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0 11:34:53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数量连续五年呈上升趋势,部分毕业生由于专业不对口、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无法实现就业,出现了就业难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近年来河北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入手,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

河北是全国的经济和人口大省,目前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机遇。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河北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一、河北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现状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升级,河北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并呈现出波动增长态势,而第三产业比重则大幅上升,且增长速度最快。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从1978年的28.52∶50.46∶21.02演变为2014年的12.57∶52.5∶34.93。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省GDP达29806.1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为11.5%、48.3%、40.2%。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1.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对相关行业的调整。河北省作为我国北方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多年来依靠钢铁、煤炭、水泥等支柱行业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的政策导向下,该类行业首当其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2.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经营依然存在规模小、资金少、利润低的问题,集约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在部分落后地区仍无法实现。而在工业生产中,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省委、省政府制定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水泥产能6000万吨、煤炭消费4000万吨和平板玻璃产能3000万重量箱。以河北钢铁、东方鼎鑫、曲寨集团、冀中能源、开滦集团等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

3.科技创新导致新兴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河北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利用京津技术、人才等资源,支持引导省内企业、科研单位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以新型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建立了一批能够引领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新兴行业,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背景下,河北高校毕业生数量连续五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35.11万人。同时,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影响,企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所降低,而部分新兴行业提供的新增岗位数量有限,导致就业岗位总量减少,从而产生了结构性失业现象。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专业不对口、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无法顺利就业,导致“就业难”问题出现。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吸纳毕业生能力降低。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背景下,部分传统行业由于压减产能导致开工不足,原有企业职工面临下岗失业,能够引进毕业生的岗位数量更是大幅缩减。部分新兴服务行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虽能创造出一定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专业不对口、岗位不稳定、福利待遇低等问题很难赢得毕业生的青睐。农业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劳动强度高、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农村生源毕业生不愿返乡从事农业生产。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存在差距,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现象并存。

2.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部分高校专业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存在滞后性,与就业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部分高校定位不明确,缺乏自身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盲目跟风、重叠交叉现象,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限于场地、设备等原因,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缺乏专业技能性训练,动手能力差,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

3.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缺乏综合竞争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理性的职业规划,就业观念保守落后。具体表现为对自身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边远地区、待遇偏低的一线工作。不能合理地认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于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等认识不足,不能从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就自己和未来工作的契合度进行匹配。同时,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热衷于拿奖学金、考取资格证书等,忽视全面素质和交际、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导致就业时缺乏综合竞争力,无法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

4.用人单位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人才规划。从河北省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在用人单位产业分类中,一二产业用人需求回落,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呈上升趋势。从用人单位性质看,国有、集体企业用人呈下降趋势,外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用人呈上升趋势。民营企业多以中小型服务类行业为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出于成本、效益等因素考虑,该类企业不愿过多承担培养毕业生的费用,更倾向于录用实际能力强、工作上手快、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以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

首先,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培育投身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河北以土地确权流转、家庭农场经营为特色的新型农业迅速发展,农场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发展效益,吸引了不少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也使得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学有所用。其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传统和新兴行业的人才吸纳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和设备引进,扩大传统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毕业生到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工作。再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再择业。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既提高了经济增长贡献率,又增加了社会人才需求量。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二)高校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各高校应与时俱进,结合就业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实际,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对学科、专业进行科学调整。增加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新专业,减少生源下滑、发展后劲不足的老专业,以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密切关注相关行业发展实际,在广泛征求企业一线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再次,在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基于实际岗位工作需要,对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剖析,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高校毕业生从以前国家分配工作到自己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心理落差,就业中主动性差、眼高手低、贪图稳定、追求高薪的现象较为普遍。河北高校毕业生要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培养工作所需的实际能力,合理定位,扬长避短,通过努力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用人单位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创造人才成长环境

用人单位要从长远出发,给予高校毕业生更多的就业和培训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增强能力。同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搭建晋升平台、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增强员工对于单位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忠诚度,打造一支高效、稳定的人才队伍,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赢和长远发展。

作者:张越强 谭诚 魏丛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继娜.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6,(4).

[2]杨小丽.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左晓华,杨方,常乐.浅谈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