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临床观察及治疗论文

时间:2022-07-14 05:19:00

血液透析临床观察及治疗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病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对症治疗,每小时测1次血压,必要时每15-30min测血压1次;对于症状性低血压立即给予对症处理。结果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以透析开始后2-3h发生率高,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可迅速缓解,注重调整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及自身疾病状态,并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即调整透析液钠浓度、温度及超滤率效果更佳。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及纠正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治疗体会

低血压是血透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5%~30%,尤其易见于老年人及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透析者,低血压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透析不充分,低血压还可诱发心律失常等、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因此,探讨防治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能使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得到最适合的透析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自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经常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对症治疗,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共为165次,其中于开始透析0.5~1.0小时内发生低血压6例次(3.64%),透析1~2小时内发生低血压62例次(37.58%),透析2~3小时内发生低血压87例次(52.73%),透析3小时以后发生低血压10例次(6.06%),其中6例次停止透析下机,无1例因出现低血压而死亡的病例。

1.2低血压观察方法每小时测1次血压,必要时每15~30min测血压1次,并加以记录。

1.3低血压常伴随的症状在透析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常会出现打哈欠、自觉头晕、眼花、轻微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性痉挛等,如无及时处理将出现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丧失、二便失禁,有冠心病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绞痛,以至心跳骤停。部分患者发生低血压时症状不明显,在透析过程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2.1血液透析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低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透析早期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体外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而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下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

2.2自主神经病变和血管收缩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透析者压力感受器和交感神经末梢功能障碍以及对血管加压物质的反应性降低。

2.3超滤率超滤过程中不含蛋白的血浆滤液从血管中清除,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使液体从间质和细胞内向血管中转移,扩充血容量,当血管中液体的清除率超过回流率,特别是外周阻力不能代偿血容量丢失时,发生低血压。

2.4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压,钠、钙浓度,透析液碱基(醋酸盐或碳酸氢盐)、透析液温度都可影响血压,醋酸盐缓冲液更易诱发低血压。

2.5透析液温度在热应激状态下,皮肤血管床开放,静脉内瘀血,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当降至35℃时可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2.6伴发基础疾病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疾病决定患者自身的基本状况和机体对内环境改变的耐受性,伴发的其它疾病如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肝硬化、血管炎、严重贫血等或合并有大量腹水的患者、营养状况差、低血容量存在的患者,均可导致血液透析期间极易出现的低血压。

2.7进食在透析中后期的进餐也是引起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进食可使迷走神经兴奋,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分布于消化系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产生低血压。

2.8药物的使用血透患者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或其他干扰超滤引起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反应的药物。

2.9高龄透析高龄患者心血管反应性障碍,循环动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引起透析中的低血压的发生。有资料显示,高龄是导致透析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2.10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及过敏毒素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或首次使用透析器,血液与透析膜接触时,激活补体,诱发低血压;当患者对透析膜或透析器消毒液发生过敏时,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

3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体会

3.1透析者发生低血压时应立即取头低脚高位,适当减慢血流量,降低超滤率或暂停超滤,快速补充血容量。吸氧可缓解部分患者低氧血症,增加心肌收缩力。通常输注生理盐水100~200mL后症状会迅速好转。症状较重者可加大输液量,还可考虑采用高渗盐水、高渗葡萄糖液、甘露醇或白蛋白等,并积极寻求诱发低血压的原因,并加以解除。

3.2正确估计干体重。在没有水肿和心衰、长期稳定的透析患者透析后期低血压,最常见原因是低估了患者的干体重,降低超滤率,提高干体重,可纠正低血压。

3.3防止透析间期体重过度增加。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患者因体液回流再充盈受限,在达到干体重前就可能发生低血压,此时需要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次数,用可耐受的速度清除过多的液体。饮食控制和限水、限钠是控制体重过多增加的最有效措施。

3.4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嘱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透析当日停服降压药物,长效降压药可在睡前服用,避免透析时血药浓度处于高峰。

3.5透析液钠浓度和钠参数。应根据患者血浆钠水平选择透析液钠浓度是保证患者有良好透析的基础。应用可调钠模式更能清除细胞内水分。

3.6改进透析技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应用序贯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

3.7低温透析。应用35~36℃的低温透析液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热能由患者向透析液传导,血管收缩,升高血压。透析结束后患者也不发生低血压。

3.8透析液钙浓度。钙浓度与心肌的收缩力呈正相关,尤其是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加透析液钙浓度可明显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3.9改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或膜的复用增加生物相容性,减少体内补体的激活,可预防部分患者的低血压。

3.10祛除诱发因素。在血液透析前我们应充分了解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对于有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高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3.11其他方面。根据患者情况,对低血压倾向者避免透析中大量进食。左旋肉毒碱缺乏可导致低血压,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由于内源性左卡尼汀在肾脏合成不足和血液净化排除增加,是造成左卡尼汀缺乏的主要原因,使用左卡尼汀能有效地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肉毒碱缺乏症,改善部分患者低血压的发生。若伴有与透析程序无关的低血压,比如基础疾病有循环衰竭、心衰、心包炎、感染性休克等,则必须从速诊断并做相应紧急处理。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可诱发心脑血管血栓的形成和血管瘘的栓塞,还可诱发心律失常、肾脏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降低血液透析替代治疗的质量和疗效,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尽力预防,及时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