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省战略实施路径思索

时间:2022-06-07 10:06:00

工业强省战略实施路径思索

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次会议提出,贵州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将推行工业强省战略,并明确提出2015年贵州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一万亿元以上。而目前现实情况是,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统计口径,2009年贵州省工业总产值仅为3426.69亿元[1]。现实与目标差距尚远。要实现工业强省的宏伟目标,务必要明确贵州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发展路径,把长远目标阶段化,宏伟目标具体化。本课题以国家统计数据为研究依据,以微观层面上的工业企业状况为研究切入口,探寻影响中国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发掘贵州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工业总产值2015年突破一万亿元为追赶目标,细化各领域的具体差距,最后提出详细的、有执行性的实施路径。

一、从微观层面的企业状况入手,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是市场活动的参与主体,企业的数量、质量、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好坏,同理,工业企业的状况决定了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好坏。课题组通过统计分析(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及《贵州六十年1949—2009》),研究工业企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区域工业发展好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界定企业层面受哪些关键因素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区域工业发展的好坏。其中,为了简化分析,课题组以工业总产值这个指标来评价工业发展水平。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研究贵州工业,需要借鉴与参考中国其它地区的发展情况。课题组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为依据,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统计口径,选择2007、2008与2009三年中,全国31个省市区,共93组工业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着重研究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区域工业总产值与国企、私企以及外企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越大,相关度越高,则该指标对工业发展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工业企业统计指标繁多,而运用SPSS统计软件得出的分析图表篇幅较大,且不便于观察,因此,我们通过摘录部分数据用以论证下列因素对于发展工业具有重要影响。

(一)非公企业对于发展工业有重要推动作用表1反映了各省市区工业总产值与区域内各类企业数量、产值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私企、外企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超过与国企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发展工业经济需要私企与外企的大力发展,非公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足够的资产存量是发展工业的基础,保持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合理结构是发展工业的前提表2反映了各省市区工业总产值与区域内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均适用于国企、私企与外企,这说明足够的资产存量是发展工业的基石。另外,相较于国企,私企与外企中的资本存量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其它统计数据还显示,工业总产值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的数量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即保持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于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对于工业发展同样重要。

(三)人力资源充足是发展工业的保障表3反映各省市区工业总产值与区域内工业行业内从业人员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发展工业需要有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数据还显示,相比较于国企,私企与外企的从业人员数量与本区域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更紧密的关系,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非公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企业效益是发展工业的核心体现利润在根本上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表4反映各省市区工业总产值与区域内企业利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若企业经济效益好,尤其是在非公经济领域,当企业出现赚钱效应,就能够吸引更多资金主动投资,那么工业总产值自然就会提高。

二、贵州省实现工业强省战略必须跨越的障碍

在提炼出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后,需要明确贵州工业企业的基础水平与目标水平所存在的差距。课题组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贵州省2009年工业企业情况为基础水平,而对目标水平的界定则困难许多。课题组选择从2007年至2009年的三年之中,当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人民币关口的十个省市区为参考,采用它们当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并取其平均值作为贵州工业企业发展的模拟目标水平,其中数据均以规模以上企业为统计口径。

(一)贵州工业企业数量过少,且内部结构不合理表5显示贵州省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2791个,远低于目标水平的7940.9个。根据模拟推算,从2010年至2015年,贵州省需要增加5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增加800多家。另外,相比较于目标水平,贵州工业企业还存在内部结构问题,国企数量比重为18.74%,远高于目标水平中的9.74%,同时私企与外企数量过小,比重过低,非公经济应该是未来几年贵州省增加企业数量的重点领域。

(二)贵州工业资产存量不足,且内部结构不合理资产总量为5066.17亿元,尚不足目标数据的二分之一,根据模拟推算,从2010年至2015年,贵州省累计需要新增工业投资超过5000亿元,且年均增速不低于13.54%,其中对外企与私企的增速要求更高。另外,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关系来看,目标数据为0.68∶1,而贵州数据仅为0.56∶1,即贵州省工业资产中固定资产比重过大,而流动资产比重相对较轻。这反映了贵州轻重工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且重工业主要集中于对能源矿产的挖掘与初加工。

(三)贵州发展工业,人力资源严重缺失表7显示贵州省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总量为74.94万人,比起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00万人左右。根据模拟推算,自2010年至2015年,贵州年均需要增加16万多工业从业人员,其中不但需要从事企业领导、科技研究、财务管理以及营销推广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且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熟练工人。

(四)贵州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低,资产盈利性差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与企业资产贡献率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表8数据显示贵州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较目标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私企与外企,仅仅为目标水平的一半左右,且工业企业的资产贡献率偏低,企业盈利性较差。这说明贵州工业企业缺乏资金运作能力,没有充分挖掘企业资产潜力,进而导致资金周转速度相对较慢,经营效果不佳。

三、贵州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的路径选择

从对贵州工业企业的分析结果来看,贵州工业经济存在总量小、基础弱、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距离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是完全可以追上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与追赶路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贵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大干苦干,迎头赶上。

(一)加大政府投资,构筑良好的基础设施平台贵州工业资产存量过小,急需扩大资本规模,且根据陈厚义论述,贵州的资本总量仍处于投资相对不足的阶段[2]。2009年贵州省工业国企资产总额为3771.12亿元,距离目标水平6458.66亿元尚相差2800亿元左右,这表明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贵州省财政长期处于收入少负担重的状态,所以发展工业不能过度依靠财政投资。一方面,贵州省本土工业国企,尤其是倚靠着大量矿产与能源资源的企业,应该扩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进而引进先进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业附加值;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主动争取中央国企,以及其它省份国企在贵州投资生产,尤其是引入切合贵州工业发展需要,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重大项目。除了增加对国企的投入,政府投资还应该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平台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长期以来,贵州受困于交通闭塞,资源优势无法转变为经济优势,“十一五”期间贵州省交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距离建设一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还有待政府的科学决策与大力投资。

(二)培育创业平台,激发民间投资数据显示贵州规模以上工业私企数量1308个,资产存量475.77亿元,而目标水平为4156个,资产存量为1363.61亿元,其中的差距明显。这需要政府培育优秀创业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尤其是省外民间资本对贵州工业的投入规模。要真正获取民间资金的青睐,贵州需要营造一个优秀的创业平台,建立一整套扶持创业的政策体系。其一,政府利用自身优势,收集与分析各种市场信息与投资机会,面向省内外大力宣传,为创业投资者做好信息服务与技术咨询工作;其二,鼓励创业行为,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立相关绿色通道,并坚决打击行政行为中的官僚作风;其三,为创业投资提供切实支持,在法规允许范围内尽量减免税收与费用负担,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与信贷支持,妥当解决在生产中的土地使用、用水用电等具体困难;其四,通过政府组织上规模、有影响力的产品推广平台,加强贵州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三)积极承接国外与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形成工业生产力数据显示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外企数量为105个,资产存量为219.45亿元,而目标水平有工业外企数量797.4个,资产存量为1702.32亿元。从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贵州对外资利用率较低,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吸引外资大量进入,另一方面现有外资企业经营效益不好,资产负债率过高,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产业大转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东部地区有许多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企业正寻求生产成本较低的落脚点。贵州省应该紧紧把握历史机会,筑巢引凤,主动出击,有选择性地去接触,吸引符合贵州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落户贵州,加快提高贵州工业生产能力。

(四)打造产业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贵州矿产资源丰富,至2009年贵州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有41种储量排全国前10名。[3]但是丰富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贵州工业体系局限于对资源的挖掘与开采,坐失提高工业附加值的机会,就像胡晓登提出的“各类工业产品的加工链很短,加工度低下,最终消费品比例低,工业发展的协调性差,加工附加值流失严重”。[4]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贵州工业企业为什么不去延长产业链条呢?资本总是逐利的,产业链条没能延长必然是由于利润缺失,而利润缺失则在于生产成本的相对高昂。生产成本不但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还取决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优劣。良好的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全面有效的市场信息流动、便捷的生产材料供应、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及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等因素可以构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对于贵州而言,正是这些因素的缺位导致其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相对高昂,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未能延长产业生产链。要改善这种现状,贵州应该结合自身资源分布特点,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影响力,集合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到同一地区,加强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产生聚合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延长贵州工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含量。此外,政府还应大力支持发展微小企业,使其紧紧围绕在大中型企业周围,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相对专业,且成本低廉的外包服务。

(五)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数据显示贵州工业企业中的固定资产比重较大,流动资产比重较小,且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较慢。此外,贵州省2009年工业产品的销售率是94.8%,低于目标水平98.10%,各种因素叠加导致2009年贵州工业资产贡献率仅为10.69%。这数据说明贵州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打铁还需自身硬。贵州工业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其一,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国有企业应该努力建设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二,应该树立参与全球竞争的思维模式,具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胆略,建立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其三,在具体经营活动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市场影响力;其四,主动参与现代金融活动,在保证资金链条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此外,政府应当创造条件以培育一批潜力深厚,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具备许多优势,不但可以从品牌、研发以及销售等方面强化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扩大企业所在地区域经济的影响力,成为贵州工业发展的领头羊。

(六)推动教育体系改革,打造一支上规模的技工队伍贵州要发展工业,欠缺人才资源支撑。对于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或培养、或引进、或借用等多种方式来应对,而对于一支上规模的蓝领技工队伍,则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来培养。这不但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更需要教育体系能够培养足够的人才。目前,贵州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社科、文史类专业的学生人数比重过大,而理工科,尤其是紧贴工业生产需要的工科学生人数比重过小。而在贵州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生源主要是未能升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弱,再加上教育理念的落后,技能培养不能紧跟生产实践的需要,中职毕业生距离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尚有一段较长距离。因此,贵州要想打造一支上规模的技工队伍,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各级教育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大量专业对口且具备相当技能的毕业生充当后备力量。

四、总结

贵州要实现工业强省战略,需要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我们认为贵州工业需要在企业数量、企业资产存量、企业经营效应、企业公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从业人员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强化发展。这不但需要政府部门的通力配合,在政策法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还需有选择性地引进外部资源,并大力激发民间资本踊跃进入贵州工业领域,推动贵州工业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