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木版年画艺术特质

时间:2022-06-01 10:04:00

透析木版年画艺术特质

木版年画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华美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所熟悉的画种,因其在新年时贴换而得名。岁末迎“新正”自古称为过大年,上至朝廷,下至庶民都有卜岁饯腊活动,人们把它张贴在门、墙、窗、灯等处,点缀出新年喜庆的气氛,以此表达祈求吉祥如意、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我国木版年画的主题主要有“辟邪纳福”和“欢乐吉庆”两大类。过去的门神画虽具有年画性质,但大部分是手工绘制而成。宋朝是手工业发达、刻版印刷和造纸工艺较为成熟的时代,因此,木版年画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形式的作品。明朝,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重视文化,对外通商,促进商业繁荣,因此刻版印刷、造纸都有显著成就,木版年画至此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清初为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开始学习、吸收汉文化并恢复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木版年画同时也得到发展,除了大量印刷旧版年画,还不断创作出新的体现儒家治民理政之道、反映人民思想愿望的民间年画,题材更为广泛,刻工精致优美,用色绚丽,深受百姓的喜爱。当时木版年画的主要产地有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闽台地区的漳州、泉州、台南等地。我国民间木版年画的表现手法大多是简朴大方、率直明快、粗犷单纯。其人物造型头部大而身体粗圆,呈福态憨相,色彩鲜艳,多采用原色和补色强烈对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辽阔,以及各区域间的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形成了各地木板年画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笔者拟探析漳州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质并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题材、体裁形式、使用的材料与表现技法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初步比较,就教于方家。

一、创制年代久远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兴于明永乐年间,清代为鼎盛时期。漳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南部,与台湾一水之隔,为亚热带湿热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暖,雨量充沛,平原广阔,花香果甜,是一“天然大温室”,唐初置州,多种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历史上中原人士几次南迁带来了选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原乡的民风民俗,不断地在漳州地区广泛传播。宋代是我国手工业发达,雕版和造纸工艺较为繁荣的时代。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了福州元日、立春、上元、寒食、中元等十三个主要民俗节日,同时在“桃符、钟馗”条下写到“书桃符星户间,挂钟馗门上,禳厌邪魅。今州人岁暮,画工市之。”[1](P14)宋代中元节日习俗及年画在福建及至漳州地区已广泛存在。明代是漳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耕地进一步扩大,沿海围垦、兴修水利。隆庆元年(1567年)月港成为我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桅樯林立,贾客云集,贸易航线达47个国家和地区。由此促进漳州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同时也给木版年画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漳州木版年画的发展。明朝中叶漳州木版年画已跃居全国主要产地行列。清代,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疆平靖后,漳州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在经济和文化的推动下,漳州木版年画的印制与行销进入了鼎盛时期。杨柳青地处我国河北天津,是我国北方历史名镇,据史料记载初名“流口”、“后复口”和“柳口”。金贞祜三年(1214年)置“柳口镇”为该镇行政建置之始,元末明初更名为杨柳青。明清时期,此地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交通发达,水运便利,成为我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市肆纵横,商业繁荣,风景优美,被誉为北方的“小苏杭”。[2](P237)民俗文化气息浓郁,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明代杨柳青民间艺人继承宋元时期绘画传统,同时吸收明代木刻版画等民间艺术,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创作出鲜明、喜气、具有地方特色的木版年画。清代杨柳青年画风格严谨,画面热闹,色彩丰富,注重人物刻画,深受人们喜爱,从清朝雍、乾年间至光绪初年最为风行。

二、题材内容丰富

漳州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闽南地方特色。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门神类:漳州木版年画门神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尺幅相差较大,以适合不同门户的需要。其一为武将型:主要有《秦叔宝尉迟恭》、《神荼郁垒》,披盔戴甲,手持金锏,威风凛凛,浓眉虎目,一左一右,相对而立。此类门神多张贴于宅院大门,在漳州民间流传较广,成为门神中的主要类型。其二为祈福型:这类门神主要张贴于正厅大门,内容主要有《簪花晋爵》、《加冠进禄》、《天赐平安福》《人迎富贵春》等,还有尺幅较小的《五虎衔钱》、《魁星春》、《梅花福》等数个品种,主要张贴于厨房门、米缸、箱柜等处。此类年画反映人们祈求富贵平安、家族兴旺、福星高照的愿望。其三为祈财送子型:有表现财神内容的《日日进财》、《招财王》、《财神献瑞》、《春招财子》等,体现民众求财盼富的愿望。又有期望添丁为内容的《天仙送子》、《百子千孙》、《年年添丁》、《莲招贵子》等等。[3](P78-82)此类门神一般贴于新婚房门或内房门。其四为辟邪护宅型:此系贴于民宅门额上,或船舱上,或建新房安梁时贴于梁上,目的在于辟邪驱灾,祈求平安。主要有《剑狮》、《姜尚在此》、《八卦》、《天师镇宅》等,皆屋门神画,此类形式多样的门神年画与杨柳青木版年画比较,内容更为丰富。

(二)风俗节令类:闽南漳州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风尚习俗,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闽南特色的风俗年画,大致有:其一、灯画、纸扎画。以配合民俗活动形式而用,几乎全年月月有之,其迎神结纸花灯的习俗五花八门,其中有:人物类如《奉祀仙女》、《飞天仙女》、《四聘图》等;故事类如《富贵寿考》、《李渊救驾》、《皇都市》等。而用于装饰花灯的图案,按其内容进行设计,多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主,甚至有些图案亦可供纸扎“灵厝”装饰,同时还作为墙窗装饰使用,内容丰富应用广泛;其二、世俗故事年画。此类年画多采用民间传说以及漳州地方戏曲故事,又包含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孟姜女》、《说唐前后本》、《反唐前后本》、《二十四孝》、《陈三五娘》、《封神演义》、《荔枝记》等;[4](P45-47)其三、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如《九流图》、《老鼠嫁女》等;其四、寓教于乐兼备识字功能的年画,如《葫芦苯》是闽南一带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字游戏,深受民众喜爱。

(三)祭祀和宗教类:祭拜神灵年画,源自于古漳州有着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其内容主要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司命灶君》、《关公》、《观音》等等。在寺庙宗教活动中,宗教类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如《福禄寿喜》、《四季花开》等,专供寺庙做功德使用;而纸马花样更多,民间主要用于敬天、求财、驱鬼和保平安,常见的有《财子寿》、《三星图》、《天公金》、《改年经》等等。鼎盛时期的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各类题材和品种多达两百多种,形式多种多样,其功能在于满足平民百姓的精神需求。杨柳青年画的题材也甚为丰富,大多以仕女、娃娃、神话传说、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门神、山水、花鸟等为题材,民间过年用于装饰居室专用,增添年节热闹吉庆的气氛,多采用写实寓意的表现手法,画面典雅别致,清新秀丽,如《五子夺莲》、《麒麟送子》、《五谷丰登》等等,皆受人们的喜爱。反映人民大众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如《富寿平安》、《万象更新》等年画。其中,大多内容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渔妇》、《庆赏元宵》、《庄稼忙》、《渔家乐》、《秋江晚渡》等年画。而门神画题材较少,主要有《钟馗》、《关公、张飞》、《程咬金、罗成》、《秦叔宝、尉迟恭》等武将形象,延续至今。杨柳青年画采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艺术风格亮丽

与杨柳青木版年画写实的细腻的风格相比,漳州木版年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清新淡雅、亮丽雅致,以广大农民欣赏的粗犷、夸张、设色大红大绿的“农村风格”为基础,揉进某些城镇的商品经济元素,同时又兼有东南沿海古朴、神秘的闽南文化特征,形成了漳州木版年画独特装饰艺术风格。在构成上除了饱满、对称统一等年画无拘无束的装饰形式等鲜明特点外,还具有多种构图形式,如《庙会图》采取“散点透视”方法,以漫视和多视域的组合形态,将人物景物有机组合在一个画面,达到了广视博取、随心所欲、纵横经营的装饰效果。线条作为民间木版年画整体形式美的骨架,体现了漳州民间木版年画的艺人擅长运用粗细、长短、曲直线条相结合的方法,在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下功夫,画面上的线条刚柔相济,疏密有致,体现出刀味和木味的自然效果,整个画面线条极富运动感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漳州木版年画色彩则是浓艳中呈厚实,亮丽中呈大气的地域装饰风格。杨柳青的人们讲述木版年画艺术时称:“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5](P383)年画风格吸收宫廷画院绘画风格,素雅柔和、华丽精巧、线条流畅。年画作品不但满足平民百姓的精神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封建士大夫们的的审美需求。特别是乡村妇女绘制年画,更为细腻雅致。杨柳青年画的创作有一套“画诀”,即“金人物,玉花卉、模湖不尽是山水。富道释,穷判官,辉煌耀眼是神仙。灵美人,呆番夷,凶颜恶面是鬼卒。活虫鱼,死蔬果,天宫玉阙是宫室。彩走兽,墨竹兰,朱墨二色画蝠判”[5](P386)此画诀世代相传。清初年画构图以人物为主,注重人物神态,背景较为简单,颜色增多。清中叶,杨柳青年画的画面,人物增多,背景加重,趋向繁荣热闹的场面,色彩柔丽妩媚,如《麟吐玉书》、《功名利禄》等。构图上,有时鉴于场面大,人物多,为了分清远近、层次,采用“宾主虚实,聚离分散”的方法,色彩采用加粉或者描金,色调绚丽典雅,尤其是人物开相,需用手工晕染十多次。装裱后,宛如工笔人物画,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用料技法娴熟

漳州木版年画的制作,先是在木板上画稿、雕刻、分色版和线版,而后以“饾版”套印。在印制方法上与其它地方不同,虽采用多版套色印刷,但它是运用水印与粉印相结合的方法。先印色版,后印线版,而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先制线版。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是在色纸上套印各种粉色,底纸都使用色纸,大部分是红色作为底纸。年画所用的纸色都是民间染纸作坊自家制作的,品种有大红、朱红、桔红等,并用万军红纸印“粗神”、玉扣纸印“纫神”,通常使用黑色纸印制供寺庙做“功德”和“纸扎铺”等民俗所用,这些手法为杨柳青年画所没有的,也为其他地区所罕见。本色纸运用于各种灯具及居家装饰的年画,在色纸上套印各种粉色,产生厚薄不一肌理效果,犹如刺绣,又如同“西洋画”那种厚重、沉着的美感,别具一格。漳州木版年画所用颜料也很讲究,大部分是采用矿物质,许多颜料都是自行研制,如采用当地白岭土、大模粉加工成白颜料。

漳州木版年画很注重调色。调制颜料时常常根据色相添加一些白粉来降低纯度,以防龟裂,必须在白粉里面加胶和矾,令其产生厚重感,还渗入海花料或冰糖、米浆使画面产生立体感和光泽度。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大致是:“勾、刻、刷、画、裱。”画稿刻版套印大致和我国其它地方年画相同,只是后期手工彩绘所费工序最多,独具特色。勾描:一般采用老一辈画师画稿,后期还采用上海名家的仕女人物画稿,别具一格。画稿创作都是由画师完成,整个构思是关键,要做到“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厌”。刻版:采用当地产的杜梨木,木质细腻紧凑便于雕刻。线条极其讲究,首先最难的是脸和手,要刻出神情。其次是人物衣纹,要有灵动飘逸感。最后背景要刻出虚实层次变化。套印:根据画面需要进行不同颜色套印,套印颜色有章丹、大红、赭石、老绿、佛青等。彩绘:这道工序有别于漳州木版年画的技法,是花费时间最长也是最复杂细腻的过程。首先是把“画坯子”用矾胶水裱在墙上或木门上,要求平整,不能有空隙,然后画师手持大小不一的笔,沾不同颜色采用平涂,先画脸然后开眼,再上下左右染色,一幅画最短也要好多天才能完成。装裱: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与传统方法一样,分为托裱、画轴、镜心、册页等。杨柳青木版年画所用纸张颜料过去均用国产传统材料,年画光彩照人,色彩鲜艳,经久不变。清末及后来为了节省,一大部分从国外进口,价格较低廉,纸张一般采购日本的洋粉帘纸,比较脆而薄。颜料一般也采用进口廉价颜料,易褪色,缺失传统年画富丽堂皇之感染力。

五、流传区域广泛

漳州木版年画流传及影响区域主要在我国闽西南地区、广东、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地区)。据文献记载,自唐末就有漳州居民到南洋群岛经商,自宋以来漳州人大量到台湾地区垦殖并定居,传统的漳州民俗也随之传入各地,根深叶茂。据统计,台湾地区总人口的83%是闽籍,其中漳籍占35.2%左右,[6](P139)因此台湾地区的木版年画销入量远远大于东南亚各国。每次成交量都是成千上万对。到了乾隆初期,台湾地区开始雕木版印刷年画,其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大部分从漳州木版年画直接移植,充分体现海峡两岸亲缘与文缘。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我国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销路广达新疆等边远地区。杨柳青年画流入宫中后,深受达官贵人喜爱。在民间更为盛行,当时一些年画产地如武强和潍县也仿造杨柳青年画制品,冒充杨柳青年画销售,同时他们年画也注入杨柳青年画的艺术风格,可见杨柳青年画的艺术魅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不同地区年画均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有相同也有迥异之处。从艺术风格看,漳州木版年画采用多版套色,水印和粉印相结合,先印色版,后印线版,大致分“红货”、“黑货”两大类。底纸大部分都采用色纸,其风格艳烈中呈厚实,亮丽中呈大气,独具闽南地方的装饰风格。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漳州木版年画大致相同,也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后期制作与漳州木版年画迥异,需要花费很多工序进行手工彩绘,其画面,线条优美,华丽精巧,素雅柔和,装裱完成如一幅精美“工笔重彩”画。在题材内容上,漳州木版年画题材内容广泛,具有我国传统题材,又有闽南地区本土风俗的题材。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内容多以仕女、娃娃、神话传说为主。漳州木版年画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岛,以及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杨柳青木版年画则在我国北方地区流布广泛、影响深刻。通过上述比较研究,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时代对美术工作者和文史研究者提出的要求:除了传承和保护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遗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和挖掘其艺术价值,从中吸取精华,创造出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的艺术作品,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