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编辑哲学初论

时间:2022-07-13 02:06:42

鲁迅编辑哲学初论

鲁迅不仅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和翻译家,还是成绩斐然的编辑出版家。他自从1907年9月留日时筹办期刊《新生》到1936年10月离世总计30年,主编、参编过20多种报刊,例如《越铎日报》、《新青年》、《语丝》、《莽原》、《〈国民新报副刊〉乙种》、《奔流》、《朝花》、《未名》、《萌芽月刊》、《波艇》、《文艺研究》、《巴尔底山》、《前哨》、《文学导报》、《十字街头》、《译文》、《太白》等;开办、参与过“未名社”、“朝花社”、“三闲书屋”、“野草书屋”、“铁木艺术社”、“版画丛刊会”、“诸夏怀霜社”7个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十多套40多册丛书,如《乌合丛书》、《未名丛刊》、《未名新集》、《科学的艺术论丛书》、《文艺连丛》、《现代文艺丛书》、《奴隶丛书》、《艺苑朝华》与《版画丛刊》(国内外美术作品)、《朝花小集》等等。此外他还编辑了数种单册图书如《萧伯纳在上海》、《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草鞋脚》(合编)、《海上述林》等。这些书刊立意“惟在益人”,内容丰富新颖,封面版式大方简洁,插图丰裕精美,编审加工质量高,即使在今天也有许多方面是我们编辑人员学习的楷模。下面,就鲁迅编辑出版思想的几个主要特征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和“别求新声于异邦”鲁迅编辑创新有着自己的目标、方法和做法。首先,对刊物的名称反复思考精心选择,体现出创新的理念;其次,是内容有新意。他和刘半农、孙伏园等人1924年11月创办《语丝》,强调办刊宗旨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1925年4月24日,鲁迅又主持创办了《莽原》周刊(后改为半月刊),他认为,中国当时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我之以《莽原》起哄,大半也就为了想由此引些新的这一种批评者来,……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别求新声于异邦”,不仅在办刊物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破旧立新,编译图书也是如此。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中国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他的目的所在。鲁迅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名称到创作法都是借鉴果戈理的小说,并应用在分析中国的人性和社会。他译完夏目漱石回忆老师的文章以后,就仿着写了《藤野先生》一文。另外,像从翻译《小约翰》到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等,鲁迅主要是借鉴外国作品的形式、风格、技法来创作。翻译在鲁迅全部文字中占有很大比例,几近一半。他对翻译作品的编校极为认真:“我在过去近十年中,费去的力气实在也并不少,即便校对别人的译著,也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决不随便放过,敷衍作者和读者的,并且毫不怀着有所利用的意思。”据不完全统计,在鲁迅编辑出版的丛书中,翻译外国文艺文化作品占有相当大的份量。他自己翻译作品的总量不下二百五十万字,其中包括日本、俄苏、法国、英国、奥地利、德国、西班牙、芬兰、荷兰、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14个国家,110多位作家240多种的作品和著作。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鲁迅对几百种古籍的收集整理校勘考订,其目的在于吸收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为诠释当代社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从1909年开始直到去世20多年,他整理编辑了可以使人“观风俗知得失”的《古小说钩沉》,辑录了唐代以前的古小说《青史子》、《裴子语林》、《郭子》等36种,等等,“废寝辍食,锐意穷搜”。鲁迅校勘古籍非常严谨认真,对当时一些人胡删乱改胡乱标点古书的现象,给予严肃的批评:“印书本是美事,但若自己于意义不甚了解时,不可便以为是错的,而奋然‘加以纠正’,不如‘过而存之’或倒是并不错。”鲁迅通过办刊、翻译、校勘古籍,也培植了很多新的年轻的编辑人才和创作人才。作为《语丝》当年的年轻编辑川岛多年以后回忆道:先生对杂志的形式、内容和稿件处理读给与具体的详细的指导,比如在第一期(创刊)上如何表现出刊物的面貌来,“第二第三第四期在稿子质量方面应该如何安排;遇到好的稿子多时,不要在一期中挤满”,“防备在稿荒时可以拿出来应用”,还要注意陌生作者、关注广大订阅者。他帮助张天翼改稿并发表,给“无派而不属于任何翼”的徐诗荃抄稿并且极力推荐,为在邮局工作的业余译者孙用的译作出资制版,直到他逝世前三天,还在为年轻的译者曹靖华写《苏联作家七人集》的序言。为了培养新人,鲁迅真可谓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留些空白”鲁迅在《华盖集?忽然想到(二)》中从图书的留白谈到“读书之乐”,扩大至于人生和“时代精神”:“校着《苦闷的象征》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但待排出寄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鲁迅对大多数中国的图书的版式没有留空,行与行之间、篇与篇之间挤得紧紧的表示不满。他自己明确的在书稿上标出书的开头,题目的前后要留空白,但是出版社仍然不按照标示去做,这使他很不高兴。出版社为了节约版面,降低成本和定价,本意也许是让读者花更少的钱购买图书,但是忽略了图书的美观和可读性。鲁迅的要求很具体:“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同理,图书内容有趣味,能使读者获得愉悦。鲁迅说:“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上述的那两样(留白和夹杂笑话),固然是比牛毛还细小的事,“但究竟是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所以也可以类推到别样”。编辑虽小技,却也能体现出“时代精神”。

鲁迅不仅是这样论述的,更是实践着自己的编辑出版哲学。例如1909年鲁迅和他的二弟周作人翻译编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东京初版本)“装订均从新式,三面任其自然,不施切削”,即所谓毛边书。印刷上也是天宽地阔,多留空白,“纸之四周,皆极广博,故订定时,亦不病隘陋。”美术插图:“视之为生命”鲁迅从四五岁起直到生命结束,一直酷爱美术图画,喜爱有插图的图书,常常为自己的和别人书刊插入精美的图片,如在他主编的期刊《奔流》、《朝华》、《萌芽月刊》,编辑的图书《士敏土之图》、《死魂灵百图》等都插有精美的木刻或版画。他在《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深情地回忆道:“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鲁迅的远房的叔祖———笔者)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后来他得到了一部这样的书,虽然纸张粗糙发黄、图像不清、画的技术很差,几乎全部使用直线画图,把动物的眼睛画为长方形,但是在他看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鲁迅不仅收集中国插图的书,而且花费更多的周折千方百计的寻觅外国的版画。例如他通过在苏联的朋友曹靖华,用宣纸换来了苏联的版画家冈察洛夫等人一百多副原版木刻原画,他总是担心毁掉、失去和被战火烧毁,“在我,是觉得是比失了生命还可惜的”。他生前精选了59副画作自费印刷,制作成图书,供“青年艺术学徒和版画爱好者”学习。

鲁迅晚年更有意识地运用插图。他在《“连环图画”辩护》深有体会地说道:“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鲁迅指出了插图的三种重要功能。第一,装饰。也就是鲁迅在《〈译文〉创刊号前记》说的“也与文字不无关系的”;第二,增加读者兴趣。正像鲁迅所说“文字之外,多加图画。也有和文字有关的,意在助趣……”;第三,依靠插图“悟到文字的内容”,当然前提条件是图画必须准确、生动、丰富。比如《死魂灵》是世界文学名著,翻译为中文版本,并且与阿庚的《死魂灵百图》对照阅读,果戈理描写的一百多年以前俄国中流社会的情形,例如“闺秀们的高髻圆裙”、三匹马拉的篷车、舞会上插在多臂烛台上的蜡烛,等等,就历历在目。有错必纠鲁迅也经常认真仔细地审校检查书刊的错误,有错必改。对读者负责,不欺骗读者是鲁迅的编辑一贯的思想,因此有错误一定要向读者说明。“有错必改”是鲁迅编辑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北新书局出版《小猪的故事》一书,曾引起了民族纠纷,“既起回民之愤怒,又导汉人之轻薄”,鲁迅认为这是编辑责任心不强的结果,他严肃的批评说:“彼局有编辑五人,而悠悠忽忽漫不经心,视一切事如儿戏,……”1925年7月,鲁迅为更正《莽原》第十期的错误专门写作了一篇启事,发表在第十二期上:“第十期《莽原》上错字颇多,实在对不起读者。现在择较为重要的作一点正误,将错的写在前面,改正的放在括弧内,以省纸面。不过稿子都已不在手头,所以所改正的也许与原稿偶有不合;这又是对不起作者的。至于可以意会的错字和标点符号只好省略了。第十一期上也有一点,就顺便附在后面。七月三日,编辑者。”

鲁迅对自己翻译的一部书的错误也进行了公开的改正,表现出鲁迅的坦诚和改正错误的的勇气。他在“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一文中介绍了编译出版此书的宗旨和基本内容之后,也非常诚恳指出书中的错误。从勘误表中可以看出,不仅有中文文字的错误,错字、别字,字序颠倒,而且有许多外文的错误。这些错误责任也许不在鲁迅,但鲁迅勇敢承担,如实写出,为图书负责,为读者负责。鲁迅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出版思想博大精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