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探讨

时间:2022-03-16 11:24:47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重点内容。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会社会的发展。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简单探讨,希望能够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

1引言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多数高中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给学生安排的课时少之又少,一周安排一节,甚至两周安排一节。更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每当期末来临时,有很多学校存在其他学科占用信息技术课堂的现象。这非常不利于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现象。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以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简单的阐述。

2信息意识的培育

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映能力。这一意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的理念也应该随之更新,不断思考并开拓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例如,在面对高考时,高中生首先应该在心里意识到,这只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一场考试而已,从而调节好心态去备考。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在变幻莫测的社会中立足,并且积极向上地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3转变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案例中,教师只顾着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学生只负责听课,几乎不参与课堂互动。这种方法看似正式,但是会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并对学习产生厌倦感。随着时间日积月累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渐渐增多,学生积累的重难点知识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一再下滑,成绩迟迟得不到提升。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方式改革作为重点事项,迅速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思考并开拓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让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能够迅速对新接收的信息做出积极、正确的反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中,知识量往往较大,内容繁多。学生会对教材的知识点产生恐惧感,导致厌倦该学科的学习。因此,完全依赖教师课堂讲解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储备。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想办法更正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的立体感,促使学生融入课堂,同时让他们能够借助课堂中教师设置的情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1],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并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4计算思维的培育

按照惯例,信息技术学科不在高考命题的范围内。这就使得学生会轻视这门学科的学习。因为信息技术是核心素养的重点培养科目之一,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大脑中形成对该科目的重视心理,同时要组织一些正规活动对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让学生逐渐开始重视这一学科的学习。在宣传过程中,学校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学好这一学科有助于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告诉学生这一学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今后对处理事情的判断更清晰,学好这一学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面对以及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实际是当代高中生的一门工具类学科,学好这一学科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好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好信息技术学科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例如,在《信息获取》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关于阅读的调查问卷。在进行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为学生群体更接近于阅读生活。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访学校的图书馆,在问卷收集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应该及时调整问卷,这样的课堂比传统的刻板课堂更有现实意义。在带领学生在走访阅读、制作、发放、调整问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将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真正作用。教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会学生要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

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助于逻辑思维的锻炼,逻辑思维的培育有助于高中生的敏锐度,使学生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出理性的思考,并在大脑中做出迅速的思考,搭建出问题的思维逻辑构造图形,对大脑中的数据进行思考和转换,从而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高中生计算机思维的目的就在于此。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在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思维逻辑框架,并将问题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计算思维”的引入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第一次提出了“计算思维”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将计算思维融入信息课堂时,教师需要意识到这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要避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运用计算思维解决教材和生活中的信息难题。

在学习课本第二模块时,学生可以合理地运用计算思维,研究计算机图像的相关原理,并进行对比和记录,查看前后两次的参数是否相同。学生在进行对比和记录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理解图像的运用方式。计算思维需要贯穿信息技术的整个课堂,其中还包括课后练习。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布置练习任务,按照规定修改图像的其他参数,如尺寸、大小等,在课后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由此可见,计算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去思考整个教学过程。这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计算思维的过程[2]。

5数字化教学

数字化教学在当代教育事业上得到了大力提倡。这是由于这种教学思维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有利。简单地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指的就是善于选择和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善于将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3]。它要求学生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究。通常而言,数字资源比较杂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处理各种数字资源。也就是说,学生需要根据图像处理的需要将数字资源组成自身所需要的、具有一定主题的资源库。

学生除了需要在环境中开展学习任务外,还需要具备营造学习环境的能力,即根据数字化资源构建合适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在平台中参与自我化学习、自我化反思。同时,学生需要善于甄别不同种类的数字资源,形成客观、正确的信息态度和信息意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意识不同的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突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如在数字化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搜索引擎等筛选数字化资源。互联网中存在着大中小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都需要根据搜索关键词来获取。学生需要依靠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信息化主题的推动下自主选择。在筛选数字信息和构建资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从而达到数字化教学的目的。

6信息社会责任的培育

信息社会责任素养主要表现在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现今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部分,信息暴露在互联网中,具有被侵害的危险。例如,很多人习惯于将自己的照片无任何处理地公布于朋友圈中,为那些以诈骗为目的的人提供了便利,他们会利用这些照片去冒充别人,并采取一系列的手段进行非法行为,以达到窃取私人利益的目的[4]。因此高中生应当能够运用基本的技术手段保护信息和设备的安全。由于网络信息的纷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观察互联网现象,以批判性的思考和反思信息技术中的法律问题或道德伦理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让他们意识到互联网文化的不足与进步之处,在批判与反思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这样才能让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设置达到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7结束语

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能够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5]。在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过程,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方法去学习,从而为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教育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龙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设计和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020

[2]寻明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90

[3]邹启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研究.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9-21

[4]张春林.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与网络,2019(24):45

[5]周丹.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成才之路,2018(11):83

作者:马鸣 单位:广州科学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