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继续教育与农村社会控制诠释

时间:2022-05-16 08:55:00

农民继续教育与农村社会控制诠释

论文关键词:继续教育;社会拉制;继续社会化;社会稳定

论文摘要:加强农村社会控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农民继续教育的兴起,使农村社会控制体系在控制目标、控制结构、控制重心等方面均发生了转变,促进了农村原有社会控制体系的优化。大力发展农民继续教育,积极推进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不仅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改革、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农民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生以外的全体青少年农民和成年农民进行的由基础到提高的文化、科技、德行、生活常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使农村社会成员根据社会不同时期的条件变化更有效地扮演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由此而促进农村社会社会整合度的提高。农民继续教育在我国广大农村的兴起,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对农村的社会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研究选择继续教育发展较为充分的河北省薛村为例。调查采用等距抽样方式,从全村340户农民家庭中抽取巧。户作为样本,在被抽中的农户中选择1名符合青年或成年条件的成员,采用结构式访问。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一、薛村农民继续教育的效应分析

河北省薛村是一个规模较小的自然村,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致使农民增收困难,村民纠纷较多。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村委会带头兴建了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并鼓励农民踊跃参加。在村委会的带领以及村民的大力支持下,该学校现已初具规模,教育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技能培训、科普培训、文艺培训等多个方面。分析该村农民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及所产生的效应,对于探求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具体途径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经济层面

农村文化技术学校的成立适应了农民的需求,向农民传授了大量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积极鼓励农民引进新品种,及时向农民及养殖大户传授市场信息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据调查统计,66%的农民都认为参加培训后其收人水平提高了很多,另有28%的农民认为参加培训后收人水平有所提高。

(二)交往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的小农思维特质非常鲜明。农民的交往呈现出人员少、范围窄的特征,村民关系较疏远。

自从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开办以后,许多村民都定期到学校参加培训,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请教,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就密切了农民之间的联系。如表1所示,有60%的农民表示遇到困难会请教村里的先进生产者,另有87%的农民会请教学校教师(农技人员)。同时,出于共同经济利益的考虑,其相互依赖性也将大大增强,关系日益密切。据调查统计,70%的农民认为参加学校培训之后,交往圈扩大,83%的农民认为参加培训之后与村民关系日益融洽.感情加深。

长期以来,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加之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封建迷信活动较盛行,并伴有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由表2可见,以前农民闲暇时从事的活动主要有:扑克、麻将等娱乐活动(占60%)、串门聊天(占90%)、看电视(占30%),闲暇生活的单调常常是诱发农村失序的主要潜在因素。而自从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立之后,农民的闲暇生活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据调查统计,有85%的农民农闲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另有40%的农民将大部分的空闲时间用于学习,而从事以往娱乐活动的农民明显减少。

(四)观念层面

在农村文化技术学校的带动下,该村精神文化建设步伐迅速加快。据调查,40%的农民表示他们通过读书、听广播等形式,关注国内外要闻;另外,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也迅速发展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培养了村民关心公益的情操,提高了其自觉性,这有利于农村的安定与有序。

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在该村的兴办,通过推动继续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对农民的生活、交往以及观念等层面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农民继续教育对农村社会秩序的影响

农民继续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巩固了村委会的群众基础,使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均步人了有序状态。

(一)奠定经济基础

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财富的厌乏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农村社会秩序要实现从无序走向有序,当务之急就是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而通过对农民开展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促进农民增收,这就为农村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巩固政治基础

我国的农民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多是在村委会的引导、支持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继续教育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因此,村委会的领导日益深人人心,受到农民好评。另外,由于农村文化技术学校还定期组织村干部参加培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千部的素质,促使其能够公正有效地处理农村事务,村干部日益受到群众的爱戴。这就方便了村委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夯实文化基础

继续教育通过向农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能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等内容,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提升了生产技能,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理性自律精神也得到了增强。很多农民的道德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在维护农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更多的主动性。

三、农民继续教育对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影响

农民继续教育的开展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优化。

(一)控制目标由求稳定向求稳定、求发展转变

农民继续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农民追求增产增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就使得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控制目标也随之发生转变,由原来追求稳定的单一目标转向求稳定、求发展的双重目标。以稳定促发展成为其最终取向。

在发展中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通过发展经济来凝聚人心,逐渐把村民整合起来,共同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努力。与此同时,也就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控制结构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在我国,随着农民继续教育的开展,继续教育中的教师成为农民思想观念的重要引导力量,成为村委会工作开展的辅助力量。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民主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控制的类型也由一元政治控制逐渐转向多元控制,各种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政治的社会控制手段在社会控制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控制重心由外在控制为主向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并举转变

以前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组织控制、制度控制等外在控制方式,依据政权、法律等来强制实施,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很大的被动性。

但是,随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法律知识的增长,使得农民的理性自律精神逐渐增强,很多村民都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乡规民约,农民在社会控制体系中的主动性有了很大提升。内在控制在社会控制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农民继续教育对农村原有社会控制体系的冲击

农民继续教育的发展对农村社会控制体系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必将对农村原有的社会控制体系形成冲击。

(一)基层组织控制功能的转变

长期以来,组织控制在我国社会控制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并且由于传统文化对权威的尊崇,使得农民视基层党组织的决定为行政命令,坚决执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自参加学校培训以后,农民的民主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开始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不再盲从权威一同时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农民的这些改变促使基层组织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二)文化控制内容的转变

农村社区的人十分看重习俗。由于习俗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所以其社会控制作用往往普遍而深远。这使得各级政府关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行新事物、新观念的一些规章、制度,难以在农村真正贯彻落实。旧的习俗常常阻碍农村社区的变革。

培训学校开展的人文教育,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还促进了现代先进理念的传播,在农村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社会道德的指引下,农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社会控制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三)法律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着眼于我国农村,法律的控制作用仍远未发挥一方面,中国社会历来尊崇权威,致使“人治”在许多农村仍大有市场;另一力一面,在广大农村,农民的法制观念仍十分淡薄,法律普及仍任重道远。

通过学校的普法教育,大部分村民都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民主参与意识也得到很大提高,依法治村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法律控制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农民继续教育作为农民继续社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优化和社会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民继续教育的发展尚不充分,农村基层组织的控制还较为薄弱,致使许多农村失序现象仍很严重。

毋庸置疑,发展农民继续教育,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能够促进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优化,促使农村从无序走向有序。因此,现阶段积极探求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控制的继续教育发展思路,对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