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音乐产业经济发展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31 03:21:55

城市音乐产业经济发展几点思考

摘要:在任何时代,音乐的存在都具有特殊属性,一方面融入到时代背景当中,同时又超脱于时代之外,能够流传许久且历久弥新。当前的音乐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了艺术本体之外的经济价值体系,并且产业化的过程使其能够具有完整的生态,但如何在当前我国的城市经济产业中体现音乐的价值,就需要将音乐产业与经济发展进行系统的联系,从而发现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动态中音乐产业所代表的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经济视域;城市音乐产业;经济发展

协同性文化艺术的展现形式多样,而音乐作为其中最具有感性特质的一种,不仅在精神文化方面能够提供足够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现代社会对经济发展的重视,让各大行业都能够从经济价值上进行深入的挖掘,音乐也是如此,能够在行业前景当中发现极大的经济属性,并且伴随着我国各行业发展的速度效率飞速提升,音乐行业也在构成以及分支环节上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使其形成综合化的产业体系成为了可能。所以,在我国市场经济变革的时代中,如何在城市经济产业中发展单独的音乐经济就具有了极高的研究价值,甚至可以这样说,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城市文化与音乐产业现状

城市运作尤其是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就是文化,可以说文化因素在城市进步当中也属于必然存在的重点,城市生产力的进步,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必然会存在更高的文化需求,从单纯的生产实践中转而朝向更加具有娱乐性以及欣赏性的文化产业内容,而在文化产业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音乐成为了其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种类。作为脱离了实际生产范畴的文化类型产业,音乐行业本身与传统生产关系不同,依靠的是对艺术的解析力以及对受众的捕获能力,能够营造更好的氛围从而带来艺术以及心灵世界的享受是音乐所需要做到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音乐本身存在的目的最初就是为了放松身心以及抒发情感,而城市生活工作压力都较之以往加剧,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因素影响下,人们更加需要的是对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因素的宣泄,于是音乐能够形成更加具有爆发力的途径,让人从完全理性的生活状态中找回到感性的自我,通过艺术化的形式抒发自我内心的反叛欲望。当前城市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对于音乐行业的需求也体现在了经济产业的链条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任何产业一旦进入到规模化生产的状态,就代表着其模式的不断成熟,探索成果的不断进步,而音乐也从原本的个人行为或小众活动转变成为了工业化社会当中更加具有效率化的生产机制。歌手、作品、经纪公司,以及包装、广告等营销媒体因素的营造,能够对社会受众产生更加强大的影响力,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塑造出的音乐作品,从而走向社会具有了足够的经济价值,也正因为这样,在基础的城市建设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在文化产业当中,音乐产业作为已经具有成熟模式的生产领域,更是极具魅力的城市建设要素之一。最初的音乐创作与经济以及城市建设并未产生直接联系,但音乐本身并非单纯的创作活动,其产品需要受众以及社会化的因素予以扩大,尤其是对于情感的感染力,更是需要具有扩散性的社会工具予以辅助,所以在音乐作品创作的环节基础上,其后续的加工以及包装传播的过程,甚至到真正接触受众前的全部过程,都不断产生着社会影响也即潜在的价值因素,故此,音乐在经济发展当中也具有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二、音乐行业经济化的产业类型研究

音乐产业在现实社会中的体现并非所有基层受众都能够完全了解,尤其是处于个人创作过程以及初始阶段的作者往往名不见经传,相对成熟的西方市场对于歌手或者音乐创作者需要严格的考核以及作品的审查,在这一点上国内市场也具有相对稳定的体系保证对作者作品的筛选,但是从完善程度上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音乐产业最为实际的与经济、城市发展相关的模式类型在于舞厅、酒吧等经营性质相对杂乱的场所,尤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这一类型场所如何进行规划管理,始终都存在着制度以及社会需求上的矛盾,但不可否认,最为常见的音乐产业类型就在于通过大众化的娱乐场所完成其经济创收。上述场所在音乐产业链条中处于相对低端的状态,但是这往往却是音乐创作者以及音乐作品本身的最佳温床,大部分音乐创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逐渐发展出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从而走上了演艺或者正规的音乐创作道路。对于经济建设而言,作为宣泄情感以及娱乐生活为主要导向的场所,舞厅、酒吧等场所与音乐相关性大,同时其消费产品以酒类为主,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对城市发展而言最为重要的税收收入,因此在音乐产业的扶持方面,这一类型的场所属于必不可少的范畴。但同时如何对其管理秩序以及消费者行为进行约束就需要城市管理方面予以重视。首先可以通过修订对应的法规完善音乐类娱乐经营场所的秩序,尤其是对于商品种类的选择以及娱乐活动内容的选择,都应该有明确的行业规定;同时可以选择建立地方行业协会,以民间组织力量进行协调,同步对音乐行业的经营场所进行管理。另外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约束,必然需要相对应的类型人才,否则对于部分行业内的特殊状况难以进行直观了解,这也是政府部门以及城市管理者在进行秩序规范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单纯使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对于部分行业行为必然会产生逆反作用,最佳的办法就是通过能者治之,以专业类型人才管理对应专业领域。要发展复合型的音乐人才,在音乐领域以及经济领域能够具备双重能力,并且在行政管理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才才能够担任这一工作,这也是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建设过程中必要的协调性考虑。在保持音乐产业活力以及创造力的同时,必须加入一定的稳定因素,才能够维持秩序的平稳。

三、音乐文化产业在城市经济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音乐产业的推动力与促进因素必然与城市秩序本身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也就容易造成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在发展当中的问题,除了常见的管理难题之外,还有部分情况需要进行调整。首先是音乐产业创业实现类型的匮乏。大部分音乐类型产业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了同质化,尤其是无法单纯以音乐产业作为主导的情况居于多数,其中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和实现形式。演唱会、歌手海选等活动虽能够调动音乐爱好者的情绪氛围,但从最终结果而言其形式化的过程已经难以调动真正的产业活力。只有从根本上提升音乐行业的创新能力,从音乐作品上做出新的文章才能够具有竞争力。音乐艺术原本最需要的就是原创能力以及对于情感的抒发传递,当前却因为产业化的过程难以真正维持其最需要的活力,尤其是大部分城市走文化产业创意特色的过程中,争相借鉴成功案例,才导致了同质化问题难以避免甚至一再恶化的情况出现。另外对于音乐产业本身,大部分城市以及基础教育过程中对于音乐文化的普及并未达到足够的高度,导致对应的行业人才匮乏,并且涉足其中的专业人士并未在其他领域中有所建树,导致全能型人才始终难以培养,这需要从城市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弊端出发进行改善,并非单纯的社会观念问题。同时,在产品打造的过程中,即便出现了具有才华的音乐创作者,因为创作本身存在的周期性问题,而经济化的进程要求的快速效率与创作本身难以保证的频率之间造成了巨大的矛盾因素,最终导致了行业链条的崩溃。只能批量化的生产难以符合大众真正审美需求的低俗化音乐作品,这也是当前音乐产业在发展的大背景下难以有所成长的真正阻碍。国内音乐市场的风气问题同样导致了法律建设问题的发展缓慢,相关的著作权法以及创作法案没有能够真正管理作品抄袭的能力,大部分著作纠纷案难以获得确切的成果,甚至在具有明显证据的前提下,也难以判定原创方的胜利,这就导致了音乐行业自身实力的匮乏,国内音乐产业的创造能力也因此被减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著作侵权等问题同样导致了大量积极进行原创的公司企业难以获得预期的成果。经历长时间创作的音乐产品在遭到复制之后,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快速传播,但却鲜少有消费者真正愿意为正版产品付费并维持正版权利,所以才导致这种情况一再重演。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音乐产业必须有所改进,从自身出发符合经济发展的真正利益,并且也要为城市文化产业着想,真正为大众奉献出优秀音乐作品以及建立健康健全的产业形式,而并非通过复制或低俗的构建娱乐场所来满足潜在的宣泄需求,这一目标才是当前音乐产业最需要调整的部分。

四、对城市音乐文化以及经济产业建设的建议

从建设性上而言,加强法制建设对音乐领域的管辖力度必然是首要的,但除此之外有更多具有可行性的途径能够改善当前的行业现状,同时提升产业链条的层级水平,例如对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等方面。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主体化以及设定的过程,法制建设固然重要,但城市形象需要的是更加鲜明更加具有吸引力的背景模式,而音乐能够在这一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通过对音乐主题的设定,能够更好的突出城市的活力氛围,吸引消费者以及外来资金的进入,为城市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另外,音乐类型的活动在文化产业中也属于具有极大的带动力的因素,大部分音乐赛事都是通过地方城市宣传产生良好效果的。在挖掘作品深度以及构建多产业联合的过程中,经济产业的结合也将音乐领域与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有所结合,例如旅游业通过音乐活动的带动能够成为城市建设当中具有相当创造力的因素,旅游主题搭配音乐也属于当下时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基于这一点促进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音乐作品的类型以及主题更加贴近于城市发展的进程,这样才能够充分将城市、经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城市竞争力与发展效果。另外,对于经验借鉴的问题,大部分音乐的创意建设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这一方面既需要创意的产生,也需要人才的支持以及处理,才能够将音乐真正的从经济角度出发、从城市建设角度出发,选择合理的模式。在这一方面我国城市可以选择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沟通,在学习先进创意的同时融合我国传统文化需求,尤其是以传统乐器、传统乐曲等能够体现民族民粹的方式展现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结束语

当前发达国家音乐产业已经具有了成熟的运营模式,不过文化差异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我国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完全吸取他国经验而缺乏自身的创建性。根据音乐种类的特色,也要发挥国家文化的特殊性,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音乐传承的精髓有所展现,在取精去糟的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让音乐产业转变以往缺乏精神内涵的状况,转而成为具有丰富精神内涵,同时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类型。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音乐行业的经济潜在价值已经得到了社会认可,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一潜在价值真正转化为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可行模式。不过在不同地域进行尝试需要不同的背景以及展开方式,对此提前进行构建设计也是必要的环节。所以,音乐产业形成城市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还需要细致的规划。

参考文献:

[1]金艳霞.试论当前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化问题[J].黄河之声,2017(24)

[2]刘芬芳.基于资源概念的城市创意音乐产业发展路径比较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1):107-108

[3]鲁楠.财政金融视角下音乐产业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中国市场,2018(34):59-60

[4]刘国峰,吴学雷.当代音乐产业价值链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8(02)

[5]王伟,吴学雷.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途径探微[J].经济师,2018(12):216-217

[6]洪潇楠.文化产业化视阈下的“新型文化媒介人”[J].文艺争鸣,2017(12):186-189.

[7]王健健.音乐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02)

作者:郎 群 王阿洋 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