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02 10:55:47

云南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

传统村落因其独特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遗存,对其进行保护就是对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创新农业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保护广大农民的社会资本以及保障国土资源及农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是指导现代人们进行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策略,历史文化资源则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如今,传统村落在现代经济社会影响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等,但随之出现的却是传统村落特色的逐渐消亡。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传统村落保护上,沙溪复兴工程的开展,探索了现今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1茶马古道上的沙溪古镇

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总面积287平方千米,坝区面积26平方千米,是以沙溪中心镇——寺登为政治、经济中心的农业集镇(图1)。同时沙溪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居住地,且位于历史上因茶叶需求而形成的茶马古道上。沙溪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曾作为历史上盐市交易的场所之一,于是逐渐成为往返穿梭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交易中心和补给站,这也成就了沙溪茶马古道贸易时期的繁荣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变迁,茶马古道不断被新起的公路取代,沙溪也因交通不便逐渐被人们遗忘。但恰是这种遗忘,沙溪沿袭千年的民族特色得以被保存。它保留了传统的村庄建筑形态、街巷空间,完整的戏台、马店、寺庙、寨门以及四方街等建筑群体,以及完整的传统村落形态和生产方式[1]。沙溪在自然景观、地域文化、选址与格局、历史环境要素、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及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传统村落保护的条件和优势。同时,沙溪寺登街于2001年10月11日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被列为“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且于同年剑川县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空间与景观规划研究所共同开始组织沙溪寺登街的复兴工程。又于2004年1月24日,沙溪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沙溪又逐渐从历史长河中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2沙溪复兴工程

沙溪复兴工程始于2001年,于2003年正式启动,它尝试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外部环境,来优化当地可利用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以解决日益增多的破坏传统文化的现象和不断扩大的社会不均。它是本世纪初中国村庄发展规划的第一次中外合作,具有其独特性。沙溪复兴工程在后续的发展中成为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典范。沙溪复兴工程组成主要包括:(1)四方街修复(图2)项目一旨在修复传统的古建筑及复兴沙溪古四方街。明代遗产——兴教寺(公元1415年)及与其相连的戏台在寺登四方街里显得尤为独特,是沙溪坝的主要景点之一。(2)古村落保护(图3)项目二旨在改善沙溪的基础设施以弥补已有设施的不足和促进未来发展。为适应越来越多的旅客的需要及解决当地居民的燃眉之急,制订一条全面的发展战略。(3)沙溪坝发展(图4)项目三旨在创造一个适宜整个沙溪坝发展的文化景观。制订着力于环境保护和直至2020年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这份规划也包括以四方街为中心的一段重要的茶马古道修复项目。(4)卫生设施(图5)项目四旨在建立一个低造价的环保的卫生系统,设立奖励制度以鼓励当地住户参加如生态卫生厕所,废水处理,排污系统等项目的实施。(5)脱贫和文化复兴(图6)项目五旨在当地建立一个小额信贷项目以实现可持续管理这一构想。与商务教育、手工艺培训和中小学计划,同时得到资助的项目还有生态旅游公司的建立及传统私家庭院的修复等。(6)新闻(图7)项目六旨在通过媒体加强沙溪复兴工程的工作情况的宣传,以提高公众意识并加强专家间的密切合作。沙溪复兴工程的六个项目关注及复兴的重点都不同,项目一、二是为了沙溪后续的发展进行的试点,以指导后面项目的推进;项目三的内容则更偏重于村落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项目四、五则是针对村落的未来社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培训,增加就业和拓展产业等方面提出建议。沙溪和瑞士经过多次合作后,主题逐渐从镇区转向周边坝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在符合村庄规划编制要求下,明确后续规划任务及重点:调查村落传统资源,建立传统村落档案;明确传统村落特征及保护价值,确定传统资源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传统资源保护措施;提出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发展村落经济文化措施,以确保沙溪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沙溪复兴工程从前期对传统建筑修复及基础设施等的建设,逐渐转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人居环境的改善、传统村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复兴工程关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及白族传统民居维修的方法在当时也是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

3沙溪复兴工程关于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沙溪复兴工程作为一个国际与政府合作的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优秀案例,对中国现存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显著的导向价值,它在传统村落保护的实践中提供了一系列具体操作的可能性。3.1沙溪复兴工程呼吁建筑修复的原真性。沙溪复兴工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建筑物的修复和空间的重构上,它还强调在未来发展中人们对建筑物的利用和生活的延续。在进行建筑修复时,沙溪复兴工程并没有过多地强调“修旧如旧”的原则,也没有过多地关注物质层面形态,它更突出强调的是“原真性”原则,不拘泥于物质要素,强调建筑物的历史状态和文化意义,突出表现建筑物在历史中形成的价值以及积极应对变化的环境。将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资源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下去,既承认发展的价值,又承认发展的必然[2],实现保护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3.2沙溪复兴工程强调规划的整体性。沙溪复兴工程强调建筑修复中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原则以确保整体风貌的保留。在建筑物修复中,不免会出现因各因素影响而造成原始建筑物与周围建筑风貌不协调现象,在此类建筑的修复上,沙溪复兴工程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恢复建筑原状,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整体风貌保存为主进行建筑物修复。同时,在四方街的修复中,为避免私人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对整体风貌的破坏,政府对四方街北侧和东侧的民居进行产权收购,以确保四方街风貌的整体性,并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功能植入,提升使用价值,以及整个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黄印武.传统的真实性──关于沙溪乡土建筑与实践[3]。3.3沙溪复兴工程提倡渐进式的发展。沙溪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空间和时间上沙溪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沙溪在空间上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寺登街为主的核心建筑群的保护;第二层次是核心区的周边环境的改善;第三层次是整个沙溪所在坝区的发展规划,即促进整个坝区的发展,又能反哺沙溪,提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时间上沙溪复兴工程是分期实施的,它分为六期实施。第一期主要为试点和重点修复时期,并于2004年完成一期的保护,在总结后指导后续二期和三期的进行;四期、五期、六期则由合作逐渐转向文化交流和技术咨询阶段,由具体的操作实施逐渐转向对未来发展引导为主[4]。伴随时间、社会需求的变化,沙溪发展的重点与保护的主要任务也在随之转变,以确保沙溪未来的可持续发展。3.4沙溪复兴工程采用灵活合作方式。沙溪复兴工程是由多部门灵活合作方式推进的,主要采取的是规划师主导、政府配合的恢复性保护方法。规划师在复兴工程中提出具体有前瞻性、现实性的原则以指导项目的推进,在此期间政府积极配合,接受规划师等专业设计师的意见,积极制定出沙溪的保护规划和政策鼓励。除此之外专业的施工团队的参与也对沙溪复兴工程的顺利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师、政府、施工团队、村民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有机结合,既兼顾传统村落的保护,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5沙溪复兴工程注重人文要素的传承性在传统村落中,除物质要素外还需强调人文要素的保护,因此沙溪复兴工程强调人文要素的传承性以及人文要素载体——村民的参与性,沙溪复兴工程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保护模式[5]。村民是一个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参与的主要构成,也是地区文化最直观的体现,缺少地方村民的村落不能称之为传统村落,是没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沙溪复兴工程强调保护和延续物质文化及其相关的生活,在项目的推进中,相关人员多次与村民沟通,征询村民的意见,指出在村落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要求,既提高了村民村落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又促进沙溪的可持续发展。3.6沙溪复兴工程突出村落保护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是保护与发展并存的,但是某种意义上保护与发展却是相冲突的,保护强调的是建筑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则是跟随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的变化[6],如何在保护中寻求发展才是促进传统村落发展需考虑的问题。沙溪复兴工程在对历史遗存上并没有只一味的注重保护,形成“博物馆”式的保护形式,沙溪复兴工程突出建筑物在历史上所具有的价值,尽可能地还原它曾经的使用功能,并对部分建筑进行相应的功能置换,让建筑物能更好地符合当代社会人们的需求[7]。3.7沙溪复兴工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图8、图9)为促进沙溪的可持续发展,复兴工程重视对村落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沙溪坝区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并利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沙溪坝区制作了一个生态资源评价模型并以此为依据编制“生态资源保护规划”,在此规划的基础上在通过村村对接,充分听取民意,配合地方政府编制各村的保护与发展的规划,为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的支撑。沙溪复兴工程对云南传统村落的发展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对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但在发展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引起重视伴随着旅游的介入,建设需求增加,镇区规划被发展现实打破。主要表现为沿路、沿河等方式的连片发展,无序蔓延,镇区空间功能发生置换,建设乱象突出,致使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内原本非建设用地被刚性建房侵蚀,以及土地政策与相关规划的不协调,导致村民自行建设等现象的出现。镇区的现实发展已近在很多地方突破规划控制,原有较好的空间布局及安排被打破。因此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规划上,要注意弹性规划和控制引导,为未来村庄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复兴工程的开展改变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对乡土的利用有了新的认识。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外来投资的进入,导致土地的转让和租赁的快捷,出现大量农户与私人投资商之间的地产交易、当地政府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准备不足,以及对村民宅基地和田地建设、租赁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村民自身经营管理经验的缺乏,导致当地村民外迁现象的出现。政府应加大对村民经营管理的培训,突出地方优势产业。随着沙溪知名度提升带来的旅游人口剧增,会形成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和村庄尚不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之间的冲突。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地投入,以保证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目前,对沙溪的保护与发展仍在持续中,过程中不免出现一定问题,但沙溪复兴工程积极寻求适合地方发展的新模式和途径,使沙溪在保护中又做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为云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解决办法和规划引导。通过沙溪复兴工程的实施,在云南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白族村落做到历史与现在、保护与发展并存的结合,实现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安•伦费尔,董一平.瑞士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村落的思考——从沙溪复兴工程谈起[J].建筑遗产,2016(02):108-119.

[2]黄印武.文化遗产保护的形与神——从沙溪复兴工程实践反思保护与发展的关系[J].建筑学报,2012(06):50-57.

[3]黄印武.传统的真实性──关于沙溪乡土建筑与实践[J].世界建筑导报,2011,26(06):116-117.

[4]殷实.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古村落复兴——沙溪复兴工程的启示[J].中华建设,2011(09):94-95.

[5]车震宇.世界建筑遗产沙溪寺登村保护的经验与启示[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10.

[6]李荣,鲁丹.沙溪复兴工程:云南传统聚落风土保护的范例[J].华中建筑,2011,29(06):160-163.

[7]黄印武.回归真实的古镇——云南沙溪古镇的复兴[J].上海艺术评论,2017(04):62-65.

作者:普文君 王连 韦庚男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