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时间:2022-04-01 09:30:07

精准扶贫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摘要】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这要求我们要在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中做出更多尝试。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发展路径

精准扶贫已经取得很多成果,我们要在新时代做出更多的努力,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态度和着眼长远的战略眼光,完善推进稳定脱贫的机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一、在精准扶贫中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一些驻村干部分享会上,可以发现驻村工作队和群众共同发力,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经常开展技术培训,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耐心细致做好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教育引导和思想工作,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实施精准扶贫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贫困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缺乏产业支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是根本。乡村发展缺乏支柱性的产业,必然面临窘境。村民想致富但没项目,引不来投资。支柱性产业不是卖一些水果、推广当地特色产品那样简单,如果缺少规划,肯定发展不起来。有了支柱产业,才能自己造血,最终摆脱贫困。如何在深度贫困区找到一个“短、平、快”的产业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奔康,是各级各部门联系帮扶的一大难题,也是农(林)业专家及技术人员把脉问诊的重要课题。2.劳动力大量外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收入的吸引下大量外流,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儿童。有的甚至全家进城,老房子无人居住。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相比,年轻人一旦进入城市,只要能生存,就不想再回去。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为57岁,最大84岁。一旦高龄劳动者感到力不从心,就会出现“抛荒”“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甚至“只种不收”等消极现象。如何帮乡村留住人气,如何让年轻一代回乡村,这是值得每一个驻村干部思考的问题。

三、推动贫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强化思想帮扶。精准扶贫,除了经济帮扶,更要在思想上帮扶,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缺乏脱贫动力的“精神贫困”“思想贫困”严重影响我国扶贫脱贫的政策效应,不仅阻碍脱贫攻坚的顺利进行,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从实践中可以发现,在不少贫困地区,一些过去潜伏深层的问题和矛盾,不仅逐渐开始凸显并且成为影响和制约扶贫脱贫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提升脱贫质量,必须认真分析解决“精神贫困”“思想贫困”问题,必须更加重视“精神扶贫”和“思想扶贫”,才能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才会提升扶贫脱贫的内在质量和水平。2.推动经济体系建设。要充分认识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建立经济体系。加大政策引导,规范产业发展。首先,完善产业规划引导。一方面,要规划扶贫产业的布局和结构,创新发展思路,将产业扶贫放在县域的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并与县域优势产业相融合、相辅相成。同时,应科学规划支柱产业发展,并大力引进和发展二三产业。另一方面,要进行产业更新,新老产业更替方面的协调规划要实事求是,着眼实际情况的同时还要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结合县域自身的地区特色,引导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其次,因地制宜出台区域产业政策。进行产业扶持要选择发展前景较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同时也应与地区特色以及地区优势相融合,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最后,坚持在金融方面进行创新。要根据扶贫产业的特点,探索出新的信用贷款方式和模式,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机构在扶贫产业中的作用,引导扶贫产业快速发展。3.加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投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涉及民生。道路、电力、饮用水、住房和人居环境等是保障现代生活水平的基础性条件。而越是在偏远、贫困地区,这些条件就相对越差,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造成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保障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并且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生活与发展条件的匮乏和不足,包括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无法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使贫困地区脱贫更加困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是贫困地区彻底脱贫的基础性条件,是关系到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关键性要素,也是使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的重要保障。4.利用“互联网+”助力脱贫。处于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阶段,驻村干部一定要了解当地的短板和弱项,补短板,强弱项。可以利用“互联网+”模式发展乡村经济。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脱贫思路的创新愈发显得重要。可以尝试利用“互联网+”来助力农民脱贫,使帮扶网络化、多样化。5.重视发挥传媒宣传作用。集合传媒的力量打造精准扶贫媒体联盟,把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声音传播到群众心里。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宣传力度,报道扶贫工作先进典型,宣传扶贫政策,运用融媒体让贫困户的农产品搭上媒体快车,助力精准扶贫。

四、结语

近些年,精准扶贫取得很多成果,我们要探索新的途径去解决乡村经济发展问题,不仅要扶贫,还要扶志,这应该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光四,张启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视角[J].调研世界,2015(5):9-12;

[2]熊启靖,过建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J].农村经济,2017(6):59-63;

[3]司晓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浅析[J].商业经济,2017(1):11-12.

作者:胡玉琴 单位:疏附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