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观演进与经济增长

时间:2022-11-14 04:46:14

当前发展观演进与经济增长

本文作者:吴春雷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承担着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历史重任,党的发展观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发展观的提出不断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时期的发展观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

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在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提出的。本人很少使用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之类的概念,在他那里更多的是经济发展这样的概念。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体现在5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的有关著作中,尤其集中在1956年的5论十大关系6这部著作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从政治的、哲学的角度来谈论经济发展的,并没有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具体问题进行论述,但他从战略的高度,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出发,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出一个明确的方针。着眼于快0,是探索我国经济建设道路的基本思路之一。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预言: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的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成功的0。[1](P1433)后来又多次讲到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提出了搞社会主义有两条路,一条是多快好省,一条是少慢差费0[2]的论断。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思路在当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实现的。强调快是稳中求快,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的。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发展中国经济的具体构想,这种构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改革在中国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思想中包含着逻辑地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分,正是这些成分的存在,保证了人们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无须通过社会动荡来实现。0[3](P66)但是,由于当时深受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的影响,过分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这样使实践中中国的产业结构长期畸形发展。尽管认识到了长期性和艰巨性,但由于对多快好省0总路线的片面理解与执行,导致在实践中过分重视多0和快0,不仅形成了长期的重速度、轻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甚至出现了这种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求快的局面。在这种急于求成思想的驱动下,我国在改革开放前30年实施了赶超战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形成了以追求速度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思路。主要表现在:1.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据有关专家测算,改革前,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6%,赶不上20世纪初的世界平均水平(20世纪初为55~20%)。2.经济增长呈现数量扩张特征。据统计,从1949到1980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由466亿元增加到6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5.1倍,年均增长9.4%,但国民收入年均增长只有3%~4%,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3.经济增长呈现出高消耗特征。从1952到1978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共6000亿元,仅形成了4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质量差、浪费大、效益低。4.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失衡。改革前我国的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7.9%提高到1978年的42.6%。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一方面牺牲了农业,抑制了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轻工业的滞后和基础工业的瓶颈,从而使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因此,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论述

邓小平通过拨乱反正,客观地面对中国现实,明确地提出了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要求、战略实现途径、战略的动力和速度、战略的条件和保障,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全方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1.发展根据论:发展是硬道理;2.发展规律论:台阶式和梯度式;3.发展动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发展条件论:稳定和开放;5.发展模式论:社会整体发展模式。邓小平理论尤其是其发展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真正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其核心、实质和第一要义,是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即加快发展自己,尽早实现现代化。这是邓小平思考问题、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他一再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0[4](P265)他还声言:一个中心0,一个改革开放0,一个发展是硬道理0,这三条是我的主要主张,实践证明这三条没有错。据此制定的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用邓小平自己的话讲,就是一条关于中国的路线,整个基本路线的核心是发展。邓小平把富强作为现代化的核心目标,认为现代化的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0[5](P276)始终将经济建设置于中心地位,这是对时期的最大跨越。邓小平在新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三步走0为主线的一系列发展战略,包括机遇战略、三步走0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再如他提出的经济发展台阶论0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模式,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他说:可能我们经济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0[4](P368)邓小平在强调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仍然要求尊重客观规律,讲求经济效益为前提。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的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什么可担心的0。[4](P375)邓小平还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战略。首先,邓小平十分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邓小平强调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0[5](P250)邓小平同时又强调现代化一定要有两只手,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和打击犯罪等。面对中国的实际,邓小平这一发展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次,注重了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邓小平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来的发展观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理论阐述与实践

新中国发展观的基本发展思路是要摒弃以物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确立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新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基础,邓小平强调发展是时代主题,是硬道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0,其主要指标之一是GDP,并由此提出发展的三步走0战略,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0,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他提出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更是对发展思想的丰富。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0和关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0等论述,实际就是对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揭示。同志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而且还包括民主政治的可持续推进,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建设,国防实力的可持续增强,外交的可持续开展,人才的可持续开发等。在十五规划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首次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并得以具体体现。这些都表明,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党的发展观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深化。经过20多年的超常规、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我们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欣喜之余,也越来越受到三农0、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困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各阶层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等都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问题。对发展中的失衡问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以后,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的指导之下,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继续探索和拓展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0;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0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新的历史时期。这种新发展观,不仅是建立在总结近代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而且也是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并不断适应新的需要的情况下提出、形成和实施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的以人为本0、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所共同遵循的准则。不失时机的转变中国经济的发展观,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科学发展观已经为中国经济发展确立了新原则、指明了新方向的话,那么显然在现实中落实这一科学观念的路径与方法之一就是彻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之一,就是要使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并驾齐驱、全面进步。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才能通过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实现全面发展目标,才能从技术、效益、资源、环境等多方面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强有力支撑点和良好外部环境。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必将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带来重大的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彻底抛弃以物为本0的经济增长观念而转变为以人为本0的经济增长观念,经济建设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为了人,不能本末倒置;增长并不是发展的目的,它只是发展的手段。确切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积极建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相适应的指标评价战略体系,建立与完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相适应的制度框架,并以自主技术创新为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全球绿色经济为经验借鉴,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开拓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