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实战化培养模式

时间:2022-05-18 06:12:01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实战化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务院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当前的教育改革目标是要加快培养能够解决一线实际问题、宽口径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在行业产业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各行各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然而,初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多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变的过程中,培养管理照搬学术型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实践性和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程度存在差距。实践培养环节存在不足,多数高校流于形式或缺失。实践能力提升是专业硕士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其与学术型硕士区别的关键所在。现阶段,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与行业、市场的结合多通过专业讲座、案例教学、实习基地、模拟实验、模拟竞赛等形式展开,其形式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讲座、案例等形式多为已发生事件的回顾和总结。其内在规律和逻辑固然有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但由于外部环境等因素变化,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指导意义有一定限制。专业实习、模拟实验、模拟竞赛等形式旨在模拟真实市场环境以促使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决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模拟实验和模拟竞赛往往虎头蛇尾。在初期学生兴趣较高,表现积极,而到中后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践教育最终落为学生应付学分的环节,没有起到预期效果。中国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期货投资方向)在培养过程中也曾遇到上述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育不足问题。期货行业具有交易即盈即亏、实时验证的特点,对培养期货行业高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大挑战。为培养学生操盘交易能力,自2012年,经过不断摸索,经历了“交易案例教学à虚拟资金模拟交易à真实资金实战交易”的三个阶段。从学生实际交易能力和职业适应度方面衡量,真实资金实战交易优于虚拟资金模拟交易,虚拟资金模拟交易优于交易案例教学。期货行业实操性极强、虚拟资金模拟环境与真实资金实战环境差别较大,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变化对交易决策的影响存在天壤之别。经过八年实验和六年数据积累,中国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期货投资方向)初步形成以“期货投资实战平台”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中国农业大学其他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和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培养领域中得到一定认可,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问题及成因

1.原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期货投资方向的培养过程中原采用经典交易案例教学和虚拟资金模拟交易。根据对学生在读和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发现如下问题:真实资金交易收益率和稳定性不高期货交易有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要求交易者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实操技能。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只能让学生对交易具有初步感性认识,无法真正面对瞬息万变的真实市场。在进行真实资金实盘交易时,学生反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导致学生整体虚拟交易成绩较高,真实交易成绩较低。职业转型成功率不高期货行业的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学生的理论基础,更着重考核学生的真实交易能力。期货交易的盈亏即时就能得到检验,通过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学生仍然很难对真实市场做出理性判断,切实提高实际操盘能力,难以达到用人单位要求,导致学生职业转型成功率不高。2.成因分析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学生在真实市场中的实盘交易能力不足。而交易能力不足的根源体现在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和实践环节三个阶段。课程设置实战化程度不足原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80%,实战课程占20%,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实战课程中,以虚拟交易为主。学生忙于各种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学习,未在真实市场中进行应用和检验。师资构成实战化比重不高原师资构成中,理论型教师为主,操盘经验丰富的教师较少。校内教师占比较大。鲜明的理论基础强,实战经验弱的师资特点,难以给学生提供实战化的教学。专业实践实战化程度不足原专业实践中,实践环节主要由课堂模拟操作和企业参观等构成。学生很难体会真实期货交易感受,充分理解期货行业运作规律。模拟交易对学生个人实际收益没有影响,学生积极性有限。工商管理硕士(期货投资方向)培养的核心在于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交易能力,根据期货行业特点,将各培养环节实战化是问题解决的突破点。

培养模式构建及实施

为提升学生实际交易能力,将各培养环节实战化,经过多年摸索,逐渐形成以实战交易为核心,各培养环节实战化的“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1.以真实交易为主导的“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构建“期货投资实战平台”是以培养期货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战能力为使命,围绕期货实盘大赛,将招生选拔、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师资力量等环节实战化,形成相互联动的交易结果导向型培养模式(见图1)。”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基于价值链研究方法,从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出发,针对性的选拔具有投资潜力的可塑性人才,通过课程体系创新、师资结构创新和实践实战化创新等措施,通过“1:1真实交易资金配比制度”、入学前“Pre-class”学习、“双导师PLUS”制度和“终身学习”制度等保障,真金白银地鼓励学生进行实盘交易。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实现人才增值、切实地提高其交易能力。2.以真实交易为主导的“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将原本两年的学制分别向前后延展,按“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设计,将真实交易前置,在学生入学前就围绕真实交易进行引导和基础课学习,通过虚拟交易、A轮真实交易、B轮真实交易以时间轴为基础,分阶段分层级逐步培养和提升其交易能力,毕业时以最终收益率为核心考核指标。详见图2所示:招生环节,差异化选拔-定制个人培养方案为选拔出有投资潜力、适合期货投资的学生,在复试环节采取差异化选拔方式,即笔试环节单独设计期货方向题目、面试环节专门建立期货考试题库并设置期货专业面试官,选拔出最具投资潜力可培养的考生。同时,也根据面试情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入学前则能够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制定个人培养方案。第一学期,模拟交易赛-夯实理论基础第一学期的重点就是夯实理论基础、熟悉期货投资的理论和方法,同时组织模拟交易赛,使没有交易经验的同学能够尽快了解期货交易环境,通过模拟交易更深入理解理论课程。第二学期,A轮实盘交易赛-初步建立自己的交易策略和交易体系第二学期的培养进入实盘交易环节,通过1:1投资配比,开启真实交易大门,学校和学生各出1万元人民币,学校为学生统一开户,2万元的真实交易,与真实市场交易无任何区别,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实践的实时联动。通过投资实盘基金、实践课程设置、实战指导老师一对一实战指导等措施引领学生在真实市场中实践,在学中练、练中学,逐步建立自己的交易策略和交易体系。第三学期,品种兴趣小组-进一步加深对期货市场和行业的了解第三学期成立期货品种兴趣小组,配置了分品种实践指导老师,以感兴趣的品种为学习小组,由行业内资深的品种导师指导学生对品种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小组的设立,奠定学生的投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职业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四学期,B轮实盘交易赛-检验完善、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基于A轮的交易成绩,对收益率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高1:1投资配比额度。由原来的2万元配比资金提升到4万元,学校和学生个人各出2万元。学校监控,学生自主操作,通过这轮实盘交易来检验和完善的自己交易体系和研究方法,为毕业后独立交易做准备,也为未来职业转换所要求的行业研究做梳理和检验。毕业后,后MBA平台-终身学习期货行业知识讯息更新迅速,为帮助学生持续进步,为打造行业影响力,为后续发展提供行业资源,在学生毕业后搭建终身学习平台,建立终身学习制度。邀请校友回校学习交流,为在读学生开办专题讲座、午餐会、沙龙等。

创新点

“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以真实交易为主导、提高学生期货实战交易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期货投资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培养的各环节中摸索出一些创新型做法,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师资结构、专业实践三个方面。1课程设置实战化创新学生交易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课程入手,课程设置的实战化创新首当其中。为实现这一目的,课程设置打破原来理论课程为主的结构,从课程设置结构、课程顺序、课程内容、课程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实现课程的实战性。2师资结构实战化创新师资是决定授课效果的直接因素。为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将原有以学校理论型师资为主的结构进行多元化调整,拓展和深化与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引进大量的实战性导师进行授课和品种指导,实现了师资机构的多样化、体系化和实战化。3专业实践实战化创新“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专业实践的实战化,是整个培养模式的抓手。课程设置、师资匹配、导师选择、专业活动的开展,均围绕期货投资实战的专业实践展开,以提升学生最终收益率为核心目标,进而提升提交易能力。

培养效果

“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积累,已取得显著成果,分别体现在学生收益率和行业影响力两个方面。盈利率显著提升通过近六年“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实施,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实盘大赛并获得相关数据(见图6)。从个体上看,前三名的收益率由2015年的2%、3%、12%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17%、30%、92%。平均盈利率由2015年仅5%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24%。(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2015年-2020年期货实盘大赛统计数据)盈利率的显著提升直观的表明学生交易能力的显著提升。在六年的时间内,实战化的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2.职业转型成功率提高“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实际交易能力,加深了对期货行业的认识和理解,成功转型进入期货相关领域的人员明显增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因实战能力强、表现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学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较高。3.培养模式推广“期货投资实战平台”培养模式初步探索成功,得到了专业硕士教育领域内的初步认可。该模式于2018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2017年、2018年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功案例分别在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培养学校管理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全国农林高校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发展研讨会以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协同促进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论坛上进行经验交流,为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结语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速度很快,为各领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留有学术硕士学位教育痕迹,理论教育扎实,实践教育不足的问题。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现阶段普遍采用的方法不足以充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期货投资方向以“期货投资实战平台”为核心,初步探索出以实战交易为核心,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实践环节实战化改革的创新型培养模式,与行业和市场变化紧密联动,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为我国专业硕士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作者:谷征 常清 李海燕 单位:龙园园谷征 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