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科技伦理思想诠释

时间:2022-05-16 08:53:00

钱学森的科技伦理思想诠释

〔论文关键词〕钱学森社会伦理职业伦理

[论文内容提要〕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在他的科研事业和学术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钱学森的科技伦理思想对建立高尚的科技伦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钱学森的社会伦理思想

(一)“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与“东亚病夫”的形象使钱学森在青年时代就立志要用知识改革社会,拯救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明白:人当勤奋努力,才能改善国家的现状,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使国家强盛而努力。他在赴美留学时就立下了学成必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

在1950年一1955年争取回国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的拘捕、监视等种种迫害,但他毫无畏惧,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艰苦岁月,钱学森同其他科学家一起,白手起家、勇挑重担、历尽艰辛、顽强拼搏、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戈壁滩上终于发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响声。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是科学家的基本职责。钱学森说:“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一句朴实的话语,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钱学森报效祖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他回顾在美国的经历时说:“我在美国的20多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这种报效祖国的伟大精神力量,驱使他更加勤奋学习和工作,以致在祖国的科学事业中做出了杰出贡献。1991年,在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中,称钱学森“是一位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经历体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正确道路”。

(二)科学应与政治相结合

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地政治方向,才能更好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钱学森指出:搞政治的要懂一点科学,搞科学的也要懂政治。科学应与政治相结合,科技工作者只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才能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钱学森自回国后,就始终保持与党中央一致。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回国不久钱学森便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一道致力于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的研究,以及他后来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总体设计部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体系结构等,都是紧跟政治方向的。他把个人的理想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钱老的这种科学应与政治有机结合的观点告诉我们:科技工作者不仅要进行科学研究,还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同时,搞政治的领导者也要高度关注科学,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人民给了我们科学知识,作为一个科学家,有责任再把科学知识还给人民”

科学技术要用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这是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和价值取向。科技工作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被认为是科学的化身,这就要求他们要通过自身创造性的科研活动来有效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钱学森认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是全人类的财富,它应该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他多次强调:“人民给了我们科学知识,作为一个科学家,有责任再把科学知识还给人民,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正是这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伦理道德使得他为人类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系统工程和工程控制论,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仅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能有效的组织管理科学技术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造福,钱学森认为:“科学技术人员要关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对于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做的成果怎么样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类,我们是有发言权的。我们应该来考虑这个问题,而且当我们有了一种认识的话,我们应该宣传这些成果对于人类的幸福是直接相关的”,“我们的工作很可能在某些方面对于我们全国、甚至对于全世界是有影响的,作为一个科学技术人员心胸不应该那么狭小,而是要看到全国、全世界。”

(四)“每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都有科普的责任”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热心和善于宜传普及科学新知识的科普大师。他认为让普通民众获得科学知识并了解现代化科学技术,唤醒民众参与科学,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学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他认为科学普及实际上是一个改造社会的任务,“没有科学技术知识,很难设想我们怎样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最后实现四化。所以,让人民大众有科学知识,理解现代化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钱学森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他倡导科学普及,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把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给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科技人员。他号召:“一定要把科普当成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每一个科协的会员,每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都有科普的责任。”因为科学普及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地介绍给人民大众,以此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还在于它往往会开创一些崭新的科学领域,从而推进科学的发展。

二、钱学森的职业伦理思想

(一)严谨治学、求实创新,执着追求、献身科学

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钱学森治学严谨的学风可以从著名的《钱学森手稿》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他的每一篇手稿都是字体工整、书写标准、制图规范。他每做一个课题,都要认真做文献调研,并将其消化吸收加以创新。他的博士论文本来导师已给他提出了清晰的思路,只要加以论证,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拿到学位。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严格要求自己,搜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再找出前人的优缺点,开拓创新、自己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千百年来,人类为追求真理付出了巨大代价,它又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人们也总是把追求、尊重、信仰、坚持、捍卫、献身同真理联系在一起。钱学森在悼念杰出的科学家郭永怀院士时说过:“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热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自私者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f8]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真理的理解与态度。在献身科学的道路上,他从来没有投机取巧,走捷径或马虎从事。他认为科学道德的核心问题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对于弄虚作假者应严厉处罚。在《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训练》一文中他指出:“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技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有理。”[9]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科学基础,掌握了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找到了攀登科学高峰的云梯。

钱学森在他的科研事业中始终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懈追求,勇于探索。他敢于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科学高峰。他在世纪之交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不能死抱住过去的教条,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加以发展。强调创新,这就抓住了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

(二)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钱学森一贯重视人才的培养、发现和使用,他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认为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职位或岗位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以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还要培养一批高级的综合人才或通才,也就是帅才或将才,这些人能够从事和组织综合的创造性的研究,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学繁荣和社会进步能作出开拓性的贡献。为此,他倡议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目前此奖在我国科技界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钱学森认为事业造就人才,人才开创事业。他很重视识别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锻炼人才。历史证明,钱学森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的举荐,对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的举荐,不仅是慧眼独到的发现,而且是非凡的科学预见,同时也是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贡献。

(三)团结协作,民主集中

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一项社会活动,必须有集体间的交流和研讨。钱学森始终认为学术讨论要“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学术探讨中充分发扬民主,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科技工作者要团结合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自觉维护学术民主,在科学领域中搞封建割据、情报封锁是不道德的行为。钱学森强调指出:“学术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工作就是靠互相促进,就要交流,而且要提倡有什么说什么。”发扬学术民主,团结协作,实行民主集中,是钱学森组织科学攻关惯用的基本方法,如在我国导弹事业的草创时期,为了突破技术难关,每个星期天下午都要开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攻克了一个个难关。

(四)“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学森始终把事业和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名利看得很轻,他的行为正如他所说的:“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他人。”钱学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个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不仅淡然荣誉而且淡然物质利益。1994年,他把100万港元的奖金全部捐给了西部治沙事业,而他始终过着节俭的生活。为了潜心研究科学,他要求除掉头衔,抓紧一切时间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专心工作。为此,他甘于不高的职位甚至清贫的生活,这是一种难得的伦理境界,原本有着优裕的生活条件,没有什么压力使他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他只是出于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为国计民生效力的伦理境界,钱老的这种高尚品德正所谓是:“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

三、结论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这是对钱老最好的写照。钱老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提出了前瞻性的预见和设想,把人类的科学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他高洁的品德已成为社会的楷模。他高尚的科研道德伦理观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新的历史时期建立高尚的科技伦理,推动人类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