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图式化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7-10 03:21:45

数学课堂中图式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图式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数学课堂中进行图式化教学,能使数学概念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表述逻辑性强的数学概念,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如教学计算几何图形周长的问题时,教师若仅用数学语言讲解周长等概念的话,学生会觉得抽象难懂,而进行图式化教学则易于学生理解。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其中,算理是计算的原理或者道理,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计算的方法,依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算理时,图式表征显示出简洁的作用,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有些较复杂的应用题,由于数量关系隐蔽,学生解题时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各种解题思路的训练,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究新知,力求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通过图式化教学,使学生直观理解题意,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二、图式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期,面对一些数学知识常常会觉得抽象难懂,这时教师可借助图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花园,长增加2m,宽增加1m,则面积增加12m2,请问花园的原面积是多少?”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仅靠文字很难理解题目的意思,不知道如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时,教师可利用图形将题中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下:这样通过直观的图形,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使学生明晰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正确地解答问题。2.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对于一些涉及知识点较多的题目难以理解,为帮助学生理清思绪,教师可进行图示化教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桶水重4千克,喝掉一半水后重2.25千克,原来桶里水的重量是多少千克?”对于抽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解答,其实此类问题进行图示化教学效果最佳。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题意。另外,有些数学题的表述模糊,学生解题时容易陷入误区。对于这些数学题,教师可进行图示化教学,将题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图形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如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养殖场,家畜总共有头18只,25对腿,分别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头牛?”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一时半会难以理清题中的信息。此题运用方程求解,虽可以求得问题的答案,但有些学生容易将鸡和牛的腿都当成两对计算,导致解题出错。这时教师可进行图示化教学,使学生根据图示(如下)能准确地求出问题的答案。3.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计算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进行文字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图示化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进行图示化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十位数相同,个位数相加为10”的计算方法。如44×48,可以用40×40、40×4、8×4、40×8的长方形来表示,经过转化(如下图)后,学生就明白了其中的算理,并且促进学生探究的深入。44.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以往学生只能按照设定的规格用1cm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教师进行图示化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计算不同的长方形面积,并用小正方形摆放规定长度的长方形,如要求学生用小正方形拼摆出长6cm、宽8cm的长方形等。同时,教师及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教学,由于学生在探究中进行了深刻的思维活动,所以对结论的记忆更加深刻、持久。

总之,数学课堂中进行图示化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将分散的知识点结构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而且于无形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李玉梅 单位: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