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措施6篇

时间:2022-08-06 08:44:58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措施6篇

第一篇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很长一段时间靠国家财务机关的拨款,非盈利性的特征十分明显,极易助长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许多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引入专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工作不到位,经济管理水平不能得到发展。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做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问题极大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指导缺失导致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许多事业单位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使权利腐败现象有机可乘。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其受行政管理的影响较大,部分单位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严格的管理程序,没有真正做到合理管理和使用。这表现在固定资产使用率过低,许多固定资产往往因不能发挥作用,没有创造出应有的社会价值而成为固定资产管理失责的牺牲品;固定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对固定资产不够重视,没有做到资源的有效节约和利用;对固定资源的监督、监察力度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的缺失、损耗现象不够重视,使相关责任人不必承担相应责任。

(三)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灵魂是财务管理,但财务管理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也随之由“行政管理”转向“市场管理与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面临新的外部市场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财务状况也将面临新的风险。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灵魂是财务管理,但财务管理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也随之由“行政管理”转向“市场管理与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面临新的外部市场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财务状况也将面临新的风险。

二、新环境下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策略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关乎事业单位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管理情况,对当前管理作出正确分析,制定良好的管理计划,为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做好准备。

(一)加大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制度,满足社会效益是大前提,在经济活动中实现最大利益的成本最低化。把优化资源配置当做经济效益提升的突破口,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素质的培养,提升员工工作技能,主动引入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加大单位对经济管理的的宣传制度,使科学经济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将经济管理制度完善化

为了使经济管理工作正常正规、有效地进行,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明确各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所在,明确规章制度,保证经济管理工作按规定正常进行;建立可靠的监督体系,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避免重大经济损失。

(三)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化

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及主体,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研究方向。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的活跃度随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增高,为适应新的新的经济形势,要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经济管理人员要重视对财务风险的规避,加大参与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防风险意识。

(四)预算核算加强化

财务的预算及核算工作是指经济管理的开始与收尾时段。为达到控制成本、节约资金以及提高收益的目的,深入研究管理方案,制定科学预算方案是极为重要的。预算方案生成以后,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对日常支出进行详细记录。对于重大投资项目,要谨慎作出选择,集思广益多进行讨论,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收支的平衡,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打下坚实基础,促使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分配管理目标的确立

分配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事业单位分配管理是对事业单位内部各级部门和单位成员的收入分配。分配工作进行,要制定公平、可靠的绩效考核方案,通过对单位人员的考核进行分配。只有公平、公正兼顾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才会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供帮助。

三、结语

经济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快速突破,人们对事业单位的认识已与传统大有不同,事业单位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吃官粮”,在新的经济体制下,遵循新的经济制度、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经之路。事业单位的公共产品将会受到影响,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无论国家政府机构还是事业单位,应当明确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经济管理模式工作的不足,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为自身发展提做准备。

作者:程小果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一、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目前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一漏洞,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知识结构存在缺陷,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沿用以前的财务管理方法,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而且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政策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第二,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套经济管理体系,但多显得大而空,缺乏经济管理的实践指导,而且约束力不强,很多时候还没有去着手真正实施方案,就半途而废了,不能发挥经济管理制度的实际效用。第三,还有一些建立了经济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他们确实去具体实施了,但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了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2.事业单位对自身的风险意识淡薄。我国的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参照国家公务员的标准,很容易使事业单位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反正有财政拨款,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事业单位也由原来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管理”和“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事业单位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事业单位在享受财政拨款的同时也要面临来自市场内外的诸多压力和挑战。除了事业单位外部的冲击,事业单位内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事业单位自身“旱涝保收”的思想,财政拨款不足的现象,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常常入不敷出,资金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事业单位的接待、报销制度混乱,监督不到位,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3.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不合理,分配比例失调。合理分配资金是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然而现在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不合理,分配比例失调的现象比较严重。事业单位以前长期受制于行政管理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在市场管理环境下,事业单位还不能做到自主经营。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分配,往往和单位的决策者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新的领导上台,要做出业绩,若要能很快地显现出来,就要建设项目,无论项目大小,都要有一个,在他们眼里,项目就是业绩的最好表现。很多时候这些项目并不符合实际需求,当资金链断裂时,甚至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就给事业单位留下资金漏洞。由于这种风气的长期盛行,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积极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都要做到有法可依。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经济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下手:第一方面,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明确经济管理人员的权责,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检测。第二方面,事业单位要建立符合自身单位特点的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使工作人员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及时发现实践操作中的问题,严肃处理违法乱纪的相关人员,防止经济损失的发生,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2.提高事业单位对自身的风险意识。以前,我国事业单位主要靠财政拨款获取资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财政拨款,而是与事业单位自身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自主经营的企业化运作趋势也日益明显。目前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进行了控制,事业单位要想申请财政拨款的门槛提高了,因此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必须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一些领导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坚决抵制,避免不必要的贷款给事业单位造成损失,甚至造成事业单位整体运作的失败。

3.加强预算控制,合理分配资金。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控制,合理分配资金。财政预算和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预算是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提前做好预算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事业单位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国家政策扶持方向和市场发展状态等。最主要的是事业单位内部的因素影响,比如历年的财政拨款力度、单位自主经营收入、人事变动和事业单位每年大概资金支出方向等,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编制,制作成切实可行的文本或条文。此外,事业单位还要做好开源节流的工作,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在各种项目的建设上要严格把关,请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和评估,从各方面严格控制资金,合理分配资金。

作者:周丽 单位:邯郸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第三篇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职能发挥中的问题

1资产优化配置存在缺陷

目前,事业单位中存在很多国有资产,比如办公场所和公用车辆等,这些国有资产在部门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事业单位对这些国有资产没有进行有机统一的预算管理和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没有在资产配置方面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重复购置资产或者超额购置资产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资产没有实现优化配置。

2资产的利用率比较低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方面都存在重视配置,轻视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事业单位存在资产闲置的情况。同时,事业单位的资产没有经过整合,导致资产的利用率比较低,使得资产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3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规定,导致资产管理缺乏有序性和有效性。比如,按照相关规定,笔记本的使用年限是5年,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笔记本的使用年限仅为2年或者3年,大部分达不到5年。但是,对于不按规定时间报废笔记本的现象却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率比较低。或者,事业单位在一些国有资产的使用方面没有明确的记录,导致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使得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策略

1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发挥相应的经济管理职能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可以通过相关的金融手段、信贷手段和货币手段来完成,同时,还可以通过疏通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需求来解决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难问题,以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2加强市场监督

目前,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上存在着部分垄断问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要将市场垄断问题的控制放在首位,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垄断现象的产生。我国市场经济中垄断问题的产生会导致市场最终的成本价格不能准确的对市场关系进行反应,市场价格脱离市场关系就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会影响市场人员参加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在垄断问题的解决方面,如果单纯的依靠市场调节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是重要的解决途径。事业单位面对市场垄断,要充分发挥仲裁的作用,以相关的法律条文为基础解决地方保护的相关问题。同时,事业单位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配合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市场健康发展相关的不合理的条文进行修改,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增强资产管理的能力

事业单位要增强资产的管理能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事业单位要以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准,编制一套和国有资产的配置相关的,在管理和考核方面适用的考核指标,同时事业单位要积极的建立一套适合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全面发挥岗位责任制,以现行的会计制度为准则,以提升单位资产的管理效率。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在资产管理方面实施一些动态式的管理,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保证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的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信息作为依据。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还要建立一支兼具高能力和专业性的队伍,这支队伍要在岗位责任制的约束下,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要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思想培训和业务培训,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三、结语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市场的自我调节,另一方面还依赖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事业单位发挥经济管理职能,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度,解决市场竞争中的不公平现象,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垄断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增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能力,保证国有资产利用的合理性,防止在资产的利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对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小果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社会服务性和公益性。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划分来看,基础教育、科研、卫生防疫系统等机构都属于公益性事业团体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次教育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广播电视台等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满足消费者的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赢得了一定的收益,因此这些机构也越来越具备了双重性质,而非单一的公益性。因此,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和实现措施,要在其固有的“非营利性”的性质基础上,具体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范畴及影响其生存发展的客观因素,从而确定真正有利于单位发展的经济管理目标。

2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类别与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主要有筹资经济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经济目标、成本管理经济目标和分配管理经济目标等,不同管理目标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2.1筹资管理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也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革。为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其公益目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更多的经济资源,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力求突破,改变原来对财政资金过度依赖的现状,在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广泛拓展社会资金渠道,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资金筹集多元化。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接受教育投资、社会捐赠,也可以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利用科研成果收入,同时,还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渠道获得资金。但是,不同的资金来源有着不同的风险,在使用期限、使用条件上也有很大差别。以银行贷款为例,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付息,到期还要还本,因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经过科学调研和评估,确定贷款种类、借贷数量和还款期限,从而有效规避筹资管理风险。

2.2投资管理经济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投资管理主要表现为股权投资、资产购进等投资活动中对资金的投放和使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建设也更加社会化、市场化,对外投资进一步增加,尤其是科研等单位,对外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态势也越来越猛。面对市场这一大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为指引,注意防控风险和投资成本,确保投资收益的稳定增长。

2.3成本管理经济目标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环境的改变和内部职能结构的调整,其经济管理已经超越了预算、收支管理等基础性的成本管理,而更多地引入绩效管理机制,以绩效目标的全面实现,来实现更加高效的成本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机制落后,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尚不完善,在工作中的成本和产出的认识和计量上还存偏差,对成本的构成内容和问题分析水平还比较低,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核算体系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2.4分配管理经济目标

在收入分配管理上,行政事业单位要正确处理各部门与部门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兼顾各成员、各部门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满足成员的基本要求,调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确保工作质效。要及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分配方案,确定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次数,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合理。

3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实现措施

3.1科学制定绩效考核目标

作为非盈利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倾向的问题,其主要的分配任务是协调内部员工额收入。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分配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各部门成员的工作节点情况、工作目标完成等情况进行细化考核,计算出绩效得分,以考评结果为依据,合理开展评价与比对。绩效考核要注重过程管理,要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奖惩,真正发挥出绩效管理制度在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监督、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的作用,从而有效优化经济管理。

3.2预先确定资金支出领域

完善资产产权管理,对资产结构、产权登记等推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使资产管理、资金运行工作有据可依。严格制定专人专账制度,严格区分正常业务活动与经营性活动,要明确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做到权责分明,严谨权责交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制预算内资金,严格按照财政拨款规定和项目使用规定进行统一管理,杜绝资金浪费,防止透支、超支。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中,物品采购、项目的建设与实行,必须纳入预算中,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有三家以上合法经营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承担投标供应商。

3.3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在财政资金来源上,除依靠财政资金外,还要主动谋划社会捐赠、债权人投资等经费支持。同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使用,日常使用中,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制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严格按照管理环节、管理内容,实现经济管理目标。

3.4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随着国家纪律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领导集体惩治腐败的铁腕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成为必然要求。提高三公经费支出和使用的透明度,利用政务公开、经费支出公开等举措,强化对三公经费的控制。例如,要严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消费,禁止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车私用、私占国家公共财产;加大公务招待费用支出控制力度,坚持勤俭节约,限制公务接待费用,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严格出国进修的考察考核,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成本。

3.5进一步使管理会计与中国的经济转型相接轨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方面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比如在营改增政策的推广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消化税负的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与市场经济相接轨,从而达到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保证行政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建筑领域的日新月异。

4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也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实现管理模式上的变革与突破,按照市场变化规律,及时调整,以适时的经济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作者:周国超 单位:河南焦作市解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五篇

1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在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就我国目前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来看,其存在严重的管理混乱的问题,很多的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时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制度的内容也不够完善,相应的规定也不够健全,无论是管理的手法还是监督管理的内容都具有明显的缺陷,这就使得我国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无据可依,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

(2)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相关列支管理规定中有明确的要求,凡是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用的列支费用不得超过2%的公务费,为了保障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相关的规定中还设定了专门的子细目,实现对规定实施的有效监督。但是就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来说,很多的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内部经济管理出现了严重的混论,这样失控的管理局面,使得事业单位管理费用成本的支出金额超过了预计的标准,在招待费用的支出过程中,从原先的1千元上升到了上万元,甚至更多,而且事业单位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子细目,这就使得事业单位招待费的支出超出了标准的范围之内,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发展。

(3)乱列支出。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在对支出费用的报销申请上,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申请工作,也没有提供必要的费用收据,在费用的报销金额上随意填写,而且很多的事业单位对于所能够报销的项目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只要是申请就予以费用的报销,这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十分的不合理和不科学。

(4)会计基础薄弱。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就是会计人员,会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经济管理的质量。因此要重视对会计基础能力的提升。然而就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中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来说,会计的基础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很多的会计并不具备专业的会计技能,对于会计理论知识掌握的也不够全面,这就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无法有效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性发展。

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机构设置与权责分工。一般来说,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都相对比较简单,基础这一点,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关机构的设置时,应该依据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性质以及其主要职能,来对相应机构进行优化配置,明确各个机构的责任,责任划分明确,同时将权利和责任分开,从而实现权利和责任相分割的管理形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使得其责任和权利不相重叠,进而能够使得各个机构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共同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发展。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内控管理有章可循。要想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可以有效地开展,就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的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建立的控制制度体系,实行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控制。要利用所建立的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会计核算的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的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的改进,使得其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发展要求,在进行会计工作时,能够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财务核算工作,这样有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在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我国相关企业建立的成功的控制制度体系,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具体经济管理情况,以实现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同时,在具体实施这套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时,要注意对实施的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保障实施的有效性,通过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意见的收集和整理,采纳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以构建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

(3)严格监督和控制普及内部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伴有严密的监控工作,如果监控工作出现瘫痪,那么时间一长,就会使得会计工作中的主观性增强,很多的会计人员都不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来执行会计工作,这样就会使得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对监督工作的控制和普及。在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中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控制管理机构,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使得会计工作的开展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对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4)培训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并且具备高素质的工作职业道德。首先,一年一度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应沦为一种形式,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方应将国家重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整理成课件,向参与会计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进行传授,督促其重视会计后续教育的学习。其次,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在职会计人员日常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精通业务,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会计处理的各种方法,避免由于其业务致使会计基础工作出现问题。

3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的事业单位虽然在最近几年得狠抓发展和改革,但是由于其自身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状况。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针对这些问题,主要可以采用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工优化、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严格监督和控制内部会计基础工作以及监理有效资金运行监控机制等方法来进行治理,从而实现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立煜 单位:大庆市红岗区人才交流服务站

第六篇

1在现阶段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比较缺乏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很多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并没有给予经济管理高度重视,一方面,绝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负责,也缺少经济管理工作方面的、具有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很多时候都由事业单位内财务部门人员进行经济管理工作,为此,经济管理工作仅仅是在财务上进行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等都没有得到重视,导致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无法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步伐相适应;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中,很多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占据着事业单位的领导位置,在经济管理工作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与理论作为指导,在经济管理工作当中,不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

1.2缺少完善的、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

要保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实施,拥有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很多事业单位在各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给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同时,也缺少相关政策以及法律等方面对事业内部经济管理进行指导,导致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制度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依据,为此,有很多事业单位都将传统的方法对现代事业单位经济进行管理,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无法得到彻底的改变,经济管理的实际意义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1.3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不够合理

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确保资金能够合理的使用。但是,有很多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都不够合理,没有将政府财政拨款运用到事业单位实际需要以及发展的重点当中来,仅仅利用资金对一些项目进行盲目的建设,导致事业单位的很多建设工作缺少使用性,如:在事业单位的内部,一位新领导人在上位以后,为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业绩,会进行一些项目建设工作,但是对于项目使用性,领导人员并没有给予相应的考虑,导致浪费了大量的资金。

1.4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

众所周知,以往的事业单位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国家对其支持,为此,事业单位不存在经济方面的风险,使得事业单位很多领导人员对财务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更加没有意识到事业单位内风险的存在。如今,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事业单位的经济费用来源已经开始多样化,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经济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有很多事业单位领导者思想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对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没有规则,不考虑风险,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能性加大。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实施的作用分析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实施,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有利。首先,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实现事业单位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其次,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双属性。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双属性。事业单位提供的商品是服务于社会的,这是社会单位存在的根本。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将产品所产生的效果情况考虑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当中,确保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收益。

3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效率的有效建议分析

3.1调整经济管理理念,培养具备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人才

首先,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将成本效益理念作为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所举办的经济活动能够与所规定的社会效益相吻合,同时,还要确保事业单位投入最少的资金,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其次,事业单位要注意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确保能够为事业单位内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同时,要不断地挖掘人才,建立强大的经济管理队伍,还需要定期的对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确保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认真工作的态度、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以及高水平的工作技能,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3.2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深化

事业单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完善现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将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确保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并且,在落实具体制度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避免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出现形式化的现象。

3.3要对事业单位中财务预算进行严格管理

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财务预算最为主要。事业单位在对资金进行分配的时候,应该将以往资金使用情况作为资金合理分配的重要依据,将国家所拨的财政资金充分的利用起来,将其用在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地方,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收支平衡。如,事业单位在年初可以制定财务报表,对事业单位在未来一年中的财务支出做好预算,并且,要响应国家号召,拓宽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渠道,在年终的时候,要对事业单位在这一年里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的工作,将资金使用不够合理的地方找出来,以确保能够为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做参考。

3.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

当前的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在新形势之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为此,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工作人员以及事业单位内领导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对风险的能力,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确保能够在事业单位发展的同时,有效地识别财务风险,提前做好预防财务风险的工作。

4结论

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它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必须要在内部建立起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事业单位的发展要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发展相符合,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当中,如果发现有问题存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定的解决,另外,还需要做好风险预防的工作,有效优化事业单位资金配置,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有效管理之下,不断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马宇鑫 单位:东北煤田地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