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时间:2022-02-15 02:52:39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分析目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结果更新教学理念、构建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创新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是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建设现代化教学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积极性、建立教学督导反馈机制是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结论通过以上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可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临床工作能力;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临床实践能力或临床基本能力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也是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2]。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深化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本研究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由于教学观念落后、临床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体系不完整、对临床见习和实习的认识不足、病人的保护意识增强以及缺乏严格训练等,直接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和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1重理论知识轻临床实践

在1~2年级缺乏早期接触临床、了解医学的机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只会背操作步骤,不会动手实际操作[3]。

1.2重临床技能轻人文素养

临床实践能力不仅包含临床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医学人文精神,也就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患沟通技巧等[4-5]。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只注重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2]。

1.3重实训训练轻临床培养

由于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病人的保护意识增强等原因,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只重视实训训练,而缺乏床边教学。实训只是床边教学的补充,绝不能完全取代床边教学与考核,其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差距极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

1.4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培养

由于模拟技术的发展,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单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技能的综合运用,也就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操作,而忽视了思考,也就是忽视了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1.5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课程结束、见习结束或实习结束的考核与评价,甚至只有毕业时的理论知识考核,无平时学习、培训的考核,无实习时出科考核等形成性评价。同时,也缺乏考核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和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6重医疗轻教学教学工作对医疗、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是隐性的和滞后性的[6],再加上繁重的临床工作,使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淡漠、教学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多数教师重视理论授课,忽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致使临床教师重医疗和科研、轻临床教学的现象十分严重,也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2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2.1提高认识,更新教学理念

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工作的基础,是正确临床决策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1]。要充分认识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意义,积极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深厚的医学文化素养、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过硬的临床基本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卓越医生。

2.2构建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体系

开设《临床技能学》课程,将分散在不同临床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素养、沟通技巧、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诊断性检查结果判读、病例分析等内容进行重组。构建了以问诊方法与技巧、常见症状为基础,以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为重点,医学人文素养培养贯穿始终的教学内容体系[7]。

2.3创新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模拟教学与床边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7],通过亲身体验、研读经典、名师指导、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反思强化等方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①从1年级开始,利用寒暑假组织医学生参加社会医疗实践,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走进临床的活动,使医学生亲身感受、感知医学,了解医生的责任、医生的工作,实现感受临床、接触临床、实践临床和服务临床的目标。②通过学习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和循证医学等课程,以及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材料研读等活动,将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医学文化纳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7]。③聘请医德师德好、教学水平高、临床能力强的名师(医)指导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与考核,使医学生感受到名师(医)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精神,增强其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动力。④利用模拟技术训练具有创伤性的操作,如各种穿刺技术、注射技术、清创缝合技术;采用床边教学方法,如查房、病例分析、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训练无创伤性检查,综合训练医学生的职业精神、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和运用诊断性检查、临床思维与临床诊断能力和临床治疗能力等。

2.4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8-9]。①考核与评价内容包括医学人文素养、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岗位技能。②考核与评价时机有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与期末考核。③考核评价项目有单一项目、组合项目和综合能力。④考核与评价方法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计算机模拟病例分析和床边考核,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严格无菌要求,注重医患沟通能力和医学人文素养,并实行全程考核与评价。

3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

3.1加强教学组织管理

一是加强医教协同,即学校与各附属医院形成共同体,学校主要负责医学人文技能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各附属医院提供临床环境,负责并指导医学人文技能和临床岗位技能的培养。二是师生协同,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组织共同体,定期开展交流、讨论、训练、观摩与合作等,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三是加强临床实训、见习和实习教学管理,确保临床实践能力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3.2建设现代化的教学平台

一是强化校内实训实验平台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模拟教学平台。二是强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床边教学,共同建设“以床边教学为核心、以模拟技术为补充”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平台,以满足临床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

3.3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教学积极性

培养一批热心教学的中青年骨干临床教师,在保证医疗安全、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为医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医学生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①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各附属医院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②开展观摩教学,促进互相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③组织校级青年教师临床实践能力大赛,强化青年教师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促进临床实践能力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④将临床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临床工作考核与评价体系,强化医教结合、医教研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3.4建立督导反馈机制

在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督导反馈机制。一是建立由教学督导员、教学管理人员、临床资深专家组成教学督导组,全程督导检查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与考核评价,定期反馈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督促教师按时整改。二是建立由学生组成的教学反馈小组,随时给教学督导组和教学管理部门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建议等。由教学督导组和教学管理部门整理后及时反馈给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及时整改或采纳。三是坚持期初、期中和期末临床实践能力检查与评价制度,坚持考核评价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日常监控与周期性评价相结合,全面督导与监控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与质量[10]。

[参考文献]

[1]潘祥林,王鸿利.实用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刘成玉,王元松.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利弊分析与建议[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3,1(1):55-57.

[3]刘成玉,魏武.诊断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刘成玉,李云芳,王元松,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与培养措施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3):329-332.

[5]王元松,刘成玉.强化临床基本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31-133.

[6]李荣梅,孙慧哲,李继,等.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5):514-515.

[7]刘成玉,李云芳,王元松,等.以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49(5):461-464.

[8]刘成玉,王元松,李云芳,等.医学模拟教学在临床技能学教学中的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47(2):173-175.

[9]刘成玉,严瑛,程德刚,等.我校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与思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50(2):177-179,182.

[10]杨美玲,叶志宏,章敏.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及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5):458-459,462.

作者:王元松 李云芳 刘兆刚 周缜 姜忠信 刘成玉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