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2-08-12 09:44:53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法论文

摘要:文章以公共管理类课程公共政策学为例,首先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创新性,然后分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课堂设计,最后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学课堂上的应用实践路径,包括做好案例引入课堂前的准备、做好案例引入课堂中的实践操作、做好课程案例引入后的总结。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类课程;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人才是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问题、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社会价值、提高公共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社会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公共服务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治理的问题日益增多,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仅就理论课学分和实践课学分进行了比例划分,还为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实现,明确了教学过程规范,其中一条即为“提倡案例教学,鼓励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1]。这意味着,案例教学已成为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将被置于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的位置。那么,在众多的案例教学方法中,何种案例教学法更适合公共管理类课堂?又该如何开展?本研究就这些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试着加以解答。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创新性

在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中,开展案例教学对教学水平提高和创新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由于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际场景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管理世界,针对日常生活典型事例和情形来充分激活学生的能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而增加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因而,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公共管理学者和教师的青睐,“在公共管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案例教学,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与内涵,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以理论指导公共管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互动为特色,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形成的学生全员、全过程和全身心参与的案例教学法。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学生是案例教学整个过程的主体和中心。表现为整个案例设计、演示和讨论,乃至自我总结和反思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的,教师在各个环节中,始终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去思考自身角色和功能,思考的基本原则就是如何调动和辅助好学生对案例的全过程参与;二是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是关键。这种方法不是传统的教师讲解案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也不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由操作的放任式教学,而是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既能通过在恰当时候、以恰当方式、对恰当的学生、提恰当的问题来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将学生言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所以,这种方法对教师的引导和课堂控制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三是以全员、全过程和全身心参与为基本要求。该方法是一种参与式案例教学,但对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果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参与过程中,通常以小组为单位,以整个案例设计、演示、交流和总结为参与对象,做到全员和全过程参与。同时,还要明确案例参与中的任务、考核和评分要求,以实现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从上述的定义和特征可以看出,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案例教学有几方面的创新之处。第一,在教学角色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负责知识的传授、案例的搜集、案例的展示及案例的点评等工作,教师从头到尾充当“演员”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观众”的角色[4]。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实现了对传统案例教学中角色的颠覆,学生角色从“观众”变为“演员”,成为课堂中心,负责案例的设计、展示、讨论和评价,而教师负责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角色则从“演员”变成了“导演”。因而,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要求学生转变学习的思维方式,也强调教师需要彻底反思案例教学的理念及其具体环节。第二,在教学过程上,重新优化传统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包括案例开发、案例展示、案例讨论和案例评价四个环节。传统案例教学,一般是教师负责案例2019年7月开发、展示,然后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和评价[5]。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对传统案例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优化。在案例开发环节,从教师开发和编写案例转变为学生开发和编写案例;在案例展示环节,从教师展示案例转变为学生展示案例;在案例讨论环节,从全班为单位讨论转变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在案例评价环节,从单纯教师点评转变为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第三,在教学形式上,突破教室和教师的双重局限。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一般是在教室内进行的,形式较为单一,通过教师讲授和评析案例,学生记录和学习案例完成教学内容,因而受到了教室和教师的双重限制。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可以突破这种双重局限。一是使教学场地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尤其在案例开发环节,学生通过课外资料收集或实地调研来开发案例,可以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室外实践;二是在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统一要求和标准下,自主运用知识去设计、展示和分析案例,这样可以打破教师主导案例过程所形成的思维和知识限制。第四,在教学效果上,可以实现更为广泛的教学效果。传统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多在于借助于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提高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远不止如此,还可以有更广泛的效果。首先,其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有利于实现合作式教学,尤其在案例展示中,学生代替教师展示案例,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和问题概括能力,更有利于教师从中抽离出来,更好去调控教学活动。最后,有利于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学生进行案例制作和分析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过程,同时大量积累的案例又可以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课堂设计

公共管理类课程以管理实践为知识对象,其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应用并指导于实践。因此,公共管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在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中,公共管理类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又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践课程则包括实验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毕业论文(设计)。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合公共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尤其是专业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取得好的应用效果,公共管理类课程在课堂设计时重点要做好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的工作。(一)准备阶段。在公共管理类课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应在开课时向学生说明,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在随后的一周到两周时间内,做好案例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1.介绍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方法。准备阶段主要是向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方法说明,说明的重点包括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本课堂中引入该教学方法的目的,以及这种教学方法包括的各个环节和需要注意的事宜等。2.确定案例主题范围和设计要求。根据课程重点内容,确定需要制作案例的领域范围;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既可以使用已有资料,也可以通过自己调研获取资料;明确案例制作的主要内容,说明案例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如果有比较好的案例,可以给学生演示,以提供学习和参考。3.学生分组和成立案例评估小组。一般按照每组4~5人的标准将全班进行分组,分组方式可以是教师按学号划分或学生自由组队,每个组需确定组长1名。分组之后,根据案例选题范围,让学生自由或以抽签方式,确定每组的选题和顺序。同时,由学生推荐选举成立案例评估小组,教师给出案例评估的标准,并提出公平、公正打分的要求。4.其他准备事宜。如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二)实施阶段。在公共管理类课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即案例编制、案例展示、案例讨论与案例评价来实施,并在每个环节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1.案例编制。此阶段为学生小组根据确定的选题制作案例的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选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选题范围内,小组可以和教师适时沟通来确定具体案例选题,尽量选择那些影响比较大的、新近的题目,难度适中的题目,能集中反应公共管理某些问题,具有明显争议性的题目。②学生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搜集资料。一是文献法,通过网络和各种书籍报刊搜集资料,整理编写案例;二是实地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来获取资料,整理编写案例。③要根据案例编制要求,规范制作案例,能反映案例背景、内容、讨论点、问题反思等信息,并制作PPT。2.案例展示。案例展示环节要求学生对其编制的案例进行介绍和展示,通常在每一部分的理论学习结束之后安排相关的案例展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保证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案例展示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般10~15分钟为宜。小组同学在展示时,要有适当分工和配合。在案例展示的具体内容方面,一是要展示的案例内容和信息要完整,包括案例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是要提供可供讨论的问题,一般以1~2个问题为宜,问题的设置既要与课程内容相关,也要具有开放性,有供大家讨论的空间。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控制节奏,并适时就案例相关内容提出质询。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充分讨论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负责组织和开展讨论。一是案例讨论的主持者是学生小组,根据他们事先设定的问题,主持和组织案例讨论;二是案例的讨论者是学生,主要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一般讨论时间为20分钟左右,由各小组派人汇报小组的结论,汇报要简明扼要。各小组汇报结束后,如2019年7月果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小组之间可以开展辩论,就问题的焦点展开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和调控者的角色。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既要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又要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二是注意控制讨论过程,要避免讨论跑题、跑遍,或出现过激言论。4.案例评价。案例评价是指对各小组的案例开发、案例展示、案例讨论等环节进行评价和评分。为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和案例研讨的积极性,需要调整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比例,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可以考虑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半,其中案例小组表现成绩就是平时成绩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对案例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价时,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和总结方式,而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定量评价,通过评估小组评分,加上教师评分来实现,可以考虑各占50%的权重。打分可以现场进行,由专门人员记录,案例小组分为小组成员的得分,但要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实现全员参与,避免搭便车现象。(三)总结阶段。在一门课堂引入和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以后,需要在课程结束前进行案例方法应用的总结。目的是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提高师生双方的相应能力。在总结阶段,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案例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就学生而言,需要对案例教学整个过程的准备及表现情况进行总结,不仅要总结本小组优点和不足,也要总结其他小组的好做法,还要对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一定总结和评价。就教师而言,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发现其优缺点,也要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具体教学环节、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各个方面,对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学课堂上的应用实践

公共政策学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通过向学生讲授公共政策概念、价值、系统和运行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公共政策问题界定能力,公共政策方案编制和抉择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政策评估能力,能够较好适应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要求。“在公共政策学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创设政策情景对公共政策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政策规划、政策决策和政策评估等多方面的公共政策操作性技能”。现实中大量的公共政策案例,可以很好引入公共政策学的授课过程,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公共政策理论、提升对现实问题公共政策分析能力的效果。下面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学课堂上的应用过程进行总结。(一)做好案例引入课堂前的准备。本阶段,在开课后两周内完成。公共政策学课程按照上述准备阶段的基本要求进行准备外,还要进一步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在向学生介绍案例教学方法时,要结合公共政策学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向学生说明,在本课堂中引入该教学方法的目的和价值,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可度,同时也使他们有意识在案例教学中主动将课程内容与案例内容相对接。其次,在确定案例主题范围和设计要求时,先将公共政策学的重点理论内容分为七个部分,以确定学生选题范围。一是公共政策的价值部分;二是公共政策的系统部分;三是公共政策的制定部分;四是公共政策的执行部分;五是公共政策的调整部分;六是公共政策的终结部分;七是公共政策的创新部分。然后,针对这七个方面,提出案例设计和展示的要求,即案例内容要包括政策背景、政策内容、主要观点、问题讨论和小组总结五个部分。再次,在学生分组和成立案例评估小组过程中,根据选题数量、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尽量满足每组4~5人的标准,如果特殊情况,如班级人数过少或过多,可采取一个组准备两个领域选题或多个组准备一个领域选题的方法解决。成立评估小组后,教师要制定评估表,内容包括小组案例选题情况、PPT制作情况、展示情况、分工情况、讨论情况的打分项及比例,并将打分表进行公开,让所有同学知晓评分标准。最后,建立名为“公共政策学案例研讨”的微信群,全班同学加入,并在群里明确备注自己的组别身份。(二)做好案例引入课堂中的实践操作。本过程要结合一个具体的公共政策案例来进行演示。这个案例是曾经在公共政策学课堂上由学生小组制作和演示的政策案例《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1.公共政策案例编制。该小组在编制案例时,首先面对的是选题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和与教师沟通,选择了2016年上海市新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这一政策。主要依据:一是该政策符合公共政策学课程的选题领域,尤其是公共政策价值领域,在自由和秩序的价值层面存在着一定冲突和讨论分析空间,而且属于新近的、具有争议性的选题;二是该政策在全国率先实行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禁烟范围更广,措施也更为严厉,在政策实施难度和示范性上比较突出;三是该政策涉及的问题清楚,主体范围明确,而且相应的政策文本不是很复杂,制作、分析和讨论的难度适中,比较合适作为课程分析的案例。在确定选题后,该小组主要通过中新网、上海新闻网、烟悦网等网络平台,搜集整理了相关政策文本、解读、评论等信息,并按课程案例制作要求,制作了案例文本及相应PPT。2.公共政策案例展示。该小组由五人构成,在案例展示过程中,进行了明确分工,分别负责完成介绍政策背景、政策内容、各方观点、组织讨论和小组总结五项任务。首先,小组放了一段新闻视频,内容是上海市出台了该政策,引入案例;其次,一名学生介绍2010年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来禁烟效果及存在问题,结合当前上海市城市管理背景,提出新修订该政策的必要性和价值;再次,另一学生从扩大室内禁烟范围、室外禁烟场所规定、室外吸烟点设置要求、禁烟义务和违反处罚等规定进行了介绍和解读;接着,该小组从政府执法部门、专家、烟草行业、市民等主体,介绍了部分代表对该政策的看法和观点;然后,小组提出了问题,供大家讨论和交流;最后,小组结合大家讨论情况进行了小组总结。在整个案例展示过程中,教师就其中部分内容,如出租车算不算公共交通工具,在不在禁烟范围内,提出询问,小组成员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和补充。3.公共政策案例讨论。在讨论环节,主要围绕案例小组提出的两个问题开展,这两个问题是:“你是倾向于室内全面禁烟还是允许继续在室内设置吸烟区?”和“该政策实施中可能碰到的难点是什么?”。学生首先围绕第一个问题开展了讨论,各小组长进行了汇报。有小组提出“在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区,更符合实际,也更人性化”“禁烟不能一步到位,应循序渐进”“应考虑吸烟者在公共空间吸烟的自由”等观点,支持设置吸烟区;而有小组则认为,为了更好地避免吸“二手烟”、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更好取得政策执行效果,应实行室内全面禁烟;也有小组持有中立看法,认为禁烟靠的是个人的素质水平和整体社会的“禁烟”意识,与是否允许设置吸烟区关系不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从政策制定中如何协调自由和秩序的价值冲突角度上,进行引导和解释,让政策在追求秩序过程中,更多考虑个人的合理自由诉求。同时对于禁烟问题,除了禁烟规定,还需要宣传、教育等多政策共同作用才能取到好的效果。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更多考虑到街边餐饮店、网吧包间、出租车内控烟等场所将成为政策实施的难点,提出要对重点场所和对象进行专项控制。整个讨论持续20分钟,对两个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意见交流。4.公共政策案例评价。在小组进行自我总结以后,案例评估小组开始打分,由五位负责评估的学生分别打分,然后专门人员汇总,取平均分,形成案例评估小组的最终给分。教师同时也对该案例制作、展示、讨论情况打分。这样,案例小组得分由教师打的分数与评估小组打的分数各占50%。最终,该案例按百分制,得分88分,明显高于前面小组的得分。表明整个案例操作过程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同时,教师要对该小组的表现给出评价,指出其在案例选题、准备、展示和讨论中都表现较好,尤其是在讨论中,问题设置和组织引导效果突出。但在政策实施的具体建议,PPT制作的格式规范方面还存在着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到此,案例评价结束,该小组的案例教学任务也随之结束。(三)做好课程案例引入后的总结。在公共政策学各案例小组都完成了各自案例教学任务之后,教师专门组织一节课进行全程回顾和案例教学总结。首先,教师全面回顾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对全部的案例进行汇总,归纳每个案例的主要开展情况,既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对一些案例反映出的个别突出问题进行总结。其次,各小组结合自身参与过程以及参与其他小组案例教学过程的收获和感受,进行自我总结和交流,包括对本课程未来继续开展案例教学的完善建议。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建议和意见,一方面结合课程教学,进行反馈和提出改进思路;另一方面,针对自身在其中表现做总结,明确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并提出欢迎学生课下就案例教学开展和自身教学方法改进提出意见。这样,整个公共政策学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总结完成。总之,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希望可以为其他公共管理类课程引入该案例教学方法提供启发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63.

[2]连朝毅.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创新[J].理论观察,2018(12):158-160.

[3]杨璐璐,张立君.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9):76-82.

[4]梁洁.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在《公共财政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研究版),2017(11):42-47.

[5]李小军.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96-99.

作者:张玉强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