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和立法进程

时间:2022-09-27 10:54:27

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和立法进程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深刻理解和领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和可持续发展(法)的立法进程,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法律的保障,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中个人的责任和态度。本文首先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度的分析,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法)的立法依据,之后回顾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法的立法进程,最后指出,法律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中学地理;基本内涵;立法进程

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能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环境和生态的日益恶化,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等。21世纪以来,全球人类面临的5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消除贫困)更为严峻。人类不得不考虑新的发展观,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人口爆炸式的增长的警钟,启迪人们必须思考地球究竟能够养活多少人,人类又将如何应对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孕育了可持续发展的DNA,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1.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3年11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会的成立,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中心论思想的否定。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以持续发展为纲领,集中分析了全球人口粮食物种能源工业人类居住等方面的情况。报告鲜明的提出了三个观点:(1)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发展,发展危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2)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3)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的模式。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得超越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保持发展的永续性;其次是不危及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需要的前提下发展。资源和环境应是当代人与未来人类共享的财富,要求任何一代人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不能出现生态赤字,各代人都享有同样的选择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即实现代际的公平;最后必须不危急当代全球人类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下进行发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满足全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和较好的生活愿望,赋予每个人公平的生存发展的权利,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即实现代内公平。

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进程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涉及经济,政策,资金机制,科技,教育人口社会保障,环境与资源保护等诸多领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带给全球的是一场社会制度,政策机制的变革。唯有依靠加强立法和推动现有法律制度向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变迁,以此来调整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才能顺利的促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2.1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依据:《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宪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依据。2.1.1《中国21世纪议程》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立法依据:1994年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指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定型化,法制化的途径,并确立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法律体系目标。20多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立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积极开展,可持续立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1.2宪法是可持续发展立法的最高法律依据。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1982年宪法,并没有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为国家基本的发展战略。因为,我国先行宪法颁布于1982年,当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宪法修正案32条,弥补了这一历史缺陷。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走绿色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最高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2.2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进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最早源于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现已发展成为比较完备的综合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不仅包括环境资源等领域的立法,而且已深入到宪法,民法,人口,教育文化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2.2.1中国宪法的修改是可持续发展立法的里程碑: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以2958票赞成,两票反对三票弃权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32条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美丽,中国。庄严地写入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从此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这是中国宪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可持续发展立法进程中的里程碑。2.2.2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深入到《民法总则》的立法之中。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以2782票赞成,三票反对,20票弃权获得通过。该法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民法一个宣示性的原则,法学界简称为绿色的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法律的综合性,也提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公众参与的立法精神。2.2.3人口,教育社会保障领域的立法进程。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是求得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共生,共荣永续的发展。因此人类自身的发展,(仅指人口增长,)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针对中国当前和未来30年内人口众多,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2015年10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对该法进行了修正。该发第一条指出了立法的目的: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条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保证人口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促进社会进步,即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立法的直接目的。人口文化教育社会保障领域,除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外。我国还先后制定的法律有:《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险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残疾人保护法》。这些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2.4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该法第一条指出了立法的目的: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法第二条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奇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过修订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定位。该法第四条首次将保护环境定位国家的基本国策,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有牙齿的新环保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新的环境保护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立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此外,关于土地,矿产,海洋,水资源,森林,草原,农业,渔业,港口,种子,煤炭,城乡规划,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等领域的法律,都是可持续发展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资源领域的立法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2.5中国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立法。无论是中国21世纪议程,还是联合国21世纪议程均强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共同参与,包括公众的参与。为此中国在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国内立法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相关规则,法律的制定和谈判,主要有:(1)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包括中国在内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2016年11月4日生效。该协定是气候变化领域里程碑式的立法文件,从此全世界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停止了走向气候灾难的脚步。2018年4月30日,缔约方代表就进一步制定实施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相关准则展开谈判,必将更进一步的促进全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2)中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家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生效,中国参与了公约的制定。1996年5月15号,中国批准加入该公约。《公约》是至今为止层次最高,内容最全面,规定最明确的一部专门调整世界的海洋关系,保护海洋环境的根本法,被世界各国广泛誉为海洋宪法。公约的生效和实施标志着全球人类可持续的和平开发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时代的到来。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外层空间环境,北极环境,南极环境,湿地,放射性物质等方面的国际立法合作,大大的促进了全球国际可持续法律的立法进程。

3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不可逆转的时展潮流,正是在这个浩浩荡荡的时展潮流中,崔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这是人类法律文化创新进步的表现,同时可持续发展法,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并将长期与可持续发展共存,而且将日趋完备。

作者:杨国武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鲁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