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31 10:24:37

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补充。本文从法治规范的角度探讨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私人和民营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法治;民营图书馆;困境与解决措施;发展前景

1引言

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日益发展,推动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由单一的政府提供,走向多元化的社会提供[1]。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等民办公益性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是公众主动参与提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表现,不仅减轻了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压力,而且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型,同时松动了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僵化体制,也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馆舍设备、图书资料、运营经费、人员配置和监管体制等是构成图书馆的几大要素,也是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现阶段,民营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与相关政策法规较为薄弱不相适应,如立法层次仍不健全,立法内容尚未完善,实施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法治社会这个大背景下,首先要着重完善我国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其次,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发展条件应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主要包括政府扶持政策、民间力量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创建盈利模式、打造服务品牌、加强内外监督管理等[2]。

2法治环境下私人与民营图书馆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民间出现了许多由私人创办的公益图书馆,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兴起是适应当代社会公众文化的一种表现,这种新兴的社会服务并没有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可以遵循,因而经营者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并逐渐形成了以服务群众、满足读者需求和办馆主体诉求为导向的几种不同的运营方式。这类图书馆主要分布在基层城乡区域,并有了较快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办馆方式较为讲求实用,服务方式灵活、内容丰富,在基层城乡区域起到了知识交流平台的作用,为居民提供了有利于交往的社会公共空间。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民间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城乡公益精神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发育,使基层城乡互助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从基层图书馆普及和发展的行业角度看,私人图书馆的实践还提供了一种有活力的“自下而上”的内生模式。

3私人和民营图书馆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私人和民营图书馆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与公办、公立、国营、国立等类型的图书馆相对而言,有民办图书馆、个人图书馆、私营图书馆等多种不同的称呼,截至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是泛指所有非政府出资的、由社会团体或私人以及各种基金会捐资创办的或者公司和企业创办的图书馆[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3.1产权属于非政府组织。有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包括一切以扶贫助困、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益、保护自然环境、开展基础性社会服务以及促进区域、社区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民间自发组织。由民办图书馆的性质可以看出,私人和民营图书馆毋庸置疑属于非政府组织,它们作为自发的民间组织,为社会成员,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文献资源外借、阅览、阅读指导及基础性的参考咨询等服务,作为公办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保障公众阅读、学习、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权利,维护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由于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资金主要是依靠民间自筹,即使地方政府有部分的投入,也是属于政策扶持,所以民营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拥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但同时也必须要遵守国家关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规定。3.2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由于是个人或者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创办的,在其资金来源、运营体制、监管模式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的经营管理等活动完全由具有产权的民间团体或机构独立开展,通过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获取文献、信息、知识等资源的需求,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属于民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可以认为民营图书馆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一直以来学界对民营图书馆的公益性持有较为怀疑的态度,将其排除在公益性图书馆的范畴之外,将民营图书馆贴上营利性的标签,使之与公益性图书馆对立起来,但是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文化机构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决定了创办者不可能从图书馆的投资建设中取得丰厚的报酬,虽然少数民营图书馆就是以营利为目的创办的,可即使是公益性的图书馆也是存在部分收费内容的,其性质不过是对公共文化服务成本的一种补偿,具有合理性[4]。总体而言,私人和民营图书馆作为民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对于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积极作用。3.3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多元创新。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在我国目前有这样几种分类,以其现实存在分为连锁经营型、资金会资助型、个人图书馆读书社、政府搭台和民间唱戏的社区图书馆、企业建立的社会图书馆和民办学校图书馆等多种形式;也有的学者根据创办者的创办目的将其分为纯公益型图书馆和半盈利型图书馆[5]。相较于国家创办的公共图书馆而言,特别是一些地方、基层的民办图书馆,由于受国家干预较少,馆内体制不易僵化,其运营的动态性和灵活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何种分类,私人和民营图书馆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实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自创立起就体现出有别于公办图书馆的鲜明特征,如投资主体及资金注入模式多样化、运营管理方式多样化、服务理念灵活、竞争模式多样化等。私人和民营图书馆通常能及时对接读者需求和当下社会阅读热点,以此为依据来选定采购图书的内容、数量等。环境设施方面,私人和民营图书馆通常设有“茶室”、“咖啡角”等可供读者阅读、休闲、娱乐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具有环境舒适、开放时间灵活、服务周到、借阅流程简便、服务门槛低等一系列优势。由于私人和民营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所以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甚至打造专门的服务品牌或连锁性质的图书馆,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4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现如今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在我国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困惑和挑战。民营图书馆的创办者在建馆初期有不同的诉求,但在其建设过程中都遇到了相同的障碍。制约民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但即便资金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其发展。4.1政府支持乏力,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但由于这些政策与法规的不健全,反而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例如,文化部和民政部颁布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调整对象并不包括以企业形式注册却从事公益服务的私人和民营图书馆,这使社会对这类民营图书馆的身份持有疑问,削弱了其自身的公信力及其发展所必须的社会资源的获取能力[6]。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及地方性的图书馆法律和行政规章,都没有对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运营经费、购书费、读者收费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使得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在实际运营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对拓展运营思路、创新发展策略、丰富服务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束缚。4.2资金来源匮乏,后续支撑不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总体数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运行中面临的瓶颈之一是经费不足,由于民营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自筹或社会力量捐赠,经营图书馆投资大,但往往收益不明朗,甚至几乎没有收益,因此资金压力成为困扰民营图书馆发展的最大问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民营图书馆的运营经费、购书经费短缺,筹资渠道单一,筹资能力低,缺乏多样性,这些都与不健全的社会捐赠体系和不完善的筹资手段存在直接关系。民营图书馆的运营大都是由个人出资,然而即便再节衣缩食,也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多种渠道募集资金,确保资金持继流入,对于私人和民营图书馆而言,是保证其健康生存发展的前提。4.3服务能力有限、行业监管不足。资金的短缺首先导致图书馆内馆藏资源建设不到位,馆藏文献品种单一,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的生命力与新书新刊是否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入密切相关。从管理工作方面来看,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工作人员基本没有图书馆学专业学科背景,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的素养去提供图书馆应有的服务,导致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同时也很难达到公众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7]。还有部分民营图书馆的运营状态不透明,接受社会捐助的受赠款项来源、数额等信息不公开,资金去向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监管和制约机制,更有甚者,一些私人图书馆为维持经营,乱设名目向读者收费,或者制定损害读者权益的“霸王条款”,这些负面因素都大大降低了民营图书馆的社会公信力,不利于其社会形象的树立。同时,政府对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监管缺乏完善的法规、制度和办法,致使其长期处于监管的盲区,这也是私人和民营图书馆难以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5突破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发展困境的措施

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政策保障、外界环境、有效监管、自身建设等各方面,都是关系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必然会对其进一步发展形成极大制约,因此,必须制定和完善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发展策略,以实现其持续健康发展。5.1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必须要得到明确,如果不能从法律层面为其规划建设、人才需求和运行经费提供保障,那么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见一斑。因此,建立一套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体系,对于保障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政府理应提供诸如建立资格准入标准和进行政府购买服务等各种政策支持,通过设立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制定出台鼓励社会捐赠的优惠政策等措施,对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启动和运营给予适当的经济资助和补贴。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公益性私人和民营图书馆采取经营手段获得的收益标准,以及赢利性私人图书馆用于非赢利活动时的税收标准,事实上,根据民营图书馆的不同类型,分别制定减免税政策,形成有利于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是切实可行的。5.2拓宽融资渠道,创构盈利模式。从公益性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合理地收取一定的费用与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并不冲突,即便是公益性的图书馆,适当收费以维持图书馆正常运营也应属合理范畴。就政府层面而言,允许适当收费应成为一种政策导向,关键是能够明确规定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以及利润率高低等问题。赢利性的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则可以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从根本上讲,政府、社会对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投入都非长远之计,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还是要依靠内生动力来打造自我造血功能,致力于拓展新型多元经营模式,打破单一经营模式的局限。比如可以采取多元化商业联营的方式,通过借助图书馆自身品牌效应开办餐饮、旅游等其他经营性活动带动图书馆的发展[8]。5.3打造服务品牌,完善管理模式。站在生存的角度看,私人和民营图书馆孤立运营不利于其发展,因此,公益性质的民营图书馆走向联合是一个大的趋势[9]。民营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可以借鉴企业的经营方式,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民营图书馆同样也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10]。不同特色的民营图书馆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提供的文化产品,这些均会成为其丰厚的无形资产,体现其核心竞争力。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包括建立会员制、代办产品广告宣传、开展有偿信息咨询服务、出售增值性信息产品等一些创新性的管理方式的选择,在发展中呈现良好局面。这种集品牌效应、服务灵活性、专业性和特色化于一体的全面发展模式,能够使得私人和民营图书馆的持续发展策略演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6结语

民办图书馆是对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补充,对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与分配不公的问题,并且推动了基层图书馆的普及与发展。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能脱离规范,同样的,要想民营图书馆得到良性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依赖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和保护,总体来看,完善的立法是民营图书馆未来健康发展的保障。私人和民营图书馆未来应从自身管理、服务内容和形式等多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系统的管理建设体系,满足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需求,为推进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斌.立法———民营图书馆的发展保障[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3):4-7.

[2]朱珍.私人图书馆的兴起、困境与发展条件摭谈[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20-23.

[3]丁建琴.我国民营图书馆建设问题和对策探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80-83.

[4]张静.从非政府组织的角度看社会转型期民营图书馆的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9(3):6-9.

[5]马艳霞.我国民办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8(3):35-38.

[6]蒋玲.我国民营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1(4):76-78.

[7]王子舟,吴汉华.民间私人图书馆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9):4-13.

[8]金胜勇,等.我国民营图书馆发展的困境与破局[J].情报资料工作,2016(5):101-105.

[9]梁灿兴.试析民营图书馆生存空间的特征[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5-18.

[10]刘靖雯.我国民营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兰台世界,2011(6):72-73.

作者:付少杰 单位:烟台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