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业发展趋势及政策

时间:2022-12-20 03:05:16

商贸业发展趋势及政策

本文作者:孔令刚工作单位:安徽省商业经济学会

(一)商贸流通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商贸流通业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连结生产、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先导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城市化进程。1.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催生流通业在社会生产循环中从末端变成先导发达的服务经济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流通业是服务业的现实主体,流通业必然要挑大梁。随着总体上买方市场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流通业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凸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呈现流通业决定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已经实现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这种状况催生了生产与流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这就是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而不再是生产决定流通和消费,流通业在社会生产循环中从末端变成先导。2.不断完善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将加速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安徽来说,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条件相对依然薄弱,二元经济结构依然表现明显,极大地影响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经济发展中重生产、轻流通造成的农村流通业发展滞后,使得农产品流通市场中“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村日用工业品消费市场发展滞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混乱。城乡流通效率低下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所以,在加快我省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过程中,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农村市场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使农产品能真正实现货畅其流;同时,还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在市场导向下,使农户与其他市场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整合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使农业生产走向产业化经营之路,大大提高农村市场中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通过市场导向的作用,农产品适销对路了,农业生产实现了产业化,又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广大农村对城市日用工业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促进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3.不断增强的商贸流通业引导、发掘和创造需求的功能推动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当今国际发达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具有强大竞争力,关键在于有效地把“创新、制造和服务”三者有机结合,他们的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的生产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技术创新和物流服务等两端环节的比重越来越大,增值获利越来越高,流通业已经成为价值链中最为重要的增值环节之一。从国际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已经达到了经济腾飞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旺盛,社会消费需求明显扩大,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出现新的转移。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完整性、产业发展速度的均衡性和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三方面;产业结构高度化表现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扩大、产业结构更新周期的缩短等方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不断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个供应链的调整的最终动力,而商贸流通业又在供应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能把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市场信息快速高效地反馈到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促使这些部门资源的重组和转换。现代流通业引导需求、发掘需求和创造需求的功能的增强,也会不断地推动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合理化。4.逐步降低的流通成本和逐步提高的流通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批发业和零售业等商品流通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提高、物流业中流通方式的改进带来的物流成本的节约及流通现代化带来的流通效率的提高等方面。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商贸流通业在带动就业也具有重大作用。由于商贸流通业点多面广、比较分散、门槛较低、进人比较容易,可以吸纳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发挥带动社会就业的基础性作用。随着安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商贸流通业将成为解决这部分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并且就业率提高了,人们收入增加了,就会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二)顺应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安徽商贸流通业发展将迎来加速发展期1.商贸流通业将进入发展壮大的加速期扩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内需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迎来新契机。“十二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扩大内需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安徽商贸流通业将进入发展壮大的加速期。2.现代新兴商贸流通业态创新将进入加速期“十二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有望进入消费拉动主导阶段。从消费的阶段性特征看,安徽经济己经进入耐用消费品主导阶段,非耐用消费品进入品质提升期,服务性消费加快兴起。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大型购物中心、品牌连锁店、仓储式卖场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业态将在这一阶段蓬勃发展,现代新兴商贸流通业态创新进入加速发展期。零售业态异彩纷呈,网点类型丰富多样,传统的百货商店、专业店、杂货店等得到了升级改造,新兴的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店、无店铺零售等蓬勃兴旺,而且这些业态之间还相互渗透、创新组合。特别是代表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连锁经营更是快速发展。3.商贸流通业进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应用的加速期信息技术革命深入推进,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迎来新契机。当今世界正迎来以物联网开发、互联网创新应用以及信息智能处理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波信息革命浪潮。信息化技术应用将带动商贸流通技术和管理革命。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交互平台,商贸流通业有望形成新业态、新形式。基于供应链信息资整合共享,加强上下游联动,推动实系统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商贸流通业将进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应用的加速发展期。

1.创新政策,强化规划引导近年来安徽商贸流通业发展经验表明,政府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加强规划引导。规划的失败是最大的工作失误。随着我省城市改造力度加大,城镇化推进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这都给我们流通业发展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争取立法部门对流通产业布局规划的支撑。要提高规划刚性,少走弯路。少交学费。近年来国家和我省研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我们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政府部门要着眼于宏观经济目标,将流通产业政策列入最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和最高的决策层面,从体制、政策、主管机构、审批权限、企业经营范围等诸多方面提供保证。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流通业的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为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更好宽松、有利的环境。建立政府对新建大中型流通企业的行政听证制度,确保大型商业企业的数量、购买力水平、消费结构与城市规模相适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按照流通企业数量适度、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和结构合理的原则,做出相应的中长期规划,通过规划并配合有关政策来引导商业网点的合理发展;规模经济为特征的经营方式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如政府应对连锁经营企业在规模上进行适当管制,除规定最低的门店数量外,对其最高数量也应进行合理测定,防止因门店数量的盲目增加而导致过度竞争。二是广大流通企业要吃透政策,利用政策,用好政策。要充分利用现阶段各级政府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争取产业政策支持、争取投资项目支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亚需制定企业进入或退出政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稳定上升,大型优秀企业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2.加大特色商业街建设力度,发展城市社区商业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按照规划优先、市场取向、便民利民、网点连锁的原则,依托城市社区,重点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区创建活动,实现城市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得到基本满足,促进社区商业网点配套和服务水平升级。创建和培育商业示范社区,积极培育社区商业骨干企业。建议修改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政策意见》,特色商业街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各城市和集镇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继承传统商业街的历史文脉,积极引导商家举办具有民俗传统的主题商业文化活动,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特色商业街区的文化品位。设立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特色商业街区的前期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并要求各市县根据工作实际,设立引导扶持配套资金,对辖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制定发展目标,3年时间,在全省培育一批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街区管理规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特色商业街区。设立全省特色商业街建设专家委员会,依托学会智力资源,对商业街建设的指导和认证评选工作,促进商业街建设规范化和特色化。3.加快城乡空间融合,城乡商贸统筹,建立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在空间布局上,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批发零售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商贸流通渠道网点。重点组织实施针对广大农村网点缺失的“覆盖战略”;针对二三线城市商业资源小、散、差的局面,重点组织实施提高市场集中度的“补强战略”;针对国内外影响力巨大的特大城市,重点组织实施能够引领商贸流通业未来与发展方向的“创新战略”。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应以统筹城乡商品场发展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功能分类的双向流通的城乡商贸流通模式,加快构建新型商品流通体系,促进城乡市场的相互融合、互促共进,实现城乡商贸业良性发展。科学规划并合理布局沟通城乡的交通、物流配送及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和农工商一体化流通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市场分散、农民买难、农产品卖难与城市市场拥挤、工业品大面积滞销积压的“双重不对称滞销”难题。而城乡交通及物流配送设施和信息网路平台配置失衡或供给不足是造成城乡市场通路堵塞难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规划和布局城乡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物流配送设施和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网络设施,将有助于以新兴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尤其是服务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等为依托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在农村的快速成长壮大。培育联结生产和流通,具有较强专业化水平的经营性实体,组织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鼓励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具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和规范,建立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对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进行直接配送;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加快标准化连锁农家店建设的步伐;推进“三绿工程”建设。在继续推进以减免通行费和植物检疫费,保证畅通为主要内容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的同时,着力构筑绿色市场体系。按照政府推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资源整合、重点扶持、规范发展的原则,重点抓好市区农贸市场改超市和绿色市场创建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检测体系与无害化处理制度;推动优势农产品进入城市和国际市场。鼓励和引导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支持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与现有超市建立产销、配送关系,推动优势农产品进入国际大型零售企业采供体系,进入国际市场。分层次推进乡镇商业网络建设,做到“货畅其流”。通过组织化规模化提升,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工商联手、农商对接,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带动农产品流通;必须培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化程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城乡商贸流通中的核心主体作用。建立“两级配送、三级销售”流通渠道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农业生产资料连锁供销渠道体系。通过“经营连锁化”、“销售超市化”和“配送集中化”,实现农村流通业态创新;通过在农产品领域逐渐采用拍卖、仓单、远程合约、期货交易等方式实现流通方式创新。建议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农村商业网络与商品流通基础设施体系。4.构建合理的市场主体结构,加快推进传统流通业现代化培植大企业集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市场主体结构。加快推进流通业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流通业是实现流通业规模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从全球范围来看,提高流通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是大势所趋,这是产业发展自身内在的规律所决定的。国际经验表明,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都离不开优势企业的带动。确立商贸流通产业优先发展战略,要把培植大企业集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合并等多种形式,培育一批规模大、机制新、效益好、实力强的商业骨干企业,提高流通主体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民营经济与国有、集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上结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取长补短,继续提高民间资本在商贸经济中的比重。中小流通企业是流通企业的主体和扩大消费的主要渠道。加快推进传统流通业现代化。加快传统流通业现代化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严格地来讲,没有传统的产业和现代产业之分,传统产业可以现代化。现在我省传统流通业的比重还比较大,关键是业态传统、服务方式传统、服务产品传统,必须要用现代的先进经营理念引导企业家,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信息化,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是服务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服务业要向现代的服务业转变,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武器。推进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引导中小流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技术、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5.培育发展特色市场,改造提升商品交易市场当前安徽市场建设工作中,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综合性大市场与专业性市场建设并举,专业性市场特色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市场细分、产业分工、专业化经营所决定的。要根据这一新的发展态势,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市场、专业市场,要把市场与本地区产业特色、区位优势和其他比较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改造提升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批发业的稳步发展。按照“改造提升现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新的专业市场、促进市场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合理确定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职能分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组织、经营和管理的创新。采取散户经营与公司制经营相结合的模式,优化市场交易主体,提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利用专业市场的优势,增加会展功能,培育知名会展;延伸服务内容,增强配送功能,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带动市场升级。6.推动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建设,加快商贸流通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子认证体系、电子支付体系和电子交易安全体系等服务系统的建设,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安全、畅通、高效的服务系统。建立网上虚拟市场,积极开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BZB)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网上销售(BZC)业务。推广应用电子认证证书,实行电子银行结算、第三方物流配送,逐步采用统一、快捷、方便的结算方式,推动有形的实物交易向集信息、交易、结算、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实现有形市场与网上虚拟市场的结合,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无时空性的特点,扩大商品市场的对外辐射能力和知名度。推广电子商务,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要在零售企业中大力推广数字终端设备、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和电子订货系统,进一步推广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批发业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加快批发零售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进而带动批发零售业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7.引导企业实施从“价格战”向“创造新市场”转变战略,创新消费服务方式一直以来“价格战”是批发零售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批发零售企业要确保利润空间,立足不败之地,必须实施由“价格战”向“创造新市场”转变的战略。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改善商贸流通服务功能,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市场”就是要开拓农村市场,将城市中心区大型商业设施不断往郊区、中心镇延伸;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大型零售企业要勇于走出国门;开拓特殊人群市场,更加注重人性化营销,对零售市场细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居住社区、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时间节奏人群的消费需求。断创造新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8.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开展信用监管和公共服务商业领域的诚信危机加深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致使经济运行中直接间接、有形无形的防范成本剧增,必须高度重视,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诚信首先是一种信仰、理念。培育诚信难度极大,要付出巨大代价和艰苦努力,而失去诚信却十分容易,稍有闪失即可前功尽弃。新情况是,在商贸流通领域,诚信状况在两极分化:有实力、并从讲求诚信中尝到甜头的企业,更加看重诚信;没有实力、破罐破摔、得过且过的企业,对培育诚信形象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耐心,更加不在乎,更加乱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讲诚信、守契约、反欺诈、重规范的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伪劣假冒,严厉制裁商业欺诈,提倡、鼓励“诚信促销”,信守合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购物安全”和企业的交易安全。其中,要切实改变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打击违法犯罪“成本过高”,“事前规范不足,事后惩处不力”的被动局面,坚决制止“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受罚一下子、享受一辈子”侥幸心理所诱发的种种挺而走险举动(这种局面等于放任、鼓励商业欺诈)以强化信用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起以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逐步使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公众参与,完善举报制度,降低索赔成本,抓堵欺诈源头,从严细化法律,确保打击有力、防止回潮反复。支持和鼓励各行业协会(商会)制定信用方面的行规行约,强化会员的守信意识和诚信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在行业内部开展信用活动,对失信行为进行评议。支持行业协会配合政府制定行业信用发展规划,开展信用监管和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