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9:10

精准农业论文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1

1、精准农业

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形态或农业生产形式由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生产关系)所决定。影响农业生产形式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农业自然资源保障系统、农业及农村劳动力资源、农业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条件及社会生产力水平4个方面。

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农业上。通过大量高能耗工业产品(机械、化肥、农药、燃油、电力等)的投入来维持系统的产出。机械化农业的主要优势是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土地压实、水土流失、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农药的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品种基因单一化的危害、农产品品质的下降,水土资源及能源制约等。这种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促使科学家和农民努力寻求一种在继续维持并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又能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新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并进行了多种探索,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如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等。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应用电子技术和作物栽培有关模拟模型以及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DS)技术研究的发展,"精准农业"已成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

2、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精准农业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系统,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构成见表1。

2.1现代信息技术

精准农业从9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兴起,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英美法德等国家纷纷采用先进的生物、化工乃至航天技术使精准农业更加"精准"。美国把曾在海湾战争中运用过的卫星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这项技术被称为"精准种植",即通过装有卫星定位系统的装置,在农户地里采集土壤样品,取得的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不同地块的养分含量,精准度可达1-3m2。技术人员据此制定配方,并输入施肥播种机械的电脑中。这种机械同样装有定位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施肥和播种可以完全做到定位、定量。还可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并配置相连的电子传感器和计算机,收割机工作时可自动记录每平方米农作物产量、土壤湿度和养分等的精数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土壤和作物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制成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田间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根据空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通过调整资源投入量,达到增加产量、减少投入、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在农田经营管理决策的环节上,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单纯获取高产","以适量投入,获取较好经营利润"或"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不同优化目标。这项技术的构成包括空间定位的农作物产量信息采集技术和土壤信息定时采集技术、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定时更新技术及空间定位的农业投入控制系统等。

2.2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最富有生命力的核心技术是基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打破了远缘物种不能杂交的禁区,即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开辟一个世界性的新基因库源泉,用新方法把需要的基因组合起来,培育出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且生产成本更低的新作物、新品种;另外还具有节约能源、连续生产、简化生产步骤、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功效。如美国把血红蛋白转移到玉米中,不仅保持了玉米的高产性能,而且提高了它的蛋白含量。抗转基因水稻、玉米、土豆、棉花和南瓜等已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数百万公顷土地上试种。1998年,全世界利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已成功地开发了100多种再生植物,转基因牛、羊、猪和鱼也培育成功。美国是采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1998年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达2050万hm2,是1997年的2.5倍;目前其转基因种子播种面积已占大豆播种面积的36%,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5%。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国家,1998年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达550万hm2,是1997年的4倍,其中75%的大豆播种面积采用经过改变基因的豆种。加拿大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从1997年的130万hm2,增加到1998年的280万hm2;50%的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采用了经过基因处理的种子。

微生物农业是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农业。微生物在合成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各种酶方面的能力比动物、植物高上百倍;微生物还可利用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有益微生物,不仅可获得大量生物量,用于制作食用蛋白质以及脂肪、糖类等专门食品,而且在生物防治、土壤改良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日本研制的EM(含80余种微生物的生物制剂),被称为可以挽救地球的有效微生物群。施用EM可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药物,净化环境,。

2.3工程装备技术

现代工程装备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硬件",其核心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精准农业中,应用于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

精准播种。将精准种子工程与精准播种技术有机结合,要求精准播种机播种均匀、精量播种、播深一致。精准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优质种子,又可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为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最佳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作物对营养和太阳能的利用率。

精准施肥。要求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盈亏情况,作物类别和产量水平,将N、P、K和多种可促进作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与有机肥加以科学配方,从而做到有目的地肥,既可减少因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又可降低成本。要求有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和具有自动控制的精准施肥机械。

精准灌溉。在自动监测控制条件下的精准灌溉工程技术,如喷灌、滴灌、微灌和渗灌等,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间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量,实施实时精量灌溉,可大大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精准收获。利用精准收获机械做到颗粒归仓,同时可根据一定标准确分级。

3、我国精准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明显,农业生产水平差距较大,农业集约化总体水平较低。表2示出1994年中印日美4国农业集约化程度及世界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低于印度、日本,同美国相差甚远。2)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每万公顷拖拉机拥有量,仅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4.7%,甚至低于印度的水平。3)化肥投入水平高。每公顷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7倍,高于美国,但低于日本。

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集约化水平较低,要实现现代化,是继续走农业发达国家已走过的以牺牲土质、环境及使用对人类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大量依靠农药、化肥的石油农业发展道路,还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应根据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发展之路,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重点发展节水、节肥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1)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测算,我国全年降水量约为6.19万亿m3,其中约55%消耗于陆面蒸发,只有45%转径流和地下水,实际利用率不到10%(约5000亿m3)。

当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灌溉农区面积约5000hm2,其中渠灌面积较大,多属粗放型灌溉模式。在华北井灌区特别是华北平原地区,自从将"两年三熟制"改为"一年两熟制"后,水分亏缺部分全靠超采地下水来弥补,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给北方灌溉农业造成严重威胁。

同时我国农业节水潜力巨大。我国渠灌面积约3900hm2,井灌面积1100多万hm2,合计约5000万hm2。渠水灌溉的利用率约为0.3,井水灌溉利用率约为0.5,两者加权平均值为0.35左右,与发达国家0.7-0.9的利用率相比,差距巨大。有关部门测算,如将农业用水(按4000亿m3计算)的利用率提高0.2,即达到0.55,则可节水800亿m3。

山东海阳引进以色列技术,建成约33hm2(约500亩)果园自动化控制微喷工程,采用微机控制。根据土壤吸水能力、苹果生产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定时、定量、定位给果树供水。据有关专家测算,粮田自动化喷灌可节水30%-40%;省地1.5%-2.0%;果园和菜园的微灌可节水50%-60%;防渗渠道与土渠相比可节水约50%。

有研究认为,北京市耕地面积与以色列耕地面积基本相同,但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农业用水量都约为以色列的2.4倍,如采用精准农业战略,以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和渗灌等方式取代大水漫灌,在产量上达到以色列现水平,可节水约2/3,即约18亿m3。

2)实施精准施肥,提高化肥资源利用率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化肥对粮食的贡献率约占40%。我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应该说化肥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发现,从1980-1995年的十几年间,化肥施用总量增加了183.1%,年均递增率达7.2%。1995年化肥总施用量约达3600万t,而同期粮食总产只增加了46.6%,年均递增率仅为2.7%。期间化肥投入所生产的粮食由31.5kg.kg-1下降至17.70kg.kg-1。我国化肥施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据大量试验资料统计,平均单产6500kg.hm-2的谷物,1季产量从土壤中带走N100.5-169.5kg,P2O549.5-75.0kg,K2O120.0-175.5kg,N,P,K比例为1:0.45:1。我国许多省区都存在过量施用氮磷化肥,钾肥施用不足的问题。1995年我国N,P,K实际施用比例为1:0.43:0.17。由于农田复种指数和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有机肥施用量下降,化学钾肥投入不足,我国土壤缺钾面积日益扩大。

国外文献报道,氮肥平均利用率可达50%-60%,当季利用率磷一般为10%-30%,钾为20%-60%。据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我国N,P,K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5.0%,19.5%和47.5%,可见我国氮素化肥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向大气挥发、向水体淋溶,形成对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我国农田微量元素缺乏面积不断扩大,而目前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面积仅约1600万hm2,为缺乏微量元素面积的11.3%。

在我国通过实施精准施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化肥资源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产量。

3.2发展精细设施农业

所谓设施农业是指应用某些特制的设施来改变动植物生产发育的小气候,达到人为控制其生产效果的农业生产形式。设施农业主要有:1)设施种植业,如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无土栽培;2)设施畜牧业,如畜禽舍、养殖场及草场建设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进行设施农业生产,即为精细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在国外发展较早,目前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在欧洲,多数国家以温室生产为主,其中荷兰和英国的温室主要是玻璃温室,用来生产蔬菜和花卉。荷兰生产的蔬菜80%用于出口,花卉出口达世界出口量的71%(1987)。日本温室栽培蔬菜和果树的技术十分发达,几乎所有品种的蔬菜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温室生产。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世界塑料大棚和温室面积约36.576万hm2,其中我国面积最大,达15.67万hm2,占42.8%。设施农业同普通农业相比,产业化程度高,效益好,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强。

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推广、应用精准设施农业可以达到增加农产品产出、提高农产品品质,节约水、肥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1)精准农业是在现代、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理代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

2)在我国建立现代精准农业系统应从开始就将现代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各方面的专家有机组合在一起,协同攻关,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3)我国农业仍属于高耗、低效型农业,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发达国家已达50%-70%),化肥当年利用率仅30%,因此,近期应重点发展节水、节肥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2

1主要做法

1.1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构建“两组”精准供电服务管理架构,设立对接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供电服务领导决策组和服务工作组。决策组由公司营销、生产、安全等部门主任为成员,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营销部主任为副组长,负责制定区域农业供电服务工作目标、发展方向及相关制度;协调解决供电服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供电服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考核;定期沟通区农业部门,及时了解规模农业发展规划。服务工作组由专(兼)职客户经理组成,划分区域开展业务,由客户经理直接对接区域特色农业客户,确保各项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定期沟通农业合作社和区域特色农业客户,及时了解末端特色农业客户用电需求。1.2细分区域供电服务需求。根据特色农业用电特点,按照种、养方式不同将区域农业经济划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细分为露天种植和大棚种植,养殖业细分为陆地养殖和海水养殖。从用电季节性、抢修时效性、需求侧服务差异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供电服务。1.3全面掌控售前服务需求。三级架构定位用电需求,做好电网设备“线”“台”“户”用电建设。一级架构:领导决策组每年与区政府农业部门沟通,提前了解各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做好10kV线路规划工作。二级架构:专职客户经理每季度对接农业合作社,了解新增负荷位置,做好配电台区规划工作。三级架构:兼职客户经理每月逐村走访区域特色农业客户,做好到户0.4kV低压线路规划、建设工作,做到末端用电需求的无缝对接。1.4“两简三增”,契约售中服务全过程。(1)两简。一是简化区域特色农业客户申请资料。低压客户提交的资料简化为2种;高压客户提交的资料简化为3种。二是简化区域特色农业客户服务流程。低压客户流程简化为“申请受理、装表接电”2个环节,实行客户经理现场勘察、装表接电“一岗制”作业;高压客户流程简化为申请受理、供电方案答复等4个环节,取消中间环节,实行“方案预编、现场答复”。(2)三增。一是增加区域特色农业客户申请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业客户不熟悉线上办理,针对此情况增加了电话申请方式,只要“一个电话”,客户经理利用移动作业终端上门为客户办理用电手续。二是增加公司投资范围。延伸公司投资界面至区域特色农业项目红线,充分利用省公司业扩配套项目包进行“线”“台”“户”建设。对于取暖方式为燃煤、排灌设施使用柴油机的大棚电能替代项目,需用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供电的客户,公司列入电能替代专项配电网资金计划,将供电公司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大棚,最大限度降低高压客户办电成本,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大气污染。三是增加公司服务范畴。推行“双契约式”服务,对外以客户期望的送电时间为基准点,上门与客户签订服务契约;对内由客户经理与内部各协作部门签订服务协同契约,对协同时限和工作质量进行约定,实现协同配合优质高效。1.5统调服务资源,提升售后服务精准度。公司将12支兼职抢修队伍整合为3支专职抢修队,配备专业抢修工具、车辆,配合客户经理,形成了“30分钟抢修圈”,实现了应急抢修管理“组织有序、体系完备、响应快速、服务高效”。故障抢修后,客户经理及时将“抢修病例”记录在区域特色农业客户健康档案中,作为设备体检、抢修物资配备依据。

2实践效果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3

1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系统功能结构

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系统主要包括七个重要的部分,即:ARM控制器模块、CAN总线驱动电机模块、油门电动推杆模块、北斗GNSS接受机模块、角度传感器模块、倾角传感器模块、平板人机交互模块。ARM控制器模块:主要用来满足对导航控制算法的预算量,以及信号的提取速度,以实现对直播机各路信号的采集,并将其进行精确的运算,然后并将其发送给执行机构。CAN总线驱动电机模块:是自主驾驶系统的执行机构,主要是在接到控制器模块发出的指令后,按照其具体的要求,实现方向盘轴转动,以满足水田直播过程中转向的要求。油门电动推杆模块:是自主驾驶系统中速度控制的主要模块,通过油门电动推杆的最大推力和拉力,以达到速度控制的目的。北斗GNSS接受机模块:主要是通过天线接收GPS卫星信号对电台发出的信号,以实现在水稻直播过程中的高精度定位,之后再通过串口将信息发送给控制器。角度传感器模块:在测量过程中,轴通过连杆机构和拖拉机转向相连,然后通过信号发送转向的方式,将转向信息送到农机的实时位置。倾角传感器模块:主要是在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系统中,通过34ms的时间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息通过信号发送器,将其传递给自主驾驶系统的控制点,然后得到农机的仰俯角和横滚角。平板人机交互模块:在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系统中,主要是通过对农机参数的初始信息、作业操作管理、作业监控和现实等信息进行设定,然后通过控制器和蓝牙将实时信息进行交互。

2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软件结构

在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基础上,还必须要加强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软件结构设计。因为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软件结构,以及各项参数的设定,如:角度传感器安装的处置、天线安装精确尺寸,从而实现水稻直播机自动驾驶的精确度。

3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计算法

在对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功能结构,以及自主驾驶软件结构的基础上,还必须要通过自主驾驶计算的方式,以实现水稻直播机在播种过程中的精确度。3.1农机前轮转角跟踪计算方法为保证水稻直播机在工作中精准度,必须要对其是否能快速、稳定响应轨迹跟踪进行计算。在具体计算过程中,首先在水稻直播机原来的方向盘上安装了一套减速机构,并且由控制器发出的CAN信号实现对电机转速进行控制。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1:10的比例,将减速比转到方向盘上,并且再经由方向盘带动农机转向机构,以实现直播机车轮的转向。接着,这种转向信息又会被直播机上安装的角度传感器获得,之后再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3.2轨迹跟踪计算法在通过轨迹跟踪计算时,主要是通过建立坐标的方式进行,例如:以AB为纵轴,以AB垂直线为横轴,接着根据建立的坐标(如图1所示)。图1农机运动学模型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以拖拉机后轮轴的中心作为参考点,然后建立水稻直播机的运动学模式。∂===tansincostvvyvxθθθ线速度,θ则表示直播机航向角,l则表示前后轴间距,δ则表示直播机前轮转角,且向左偏位正,向右偏为负。之后再结合水稻直播机的直线跟踪模型(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的几何关系,并结合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精确的计算,得出以下几个式子:然后将公式(2)带入到(6)中,得出:22)cossin(2arctanddLddLl−+θθ=∂(7)根据公式(7),可以精确计算出水稻直播机当前时刻的位置,以及确定航向角的最佳转角,以实现对水稻直播机进行精准的控制。最后,为了进一步确定水稻直播机的精准度,还必须要通过田地实验,并进行准确的跟踪,并作出精确的数据记录。之后在对数据、误区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据此对误差进行不断调整,以不断完善水稻直播机的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从而满足水田精准的播种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论文以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系统的设计为出发点,通过硬件改造、软件系统的构建,并通过准确的计算方法,最后经过实验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以实现水稻直播机自主驾驶系统的精准控制,满足水田播种精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苗峻齐,罗锡文,张智刚等.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5.

[2]孙红梅,张洪.机械化直播:我国水稻种植的一场技术革命?[J].农村•农业•农民B,2016(06):42-44.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网站建设;基本信息;在线投稿评审;论文在线;开放获取;扩展内容;新媒体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互联网和科技期刊逐渐融合,形成了“互联网+科技期刊”的多种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数字化平台和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科技期刊加强网络化建设,自建网站的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3]。门户网站是期刊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作者、编者、审者和读者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期刊数字化的关键标志。近年来,期刊数字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将门户网站打造成复合型多媒体学术资源平台成为必然趋势[4-5]。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业信息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能否跟上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高速发展,将关系到其发展前景。近几年,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是探讨某个期刊或某类期刊门户网站的建设途径和发展状况[6-9],鲜有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现状的整体调查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是我国研究领域广、综合实力强的农业科研单位[10]。其主办和承办了69种科技期刊,包括39种学术类期刊(含5种英文期刊)、27种技术类期刊、2种综合指导类期刊和1种科普类期刊[10]。其期刊数量多、种类全,在农业期刊中影响力较高[10]。其期刊网站建设的情况代表了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发展的基本模式。可以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网站了解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章选取这些期刊作为调研对象,分析其网站建设现状及发展态势,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带来一定启示,进而为我国农业科研院所期刊乃至我国农业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其下属研究所主办和承办的65种中文期刊,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简称院网)资源条件板块中出版物的期刊栏目,查找期刊及其网站,查到59种刊,其中42种刊有网址,17种刊无网址。对院网上没有查到网站的17种期刊,再到主办和承办期刊的研究所网站(简称所网)上的相关栏目查找,查到3种刊有网址;对院网上没有查到的6种刊在所网上查找,5种刊有网址,其中《农业大数据学报》为2019年创办的新刊,1种刊无网址。最后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对院网、所网上没有查到网站的15种期刊名称进行搜索,没有查到期刊自己的网站。对查到网站的50种期刊的网站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时间为2020年2月,调研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投稿评审系统、论文上传和开放获取、扩展内容以及新媒体应用等。建立Excel表格,对调研的各个项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文期刊网站建设情况

综合调研情况,65种中文期刊中50种期刊(占76.9%)拥有独立的门户网站或挂靠于主办或承办单位的网站,15种期刊(占23.1%)没有网站。现就有网站的50种期刊的网站建设情况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果农之友》网站备案中,其调查项目按无计算。2.1期刊基本信息。门户网站是期刊数字化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主要窗口[11]。网站首页是期刊的初次展现,给人以直观、深刻的印象。调研显示,有网站的50种期刊的网站首页内容丰富。46种刊即92%的期刊有封面照片,4种刊无封面照片。41种刊即82%的期刊列出了刊名、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单位、主编、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出版周期、创刊年份、出版年、卷号和期号、定价等版权标识内容以及编辑者及其联系方式,5种刊即10%的期刊有部分版权标识内容,4种刊无版权标识内容。46种刊即92%的期刊提供了编委会成员名单,4种刊无编委会名单。46种刊即92%的期刊有当期目次;1种刊有当期目次栏目,但无内容;3种刊无当期目次栏目。39种刊即78%的期刊有下载中心,包括版权协议、投稿须知、论文模版、相关知识等;6种刊即12%的期刊无下载中心栏目,但有下载中心相关内容;5种刊无下载中心栏目和相关内容。47种刊即94%的期刊有友情链接,包括上级单位、合作单位、所属数据库等;3种刊无友情链接。46种刊即92%的期刊有信息公告;1种刊有信息公告栏目,但无内容;2种刊无信息公告栏目,但有相关内容;1种刊《果农之友》无信息公告。有的期刊还有期刊获奖照片、领导或专家题词、科技成果介绍、专家照片及介绍、会议照片及介绍等配图,以静止或滚动等方式展出。2.2在线投稿评审系统。在线投稿评审系统是期刊网站的重要内容,也是期刊数字化的重要指标之一[12]。调研显示,有网站的50种期刊,48种刊已实现网上投稿评审,占96%;2种刊《农业开发与装备》《果农之友》无在线投稿评审系统。这些投稿评审系统虽然由不同开发商提供,但其功能基本相同,具有作者投稿、专家审稿、主编及编委审稿、编辑管理功能。极大地便利于作者投稿、查询和修改稿件,便利于同行评审,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缩短了稿件投、审、周转和编辑加工周期。其中,29种期刊(占58%)有主编及编委审稿功能,说明其主编和编委对期刊的重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刊《农业大数据学报》设有“特约编辑”功能,意味着期刊编辑工作跨出了编辑部,走向开放办刊。2.3论文资源上传与开放获取。论文资源是期刊网站建设的核心部分,关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网站点击率、信息传播效率,乃至社会和经济效益[13]。调研发现,期刊网站的论文资源有当期、过刊论文上传和优先发表3种情况,论文上传内容可分为期刊目次(含论文题名、作者)、论文摘要、PDF格式和HTML格式全文。开放获取情况随网站功能开发商和上传论文时间有所不同。2.3.1当期上网与开放获取有网站的50种期刊,上传目次、摘要和全文的37种,占74%;仅上传目次及摘要的8种,占16%;仅上传目次的2种,占4%;未上传论文资源的3种,占6%。上传了论文全文的37种刊全文均为PDF格式,其中13种学术影响力大、实力强的学报如《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和1种新刊《农业大数据学报》还有HTML格式,占上传全文期刊的37.8%。另外,1种刊《中国农业信息》有HTML摘要。3种刊有PDF全文位置但未上传全文,9种刊有HTML全文位置但未上传全文,可能是没有时间上传或者不具备上传的条件。上传了论文全文的37种期刊中,25种刊(占67.6%)公开全文,供用户免费获取;采用中国知网采编系统的12种刊(占32.4%)在自建网站上公布了期刊目次和论文摘要,全文需链接知网付费获取。另外,2种刊《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目次、摘要不在首页,不利于用户快速查找和阅读。2.3.2过刊上网与开放获取有网站的50种期刊,42种刊(占84%)有过刊目次、摘要和PDF全文,1种刊只有过刊目次,2种刊有过刊浏览栏目但无内容,5种刊无过刊相关栏目。有的刊如《中国农业科学》以过刊浏览方式获取过刊全文,有的刊如《中国土壤与肥料》是检索方式获取过刊全文。各刊的过刊内容回溯年份不尽相同,有的回溯近几年、十几年,有的回溯到创刊年份。可能与网站创建时间有关,或许是一种开放获取策略。上传了过刊论文全文的42种期刊中,30种刊(占71.4%)免费获取全文,没有阅读限制,采用中国知网采编系统的12种刊(占28.6%)需链接知网付费获取全文。和当期是37种刊有PDF全文相比,5种刊当期无全文,但过刊有全文。如《茶叶科学》过刊内容全面,有目次、摘要、PDF和HTML全文;但当期仅有目次。这种全文滞后发表的形式也是一种开放获取策略。2.3.3在线优先发表与开放获取在线优先发表有最新录用和预发表两种形式,将评审通过的论文在本刊网站上公布,取得论文首发权。公布内容包括题名、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全文。有网站的50种期刊,14种刊(占28%)最新录用栏目各有一些内容在网上;其中,上传全文的有7种刊:1种刊《作物学报》全文可免费下载并有唯一和持久的DOI,1种刊《棉花学报》全文可免费下载但各页带有水印,1种刊《园艺学报》的品种推广类文章可免费下载,其余4种刊《畜牧兽医学报》《中国水稻科学》《中国稻米》《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全文及《园艺学报》的其他文章不能下载,但摘要均可下载;5种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种业》《中国农业信息》《农业科研经济管理》有题名、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2种刊《中国农业科学》《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有题名、作者。10种刊(占20%)有最新录用栏目,但栏目内无内容。26种刊(占52%)无最新录用栏目。1种刊《棉花学报》预发表栏目有题名、作者、全文,全文可下载、有水印;1种刊《中国种业》有预发表栏目,但内容为2012—2013年过刊全文,可下载;1种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有题名、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预发表;1种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有摘要预发表;5种刊有预发表栏目但无内容;41种刊(占82%)无预发表栏目。综合两种在线优先发表情况,期刊对录用论文在纸质版刊出前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线优先发表全文或部分内容。仅有2种刊(占4%)上传全文并开放获取;5种刊(占10%)上传全文,但不能下载或部分论文可免费下载。8种刊(占16%)有题名、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中的部分内容。35种刊(占70%)无在线优先发表栏目或有此栏目但没有相应内容。说明期刊对在线优先发表重视不够,或是顾虑版权和经济效益,或是碍于工作量大无暇顾及,也可能是缺乏平台支撑难以实现。总之,网站上论文的开放获取程度关乎期刊和论文的学术影响力[13]。相比于纸质媒体,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易于查找。及时论文全文有利于吸引在线读者,提高网站访问量和论文下载量,扩大期刊影响[13];同时,论文及时在线发表,获得首发权,保证了作者的利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增加了编辑工作量和期刊网络出版费用,影响纸质期刊发行量和发行收入[14];版权保护难度大,增加了被抄袭和盗版的可能性。针对开放获取论文的网络传播优势及存在问题,期刊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论文内容上传模式和开放获取策略,尤其是对全文在线优先发表更为谨慎。2.4扩展内容和新媒体应用。期刊网站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信息平台,还可以拥有相关扩展内容如论文增强信息、广告,搭载传播互动平台和订阅服务功能如微信公众号、EmailAlert和RSS订阅、在线订阅和销售、留言、在线支付等。2.4.1论文增强信息论文增强信息是纸质论文内容的扩展。借助新媒体,将与论文有关的信息如数据、图表、资料、文献等以附属材料的方式在网站上,使论文更完整、更有说服力。增强信息还包括对论文评价、和作者互动等。10种刊的论文有增强信息:《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有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推荐阅读链接及分享、评价;《中国畜牧兽医》《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有参考文献、相关文章链接及评价;《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有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链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生物技术进展》设置了图表、参考文献链接但无链接内容,有相关文章链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有图表链接;《灌溉排水学报》有评价;《农业图书情报》有赞。4种刊《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果树学报》用中国知网采编系统,有参考文献链接和分享。其余36种刊(占72%)无增强信息。近年来,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了开放科学计划(ODIS),通过ODIS码,作者可增加语音介绍、图片和视频,还可以与读者互动交流。多家期刊已加入此计划,但调研中还未发现实质性内容展出。2.4.2广告该文将研究论文除外的商业广告、科技成果宣传、新闻资讯等传播内容统称广告。2种刊《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有广告并链接广告主网站,1种刊《农业大数据学报》有广告图片并链接大幅更多内容的版面,1种刊《中国土壤与肥料》有广告标题但未链接广告内容,2种刊《园艺学报》《中国瓜菜》有新品种介绍、求购信息等相关内容,3种刊《中国种业》《中国蔬菜》《中国稻米》有协办单位链接,4种刊《中国种业》《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科研经济管理》有广告位置但无内容,38种刊(占76%)无广告及相关内容。其中,《中国蔬菜》还有独立网站刊登广告,《中国瓜菜》科技成果推广信息丰富。2.4.3传播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传播精准化、互动简单化、建设使用便捷化等特点[1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科技期刊传播科技信息、提供便捷服务的重要工具。有网站的50种期刊,24种刊(占48%)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这些微信公众号大多推送期刊目次、论文摘要及全文,提供稿件查询功能,相关通知、资讯等。如:《中国农业科学》推送最新一期目录,推送优秀文章摘要及PDF全文二维码,解答投稿咨询,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资讯;《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推送最新一期目录、论文摘要、PDF和HTML全文,提供作者查稿、专家审稿及期刊相关服务;《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推送最新一期目录、论文摘要及PDF全文二维码,提供稿件查询、期刊相关服务;《作物杂志》推送每期目次,点击题名可获取全文,提供投稿、检索等期刊相关服务;《农业大数据学报》推送每期目录、论文摘要、精选论文,期刊信息、会议通知等相关资讯;《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推送最新一期目次和已经发表的优秀论文摘要。调研还发现,2种刊《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有iPad移动阅读,2种刊《作物学报》《果树学报》有手机报,1种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有QQ群,1种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有微信群。2.4.4订阅服务功能数字出版时代,订阅模式、互动方式更为多元化[16]。EmailAlert、RSS订阅、在线订阅等成为新的订阅模式。网上留言、移动支付等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EmailAlert简称EA,是电子期刊信箱派发方式,根据EA用户的选择自动地向用户信箱发送所需信息,如当期目录、论文摘要以及基于主题或关键词搜索的内容。RSS是基于XML标准的互联网内容和集成技术,RSS服务根据用户订阅将最新消息即时主动发送到其桌面。用户不访问网站就能得到所需最新内容,节省了检索文献的时间。调研表明,22种刊(占44%)有EA、RSS订阅功能。如:《中国农业科学》EA提供主题订阅,RSS提供目录、栏目、主题订阅;《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EA提供当期目录、预出版文章、关键词、栏目订阅,RSS提供最新录用文章、下期目录、当期目录和栏目订阅。另外,5种刊有网站在线订阅和淘宝、微店销售,1种刊注册订阅,3种刊手机免费订阅。网上留言、QQ和微信留言作为电话、Email传统互动方式的补充,避开了电话即时接通回复,又较Email快捷。移动支付弥补了银行转账、邮局汇款、现金交付的不便,尤其是对审理费、订刊费等小额款项。调研结果表明,18种刊设置了留言板,占到了有网站期刊的36%。《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的QQ群、《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的微信群有留言功能。没有发现网站开通移动支付。总之,约1/4的期刊网站上有论文增强信息、广告等扩展内容,近1/2的期刊搭载了微信公众平台和EA、RSS订阅功能,1/3的期刊设置了留言途径,在线订阅销售、在线支付方面比较薄弱,新媒体应用如音频、视频的引入刚开始尝试。

3期刊网站建设的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文期刊需加强网站建设。23.1%的期刊没有查到网站,需尽快建立网站或提高网站显示度;有网站的期刊需增强网站功能,尤其要加强论文在线优先发表和开放获取策略的探索、内容资源的增强开发、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3.1论文即时上网和出版格式多样化。论文快速在线发表,利于科研成果的及时公布、传播、应用和推广,又利于期刊获得首发权。调整数字出版流程,实现录用论文在线即时发表。论文被录用后及时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定稿;论文排版校对期间,每次校样上网。整期出版后替换已的单篇论文。形成高效、开放的出版模式,使论文从投稿到出版的流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16]。单篇论文即时减缓了整期出版的工作压力;校对稿上网,便于作者、编者、排版人员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16]。在条件还不成熟时,可采用录用论文题名、摘要上网,优秀论文优先发表的方式。论文结构化HTML格式,利于移动阅读,利于附加论文增强信息。利用XML排版技术,实现一次排版产生TXT、PDF、HTML等多种格式,多形式发表;还没有使用XML排版的期刊,可以将已有的TXT、PDF格式转换为HTML格式。3.2探索复合多元的开放获取模式。开放获取可提升期刊影响力,但会影响经济效益[14];也有人认为单刊网站无条件免费提供全文尤其在线优先发表,存在版权隐患[6]。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观念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愿意为所需知识付费[17];另一方面,OA模式给论文带来的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论文OA出版的早期,随着出版时间的延长,OA和非OA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慢慢趋同[18]。因此,将论文上传至期刊网站,根据自身条件,可以全部全时免费开放全文;也可以选择性地开放全文,采取优先、滞后、限时免费等复合多元的开放获取策略,适当收费,权衡期刊影响力、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线优先出版可以借鉴《作物学报》和《棉花学报》的方式,既能取得首发权,便于被传播、引用,又利于保护版权。3.3搭载传播互动平台和服务功能。微信公众号开发、维护成本较低,流行于各种移动终端,对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有促进作用[19]。据科学网调研,80%以上的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期刊的信息[20]。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利用期刊原有用户基础,发挥微信普及率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凝聚更广泛的读者。除了链接网刊内容,提供更灵活的咨询服务外;对网刊内容深度加工,抓取学科前沿和热点,提炼单篇论文核心内容,细分、重组同类内容,形成简短精悍、学术质量高的信息;突破网刊的局限,关注国家政策、行业动态、期刊动向,进行新颖独特、时效性强的资讯报道。简短活泼的优质内容激发用户阅读的兴趣,精准可靠的实用信息吸引用户关注;但不宜大量推送趣味性新闻和行业动态,以免打扰用户。设置互动栏目或区域[21],对用户开展调研,收集反馈信息,寻找不足,提高服务质量。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微信平台上初步了解,再到网站精深操作,实现从浅阅读到深阅读转化。开发EA、RSS订阅、在线支付等多种服务功能,满足人们快速检索和追踪文献、交付费用的需要。网站主页上设置EA、RSS栏目,开通免费推送服务。用户打开EA栏目,在期刊提供的项目中选取所需内容,输入邮件地址,完成EA订阅;期刊免费推送用户所需最新信息。用户下载、安装RSS阅读器,将所需内容的链接地址添加进去,完成订阅;RSS自动推送新信息给订户,并有内容更新提醒。这样,期刊按需推送,用户及时获取最新资料。相比于期刊主观筛选用户的强制推送,EA、RSS更精准、更能满足用户需要,推送内容的阅读率更高;相比于微信,EA、RSS更适合推送深阅读全文。期刊可进一步筛选用户关注的相关内容,组成聚合信息,分类分别推送给EA、RSS用户,高度满足其需要。电子商务交易具有快速高效、双向实时沟通、全时性的优点[21]。移动支付的普及给人们的消费带来极大的方便,已成为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期刊网站设置收费二维码,开通移动支付,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交费,有助于缩短审稿、出版和发行周期。3.4开拓扩展内容。论文增强信息使论文展示丰富的材料、链接广泛的知识。数字化、网络化为增强信息提供了平台,结构化排版使增强信息能够更大程度地实现。开发论文增强信息可由简单到复杂、从内部向外部逐步进行。在内容上,首先开发作者、工作单位、材料、方法、结果、文献等链接,进一步可以为论文配上文章导读、作者访谈、评审意见、读者评论以及评价指标等。从结构上,首先开发图表、数据、引用文献等内部链接,进一步进行相关材料、知识和文献以及网址、Email、DOI等外部链接,还可以配置分享、评价等功能。链接文件可以是文本、照片、图像、表格、数据集,以及音频、视频等。一些学术影响大、实力强的期刊,可利用其优质的学术资源积极探索,引领其他期刊发展。利用网站刊登商业广告、宣传科技成果、新闻资讯。网络广告有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加载图像、音频、视频,实时、灵活、生动,可重复、可检索,速度快、效果好。相对于纸质媒体,网络广告成本低、交互性好,有链接广告、浮动广告、旗帜广告、弹出式广告、插图式广告等多种形式[22]。科技期刊网站以简洁的链接广告最适合,保持学术的严谨性、稳定性,对读者干扰少。广告丰富了网站内容,增加期刊收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效果更佳。加强网站资讯建设,对期刊影响力提升和产学研结合也有重要意义。3.5建立期刊网站集群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网站基本上是单刊网站,虽然有些主办单位相同的期刊网站依托同一家公司创办,网站风格一致,但仍是各刊编辑部运作模式。单刊运作,期刊服务内容少,服务方式单一,整体运营水平和自主良性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提升[16]。建立期刊网站集群平台,提高网站整体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聚集出版资源,各刊发挥所长、优势互补、借力发展。提升数字出版水平,优化出版内容和全文开放策略。加快应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在线服务水平。优势期刊起带动作用,各刊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聚合各刊品牌力量,强化整体品牌形象,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和更深的影响力。建立期刊网站集群平台,还有利于保护版权,防控假冒网站。

4结语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5

1科学设计审稿单的必要性

同行评议工作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是决定稿件取舍、保证期刊质量的核心环节。编辑在同行评议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地发送邮件、传递信息、收集意见,事实上,从稿件初审通过后,编辑就要为同行评议这一环节做好准备,审稿单的科学设计就是必要的准备项目之一。审稿单不仅在同行评议过程中具有直接应用价值,而且在整个稿件处理过程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①审稿单的科学设计提出了专业的审稿标准,有利于学术规范的推广和期刊的宣传;②审稿单中列出简明且系统的审稿项目有利于加强审稿时效性和全面性,同时便于编辑综合整理审稿意见;③审稿单的应用促进了编辑部与审稿人的有效沟通;④审稿单可以引导审稿思路,也能使初涉审稿的年轻专家快速明白如何审稿,有助于培育审稿人成长。总之,一份制作精良而科学的审稿单既可以体现期刊的专业程度,也可引导审稿人进行有效的同行评议,这种简单的沟通和培训方式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2审稿单的设计

2.1设计原则。审稿单一般基于编辑部的经验来设计。首先,需要明确期刊对稿件质量的要求;其次,需要考虑审稿人的时间成本,以及编辑部与审稿人关系的长期维护。农业类学术期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审稿人主要来自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农业管理部门等,除了从事科研工作以外,还要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因此,设计审稿单须遵循以下原则。2.1.1专业性。期刊对内容质量的严格要求体现在审稿单制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上。从编辑的角度看,审稿单应用的目的是获取有价值的审稿意见,审稿单可以看作编辑给审稿专家的一份问卷,那么问题的提出必须依照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才能引导审稿人精准地对学术研究进行剖析。对于审稿人而言,审稿单是他们从编辑手中接过的一把标尺,只有标尺精准规范,审稿人才能自如地运用专业眼光审视稿件、准确裁量。2.1.2简明性。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审稿单可以把信息明确地传递给审稿人,且不占用审稿人过多时间。审稿单应突出对文章学术性的评审,弱化摘要、术语、文献等编辑能把关的规范性内容,或者直接移除这部分内容,以减轻审稿人的负担[6]。审稿单内容应在涵盖期刊主要关注点的基础上,详略得当:不能为追求全面而过于复杂,否则会使审稿人产生压力,甚至反感;但也不能过于简单,误导审稿人忽视没有列出的项目,致使审稿质量不高。2.1.3可操作性。农业类学术论文主要包括原创研究类、综述类、技术应用类等,审稿单也应分型设计,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影响实际操作和应用效果。原创研究论文应以考察其创新性、科学性为主,综述类文章应重点考察作者的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章的指导性、前瞻性等,而技术应用类文章则以其技术先进性、实用性为重要评审依据。2.1.4信息对称性。一篇稿件的审稿人是编辑在充分了解其研究领域和近期审稿情况等信息后选择并邀请的,然而审稿人在收到邀请或同意审稿时,却不一定清楚期刊的相关信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导致专家审稿时存在困惑,尤其对于一些可用可不用的稿件,较难取舍。消除期刊与专家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有多种方式,在审稿单中添加介绍期刊的辅助信息,可谓最简便、最有针对性的方法之一,如注明期刊的发展定位、影响因子、学科排名、数据库收录、出版周期、近期稿源等情况。2.2审稿项目的选择。审稿项目是编辑部针对稿件具体内容提出的选项或问题,一般分条列出,用于审稿人有针对性地选择、判断或回复。2.2.1通用项目。通用项目是对多数学术期刊普遍适用的审稿项目,如:文章标题恰当与否,是否涵盖研究内容?引言对研究现状的综述是否全面,立题依据是否充分?研究目的是否明确,论证过程是否围绕研究目的开展?对研究内容是否做出科学的思考和归纳?试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材料和方法的描述是否详尽?数据的来源有无明确交代,还需要哪些补充?数据分析是否科学?统计分析是否正确?结果的表达与呈现方式如何?需要增加(删除)哪些分析和讨论?讨论是否充分,与结果中的关键问题关联性如何?结论是否得到准确提炼,是否可靠?研究深度是否足够,有无机理分析?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合理?对将来的研究或管理是否有指导借鉴意义?研发的技术(模型或体系等)是否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下一步改进研究的具体建议有哪些?通用项目可精选10~15项,作为审稿单的固定项目。2.2.2专业项目。专业项目是指专门针对农业类学术论文的审稿项目,如:小区试验是否有足够的重复处理?对试验地的相关介绍是否详尽?采样点是否有代表性?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存在异常?试验的时间跨度或作物/植物生长季数是否足够?各处理浓度梯度设置是否合理?测定的土壤/生物/生理指标是否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由于每篇文章的专业方向差异较大,专业项目可作为备选项目,有针对性地单篇填写或者不列出。2.2.3备注项目。备注项目是编辑部对稿件的特别说明,如:若同意审稿,请加急审理,一周内返回意见;该领域来稿量较多,请从严审理。也可在备注项目列出“大同行”和“小同行”的选项,请审稿人选择,以便在编辑部综合分析审稿意见时,对意见赋予权重,一般认为“小同行”审稿质量更高[7]。当两个或多个审稿意见不一致时,该备注项对编辑部取舍稿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2.3审稿项目的呈现形式。审稿项目可采用多种形式呈现给审稿人:①选项式。在审稿单中列出审稿项目的评价等级供审稿人选择,如优、良、一般、差等,即为选项式审稿单。一般对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进行整体评价时,可考虑采用选项式,便于编辑部直观地判断稿件的学术水平。②判断式。对审稿项目提出是与非的问题请审稿人回答,即为判断式审稿单,如研究目的是否明确?立题依据是否充分?这种形式使审稿人能直接找到重点,节省审稿时间,但仅回答是与非无法指出具体改进建议,不利于稿件进一步修改。因而判断式审稿单不适合单独使用。③计分式。编辑部给出整篇文章的满分值和每个审稿项目的单项分值,请审稿人进行打分,即为计分式审稿单,特点是条理清楚、计量明确、一目了然。但其同样具有判断式审稿单的缺点,不宜单独使用。④问答式。问答式审稿单邀请审稿人回答编辑部列出的问题,如材料与方法需要补充哪些内容?讨论部分还欠缺什么?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有针对性,且对稿件的评判较为具体和全面。但获取的审稿意见需要编辑仔细阅读和提炼。⑤自述式。自述式审稿单仅介绍编辑部对稿件的基本学术要求或审稿提示,不列出具体审稿项目,需要审稿人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审稿。其特点是审稿人的自主空间较大,审稿过程不受条目限制。但是易出现评审不全面,或者看上去意见很多,实际上仅针对细枝末节的情况。每种审稿单形式具有各自的特点,编辑可以从审稿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编辑收集意见的便捷性等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形式,实际操作中通常选择两种或几种形式相结合。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6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营养学科的特点,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实验。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硕士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科院(系)审查同意,报校长批准,但延长或缩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

1、植物营养生理学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

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3、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研究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研究;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研究。为肥料生产和施用提供依据。

4、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

主要是针对氮肥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开展平衡施肥与计算机推荐施肥技术开发,解决当前农业生产技术和应用问题。

5、土壤生物量氮与氮素循环及调节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周转的氮量,微生物周转氮与作物吸收关系,土壤养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统循环和施肥调控。

6、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及工业废渣农业利用

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和作物营养规律,开展长效肥控效肥缓效肥磁性肥叶面肥药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的配方及生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废物开展研究,如锌硼铁锰钼等工业矿渣钢渣草碳褐煤等资源利用与开发。

7、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组合)及应用技术

组织培养及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优化营养配方的筛选,应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对一些经济类植物进行营养液组合研究,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几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些研究实验室手段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8、植物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技术研究与开发

根据植物营养失调症特征和叶片颜色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施肥;土壤作物化学诊断方法;精准农业及施肥技术;土壤植株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及速测仪应用;DRIS技术营养图谱信息系统及诊断应用技术。

9、施肥对环境质量影响及良性生态循环施肥技术研究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开展施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施肥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施肥与温室效应等研究,为合理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10、土壤氮的MIT过程

结合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不同有机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氮的微生物和矿物固持作用(微生物体氮矿物固定态铵),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的矿化势(N0)有机氮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响,不同矿化阶段的净矿化率净残留率及影响土壤氮MIT过程的因素的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种。学位课规定为6门(见附表1),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其它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选修课根据研究生培养方向至少选5门课程。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还可以选修其它有关专业的课程(见附表1)。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1、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

法概论)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6学分

(3)高级植物营养学3学分

(4)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3学分

(5)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3学分

(6)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3学分

2、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学分

(3)第二外国语2学分

(4)植物营养研究技术2学分

(5)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2学分

(9)高级试验设计2学分

(10)多元统计分析在农业中的应用2学分

(11)仪器分析2、5学分

(12)计算机算法语言2、5学分

(13)植物生理研究技术3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好规定的各门学位课程,要根据研究方向以及硕士生的基础,经过导师同意选读几门选修课。硕士生课程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以及采取研讨会和学习会等方式迸行,学习方法可以灵活。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3、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应经常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报告会,多写读书报告学习心得调查报告等,并要求在院(系)或教研室做学术报告2~3次。

4、实践教育

硕士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在第二或第三学年组织硕士生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形式可以是讲授部分章节,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辅导等,总工作量应不少于120标准学时,其中讲课不少于6学时。经考核合格计2学分。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在整个学习期间不少于3周。同时应参加不少于3周的公益劳动。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院(系)和研究生部党团组织要进行组织和考核,对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的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5、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文艺素养。六、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中必修课程采用读书报告形式的,其课程论文要求达到能在一般正式专业杂志或学报上发表的水平。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精神,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学位论文工作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

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论文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收集资料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协助的精神。在重视这些培养环节和过程的同时,应鼓励研究生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不断开拓创新。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第三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高科技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一定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学科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提报告。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拟订和修订论文研究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经学科点审核批准后,送交校研究生部备案。

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1、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予接受答辩。论文格式,一般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表格和图要有中英文对照),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

2、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方法》第八条规定的精神,提出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1)论文必须选题适当,目的明确,设计合理,数据真实,结论确切。

论文应有较强的逻辑性,要条理分明精练扼要,力求文字通顾,字迹清楚,标点符号正确。

(2)论文的撰写格式

①提要∶包括题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结论。

②引言∶阐述题目的目的意义,并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从而提出试验研究的根据和技术路线。

③试验材料与方法∶包括供试材料(作物土壤肥料)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和其它试验研究方法,以及所应用的统计处理方法等。

④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分析结果用图表等反映,并用文字阐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⑤结论∶列出试验的主要结果,文字力求筒练通顺。

⑥参考文献∶按一般学报格式要求,包括作者题目文献来源(期刊名称卷数页数年份)。外文文献应列出原名。应按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也可按作者字母列出。

⑦外文提要∶应包括研究方法和试验结果。

⑧附录∶包括未列入正文的必要表格及公式推导。

⑨致谢:对导师及对论文有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表示谢意。

论文装订后,封面应标明论文题目,硕士生和导师的姓名,学校名称,论文完成日期等。扉页要有目录并注明页数。

(3)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具有一定的新内容和新见解,具有一定的科学水平,不要求必须有何“创新”和“突破”。但要求论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文笔流畅图表工整文风严谨。

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应写出较高水平论文,鼓励在正式期刊上发表。

3、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正式答辩20天之前,必须向论文答辩委员会学科和校研究生部提交论文。

八、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严格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通过者经学位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九、思想政治工作

要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研究生除了学好必修的马列主义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外,还必须参加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健全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及研究生会的作用,组织研究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十、主要课程的说明与教学内容

1、高级植物营养学(附实验):主要讲授土壤中养分移至根表的机理土体和根际养分的状态和变化;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分布;NPKCaMgS及各种微量元素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转化,有关肥料的合理施用问题;矿质营养对作物产量形成与作物品质的关系;逆境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等。

2、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主要讲授土壤-植物间物质交换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因素;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的有效化过程,包括NPKCaMgFeMnCuZnBMoSiSeCo等;土壤中氮的MINT过程,磷的等温吸附与解吸过程,钾的缓冲能力曲线,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级及其研究方法。

3、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植物营养与施肥各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植物营养机理,根际营养,逆境条件下的植物营养,各类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进展,持续农业生态农业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问题,核素示踪技术;现代试验设计与资料汇总,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进展,微量元素分析进展。

4、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主要讲授植物营养的遗传学基础理论与发展;植物营养与植物遗传学;不同基因型植物的营养特性;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原理;遗传学方法在矿质营养遗传学特性研究方面的应用。

5、高级实验设计:回归正交设计;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回归最优设计;混料(配方)回归设计;混杂试验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6、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主要讲授植物营养诊断理论及其诊断技术手段;主要作物营养失调症形态特征及其作用机理;营养诊断方法临界指标确定及施肥矫正;土壤作物分析及GIS和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进展。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讲授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与食物链关系;食物中锌锰铜铁钼碘硒钴等元素对人体和动物的有益作用;食物中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或动物的有害影响。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微量营养元素及有益元素锌铜铁锰钼硼硒锗,污染元素铅镉铬镍砷汞等元素的常规分析方法与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包括火燃分析石墨炉分析和氢化物发生分析技术;分析方法选择,样本预处理,测定条件设定及分析结果应用等。讲授20学时,实验操作20学时。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7

1本科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论文是学生从事实际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考验与训练是测绘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科研能力的主要方式,它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测量实验、文献资料、计算机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对学生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有两种观点:(1)一种是继续保留毕业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改进,不应取消。毕业论文是强化学生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毕业论文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能让学生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只要教师认真指导、严格把关,不仅不会出现抄袭现象,而且毕业生通过毕业论文与设计环节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对于毕业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及以后的职业生涯都具有深远的正面影响。(2)另一种观点认为,受当今大学教育的普及程度来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类同现象严重,已无存在必要。本科毕业论文并非授予学位之必须,可以取消。依据是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随着我国高考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也不再是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能获得的精英教育,大约每年有一半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本科院校进行学习,博士生硕士生人员也不断扩招,致使本科生不再是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首要目标,特别是事业单位对文凭提出更高,更强的要求。这些变化要求对本科教育进行定位并作出改革。通过分析农业院校测绘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阐述了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农业院校测绘生毕业设计教学措施。

2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对毕业毕业论文认识有偏差。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正是找工作关键期或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许多学生正为就业或考研深造而奔波,所以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对尚未落实单位的学生来说,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面试,有的要到单位进行一段时间实习考察等;对一些考研学生来说,考试前的复习,考试后的复试和面试会占据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考研比做好毕业论文更重要,工作和考研与本人的未来直接相关,只要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认为不论毕业论文质量如何都能毕业,导致毕业论文形式化,甚至出现学术腐败的现象,用复制、买卖等方法完成论文。另外,因为在本科学习期间缺乏专业知识的拓展,没有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导致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严重下滑,弄虚作假现象也开始逐步增多,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很好的学术能力。2.2论文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在漫长的本科学习道路上,毕业论文是最后一站。从小学开始的各种语数外培训班,到各种事业、教师编制的培训班,最后一站的学习相对轻松。所以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很少,有的学生为了节省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就会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动,通过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降低论文的重复率,这样完成的论文虽然重复率过关,但并没有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论文编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类同现象,这样的论文编写方式失去了论文本身的意义,完全失去了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性。2.3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师生比严重失衡,一个指导教师指导七八名毕业生,更有甚者指导十几名毕业生,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在指导毕业论文时缺乏创新性和深度,毕业论文多数源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而科研课题的内容具有充实性、系统性和严谨性等显著特点,选题背景、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写作和修改具有鲜明的科研特色,工作量较大。导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出现假、大、空现象严重。部分教师纯粹就是为了完成指导的工作量,致使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很低,不能合理安排好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计划,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修改的环节,也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有足够的耐心给予毕业生充分的指导,时常出现学生找不到老师的现象。

3提高本科毕业论质量的措施

3.1开放实验室。(1)测绘实验室是学生增强动手能力重要资源,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利用更多的设备,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强调实践性,要学以致用。大多数学生实验经验不足,未能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和工作实践密切关联,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研究探索精神,其毕业设计(论文)多以验证性实验和实验性报告为主,调研型论文和设计型论文数量较少。(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在资料收集、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环节的独立完成能力。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指导毕业论文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相关的科学原理作出一整套的试验方案,在弄清楚每个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实践,大胆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模型,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2指导教师要履行职责。(1)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期间,要有最低次数及频率,切实履行指导教师的职责。目前高校本科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方面,数量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严重,为满足教学任务,放宽了指导教师遴选要求,很多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和指导经验的年轻教师也负责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难以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积极引进专业师资,尤其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或高级工程师,这不仅能够解决教师数量不够的问题,还能解决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下降的问题。(2)教师要重视选题。由于每年论文指导教师都比较固定,导致不同届的毕业论文选题都很类似,老师在学生论文选材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很多学生的论文选材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论文选题,尽量丰富选题内容。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尽量让学生更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出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学生的科研兴趣,并对选题内容进行扩充。选题不宜过大、不宜过难,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选定论文题目既要大致符合本专业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又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遥感及摄影方向的,应掌握一种以上的图像处理软件,处理不同的影像,着重研究农业产粮区面积测量,粮食品种分类面积统计与测量,畜牧草场变化及退化,畜牧数量监测与控制,森林面积测量及植被覆盖度测量及变化分析;测绘专业的应会使用高精度全站仪、GPS,测量型无人机等仪器设备,测量土地面积,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精准农业挂钩。完成不同项目的实地测量,要有自己测量数据,与农业实际相结合。不可以直接拷贝他人现成的设计及测量成果,略加修改作为自己的设计,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3.3研究经费投入。在毕业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引用的数据都是完全照搬别人调研的数据,采用相同的研究模型来进行分析,纯粹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这种现象需要尽快杜绝。指导老师应提前布置研究课题,有些课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测量,也可能有一定的路程,学校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如楼房倾斜测量,可能持续时间较长,需要重观测,城市绿化面积变化,林区面积变化,畜牧草场变化及退化,畜牧数量监测与控制,需要影像数据,有些实时数据需要资金购买。让学生到研究对象现场调查研究,测量基础数据,拥有一手的研究资料,研究出来的成果更加真实、有用,更加说服力。考查楼房在不同建设和使用时期的倾斜测量方法,考查农业主要粮食种植面积变化,畜牧草场变化及退化,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结合农村土地流转,测量土地面积,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等,修改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3.4全社会重视本科教育。重视本科教育,降低企事业单位的入选学历要求。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的招聘设置只认学历,不认能力。导致很多学历一般、能力强的人员无法进入事业单位。各单位可以结合招聘岗位的特点,适当的增加能力要求,如注册证,技术证,同时降低学历要求,如辅导员可以要求心理学的证书,学历要求不必太高。在引进与招聘人才中,要强调人才与职位的配套,还要强调人才的内在素质与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相匹配,要全面考察人才与单位适应性,相应的对于要求能力的岗位考核方式也应侧重能力考核。不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条件,有些条件适当从宽。高学历的也可以,但不可以加分。以考试考核为主。并以工作需求为中心进行招聘。3.5考核体系构建。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特色,毕业设计顺利完成需要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四方参与,单一的指导教师评估有其局限性。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新点当然更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以放低要求,只要学生对某一软件或农业生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系统应用和实验,也是可以的,要求企业指派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论文的辅助指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指导教师沟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共同确定毕业论文内容,共同指导完成。构建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多方位衡量评价体系。公正的综合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设计成绩构成为:学生自评10%,互评成绩占20%,毕业答辩成绩占30%,指导教师(包括工程指导老师)成绩占40%,得出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最终考核为全程考核,教师打分变为教师打分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4结论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8

1编辑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内涵

1.1正确认识践行编辑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现代精准制导、航空航天、通信探测、生物技术等不同行业,以及从宏观到微观领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均依赖于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科技成果的编辑出版交流,离不开编辑、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培养新时期编辑的工匠精神是时代对编辑工作者从业的要求,也是编辑工作者“与时俱进”的自身需求。

1.2正确理解编辑应具备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匠人专注、追求完美的造物品质,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行业精品,编辑的工匠精神是编辑对期刊、论文、网站等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其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7]。中国古代师傅带徒弟成就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近代德国在高端制造业追求卓越成为他们在国际竞争协作体系中的最佳落脚点[1]。编辑工匠精神包括编辑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实质内涵就是的质量,包括学术质量与编排印刷质量。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均进入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精准成为科技工作者与科研产品的最基本要求。科技期刊供科技成果交流与发表,科技期刊及其编辑则成为科研人员、科研活动、产业、产品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与纽带。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精准、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将品质努力提高到99.99%236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3)www.cjstp.cn乃至更高。在追求完美品质的道路上要不惜时间和精力,保证态度严肃谨慎,工作细致周全,注重细节,确保每篇论文、每期刊物的质量;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耐心、专注、持之以恒,坚决保证对品质高标准、严要求[7]。

1.3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应因人而异

编辑的工作就是服务,为作者、读者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对于工匠精神,不同的编辑人员应有所区别。所有编辑需尽快完成当代编辑角色的科学定位与转换,要从日常化、程序化、简单化向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转换。新入职编辑要求具有编辑的基本素质,包括精神伦理与编辑实务技能,即应加强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伦理,学习先进技术,掌握过硬技能,开拓理论视野,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编辑[10]。编辑的基本素质是要在忠实于原文、原作者的基础上规范论文,但这并不表明编辑对投稿论文学术质量无所作为。期刊征稿简则上往往会注明编辑有权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编辑要对论文的政治性、学术性、规范性等把关,所以不要把编辑工作看作为认识字、坐得住、对对红的简单工作。一个好的编辑应该首先努力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成长为一名专家型的编辑,以便真正做好编务、办好期刊。对于老编辑而言,其业务熟练、动作规范,但倘若就此满足,工作中老一套地看稿、改稿、编排、审定、付印,久而久之会感觉迟钝,思维衰退。编辑手法一旦成了“一定之规”,编辑就会变为“编辑匠”。瓦匠、木匠、铁匠之所以称为匠,是基于他们所掌握手艺的熟练程度而言,是尊重的称谓;可是“编辑匠”一词却略有贬意。顾名思义,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就是“编”和“辑”,是各类文稿的“加工者”和“把关人”[11]。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同样,编辑工作需要投入编辑的智力劳动,来不得半点得过且过。科技期刊发表报道的是最新科研成果,一般与纯文字、文学类论文差异明显,高新是论文的特点,快速、及时、精准是发表的基本要求,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载体,编辑则是桥梁。科技期刊编辑除应该具备一般编辑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该怀有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新老编辑,都需要重新认识新时期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编辑实务中踏实践行工匠精神,办好期刊,努力为读者与作者提供优质服务。

2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

2.1职业精神的培养

2.1.1基本工匠素质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还是一种精神品质[9],新时期需要构建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12]。德国制造质量的蜕变是基于“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日本制造打开欧美和全球市场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质量救国”战略[9],均以工匠精神为主旨。新时期编辑首先应该具有工匠精神,同时具有工匠技能。培养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与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才能力与品质的需要[8]。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编辑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审查论文,就是鉴别作者实验研究、思维成果以及科研价值,对审稿通过的论文给予进一步加工,使其更完善。促使这些成果实现社会价值,同时也实现编辑的自身价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定的每年72学时业务学习就是非常必要的业务培训,值得坚持并强制要求,基层单位则要从编辑参加学习的时间、经费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与保障。

2.1.2编辑观念

老编辑虽然编辑业务熟练,但往往会有经验主义、见怪不怪等马虎思想;新入职的年轻编辑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但往往需要培养耐心与细心;而近年来有许多从科研教学岗位转入编辑岗位的人员,他们具有科研教学的经验,有写作、的体验,多数遇到过退稿、退改,或曾收到审稿专家与编辑的大段意见与建议,或曾数次投稿,数次退稿或退改,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有利于做好编辑工作。无论哪一类编辑人员,都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学术发展服务的思想。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编辑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文字处理软件、计算机自动校对系统、文字复制率检测系统、参考文献编校系统等极大地便利了编辑工作,然而编辑才是主体。针对近年来的学风浮躁,在倡导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需重视并强化编辑的主观因素,充分调动与发挥编辑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匠精神,对投稿论文精益求精,对有创新的论文成果予以呵护并加快发表,而对粗制滥造的论文果断说不,叫停快餐式论文,维护学术发表的科学准确与公平公正。现代通信技术发达,编辑人员都能够较熟练地应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与资源,编辑学会、协会、各编辑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问题讨论,引导编辑树立正确的观念,弘扬正能量。

2.1.3奉献精神

新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搞教学科研的不如搞房地产的”“做编辑的不如搞科研的”现象,编辑实际收入与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置身于如此商品化的社会环境中,除加强编辑培训、管理与考核以外,有关部门宜适当考虑采取措施调动编辑积极性,让编辑生活得体面、有尊严,让编辑有健康的竞争环境,有相对平等的权利获得奖励、职称晋升的机会,把科技期刊编辑归类为科研教学队伍的一部分[5],鼓励编辑开展编辑业务学术研究与交流,不定期为编辑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合作研究与交流的机会。让面对“白卷青灯”的编辑不再有为他人作嫁衣、社会地位低人一等的感觉,以使编辑积极主动地学习业务,踏实工作,践行工匠精神。应倡导编辑向先进人物学习,保持高风亮节,不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不为名利所动,应正确对待并处理好地位与待遇偏低等问题,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办好期刊,发扬敬业精神及无私奉献精神,为教学科研、作者及广大读者服务[13]。

2.2职业技能的培养

2.2.1策划能力

编辑传统的“编”与“辑”的功能已经远远不够,信息化时代要求编辑转变职能。新时代编辑应首先做个优秀“策划人”,策划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不仅要具备传统的质量意识、读者意识和服务意识,还要具备并确立策划意识、导向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时效意识、价值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品牌意识等现代意识。编辑现代意识的核心是策划意识、超前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包括掌握现代化的传媒技术,努力放大“原创”元素[11]。编辑应该是一个出版潮人,不仅要运用传统纸质出版,还要结合多媒体、微传播,提供出版“后服务”,如知识板块凝练、专业目标精华推送。可在纸质出版物基础上,建设维护好网站。网站除设立作者注册、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办公等模块,目前多数期刊网站还提供在线发表、优先线上发表、过刊论文开放获取等,但还需要编辑对已模块化、对某专业领域论文成果集成,接受或邀请业内专家综合述评,提供板块式推介服务;建立专业领域作者、学者数据库,有选择、有目标地开展微网推送等创新性服务。这样,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培养需要编辑了解国际科技前沿,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随时了解所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与进展,一方面提高自身栏目编辑的理解与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必要时将最新进展推送给作者群,策划栏目或主题,以便于把刊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以,新时代呼唤编辑准确定位,转换角色,尽快成为具备策划力和工匠精神的现代编辑。

2.2.2前瞻能力

近些年来,人们追求“短平快”的即时利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导致产品品质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往往就是缺乏工匠精神。科技期刊编辑不仅仅要熟悉编辑业务,还应该是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13-14],以适应策划选题及审稿编辑之需。新进编辑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老编辑要努力学习,争取机会进修。撰写与配发论文编者按语、论文导读或本期导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有利于推介论文,发挥期刊的导向作用,也是对编辑的组织与综合能力的考验,更是提高编辑学科专业水平及写作能力的良策[15]。科技论文质量差常因为缺乏有效实验重复,实验仅做一次或一个周期就撰文投稿。科研论文坚持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作者从实验设计到论文投稿,均需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人们常说科技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即通过优秀的实验设计及精密的实验,最终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与问题,从而形成论文。编辑在策划、组稿、初审程序中,应当按照工匠精神的精髓要求,为作者的科研选题、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与投稿等开展全程服务指导。近年来,在《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过程中,先后发生多起论文终审通过,安排刊期后,发现主要内容已经发表或发表前作者撤稿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是由于个别学生作者担心退稿或投稿命中率低,不从论文质量源头完善,而是一稿多投,或等不及审稿而转投较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如果编辑不具备工匠精神,类似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将会造成重复发表,后果难以弥补。可见,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一方面要加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另一方面要广泛培养编辑发现问题的前瞻力,防患于未然。鉴于此,《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部针对大学生、研究生开展科技论文写作系列讲座或报告,如论文的规范性投稿、优秀论文述评、论文编校案例分析、实验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受到了有关师生好评,同时发挥了编辑的特长,促进了编校工作。因此,编辑部或期刊社可以单独或与研究生院、教务处、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合作举办“学生与工匠精神”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活动,或在学报网站编读园地举办“作者与工匠精神”类似的征文或讨论,以提高作者、特别是学生作者的品质意识。编辑可以将本刊或国际顶级行业刊物的优秀论文作为样板,解剖分析,或开展本刊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与奖励,以身边的优秀作者、优秀论文为示范,塑造作者及编辑的工匠精神。

2.2.3求实能力

编辑实务包括策划、组稿、初审、外审、退修、终审、编辑排版、校对、发表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编辑努力践行工匠精神。编辑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期刊格式规范论文,增补缺项,如参考文献缺项(缺卷、缺期、页码不全),还要纠正论文中的学术概念、计算数据的表达分析、语言等问题。《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过程及对林学类期刊审稿中经常发现,存在作者学术概念不清楚问题。如不定芽与腋芽、消毒与灭菌等概念混淆,多样本比较分析不用多重比较,而用t测验两两比较等方法学问题;有些作者写作语言欠规范,如:两个地区某实验结果分析,作者表述为“某地与某地差异显著”,实际应该为“某地与某地的某种实验结果差异显著”;“将直径小于2~5mm的根定义为细根”应表述为“将直径小于2mm的根定义为细根”,“截至目前为止”宜简化为“截至目前”,将“类型划分时遵循如下几个原则。”宜简化为“类型划分原则:”,“播种前用蒸馏水浸种24h,浸种结束后开始播种”宜简化为“用蒸馏水浸种24h后播种”。可见,编辑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论文格式规范化,也需要编辑补正学术问题、简化语言表达。可以通过行业学会的学术交流,编辑部内部的交流,编辑个人在编辑实践中的总结积累等方式,提高编辑在论文编辑过程中的业务能力。

2.2.4校对能力

看起来校对似乎与编辑的工匠精神关系并不大,其实,对校对工作马马虎虎也是编辑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会导致出版质量问题。现在许多学报无专职校对人员,责任编辑亦是责任校对。科技论文常有复杂的公式图表、较多的数据,在编排过程中难免出现错排漏排[16]。因此,必须培养编辑一丝不苟、认真严肃地做好校对工作的能力,把纵然微小的错误消灭在校对过程之中。校对工作无小事,再细致也不过分,要把工匠精神体现在校对中。《西北林学院学报》为了强化编辑校对,同时采取请作者对编修稿word文档与清样pdf稿两次校对,即使无修改,也要求作者回复编辑部,这样,常会发现编辑或作者自己不能够发现的学术或表达问题,从而尽早完善或改正,也给编辑和作者一些警示。

2.2.5疑难问题处理能力

1)“人情稿”处理能力每一名编辑都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领导、老师、同学、同事、学生及朋友,因为毕业、职称评审、项目验收、年度考核等需要,少不了托人情、找关系[14]。编辑必须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视同仁地处理名家约稿或自然来稿,正确处理“人情稿”“关系稿”,对达不到学术标准的坚决退稿,对学术质量好但写作欠规范、表达分析不到位的坚决退修,直至达到发表要求。若依人情发表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来稿就是编辑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是对作者的不负责任,同时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刊物与编辑自己的信誉。2)编辑情绪控制力编辑在初审与编修校对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耐心。对于投稿论文的学术质量把关应以审稿专家意见为主,对与自己学术观点有异的稿件,应注重听取审稿专家的意见并咨询作者;对于语言表达与写作格式欠规范的论文,要耐心向作者指出。鉴于期刊范围、版面数等局限,大多数期刊只能发表优秀投稿,有许多稿件未能采用,而这些作者心态往往不同。一些熟人可能由于稿件或推荐的稿件未被采用,对编辑产生不满;有些年轻作者投稿的劣质论文一旦被拒稿,往往产生偏激情绪,甚至过激言语相向。《西北林学院学报》曾有论文退修总次数超过10次的例子,有时候极个别作者的写作水平有限、态度不认真,个别学生作者不通过导师与其他署名作者的审阅修改草率提交系统,编排定稿付印前作者撤稿,刚提交印刷作者来电请求修改,面对此类情况,编辑的情绪控制力则尤为重要。多次退修,还达不到发表要求的必须再次退修。编辑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严谨求实,对作者的不理解大可不必解释,时间会证明编辑人员是为了保障与期刊的质量,也是为了爱护与保护作者及读者。因此,必须培养与树立科技期刊编辑宽广的胸怀,提高编辑的情绪控制力。《西北林学院学报》编审中,采用初审退修、专家审稿后退修、作者修改稿退修、后退修等环节,多次退修只为保障的质量。

3结语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考;历史小论文题;专题学习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年年有变化,然而变的是外在的“包装”(材料呈现方式),不变的是内在的“产品”(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小论文题以其“独特、新颖、开放、综合”的外在表征首次出现在2001年上海高考卷中,后来频繁出现在全国卷的第42题,该题型的出现旨在引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水平达成的境况,指导高中生日常的历史学习方式。基于此,历史小论文既是体现历史高考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表征,又是精准测量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落地情况的常规题型。对于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所有师生在平时教学中用力颇多,但是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失分惨重的现实成为每届师生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那么,考生临场应答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呢?本文拟以近几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2题为例,着力深挖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失分归因并探索应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有效策略。

一、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失分归因

1.选题问题选择适切的论题是顺利完成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而且是第一步。选择适切的论题一般要坚守三个原则:一是“宜小不宜大”。这里的“小”和“大”是指论题的范围,包括论题涉及的领域、时空的跨度、内容的多少等等。在历史高考中,考生往往因“选题过大”而在小论文论述过程中“泛泛而谈”失去目标,或者“蜻蜓点水”失去深度。例如,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Ⅲ)第42题,题目要求考生自拟一个论题,有的考生选择了“改革开放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个论题,这个选题范围太大,论述时难以驾驭。二是“宜新不宜旧”。这里的“新”和“旧”是指论题选择的视角,论题选择应该有新发现、新视角、新层面,而不能使选题“老调重弹”“落入俗套”。三是“宜易不宜难”。这里的“易”和“难”是指向考生对论题的熟悉程度,论题选择应该立足于自己熟悉的历史知识、立足于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和生活热点,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求新求异”去选择从自己陌生的层面或角度寻找历史论题。2.论证问题论点、论据、论证、结论是小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1]。论点是历史小论文阐释的具体观点或者看法,相当于写作文的标题;论据为论点服务,一般用史实或作者自己的解释来说明、支撑论点;论证是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运用相关理论来阐释论题;结论是紧扣选题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考生在论证方面一般会出现的失误有四:一是论点不明确、闪烁其词,如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Ⅱ)第42题,材料呈现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历史发展的认识,对此认识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皆可),但不少考生在论证时模棱两可,具体反对什么,支持什么,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旗帜不鲜明、立场不够坚定;二是论据素材单一、不典型,或与观点不吻合;三是论证过程缺乏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四是结论丢失,或者虽有结论但缺失“点睛之笔”。据此,论证问题方面的失误是考生在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的又一重要原因。3.表述问题高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文字语言表述精练精辟,切中要害,层次分明[2]。然而,由于平时对史学阅读与理解不够重视、对历史抽象概念的理解浅尝辄止、对历史学科话语体系置若罔闻、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支离破碎,使得高中生不管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历史高考过程中,都难以用较为精准的历史术语或历史概念组织语言阐述具体的历史问题。高中生在表述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表述“无中心”,缺乏主旨意识。比如,2020年历史高考(全国卷Ⅱ)第42题,考点涉及的是“欧盟”这个区域性组织,但是不少考生在论述过程中没有紧扣“欧盟”这个主题,而是随心所欲地写成其他国际性组织或区域性组织。二是表述“无语序”,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历史事物本身具有“萌芽→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而且人们认识或研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也都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及抽象的。这两个过程便是历史学科的逻辑性。表述缺乏逻辑性就是忽视了历史事物本身的发展逻辑,也忽视了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认知逻辑。比如,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第42题,学生在具体叙述自己所选的“党历史上的两次会议”时,出现了时空颠倒的问题,哪个会议在先,哪个会议在后,自己写着写着就迷失了方向。

二、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的应对策略

1.重视专题学习,建构“完整的历史”考生在拟定小论文的主题或设计小论文的标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举棋不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对历史专题学习重视不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认知不足,导致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呈“碎片化”,对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的阐释“片面化”“孤立化”“绝对化”。高中新课标在“前言”部分也强调: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时“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3]。近年来的高考历史(全国卷)着力、全面体现以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需要考生储备更扎实、更全面、更完整的历史知识内容。因而,教师要引导考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注意历史知识跨领域、多层次的关联;要以历史核心概念为主干,构建完整历史知识体系;要引导学生围绕专题或者主题建构“完整的历史”[4]。以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第42题为例,题目材料以示意图方式呈现,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考生想要顺利以高分拿下该题,必须在平时“党史专题(重大会议)”学习与探究中以“大历史观”从长时段、宽领域的视角去建构关于党的“完整的历史”。可以运用时间轴这个可视化历史思维工具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2.厘清答题流程,构思“完形的答案”虽然写文章没有一成不变的范式,但是高考历史小论文答题有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要求。为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厘清解答小论文题的具体流程,并细化为可操作、可复制的应答思路:一是解读材料,明确题目的考察路向,即审题。审题就是要结合所学历史,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及相应的应答要求,明确题目的命题指向。二是凝练观点,设计小论文的标题。在审题的基础上,把握材料所投射出来的历史主题或历史问题,进而凝练紧扣主题的观点。三是史论结合,开展正文阐述。具体阐述要恪守“孤证不立”的古训,运用多元客观的史料作为论据互证;要坚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原则对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进行推导论证。四是总结升华,深化主题。小论文的总结部分,应该运用“综上述”“总之”“由此可知”等词语置于末段的段首,凸显小论文的收尾部分。小论文的收尾部分应该回应主题,并对主题进一步升华和深化,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跨越。要而言之,小论文的具体答题流程是:解读材料———凝练观点———正文论述———总结升华。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Ⅰ)第42题,该题材料呈现方式是文字型。材料主要罗列了关于宋朝历史的书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材料最后一句话暗示考生: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特定时代特征的理解。题目要求是: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本题的时空限定语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考察学生就“某个历史阶段所对应的时代”概括、归纳“历史时代特征”的能力。对历史时代特征的提取,既可以选择某一历史时代长时段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时代特点,也可以选择以某一特定视角,如以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为切入点剖析某一方面的时代特征,材料中所列举的《儒家统治的年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等书名均属于这个情况。根据题目要求联想所学,本题应答书名可以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时期》《战乱与巨变:春秋战国时期》《皇权的强化与帝国的衰退:明清时期》等等。考生设计了类似论题,就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依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进行具体的阐发,从而建构本题的“完形的答案”。3.品析范文成果,借鉴“完好的创作”往届满分的高考历史小论文在选题、论证、表述方面对高中在读学生都有诸多启迪和借鉴。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者在中学类历史教学专业网站搜集一些优秀的小论文范文,然后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课件呈现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品析这些优秀小论文在视角选择、论证方法、论述思路、表达细节等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Ⅰ)第42题为例,有篇得高分的“完好的创作”如下。书名:《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杨坚建立隋朝后旋即一举灭掉陈朝,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使国家重归一统的局面。隋唐时期,千里大运河的修建、科举制度的确立及统治者制定了与民休息的民本政策,使隋唐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走向新高度。另外,隋唐的国力强盛及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使周边各族和国家使臣“八方来朝”,域外的宗教、音乐、绘画等相继传入,又推动了隋唐文化的兴盛,产生了妇孺皆知、驰名中外的唐代诗歌。总之,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当时世界独领风骚,是我国古代繁荣又开放的辉煌时代。通过认真品析该高分卷可以获得这些宝贵经验:选题符合题目具体要求,主题鲜明;考察历史的视角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论据史料的选择典型且有说服力;论证按照“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展开;该论文的总体结构为“总—分—总”,论述体系和思维过程完整,逻辑性强;历史术语和历史概念运用适切,文字表达灵动且富有文采,达到了“言约义丰、约而不疏、瞻而不芜”的境界。4.解读评分标准,明晰“完美的尺度”当下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评分标准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采取SOLO评分与采分点评分两者融合的办法,从文字论述与思维建构层次两个视角计分[5]。为了有针对性地对高中生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强化训练和指导,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把往年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评分标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高考历史小论文的采分点或得分要素烂熟于心,从而为学生应答该题型提供精准的解题“指针”。以2021年历史高考小论文的具体评分为参考:一等级(10~12分)①观点(论题)鲜明;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灵活运用中外史实,多角度多层面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文字表达清晰。二等级(6~10分)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较为清晰。三等级(5~0分)①观点(论题)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说明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高考历史小论文以重点考察学生“纵观古今,贯通中外”的历史意识为显著特征,以着力测量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隐性旨趣,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答难度。考生要写好高考历史小论文,应该综合发挥历史专题学习的基础性作用、厘清答题流程的关键性作用、优秀历史小论文的示范性作用和高考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渭棠.高中学生如何撰写历史小论文[J].学科教育,2002(12):30-33.

[2]贲新文,沈纯芳.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7):55-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4]季守凤.浅析开放性历史试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10):139.

精准农业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问题;解决方法

1、引言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林业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必要方面,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人类的频繁活动与伐木使用,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伤害,我们国家近期来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修复和维护了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林业生态建设依然具有非常严酷的考验,因而,我们必须加快实行以追求生态环境最大平衡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令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面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持续良性运行。

2、甘肃南部山区林业状况简述

2.1大致情况

甘肃南部属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和青藏高原区域交汇地带。区域内,白龙江林区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区域内林业生态建设单位,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单位,也是长江与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更是甘肃这样一个地处内陆、干旱少林地区不可或缺的绿色宝贵资源。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濒危物种零星分布种类较多,是从事科研与保护获取生物基因的天然宝库。

2.2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辖区内有效资源开发建设不完善。特别是江河水系小水电无序开发建设表现最为突出。大小水电站密罗其布,上一个电站的出水口就是下一个电站的进水口,河道要么是蓄水池、要么就是断流干枯;生态活水,一度成了暗流和人造水池。河水流动的天然净化功能大大减弱,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一度被转换为电能,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产生的蒸腾作用锐减,森林小气候环境遭到破坏,对护林防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遭到了灭顶之灾,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遭到破坏。2.2.2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与旱涝灾害频繁。山势陡峭,河川狭窄,地表径流加快,降水很快通过江河流失,极易集聚形成洪涝灾害。舟曲县2010年“8.08”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14个社区村落的沿河房屋冲毁倒塌,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1000多户家庭,无论平凡或富裕,无论幸福美满或矛盾门争,顷刻间荡然无存。旱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2.2.3发展和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区域内绝大多数市县为国家重点扶贫的贫困县,林业生态建设区域内的乡村贫困发生率至今依然高达41%,农林牧交错,生产、生活与生态建设保护矛盾较为突出。林木盗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2016年迭部“2.02”森林大火就是因为偷砍林木人为引起的。加之我国粮食策略和土地策略整改之后,各种以开发建设为名目侵占林地的案例增多,一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面是生态建设保护,人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降低,无疑会制约生态建设后劲。

3、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3.1用全新理念指导林业生态建设

3.1.1生态示范区(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原料林基地、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致富工程、山区综合开发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建立短、长期协同的发展大方向。3.1.2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涉及到林业方面的各类问题、重大策略以及大型项目必须认真调查和实地考察。以祁连山生态部级自然保护区遭受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问题引以为戒,对区域内开发建设进行重新评估审定。3.1.3在资源和环境可接受和可维护的范围之内进行原有资源的维护与合理使用,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不能单一依靠不断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不能发生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遭破坏等现象。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必须维护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几方面协同前进。靠山肯定是要吃山的,但是怎么吃,决定了能否吃得下去,能否吃得长久。

3.2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依法保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公、检、法专业执法队伍优势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作用,强化与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的强强联合,开展林区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保护与开发、经济与生态、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3.3依托科学方法、齐头并进,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效率。3.3.1大力宣传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满足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多方面展开节约能源,减低消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有效实施碳汇补偿机制。3.3.2资金筹措、政策扶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强化政府职能,重点实施“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地)、“三滩”(江滩、河滩、湖滩)、“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地旁)、“两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绿化。3.3.3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林业生态建设着重以提高林木保有量和森林碳汇总量为目标,彻底改变重造轻管、只造不管的现象。

作者:刘东汉 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2]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