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成本控制论文

时间:2022-03-23 03:18:14

科研院所成本控制论文

一、成本控制的作用及程序

1.成本控制的作用

(1)降低产品成本。成本控制的重要任务就是降低成本。利润的形成是由单位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抵减全部收入所形成的。收入是否能够补偿运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直接决定着单位利润的高低。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生存。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成本指标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各项工作的好坏,最终都能在成本指标的高低上体现出来。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可以促使改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是抵减利润的因素,成本费用的降低,则意味着利润的增加。因此,通过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可从不同角度出发,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2.成本控制的程序

成本控制程序可分为成本事前控制、成本事中控制和成本事后控制三个环节。

(1)成本事前控制。是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审核,确定目标成本。具体包括:对成本进行预测,为确定目标成本提供依据;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别按各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班组和个人,实行归口分级管理,以便于管理控制。

(2)成本事中控制。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随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及时发现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事中控制应在成本目标的归口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按照成本目标对一切生产耗费进行随时随地的检查审核,把可能产生损失浪费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并且把各种成本偏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有关的责任单位,以利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成本事后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之后,对实际成本的核算、分析和考核。成本事后控制通过实际成本和一定标准的比较,确定成本的节约或浪费,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查明成本节约或超支的主客观原因,确定其责任归属,对成本责任单位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分析,为日后的成本控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和措施,进一步修订成本控制标准,改进各项成本控制制度,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科研院所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科研院所由于制度等原因,在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大收大支的现象,成本基础管理薄弱。而在当今“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降本工作在很多人意识里仍然是仅仅将降低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目的,节约作为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毕竟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成本达到一定合理值的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下降。因而仅仅靠节约降低成本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地成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投入产出的高效管理。

2.采购成本控制粗放。对采购成本控制不严,对供应商的管理与评价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既缺乏入门机制,又欠缺退出机制,对产品质量的跟踪不够详细。为了节省谈判及交易时间和费用,采购部门往往习惯与固定的供应商合作,同时,由于军品研制过程中供应商大多属于指定供应商。长期下来,部分原材料供应过度依赖于某几家甚至一两家供应商,没有价格优势,采购成本大且产品质量保障难以控制。并且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仍然停留在竞争博弈这种较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上,没有形成互利共赢的供应链管理。

3.科研产品成本控制缺乏依据。科研产品在研制过程中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产品的研制甚至需要反复的推演试验,往往一个产品研制方案的确定是建立在多个失败方案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产品成本控制缺乏依据,产生大量的成本沉淀。成本高低通常是由新产品研制周期以及研制方案是否成功的前提下。设计上走钢丝、大量采用非标设备、各科研项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4.成本指标分解不到位。成本指标的分解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成本计划时会将目标一一分解到各个部门,但由于与目标考核挂钩,各职能部门都希望把各自的成本指标低估,减小压力,以便全额或超额完成任务,致使指标的分解于形式,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同时指标的合理性也很难评估,可操作性不高。成本考核主要是成本节减任务的完成情况,而没有考虑其成本节减的业务带来的其他成本损失的影响程度,受小集体利益的驱使,各部门只关注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忽视其对整个单位其他运营成本的影响。由于各行其是,没有从单位和产品的角度进行全局性考虑,容易出现所有部门都按照预期完成目标,而经营业绩却与计划数字相去甚远。其实,根本就是某些方面的成本有所降低,而其他方面的成本却反而增加,综合起来总运营成本并没有得到本质性的节减。

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成本控制观念创新

(1)树立成本控制主体的观念。科研院所作为一个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担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十二五“规划科研院所又面临着改制的任务,一旦失去原有的财政支持,自身的生存能力将面临极大的考验,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利润的多少。因此,各层次管理者以及广大员工应共同关注成本控制、降低营运成本行为,要树立单位自身是成本控制主体的观念。增强单位竞争能力。

(2)树立成本经营的观念。成本经营观念是成本控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在成本与效益之间、成本控制与经营战略进行相互抉择的关系。从投资方案的选择、产品功能的设计、工艺流程的安排到经营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每个环节都应该把长期经营目标与短期经营行为同成本控制工作和紧密联系在一起。(3)树立依靠成本竞争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任何性质的单位都无法避免的课题。而在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竞争变成了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只有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才能求得发展和壮大。实现“物美”指的是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实现“价廉”则是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不断降低营运成本,形成价格竞争优势。树立成本竞争观念就是要求将成本控制工作放到决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用自身成本优势给竞争对手营造一种新的市场壁垒。

2.完善采购成本控制

(1)建立完善比价采购制度。比质比价采购符合现代成本管理的理念,比质比价采购通过招标,在采购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速度。比质比价采购有助于保障原材料及配件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防止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2)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并通过一定的标准持续优化供应链。对供应商的重要程度对供应商进行必要的分类管理,有助于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不同类别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把供应商分为三类:A类供应商、B类供应商和C类供应商。A类供应商:该类供应商的划分应该是与本单位有产品的互通性,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单位,与该类供应商成为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双方长久稳定的利益关系,合作开发产品,有助于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共同降低成本。B类供应商:该类供应商应是可为单位提供重点产品、军品产品且占份额较大的供应商,应与该类供应商建立比较稳定的伙伴关系,并辅之以供方关系维护管理,通过长期的合作,取得类似“最惠国“待遇的优惠政策,达到采购成本的控制。C类供应商:该类供应商提供一般产品,或者占产品数额较小,该类产品由于话语权薄弱采购成本相对较高,应通过集中采购,利用整合降低采购成本。

(3)整合采购部门业务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采购部门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对新供应商的选择及已合作供应商的管理考核,以保证供应商能够按时足量提供产品。对新进入供应商进行试用程序,试用合格后,转入合格供应商,进行批量采购。对已合作的供应商进行日常管理及分类考核,适时追踪产品质量,发生问题及时记录并查找原因、监督解决问题,发生重大问题的供应商且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的,实行退出机制,这样可以保证我们供应链健康有效运行,在保证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

3.提高科研精细化管理

(1)提高内部评审作用,降低研发风险。科研项目在研发初期,组织相关各部门以及课题组进行严格的科研项目内部评审,使科研项目在设计论证阶段能够尽量排除研发风险,杜绝“走钢丝”的设计方案,降低一旦产品技术固化后研制时走弯路造成的各种浪费,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沉淀。

(2)提高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科研项目在研制过程中,在保证产品性能以及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产品研发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使用标准元件和标准模具,对于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模具、夹具进行科学的组合,使资源达到共享的目的,降低非标元器件、模具等零星采购过程中因缺乏话语权造成的成本高涨。

(3)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行新工艺、新技术。科研院所应利用其自身的科研优势,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改进设计工艺,推广新技术,在保证科研项目产品研制以及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节能降耗,从根本上降低材料上的消耗。

4.合理分解成本指标

在确保获得一定目标利润的前提下,通过市场预测和内部挖潜来确定目标成本。大致步骤如下:

(l)根据对单位产品的变动及销售价格的预测,确定单位产品的利润;

(2)通过计划年度压缩的管理费用,预测节约可控费用支出和可降低的单位成本;

(3)保本点预测,通过以上的分析计算出保证盈利的产量和目标成本。为确保目标成本和利润的实现,通过目标成本分解使之细化,实现自我控制。在目标成本以“部门主管负责制”方式进行横向及纵向分解,横向分解以总部为单位进行,纵向分解以从总部、职能部门、班组到个人的纵向到底的方式进行,这样在单位内部形成由上而下层层分解,由下而上逐级保证的纵横交叉、条块结合,逐级管理的有效运转的成本管理网络,达到单位人人算成本的目的。

作者:赵航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