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德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

时间:2022-10-26 09:01:49

谈心德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

【摘要】扬州市职业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家开设“谈心屋”,开展谈心德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学校“丁老师谈心屋”开展情况的调查,谈了个人的体会,提出开展谈心德育必须坚持的原则,指出谈心德育是一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谈心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体会;原则

扬州市职业大学“丁老师谈心屋”由原学校党委副书记丁瑃教授于2005年9月创办,是全国第一家校级谈心屋,创办的初衷原本是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延伸。现已成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职院校“实践创新奖”一等奖。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为学校广大学生书写了一部为青春护航的暖心乐章。

一、谈心德育顺应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要求

班主任、辅导员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纷繁细致,实践经验表明,善于和学生沟通,与学生谈心交流是一种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好方法,也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谈心德育工作法顺应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1.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谈心德育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老师以朋友、亲人的身份去关心了解学生,学生像面对家人一样面对老师,双方以一种平等舒适的状态进行交流,使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接受教育。通过谈心,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解决困难,产生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共振,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稳定。融洽的师生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2.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发展谈心德育架设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使得班主任、辅导员成为彼此沟通的纽带。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学生及时谈心,了解问题,安抚情绪并及时反馈问题,提出学生们要求强烈的问题建议,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能及时消除重大隐患,也能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二、谈心德育在扬州市职业大学的具体实践

1.“丁老师谈心屋”创办的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思潮的不断撞击,生源素质的持续下降,导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不断加大,学生不仅有心理上的困惑,还存在就业上的迷茫、家庭困难学生生活上的困境、学业上的驻足不前。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必须去进行变革创新。“丁老师谈心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十三年来,有近万余名学生到“谈心屋”做过客,帮助近千名学生卸下心理包袱走上人生快车道,协助学工团队解决无数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有被爱情所困、有陷入传销窝点、有解决绿色通道、有理想与现实冲突、有弥合破裂家庭,等等,帮助无数学生点亮心中的灯,照亮前行的路。2.对学校“谈心德育”的调查。我们对全校2125名在校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其中大一学生占27%,大二学生占31%,大三毕业班学生占42%,95%为团员。调查对象覆盖全校所有的专业。调查结果显示,93.2%的同学了解学校“丁老师谈心屋”,67%的同学去过学校或学院谈心屋,学生普遍认为“谈心屋”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平台,好载体,帮助同学们解决很多学系、生活和心理上的烦恼,认为这样的谈心活动非常有意义。调查对象中有39%的学生曾经被辅导员或班主任找谈话,有46%的同学主动走进谈心屋寻求帮助。受谈的学生中97%的同学对谈话结果表示满意。3.学生对“谈心德育”的建议。通过调查,学生们普遍对学校的德育谈心表示欢迎,同时提出希望。希望老师们能及时反馈、帮助解决学校在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专题的谈话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针对性;希望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善于启发、激励和引导后进学生;能进一步加强爱的教育,让校园充满爱的暖流;能有更多的有涵养、有风度、受欢迎的老师,真正做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三、谈心德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体会

1.广大学生需要谈心德育。进入大学的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发展,尤其是90后、00后,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现代社交新媒体的出现让他们逐渐走出传统的社交圈,情感上出现失落。接触到谈心屋后,他们表现出强烈的亲和感,愿意走进谈心屋。谈心德育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中,彼此打开心阀,敞开心扉,在交流思想、融洽情感、增进了解中促进学生成长,化解心理障碍,寻求成功路径,引导协调发展。学生希望我们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通过谈心架设心桥,彼此换位思考,推心置腹,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谈心德育需要长效机制。成立之初“,丁老师谈心屋”是单兵作战,有丁瑃老师发起并一人实施,但面对万人高校,显然力不从心。谈心屋的实际效果显示出了谈心德育的强大魅力,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1)建立团队。在全校各学院建立“谈心屋”团队由各学院的党团书记、辅导员、纪委委员、工会委员、学生会主席、关工委老同志等5至8人组成。(2)保证时间。各学院的谈心屋每周利用固定的半天时间接待师生来访,在第一线直接解决大学生的问题,遇到疑难问题再与相关部门沟通,实行纵向互动。遇到需要深层次调适心理者,联合“心理访谈室”帮助,共同解决,实行横向互动。形成上下左右、全面互动的生动局面。(3)创新方式。从简单沟通到媒体覆盖。不仅仅是利用传统的方式与大学生个别谈心,同时还建立微信公共号、微博和QQ,构建了网络平台,全天候地接受学生咨询。(4)及时总结。对谈心德育中发现的典型案例,要进行认真总结剖析,对参与谈心的辅导员、班主任和相关学生工作者进行培训,掌握相关谈心德育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实践表明,学校建立谈心德育的长效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指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3、谈心德育需要明确主题。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开展谈心德育,就是要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通过谈心德育,帮助学生:(1)做好学业规划。学生刚刚入校,才从黑色的六月高考中走出来,全身放松。一时间,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迷失了方向。通过德育谈心,帮助学生找方法、明方向。通过案例引导、通过典型引路、通过树立标杆、通过横向对比、通过规划蓝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力,明确学习动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进一步求学深造、夯实实训技能、坚定理想信念、塑造人格魅力都是大家的不二之选。如何选择,需要引导。(2)引导如何做人。重点对学生的消费观、爱情观、社会观、人际观、心理健康观等进行引导。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面对处理学习、生活、爱情、人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再迷茫。(3)协助规划职业。通过调查,学生普遍意识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在科学性、合理性和应用性上都有欠缺。他们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大都抄袭于前人的经验或得益于家庭的指导,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通过谈心德育,帮助学生做好分析,结合社会需要、专业前景、家庭背景、个人愿望等多方的因素,引导学生做好科学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4)帮助心灵点灯。通过跟踪引导,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够有情、有义、有智慧的人;一个能够独立、自在、逍遥的人;一个能够搏爱、奉献、布施的人。成为人格的主人、品味的主人、生命的主人。成为真正心理健康的新时代大学生。4.谈心德育需要坚持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面对求助学生,在谈心中要具体到实际的学习生活,全面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公正评价学生,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明确指出问题。针对谈话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实效显著。对发现的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对出现的内部矛盾及时化解,防止矛盾激化、问题升级,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也要进一步增强谈心谈话的艺术性。(2)以诚相待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告诉老师,不愿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在谈心谈话中,要坚持做到以诚相待、推心置腹、真诚相见、坦诚交流,营造良好的谈心谈话氛围。注重谈心气氛的和谐,创设融洽和谐的谈心氛围,坚持与人为善,让谈心对象乐意交心、乐意讲真话。老师对学生的真诚,不仅仅表现在言语方面,更体现在行动上,要说到做到,承诺必须兑现。(3)平等尊重的原则。在谈心过程中,我们以亲人或朋友的姿态与学生沟通,放下身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我们面对的谈心对象,一般都是“90后”“00后”,独生子女多,家庭情况复杂。他们有想法、有个性、有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不再愿意与你交流,也不会去说真心话。另外,我们也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讲话。在谈心过程中也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包括谈话的场地,有点个人私密性和个人化空间,不要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动作、目光、表情、手势等细节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认识、领悟道理,达到理解交流的新境界。(4)情理兼备的原则。我们在开展谈心德育时需具备关注感、同理感、责任感和自信感。谈心德育仅仅以情感人还远远不够,还要以理服人,我们要做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否则非常容易因遭到学生反对或异议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处境,并会让学生反感,达不到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谈心德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只有不断创新,更好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做人的工作就是做人心的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跟学生交朋友的工作,我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丁瑃.德育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荆鑫.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工作的思考.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3]朱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谈心教育研究.新课程研究,2016,(04).

作者:李宏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