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时间:2022-05-27 10:46:44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摘要: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是目前我国全面开展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从根本上体现出我党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而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处理两个战略方向之间联系,还需要积极探索两者发展方式和渠道。本文首先介绍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并且以此作为基础,结合农村建设的实际案例,总结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性;生产模式

我国的农村脱贫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致使农村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结构中,无论是居民整体收入情况,还是其精神层次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性

对于乡村振兴以及精准扶贫来说,帮助贫困人民脱离贫困现象,最终实现生活的基础保证,成为我国政治管理胜利的主要标志,是构建我国乡村脱贫政策和战略的主要优化与发展方式之一,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现阶段,我国在各行各业积极开展相关的脱贫政策以及技术讨论,其中农村精准脱贫以及振兴模式,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数据应用和信息操作,而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中,怎样使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取得精准扶贫成功,有效削弱乡村发展在结构体制上的阻碍,是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农村精准脱贫,以此作为基础完成乡村振兴的高效连接,才能从根本上完成扶贫资源和目标的高质量、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发展重点则是在振兴方面,只有在乡镇基础环境的基础条件上,才能有效完成农业生产的全面振兴,从根本上提升政府的服务性。比如,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建设以及振兴进度,进而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品质,政府以及农业管理部门,不断调整和管理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流程链,全面建设出“一村一品”的特色生产方式。并且充分结合线上互联网发展模式,最终形成全新的业务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政府还相继推动农村自然环境和生活管理政策的开展,不断引导农村居民开展厕所革命等环保项目[1]。在农村精准扶贫中,其工作重点主要是针对贫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作为基础寻找出贫困问题的根源,出台精准扶贫的最终政策。比如:政府想要从根本上发展经济发展和脱贫政策,就需要充分结合农业产品共享政策、文化发展政策以及精准辅助政策等相关方面。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将农村精准扶贫发展政策与具体目标相互统一,坚持以人民作为核心出发点,建设信息以及经济模式共享额基础农村新环境,充分发挥出国家集中形式的制度长处。第一,根据农村和乡村发展现状,开展持续性的技术支持,尤其是针对农村深度贫困区域,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和经济提升的基础能力。其中,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开展的主要核心则是不断强化农村地区的核心动力,进而有效实现从外界帮助转化至自身运转,最大限度增加农村高水准、高品质的内部生产动力,进而不断巩固脱贫政策的实际效果。第二,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为农村发展指明了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在农村建设过程中,“三农”政策贯穿于工作流程中,其作为保证我国民生的基础项目,从根本上帮助农民稳定农村建设、发展农村致富道路、保证农村民生等方面。所以在保证农村开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同时,还应该将两者相互连接,以此为贫困地区指出清晰明了的发展模式和目标,也为完成现代化农村建设奠定基础条件和环境。

2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实际案例

清水县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是相对典型的传统农业种植县以及国家重点扶持县。目前主要管辖区域的10个镇8个乡260个行政乡村1028个自然乡村,其中乡村总人口数为32.67万,从事农业的人口数为29.99万人。并且根据清水县历年来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发现,清水县积极开展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后,其贫困乡村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脱贫攻坚战略得到了明显发展效果。而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背后,付出的则是党员干部和管理部门辛勤努力。

3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渠道在于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管理政策,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作为核心方向,科学实践得出的结论可以证明,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只要坚持长远计划,并且因地制宜,才能有效实现农村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相结合[2]。

3.1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

在乡村农业生产和种植方式的提升和完善过程中,只有不断构建出贫困地区的整体结构产业模式,才能成为乡村脱贫发展的核心因素和基础条件,其中乡村贫困地区在整体农业生产产业生产链的优化、扩张等方面,不仅有利于带动地区的主要经济结构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升贫困地区的农民经济结构收入,进而全面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技术手段,尤其在乡村农业生产和种植方面,能够有效实现精准化扶贫政策,从而有效与乡村振兴资源相互连接。在农业发展和种植生产来说,只有最大限度延伸农业产业生产模式,才能全面增加乡村农业整体生产质量和效率,进而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核心经济技术手段,也同样成为乡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技术条件和基础保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中的扶贫项目,仍然出现生产范围相对较小、销售渠道少,抵抗经济风险能力较低、产品相同程度高等不良特点。为了进一步打破农民生产中经济无法有效增加的相关问题,其中乡村政府以及社会企业团队,同样积极寻找乡村贫困地区,进而引进全新产业生产基于,以此作为基础条件,不断深化打造现代化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因此,只有不断在新时代现代化社会主义体系条件下,实施精准扶贫乡村农业生产产业联系,才能科学、合理利用农村生产和种植资源,实现乡村生产模式彻底转变。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村经济结构体制,将集体经济模式作为经济发展和转变的基础,积极推动产业振兴,不断引导经济帮扶作为结构主体,因地制宜,深化开展企业、农户的全新合作模式,同时引入互联网线上运作模式,从根本上推动农村发展进程。

3.2构建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对于农村发展战略来说,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链接的基础,是专业人才的管理,无论是农村精准扶贫还是乡村振兴政策,都无法离开人才的管理。所以想要不断开展农村脱贫,就需要积极培养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热爱农业种植、热爱乡村发展的三农组织结构,以此作为基础,不断构建和完善技术人才的保证制度和降低结构体系[3]。第一,在精准扶贫政策上,积极引进和吸收技术返乡的乡村创业模式、大学生村官等,将其充分的应用在农村基层的管理岗位上,以此为乡村振兴发展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结构组织。第二,在乡村引领人的培养上,还应该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从根本上努力克服农村的落后思想,并且积极形成技术创业和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第三,在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创业基础强化作为基础保证,由于农业生产和种植受到自然环境、市场需求以及天气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多重影响,所以农业自身的抗击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开展三农政策和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构建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经济融资模式,建立相应的创业保证资金,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创新能力,强化农业抗风险水平。根据我国目前乡村扶持政策开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想要有效开展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就需要将扶贫和振兴作为核心重点,其中经济扶贫的重点包含了激励贫困地区和人们的农业思想,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有意识的开展脱贫活动。

4结束语

由此可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现阶段我党对于乡村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完整的规划出成长线路,并且以此为基础,在各级职能部门的引导和规划下,集合社会和农村的全部力量,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相关工作,真正意义上表现出我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孙志国,刘红,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恩施州智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基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智力资源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5):135-141.

[2]陈胜,肖蕊,冉建,等.精准扶贫与乡村建设解读:以广安市前锋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为例[J].特区经济,2019,368(9):69-71.

[3]陆亚玲,袁泉,张畅,等.高职院校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458(16):13-14,16.

作者:王丽莉 单位:中共清水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