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下的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27 03:19:57

产业链下的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一、旅游产业链与发展模式的理论阐释

(一)旅游产业链理论概述。1.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划分。普恩(1989)是第一个将产业链理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来做研究的学者,他认为旅游产业的价值增加主要依靠基础产业链流动和辅助产业链流动两方面。波特(1985)将传统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引入旅游产业,认为作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旅游产业中的各个环节可以被当作一个价值增值的整体,这是最早的旅游产业链朴素的论述和观点。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外国学者赛特(2001)和我国学者周玲强(2003)不约而同地将旅游产业链划分为四个层面:游客、旅游中间商、旅游运营者和旅游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又有学者建立旅游产业链模型,认为旅游产业链可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基础产业链、可变产业链以及延伸产业链。由此可见,众多的学者在对产业链本身进行界定的同时又比较了传统的产业链模式和新型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认为传统的旅游产业链模式存在商家垄断经营、需求信息难以对称两大缺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越发深入,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增多。2.旅游产业链的节点和内部联系。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发展,许多学者认为产业链并不是一个封闭、僵化的区间,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整体。尤其是旅游产业链,是由其各个节点中的许多中小企业构成,掌握了这些中小企业的命脉便掌握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命脉。而在传统的产业链内部,通过组成及功能关联分析,可以体现旅游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动态轮廓。可以说在这个阶段,不同学者对于产业链的节点及内部联系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功能系统架构和统一的看法,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二)旅游产业链和旅游发展模式的关系。本文以“产业链”“旅游发展模式”为关键词通过CNKI于2018年5月8日进行检索发现的研究状况为:2007年、2011年、2012年各1篇;2014年、2016年各2篇;2017年6篇文献。由此可见,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研究方向和旅游发展模式也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关系:其一,是双向互动推进关系。例如,有的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和验证,认为旅游产业链和旅游发展模式的良性互动可以在国外扶贫经验中得以验证。[1]其二,是链条优势利导关系。在此,学者唐晓云以广西龙脊平安寨为例,并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和建模论证得到结论—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要素例如古村落等以绝对的优势利导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传统的村落乡镇旅游模式。[2]其三,是政策完善驱动关系。整体链条初步完善,优势因素却并不突出,只能通过其他中介渠道及政策利导旅游产业的兴旺,因此优势链条的完善和打造至关重要,实现旅游发展模式的定性。其四,混合利益驱使关系,此类主要见于链条整体完善且占据优势地位,政府注重政策引领,同时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旅游参与元素多元化且与参与主体之间较为平衡。正如有的学者认为:“此类旅游发展模式依赖于后期的长期跟进和链条进一步完善,需要动态监测以期进入更加完善和发展阶段”。[3]综上可见,旅游产业链及旅游发展模式有着天然的内生联系,但是内部的运行机制和节点关系需要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二、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地处渝黔边界的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为了摆脱传统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推进产业优化转型,近年来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并形成了以“黑山谷”“龙鳞石海”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特色。2016年,该区接待游客达到1273.4万人次,旅游业产值占本地GDP比重19.2%,但是在旅游产业链方面还存在一些的问题。(一)旅游基础产业链条不完整使得产品供给不足。首先,旅游产品供给存在短板。宏观意义上的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产业、旅游要素产业和旅游环境的关联产业,其中旅游要素产业主要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由于现实因素的限制,“购”为万盛旅游产品供给的短板。例如万盛一直以来都难以引进大型游购一体化的商城与项目,即使是2017年12月开业的奥特莱斯,也由于招商能力有限,运营难度很大,而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其次,单链连接不够完善。供应链、中间商及游客本身的链接不够顺畅,使得反馈非常有限。例如万盛本土仅存的重庆国旅、渝旅等中间商平时缺乏有效竞争,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最后,大数据运用不够。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能否将大数据与旅游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万盛旅游业发展中,游客、中间商和景区都面临着数据鸿沟的困惑,而且大数据后期的维护和运营也存在很大困难。(二)旅游延展链条较浅使得旅游特色呈现不足。首先,地区底蕴挖掘有限。万盛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从目前开发的现状来看,远远未达到理想效果。例如妙音山紫竹寺、鱼子岗汪石冥故居、二郎峡播州石刻、飞龙塔、弥陀寺等普遍处于“保护有余开发不够”的初级发展阶段。其次,民俗文化开发不够。万盛有包括苗族、回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在内的25个少数民族,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崇拜竹子的夜郎人、能歌善舞的“红头苗”以及淳朴尚武的南平僚都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开发。最后,地区特色凸显不明。在万盛全域旅游的开发中,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开发,比如黑山谷、石林、九锅箐、“三湖一岗一村”等。但是,对于具有地区特色的“抗战煤都”“煤炭文化”等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三)旅游可变链条变化不够使得吸引力不足。旅游可变链条变化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单线链条趋同,这就容易使游客缺乏参与感和情感共鸣。例如南天门冰雪世界与南川金佛山滑雪项目类似、巅峰乐园与乐和乐都类似、凉风村与南川綦江等邻近城市乡村旅游项目趋同,缺乏差异化发展。其次,链条宽度不够。域内景区主要停留在“观光游”阶段,暂时未进入“体验游”和“深度游”阶段,对于节奏感强的现代人缺乏吸引力。最后,多线并线可能性小。爆点项目及链条各自为政,缺乏渗透。奥陶纪高空体验项目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爆点项目对景区的重要性,而现在万盛独具爆点的全国乃至世界性项目欠缺,对游客缺乏长线吸引力和引爆力。(四)旅游链条区域拓展不够使得竞争力不足。首先,链条外区域联合不够。例如以自然风光取胜的南川金佛山和万盛黑山谷由于景点同质化的原因,一直处于紧张的竞争关系之中,缺乏区域大联合的观点和想法也容易限制二者的发展空间,造成“各自为政”“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其次,链条外区域渗透不足。基于思想认识、地理格局等诸方面因素,旅游管理者对于异质化的链条缺乏统筹规划,认为“事不关己”,难以从游客价值让渡的观点考虑链条外区域拓展的大格局。最后,链条外区域拓展不够。从旅游区域联合的角度来看,区域拓展有利于加强目标客户粘着度,而过度注重本土的后果是旅游先发优势的失去,不利于后期旅游大数据的抓取与具体模式操作。

三、产业链视角下万盛经开区旅游发展模式的完善思路

(一)以高品质链条打造高品质旅游模式。集中全区之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实现万盛旅游项目的高质化、集群化发展。首先,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策划单位针对万盛经开区的旅游特点和资源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对旅游项目进行包装,策划一个或几个有震撼力、吸引力、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同时,借助此爆点项目形成旅游复线,例如根据不同的旅游产品定位,进行主打项目策划,形成“一大带多小”的旅游发展格局。其次,提升景区科技元素。建议利用鱼子岗旅游度假区周边原始山体,以科技光影交互体系和森林为主要特征,以AR、VR及全息投影技术为引爆点,打造全国首个户外夜游公园——魔幻夜公园,增加旅游核心竞争力。再次,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将手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进行整合,加快打造旅游信息综合平台和全媒体时代立体营销系统,为游客和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和在线交易服务。(二)以渗透性链条打造多元旅游模式。多种传播手段,将万盛特有的文化变为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用文化激发游客的情感,将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旅游产品,并努力将其培育成游客喜闻乐见、入耳入脑、寓教于游于乐的文化旅游精品。首先,深度融合民俗文化。对龙鳞石海景区红苗民俗文化进行深加工,将苗族文化同老百姓的生活相结合,开发特色活动,让游客在活动中既得到了快乐,又领略了当地风土人情。其次,挖掘地区文化底蕴。依托与城区接轨的鱼子岗旅游度假区,以鱼子岗民俗文化为主线,结合刀子崖、妙音山紫竹寺传说,借鉴汪石冥故居、张家大院、肖家大院等民居建筑特色,打造鱼子岗特色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最后,凸显地区特色文化。将本地的“煤炭文化”以微短片或矿山体验游的形式纳入旅游线路,实现地区文化宣传与旅游线路丰富的多赢。(三)延伸产业链拓展多元旅游发展模式。首先,打造鱼子岗民俗村落。结合鱼子岗度假区参与体验项目、夜游项目、夜景灯饰和特色美食,让鱼子岗成为游客吃、玩、住的一个重要载体,使之成为万盛旅游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其次,开发工业旅游线路。可整合工业休闲文化旅游资源,开辟更多的工业休闲文化旅游线路。依托平山园区、煤电化园区产业聚集平台,以研发、生产、工厂风貌、工人生活以及工业发展成就、企业文化等为吸引物,发展体验性强、互动性好的工业旅游新业态。同时,要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媒体跟进、企业联手的“三位一体”营销模式,政府负责“形象营销”,通过投放品牌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万盛旅游美誉度和知名度。媒体负责“内容营销”,加强旅游线路推广、旅游特色宣传。企业负责“服务营销。”,把旅游产品做好,解决游客如何来、怎样游、住哪里等具体问题,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等方面的需求,切实增强万盛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四)拓展链条外区域旅游发展模式首先,加强区域之间旅游联动。与重庆主城、贵州、湖北、四川等周边区县的旅游联动,整合旅游资源,策划整体营销,进行联合推介、互相推介、互引客源、抱团发展。其次,重点打造綦南万大旅游板块。联合南川域内金佛山、万盛域内黑山谷及綦江域内横山抱团取暖,以滑雪—漂流—探险等优势项目季节互补,形成全时全景的两至三个景点的横向联合,以提高区域内游客数量为抓手,形成良性的合作互补模式。其次,淡季打造万盛—贵州周边区县的域内旅游版图。借助万盛良好的地理区位,可以着力实现万盛与贵州区县的联合,重点打造优势链条与优势项目,打造万盛与贵州周边区县的联合与渗透。

参考文献:

[1]李会琴,等.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1).

[2]唐晓云.古村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居民感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以广西龙脊平安寨为例[J].人文地理,2015(1).

[3]王灵恩,等.驱动因素视角的我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报,2012(6).

[4]李卉妍,王浩.刍议游客让渡价值视角下旅游景区精细化管理的原则[J].旅游纵览,2017(6).

作者:胡可娜 严四强 庞 鹏 单位:中共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