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生命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29 11:41:00

工业经济生命分析论文

【正文】

当前,一些地方的工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着实令决策者心焦。为扭转此况,各界见仁见智,各地大胆试验,其中不乏成功的典范。但也有一些地方事倍功半,抓转制不见成效,抓调整不见增盈,抓改造不见减亏。缘何出现这般“吃力不见效”的局面?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区域工业定位,没有真正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进行工业定向。故而,改制也好,调整也罢,总是收效甚微。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从上到下已经对此引起了重视,党中央更是高屋建瓴,十五大指出:“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上饶地区工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哪里的工业特色明显,哪里的发展互补性就强,哪里的工业效益就比较好。因此,要使上饶地区的工业大步走向市场,就必须尽快走出一条特色明显、互补性强的区域工业发展新路子。

一、牵住创造特色这一区域工业发展的“牛鼻子”

特色,是工业经济的生命,是工业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当前的工业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最难的是创造特色。作为内陆地区一部分的上饶,如何创出区域工业发展特色,根据这些年的实践,笔者感到至少可以从这样几方面进行大胆创造。

深度开发资源创特色。不少内陆地区资源很丰富。上饶地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就有70多种,其中铜、金、银、石灰石、铅锌等25种矿产资源储量在全省、全国首屈一指。然而,对此进行一般的开发、简单的加工、粗放的经营,未必能出效益和特色。资源产品的特色要从精深加工中挖掘。玉山县开发砚石、上饶县开发千古盒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佐证。玉山砚石,过去只加工成普通砚台,成品比原石增值5—10倍。近年,该县引进德国生产线,将同样的砚石加工成一种高档台球桌面,增值水平一跃达到80—120倍,产品不仅国内畅销,还出口海外。一个普通千古盒,不过百把块钱,而上饶县石人乡只是在用漆等工艺上加以改进,产品就身价倍增,卖价高的超过每个1万元。从目前的情况看,上饶地区资源开发大多处于原料和粗加工产品状态,后续效益流失严重。在这方面开动脑筋,既可以增效,又能使资源性产品增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

利用价格优势创特色。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以城市市场和先富阶层为销售对象,动辄上高档产品,以提高卖价。事实上,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把市场取向定在工薪阶层和广大农村,以价廉物美质优取胜,才不失为区域工业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要诀。在高档烟、极品烟充斥市场时,广丰卷烟厂却实行“甲等质量和包装,丙等价格”,产品深受农村消费者和工薪阶层欢迎,建厂不到5年,经济效益翻了数番。我国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温饱型家庭居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价格水平不能定得太高,应注重以优质低价取悦消费者,尤其是像上饶地区这样的内陆地区,更应通过特色产品的高质量、大批量、低价格来获取通向市场的“门票”。

扩大名品影响创造特色。内陆地区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名特优稀产品,像上饶地区的上饶客车、万年珍珠、婺源绿茶、铅山竹木制工艺品等,在国内外名闻遐迩。这几年,我们利用知名度高的品牌大做扬优成势的文章,使上饶牌系列梭子等产品畅销不衰,成为增利创税的支柱。无形资产因为“无形”,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在这方面,内陆地区又比沿海地区觉悟得晚一些,行动得慢一些,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走名牌扩张的路子,上批量,扩规模,形成经济特色。

二、用改革的办法开发特色

特色在于开发。开发特色不能沿用常规手法和手段,必须采用改革的办法。从上饶地区的实际看,要尽快发掘工业经济的特色,达到与其他区域互补互促的目的,就必须走“兴改革扬特色”之路。

一是实行资本扩张,培植股份特色。思路是,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市场经济要求,推行利益直接的集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这几年,我们按照“谁投资、谁占有产权”的原则,在4600家小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吸纳股金7.1亿元,促进了企业结构优化。股份合作制是促进社会财富积聚的有效形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很适合于内陆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扩张。但我们也不能指望“一股就灵”。躺在股份合作制上,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三改一加强”的多种具体措施应兼收并蓄,方能收到更大成效。上饶市电焊条厂原是个小打小闹的二轻企业,近年通过股份合作制,连续进行了三期技改,企业规模翻了三番,年利税超过300万元,股份合作使企业实现了资本扩张和规模扩大。但他们感到单纯的股份合作制仍强化不了产品的竞争力,故而,他们又以特优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天津大桥集团的“垂青”,使“小船”顺利靠上了“大舰”,成为集团的一份子。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好的企业制度,为小企业和老企业改制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组织形式。但这又不是唯一的企业组织形式,任何一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改革形式,都可以进行试验和实践。

二是实行资产扩张,培植规模特色。思路是,以那些规模效益高、市场覆盖面大、自主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为“龙头”,通过资产重组,扶持一批大而强的企业集团,作为区域工业经济的骨干和支撑。根据上饶地区企业现有规模和基础,我们正在分三个层次进行资产扩张:一是抓住振达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有望上市的机遇,联合一批相关、相近、相连、相似的企业,发展成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的“国”字号集团;二是以年利税超千万元的广丰卷烟厂、追日集团、富家坞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兼并、联合为手段,发展成充当财税支柱的区域性企业集团;三是以那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名特优产品为龙头,通过产供销有序结合的形式,发展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特的小“巨人”企业。

三是实行产业扩张,培植产品特色。思路是,发挥农业大区农业资源丰富的特色,围绕农业办工业,立足原料办工业,面向农民办工业,开发一批工农业相关度高、互补性强、带动范围广的地方产品。万年县依托珍珠养殖开发珍珠手饰、珍珠粉、珍珠饮料,婺源县依托绿茶开发养胃保健茶,玉山县依托甘蔗发展蔗糖加工和造纸工业、依托养鳗生产开发鳗鱼加工等,都是工、农两大产业有机衔接的范例。立足农业,主攻食品工业,大上绿色产业,更是培植特色的产品,形成区域工业特色的题中之义。

四是实行地域扩张,培植市场特色。思路是,将那些产品质量好、地方特色浓的工业产品,实行内地生产、沿海扩销或内地初加工、沿海深加工以及借知名品牌、在区内生产等形式,把本地产品打出去。“全良液”酒在上海举办订货会,设立销售窗口;上饶电焊条厂挂靠天津大桥集团,并借助“大桥”品牌扬优成势,等等,都有效地扩大了本地产品覆盖面。当然,实行地域扩张,要求本地产品独具高质量和地方特色,否则,产品、产业别无互补性,只能是孤芳自赏。

五是实行企业性质扩张,培植所有制特色。一些内陆地区“单打一”抓工业,眼睛只盯住几家国有企业,甚至是几家预算内国有企业,这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今天已不合时宜。抓工业、兴特色,一定要实行企业性质扩张,全方位地发展工业,大视野地拓展工业,不论何种所有制、何种企业类型,只要产业有特色、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发展有前途,就要作为地方经济的重点,予以各方面的倾斜,促其朝着特色更浓、效益更好方向发展。1996年以来,我们按照这一思路抓工业,将重点企业调度对象从原来的预算内企业扩展到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效益指标月统计从预算内工业延伸到整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领导挂钩实行多种所有制重点企业并举,技改投入实行各类企业统筹,现场办公实行多种成份工业兼顾。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有特色的多种所有制工业有序连接,组合成区域工业发展新特色。

三、在调控中培植特色

特色在于创造,在于开发,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调控。笔者体会,要发展地方工业特色,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首先,在科学规划中提炼特色。发展地方工业决不能无的放矢,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个规划既要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精神,更要融合地方特色。这就要求决策者知上情、察区情、洞悉下情,找准三者结合点。规划一旦形成,就要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在区域内形成共识;就要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按规划要求上特色项目,办特色企业,开发特色产品,不能再搞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对那些无视规划,自行其是,乱上的项目、滥办的企业,尤其是既不特色又无效益,既耗资源又致污染的工业企业,则应坚决关停并转。

其次,在合理布局上突出特色。布局工业项目,既要考虑工业集中度,开辟工业开发区,又要考虑特色产品对外辐射的便利,把那些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项目,如名特优稀产品、绿色食品、有区域优势的价廉物美产品等布局在紧靠交通要道、紧靠消费市场的工业区内。根据这一定位,我们以“一点两面、三线挂珠”为思路,把全区分成两大经济区域,在三条交通主干线上展开工业布局,已有广丰芦林工业区、玉山城西工业区、上饶旭日工业区、横峰虹桥工业区等布局在320国道沿线,这对于集中发展上饶工业特色大有裨益。

再次,在优良服务中强化特色。最重要的是,发挥政府联系面广、接收信息量大、传递信息手段先进等优势,及时捕捉特色项目、新兴产业、新潮产品的信息,及时传递、反馈给工业企业,使工业企业以真实的信息指导生产和营销,以准确的市场导向谋划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在信息接收过程中,既要注意纵向,又要兼顾横向,防止区域间产品雷同、产业同构低质,使企业真正面向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大众,以谋求发展,在开发特色中增强活力。

第四,在主动协调中优化特色。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面积大、构成复杂的区域,发展工业如不注意有序协调,很可能导致雷同化、清一色。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工业项目布局、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调,用“一盘棋”思想规范建设行为,用优势互补的办法调剂工业余缺,用取长避短的策略指导新品开发,以避免区域内、区域之间的产业趋同,避免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

第五,在有力扶持中壮大特色。扶优扶强,不就单纯扶利税大户、名牌产品,更重要的是扶持那些有地方特色、互补性强的产业、产品和企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特色,爱护特色企业,爱护特色产业,通过资金投入、科技注入、人才输入等有效手段,滚动发展特色;通过领导力量、部门优势、杠杆调节等有力倾斜,迅速壮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