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行业发展探讨

时间:2022-05-09 03:16:00

国内电影行业发展探讨

摘要:中国电影发展至今,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阶段。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宏观的电影体制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微观的电影制作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系统的,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在宏观的体制方面,倡导遵循全球化体例;在微观的电影制作方面,则强调要贴近生活,加大思想性和使用高科技等。只有从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是正确的做法,充分借鉴现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才能将中国电影业发展的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关键词:中国电影业;发展;体制;综述

AReviewofStudiesonChina''''sFilmIndustryDevelopment

Abstract:Chinesefilm,nownearly100yearsofhistory,andonehastraversedagloriousstage.Inconstantdevelopment,therearealsomanyproblems.Theseproblemsincludingbothmacroinstitutionalaspectsofthefilmandthemicroaspectsoffilmproduction.Inviewoftheseproblems,expertsandscholarsconductedasystematic,multi-directional,multi-anglestudies.Atthemacrosystem,theadvocacyofglobalizationfollowstyle;Inmicro-filmproduction,itstressedtheneedtoclosetolife,andincreaseduseofhigh-techandthoughtful.OnlyfromthedevelopmentofChinesefilmsstarting,consideredavarietyoffactorsisthecorrectpractice,drawontheresearchresultshasbeenmadetothedevelopmentofChina''''sfilmindustryresearchindepth.

Keywords:Chinesefilmindustry;Development;System;Summary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审视中国电影的现状和发展,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电影的创作和生产在近几年的确有长足的发展,不少的优秀影片使观众耳目一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加速的态势。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中国电影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呈上升的态势,但在某些方面令人担忧,有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拟就从电影的外部机制和内部制作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今年来对电影未来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分析,进而探索我国电影发展的新思路。[10]

一、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影业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对于我国电影历程分法,大致有两种:

胡异艳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探析》中提到:中国电影的发展,从历史阶段上讲,大的方面可以按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后来分。

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经历了前的17年,中的1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在前的17年中,中国电影是呈波浪状向前发展的,其间有几次高涨期。

第一次就是建国初期的二、三年,此阶段以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表现新生活,歌颂工农兵,充分表现了初期中国电影的繁荣景象。

第二次是1956到1957年,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出品了一批好的影片,在1959年推出73影史丛谈了一批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片,这些影片无论在政治上、艺术上、技术上,都达到了五十年代的最高水平。

第三次是78年至今20年可以讲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发展最快、产量最多、取得成就最大和人才辈出的20年。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针的指导下,从《小花》到今天的《安居》,从《城南旧事》到《鸦片战争》,从《焦裕禄》到《成吉思汗》,无论是重大题材的作品,还是文艺片、娱乐片、传记片等等,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1]

贾磊磊在《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的前言中,将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即195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时代;1960年代——中国电影的国家时代;1970年代——中国电影的政治时代;1980年代——中国电影的艺术时代;1990年代——中国电影的市场时代;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产业时代。[2]

二、我国电影业的市场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电影业发展至今,近百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那么当前我国电影业的市场现状和问题如何呢?

(一)我国电影业的市场现状

华凌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莱坞电影及中国电影发展对策研究中分析指出:

我国虽是拥有全球20%人口的大国,但中国电影市场只占全球电影市场的2%~3%。而且,我国电影产品的输出非常缺乏。

影视产业方面,中国一直是贸易逆差。2003年,中国音像制品的进出口金额之比为9:1,逆差严重。据统计,1997年和1998年我国共向海外销售影片269部,销售总额4848.66万元人民币,而同期日本影片出口总额达9556.2万美元(约人民币7.6亿元)。我国影片出口收入是日本出口额的1/16。

从票房收入看,以美国为主的进口大片几乎占据我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如2001年我国电影票房总收入是8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分账片票房占2/3。与此相应的是,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薄弱。

以观众状况言,1979年,我国观众人次达到279亿,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电影观众人次大幅下降,2001年已经降至2.2亿。[3]

高诚在其著作中提到:目前,中国人均看电影仅为0.5人次,不足美国的1/10。在美国,3亿人口创造了95亿美元的票房,人均进电影院看电影5.7次。2005年,电影国内市场票房达到20亿元,海外市场票房达到16.5亿元,电视播映市场达到11.5亿元,3项收入相加,电影综合收入为48亿元。这相对于西方电影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差距仍然巨大,比如在好莱坞,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3,此外的收入则为电视等版权和后电影产品的收益,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国内票房收入,其份额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收入占73%。电影后产品开发的收入往往是一部电影票房收入的2至4倍,这就是海外电影投入产出的所谓“三三制”。[4]而中国影片收入的绝大部分要靠票房。整个电影相关产业开发链条还远没有完全形成,多数电影产品的后开发和相关开发依旧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二)当前中国电影业主要问题

我国电影业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也得出了不同的观点。以尹鸿、萧志伟在《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中所强调的两点较有代表性。尹鸿、萧志伟指出,目前我国影视体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政策垄断和资产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都达不到。在电影领域首先是资产分散,因为投资的是各个电影厂;第二个是电影体制本身上下分割;第三个是影视分割,虽然合并在一起,但实际上是分割的,这就带来了电影体制的混乱,它比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混乱得多。而新时期以来,尽管文化工业与文化市场的浮现,使中国电影业首当其冲,并使原中国电影业日渐衰微,但大一统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一统天下)岿然不动,阻断了中国电影制作业直接面对市场的可能。[5]

同时,尹鸿、萧志伟还认为,中国电影业尚缺乏核心竞争机制和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因为自己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制度,不仅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济实力,而且也没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验和文化传统,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电影在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全球化扩展中必然会处于竞争劣势。这种劣势不仅仅体现为资金缺乏、设备陈旧、人才短缺,最重要的是中国电影根本没有成熟的产业机制,也缺乏成熟的市场支持,更缺乏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保证。[5]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中,电影也许最缺乏加入WTO的现实准备,也是最不适应全球化流通的领域。

四、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对策

面对目前我国电影业的市场现状,有关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我国电影发展的新对策。大致的角度有以下两种:

(一)宏观的电影体制角度

余洁欧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更多地是以合作方式体现的竞争,在合作过程中伴随着实力的角逐与利益的妥协”、“理性地”遵循“全球化”体例的要求,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

1.遵循“资本流通全球化”的体例

现代电影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直接以利润衡量其发展水平。在近几年的国际性影展上,经常可以看到在一部影片的名字后面罗列着几个不同国家的国名——这就是合拍影片。各国电影业为了打开其他国家的电影市场,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资本合作直接进入产品流通领域。就投资方来说,进行跨国投资可以使得资本在国际上进行流通,并且可以获得更大范围内的分成;而就主要拍摄方来说,拥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进行更好的影片运作,同时可以借用他国投资的政策便利,进行跨国的拍摄,这也有利于电影业自身水平的提高。

2.遵循“生产制作全球化”的体例

除了资金的全球化流动之外,内容资源作为另一种资本也进入了全球化流动的领域中。对于发行方来说,一部计划在全球发行的电影除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之外,还必须要包括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因素,这对于开拓国外市场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从单一内容的“汉堡”成为配料众多的“匹萨”。[3]好莱坞剧组时常到世界各地摄取当地的景观的经济学意义,足以对中国电影制作商带来相当的启发。众多事实证明,银幕上的异域风光是取悦观众的重要元素,如果选择的观众是全球的,就有必要创建全球化的风光传递系统。在这一领域,中国电影由于素来重视艺术本体的传统,而总是缺乏眼光,事实上,华裔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对竹林之美的建构,应当对中国电影制作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3.遵循“发行放映全球化”的体例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必须要有能够进行流通的因素。许多制片厂在拍摄电影的同时就根据准备发行的区域准备了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版本之间差异细微,但由于对别国文化表示了尊重和重视,往往在发行审查的时候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香港大片《无间道》,根据发行放映的不同区域文化道德差异以及审核的标准,拍摄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结局以供选择。在今天,由于制作成本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开始制定全球化战略,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全球同步上映,而衡量的标准也提升为“全球票房”这一更高的水平。当美国电影观众以及更多的西方电影观众对“好莱坞”电影不得不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也就应该是细腻、情感、优雅的中国电影进军全球电影市场的最佳时机。借鉴韩国影人“拍好莱坞拍不了的电影”,这也应该是中国电影在全球发行放映网络寻求市场和观众的竞争策略。[7]

另外,云德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电影必须强化经营意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要改变电影生产体制,促进影视合流,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基地、设备和技术力量,严格成本核算,降低生产费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要改革发行体制,实行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以经济为纽带,将创作、制作、宣传、发行、放映连为一体,形成整体优势。把市场末端的发行放映环节提前参与到前期创作中,在电影初创阶段就注入市场因素,找准卖点,减少中间环节,合理调节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的利益分成,提高制片回报率,提高资金回流速度,使制、发、放进入良性循环;要加大宣传力度,研究营销策略,努力营造市场热点,使优秀影片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效益;要加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把录像、VCD视盘、网上浏览和卫星电影频道及其他影片相关产品的开发作为电影行业经济收益的重要来源,通过有效的市场运作,增强电影再生产的后劲。[8]

(二)微观的电影制作角度

和宏观角度形成对比,也有人从微观角度进行来探讨一下电影发展的新对策。

云德在其著作里提到:首先,要加大思想容量,增强艺术表现力,全面提高国产电影的质量。思想上的贫瘠是国产电影质量不高的最大症结。电影的思想容量与题材、主题相关,但不是题材和主题的概念描述和逻辑演绎,而是用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蕴涵,它反映着编导演等艺术创造者对于人生、社会体验的深度和对艺术美独特发现的能为。深刻的思想内涵需要通过精湛的艺术形式来承载,伟大的时代精神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力来把握。电影艺术表现力是编导演等创作人员思想水平和艺术功底的综合体现,既是主创人员理解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又是掌握电影技巧、熟练运用电影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能力,还是抛开名疆利索、急功近利的诱惑,潜力创作、砒砺艺术的涵养和气度。只要艺术家有一种对人民、对历史、对艺术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思想业务锻炼,透彻体验社会人生,不断提高把握生活、驾驭艺术的艺术表现力;艺术质量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其次,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找准电影与观众的契合点。电影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离开了观众,无人喝彩、影片就无生命力。我们的艺术属于人民,解决为谁拍电影的问题,是电影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贴近群众不是媚俗,以为只有那些低级趣味甚至凶杀暴力、淫秽下流的东西才能吸引观众的观点是荒谬的。观众的精神境界也是需要不断引导提升的。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如果电影工作者真正能与生活水乳交融,与老百姓血脉相连,熟知大众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关心群众的痛痒和疾苦,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创作中多一些正气、正义和平民意识,少一点居高临下和盛气凌人,用真诚和良知去贴近群众,“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形象的艺术营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情感世界,满腔的真情去换取老百姓的热情和激情,倘如此,一切刻意的耻噪和教训都显得多余,人民群众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

第三,运用高新科技,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提高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平。在国产电影中,情节简单、结构平庸、技术落后、音画效果差是司空见惯的通病,也是缺少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不讲技巧,真实的故事拍出来就显得虚假。如何动用一切视听手段,减少拖杳的场景、空洞的说教、冗长的对话和天空河山之类的空镜头,把生活的质感、心灵的冲撞用最具冲击力的画面和音响表达出来,克服表现手法单一的弊端,多一些曲折的故事、精彩的场景、层出的悬念、鲜活的人物和个性化的语言,努力开拓艺术表现的空间,用丰赡的艺术想象力和超凡脱俗的新颖构思去营造更多的石破天惊、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目前最迫切的是要加大国产电影的科技含量。数字电影技术作为一项融合了计算机及其网络、图像处理、数字压缩、激光、光盘存储等于一身的先进技术,近年来在世界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电影声画,其视听效果和艺术震撼力、感染力都进入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采用数字技术制作画面,处理声音,能够大大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从而增强自身在世界的竞争力。我们要认清形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电影数字技术的跟踪研究和开发利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制作水平,使我国电影在好看、耐看、赏心悦目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8]

五、结语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电影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处在这样的一个国际形势下,中国电影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侧面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关宏观和微观方面原因的探索和对策的研究,都只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电影所存在的问题。在某个侧面的研究里,他们的成果是值得我们目借鉴的。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要想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是正确的做法。[9]

参考文献:

[1]胡异艳.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探析[J].科技和产业,2007(04).

[2]高铖.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逻辑及其政策含义[J].理论前沿,2007(03).

[3]GenneteWaster:Hollywoodcommercializationandinternationalization[J].CMBWeekly,2007(05).

[4]高铖.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6(12).

[5]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当代电影,2001(04).

[6]华凌磊.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莱坞电影及中国电影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7]余洁鸥.中国和好莱坞电影票房背后的文化产业思考[J].电影评介,2006(24).

[8]云德.关于我国电影现状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06(12).

[9]余杰.中国电影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0]孔祥东.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