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道德教育和德制体现

时间:2022-11-26 09:02:25

公共管理道德教育和德制体现

【摘要】近几年,对于道德教育的研究不断增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教化成为可能,将伦理学界定为制度化设计要素,完善科学化管理以及公共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可能,能在顺应法制化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为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公共管理视域中的道德教育,并对社会教化的可行性和德制体现予以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道德教育;德制体现;社会教化

1公共管理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在对道德教育进行系统化分析的过程中,多数人认为,在人成长过程中,道德是本身就存在的,因此道德教育并不是通过教育赋予人的,相应的知识也只是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并且只能是唤醒人的道德感,引导人们准确理解道德教育和社会理性之间的契合点。若是忽略道德存在,那么道德教育的作用就是需要集中关注的问题,道德的教育作用和自我修养共同组成道德人格以及善治基础性工作,结合格物致知中的相关要求,明德是关键,也是社会进行人才训练和操作工作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从假定者的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分析,其表示的就是目前社会的道德现状,内部蕴含了社会历史前提下人类的基本人格,但是,道德具有可变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于此,要将道德视为公共管理视域内的关键点,有效提升本体论意义,合理性建立道德化的社会形态。而伟大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个人固有的抽象物,而是具有现实性的载体,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道德教育也要围绕这一点完善管理效率和指导质量,充分证明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并行的价值和社会必要性[1]。

2公共管理视域实现社会教化的可行性

在公共管理视域内,社会教化将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化管理。1)将教化界定为道德教育的实质和根本,促进社会组成成员的道德化,这种处理机制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社会化出发,突出社会化发展优势。也就是说,任何教育工作针对的不仅仅是个人,也不是实现个体的道德化,而是实现整体社会的道德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2)公共管理视域内社会教化更加强调新型社会化的重要性,其本身就来自于公众的自行创造和改良,并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单一化复制,而是要将人民群众的智慧创设新的环境。在讨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系的过程中,要对社会契约论予以监督,充分尊重社会公众创新新生活的意识和理念。另外,要尊重既有的社会生活模式,在此基础上要全面落实社会契约论,维护创新化社会生活模式的整体价值。3)政府在开展德育教育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若是一味依托统治和管理秩序进行维系,就会造成道德披着“虚假的外衣”,使得教育理念和教育传递效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和社会发展诉求,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欺骗性和虚伪性,基于此,要想提升其可行性,就要从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建立协同管理和控制机制,确保能够真正意识到德育教育教化的可行性。也就是说,教化处理工作要应用在一些较弱的强制项目中,更多的是激发人们心目中对道德教育理想层面的认知和期待,有效引导人们参与到德育自省的教育氛围内,有效减少消极作用,确保能从根本上避免人们走上“恶”的道路。基于此,政府要积极承担自身的管理职责,有效践行躬亲道德指导机制,为人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并且利用标杆效应进一步引导人民群众效仿,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对较好的代表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针对不良行为予以系统化出发,正应了“着其条目于礼,人民有不师教者罚之”的管理要求[2]。

3公共管理视域中的德制体现

要想提升公共管理视域中德制管理水平,就要对建设机制和建设体系予以关注,确保能对道德教育有效性进行全面维护,强化制度建设的作用,将制度建设工作和伦理学作为制度设计的科学,并且有效完善公共管控目标[3]。3.1重视德制的社会学意义。1)要将建设超越近代工业社会政治文明模式的伦理化制度作为根本,积极提升社会大众的积极性,并且整合道德化管理和制度模型的应用水平,从而实现治理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平衡。也就是说,要从德制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更加深入的治理关键,确保能维护治理秩序的科学化程度。2)要发挥社会保障道德形象制度的作用,因为在社会交往中人的道德素质就会直观的体现出来。要从思想认知层面建立健全完整的指导体系,人们对道德形象的崇敬作为人们基础行为的向导,从而有序建立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确保能推动社会逐渐进入到普遍性道德化的历史性发展阶段[4]。3)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将伦理学作为制度设计科学的问题,就要将伦理学、科学以及技术等进行综合整理,确保能从现实问题解决路径出发,积极优化理念和使命,维护学科指导价值,一定程度上优化管理流程。3.2建构公共管理制度。在强化公共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德制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说,要全面落实公共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以保证在尊重人自主性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众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公共管理制度的践行效果。1)要转变对道德教育的理解,从靠权力支撑的他治化领域转变为依托个人的自治机制,有效建立健全完整的自我道德管理意识,从而提升管控效果和综合呈现水平,也为道德管控工作的全面进步奠定基础。2)要将规则识记和责任组成作为关键,确保人人都能对自身行为形成反思,有效提高道德化自我认知水平,确保能减少人们的被动心理,而是将道德立场作为发展体系的根本,有效提高人们接收德育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综上所述,要在改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确保能积极推动德育教育的二次转型,维护经济建设的根本,设立制度建设中心,全面突出制度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倡导德育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5]。

总而言之,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想改善建设水平,有效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社会化风气,就要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转变为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全面突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维护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从公共管理视域下进一步提升对道德教育和德制的认知程度。

参考文献

[1]贺文君.论道德教育对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促进作用[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8):137.

[2]张宜海.公民道德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11):43-44.

[3]王晓玲.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老人摔倒扶不扶”为例[J].天中学刊,2016,31(5):52-54.

[4]陈雅檀,李长泰.公共服务窗口服务的伦理失范及其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2):93-95.

[5]曲婧.基于政府管理视角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RC市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作者:张建林 单位: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保和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