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农村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20 04:51:00

透析农村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厌学、畏学现象仍然较为普遍。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学生阅读体验贫乏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某些认识误区。据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策略如下:融合课内外阅读,以课内带课外,加深阅读体验;利用卡片读书,深度加工课文,完善语文知识体系;撰写阅读日记,增加阅读积淀,以阅读促写作。

【关键词】阅读体验;课外阅读;读书卡片;阅读日记

一、采取的策略1、融合课内外阅读,以课内带课外,加深阅读体验。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吕叔湘先生的话道出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但要着力改进课堂教学,而且要特别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是叶圣陶语文教材归宿论的基本思想。他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文章,主要指课外读物。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融合课内外阅读,把语文教材作为范例,由教师提示引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并以课文为出发点,鼓励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文章与著作,从而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的具体做法是: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技能的训练形成的,是靠积累培养起来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以精读为例。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教师从以下角度对学生进行示范与引导:(1)查工具书,主动去获取有关字词、文学常识的知识。

(2)画线或标着重号。在重要文字下面画线或标着重号,让学生辨明重要信息,并给予标志,以增强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集中注意于重要信息,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使用不同颜色标记:先用铅笔标明自己认为需要的每个地方,再用蓝色笔在画出的重要文字下找出更重要的文字,最后用红笔标明自己认为重要的每个地方。

(3)写摘要和小标题。摘要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小标题是每段材料的中心内容的概括。研究表明,无论是摘要,还是加小标题,都能使注意专注于主要信息上,都能提高学习效果。

(4)分析:将复杂的思想分解为具体的组成部分,如分段、分层、列出结构、分析写作语言的特点等。

(5)结合课文事例从相似或相反的角度进行联想。

(6)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对它们进行提问。教育学家辛格曾说:“积极的理解包括用问题来对课文进行反应,并在随后的阅读中去寻求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在促进理解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比教师提出问题更有效。”教师的示范可在操作层面给学生以更清晰的指向,明确的任务及实践不仅有助于维持选择性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加工信息,辨别重要信息及用自己的话概述学习信息及质疑的能力。

2、推荐课外读物。叶圣陶指出:“阅读要养成习惯才实用,所以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一项教材。”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引进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确实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以《我很重要》为例,这是一篇对自我、对自我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的散文,它表达了作者毕淑敏对生命的独特的理解,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喊出:我很重要!根据这一主题,笔者选取了美国奥格?曼狄诺的《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易水寒的《看轻你自己》、《我并不重要》三篇文章印发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梳理每篇文章的思路,概述其主要内容并写写自己的感想,在课堂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业,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就“我重要吗”的问题进行讨论,课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看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并推荐学生阅读《毕淑敏散文精选》。在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下,整个过程学生参与度很高,讨论热烈。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有利于使学生的阅读变成悦读,也促进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由于课内外有联系,教师用这种方式推荐文章与书刊,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推荐课外读物,不仅让学生学有目标,读有方向,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促进知识的迁移,而且能调动学生借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学生的阅读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长期持续下去,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获得积极的阅读体验。在开展阅读活动方面,笔者组织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制订计划,确立目标。古人说,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做好阅读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学期之初,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商量,先制订班级的《学期课外阅读计划》;然后,学生在此基础上制订自己的《每周课外阅读计划》,选择适合自己读的文章、书籍,既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篇目进行阅读,也可自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不断充实自己的阅读书目,并且坚持每周完成一篇感想型、评价型或摘抄型的读书笔记。

第二步,活动引领,竞赛激励。教师在班级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打通学生的阅读渠道,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读书。在课堂上,教师将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例如“我来推荐一本书”、“精美诗文共品读”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外,按照自愿的原则,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多个读书兴趣小组,由组长负责安排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及活动的内容,各个读书小组之间定期互相介绍经验。这样,学生可以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撰写读后感。

此外,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笔者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优秀读书笔记评比”、“限时阅读竞赛”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配合学校“书香校园”活动,召开读书主题班会,介绍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读书的意义。

第三步,建立机制,灵活评价。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为发挥评价对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作用,笔者在班级中成立了阅读评价小组,由教师和各阅读小组组长担任评委,根据学生的阅读篇目,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题阅读活动或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通过投票,为每个读书小组的阅读效果评分,并按照评价结果,每学期对课外阅读成绩突出或进步大的学生及读书小组授予“课外阅读优秀奖”,在学科学分认定中给予一定的加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外,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也是一条很好的评价途径。

教师组织学生编辑自己的班刊和级刊,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以评促读的目的。

二、利用卡片读书,深度加工课文,完善语文知识体系读书卡片既有携带方便、利于记录的优点,又便于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保存和查阅,能很好地发挥信息筛选、加工、积累的作用。因此,卡片学习法曾经得到过许多学者的青睐。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就曾说过,“只要能积累两万张卡片,我们就会成为某个学科的专家。”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处理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承担贮存、检索任务的卡片已经让位于计算机,正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起来灵活方便的卡片,仍可以在信息加工方面大显身手,助学生一臂之力。

语文的学习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具有内容多而杂、缺乏系统性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积累,而现代认知心理研究表明:凡能同时运用语义和形象进行编码的陈述性知识,都比较能够牢固地保持。

教学实践表明,理解有助于记忆,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指导学生用卡片来摘记知识精华、提要读书内容,在卡片的制做过程中实现筛选笔录、理解消化、分门别类等一系列感知、思维活动,将可以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的记忆。

三、撰写阅读日记,增加阅读积淀,以阅读促写作阅读日记,是学生记录自己日常阅读过程及思维活动情况的一种写作形式。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笔者认为,通过写阅读日记这种学习形式,学生不但能积累语文知识,而且能将所阅读的内容通过感悟、运用很好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阅读日记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阅读日记可以长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兴趣容易转移,要长期做好一件事,他们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写日记就是一场道德长跑。”通过写阅读日记,学生不断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反思,给在积极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自己将课外阅读活动保持下去。第二,写阅读日记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加深理解的层次,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容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了读书日记本,引导他们在日常阅读中既欣赏故事情节,又“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的阅读日记基本都包括浓缩、精选、阐发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阅读日记的开头,学生首先要摘录自己阅读的内容,用一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阅读内容的大意和蕴含的哲理、精神。如果摘录的原文篇幅过长,教师会要求学生作适当的压缩。

这样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提纲挈领的能力,也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内容,对文本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可以在摘录的基础上精选出几句自己认为比较有意思的精华话语,然后给出简单的评论。番禺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数人的词汇都比较贫乏,作文语言苍白枯燥。针对这一点,笔者强调学生要对精选的话语写评论,从而让学生不得不仔细考虑、精心选择精华语句,避免了学生为应付教师而随意抄几句话。

3、学生要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要从某开一个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并且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人云亦云,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可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还可以分析事情发展的原因。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要用大部分篇幅围绕阅读内容来写,小部分篇幅写自己的经历,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多对文本进行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四、成效与展望

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学策略,笔者欣喜地看到,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通过调查问卷与座谈交流的形式,笔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明显提升,每天平均阅读时间在1-2小时的占72.7﹪,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对语文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有所增强。在与同层次的兄弟学校共同举行的期末联考中,笔者所在学校高中部学生的语文科成绩的大幅度提高,也印证了上述调查结果。

笔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深入研究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仍是每一位语文人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芸.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案[A].顾黄初,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C].南京出版社,1991.

[5]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魏书生.魏书生文选[M].漓江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