务综合服务平台,足不出户就可办理众多业务。然而当前,高职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依然还将重点放在小键盘、字符录入、点钞、真假币识别等传统窗口业务的培养,而对于新业态的相关技能未有较多涉及。这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与当前金融行业需求不符,高职金融专业培养的学生目前大多只能适应传统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岗位。而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原先大量的基层网点面临收缩归并,如中国建设银行甚至推出了无人银行,90%以上的现金及非现金业务都能办理。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传统实践课程体系将不再适宜时代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设备不够完善

当代复合型金融人才应当拥有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和互联网思维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相关的训练。但由于金融行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无法承接大量实习生,实习生也无法真正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业务,所以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主要运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随着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的出现,目前滞后的教学软件及设备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缺乏先进性

高职金融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单一。金融专业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侧重于理论,实践环节薄弱,学生通常缺乏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内容偏少,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的教学工具也缺乏先进性。目前大部分金融实践课程教学还是传统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微课、慕课、云课堂、雨课堂等新型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很难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四)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估体系并不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主要为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等,而对于教师的实践经历很少做考虑。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师大多缺乏金融行业实践经验,空有专业资格证书或“双师型”教师称号,却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更是鲜有涉及,无法培养出具有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学生。此外,由于金融行业工作压力大,很少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到学校兼职教学。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目前严重缺乏在互联网金融新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的新型教师。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对高职金融人才的要求

(一)急需应用型人才

当代金融行业急需“客户服务型”、“业务操作型”等实用型人才。一是金融行业中缺乏合格的实用型的专业人才,二是该类人才的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跳槽、违约的现象。然而许多金融机构发现该问题之后,在招聘一线员工时主要偏向业务技能熟练,实践能力强的人员身上。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培养人才时应重点加强学生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基本技能,服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养。

(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出现了多种机构的混业经营模式,因此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更高,对复合型人才更加偏爱。一方面金融行业所需的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面更广泛,不仅要懂得传统的金融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最新的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对金融人才的技能要求更高,如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具有流利的外语沟通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当代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不仅局限于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金融人员还应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遇到问题能够随机应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当代金融专业人才要有收集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学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金融专业应定位于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是运用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的整合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因此,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在掌握新时代金融产品和业务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具备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技术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推广能力。这样的人才定位才能培养出与未来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符合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需求。在传统金融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课程的内容,同时增加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校外金融企业的实践,了解现阶段金融市场环境。一是改进金融专业基础课的结构。对于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基础课程,增加采用互联网进行收集数据和调研分析的实训,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二是优化专业课的结构。对于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等核心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操作热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体验。三是增设互联网金融的纯实训课程。如开设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交易课程,由学生操作简易的小额贷款和投资理财产品,初步了解互联网金融投融资的模式。另外,针对一些热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经营实践,可以聘请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熟悉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方向。

(三)完善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升级原有的银行、保险、证券类实训室,配备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建设高质量仿真实训场景。将各类金融业务整合到一个金融生态圈中,实现线上线下的业务串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热点话题,运用互联网金融经典案例来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经营模式。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互联网金融热点问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另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题效果,将多媒体技术,影像资料运用到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金融资讯、案例等资源,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娱乐转移到手机学习,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深入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操作流程制作成微课视频,方便学生直观地学习。

(四)优化师资队伍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全能型教师。高职院校应当为专任教师提供更多到金融机构一线学习的机会,甚至脱产到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交流,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让教师充分了解行业最新动向。另外,可以定期聘用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业务专家走进校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朱维巍,董瑞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3).

[2]汪连新.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金融学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189-191.

[3]叶梦琪.“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7(16):133-134.

[4]詹浩勇,冯金丽.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实训教学优化探析[J].对外经贸,2015(11):132-134.

[5]柯戈.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院金融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6(21):22-23.

作者:毛怡萱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