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综述

时间:2022-03-24 03:38:00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综述

【论文关键词】网络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的发展影响巨大,它在获取知识、价值观形成、能力提高、个性和思维方式形成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也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27岁,上网人数中的8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青少年已成为中国21世纪网络时代的一支不容忽视的主力军。抓住了青少年就抓住了网络的未来,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秩序,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一、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影响

1、网络有利于青少年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互联网里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且更新非常之快,为青少年查询信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很强,迫切希望知道外面的各种信息。因此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一个重要目的。现在许多青少年可以不看电视报纸,但是不能不上网,互联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目前网络上的虚拟学校越来越多,虚拟学校已经成为一种日趋流行的教育模式,网上上大学已经不再是梦想。通过互联网络了解学校的招生考试信息,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通过网络提问和交作业,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疑问。互联网成了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便捷场所。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潜能去适应它、开发它和发掘它,这不仅增强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等技术能力,而且增强了青少年人际交流和社会参与能力。

2、网络有利于青少年新的价值理念的形成。网络的发展历史就是从集中到共享和开放、从集权到平等的历史,共享、平等、效率和开放等是网络蕴涵的价值理念。首先,由于网络具有虚实两重性、平等交互性和大众化等特点,网上交往就打破了社会等级意识,这有助于青少年平等意识、共享意识的形成。其次,网络运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的简便性,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效率观念。最后,“由于网络的广阔兼容性,时空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尽收网中,这对于青少年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观念更新,增强开放意识、全球意识和多元化意识大有益处”。

3、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精神需求,促进了个性的张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青少年的发展也离不开需要的发展。网络的产生是人超越自身生存状态的体现,它不仅通过有限地“固化”人的智慧而“延伸人的体力”,而且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直接演绎人的精神世界,并且这种演绎具有无限扩张的趋势。网络在满足青少年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也是青少年喜爱上网的奥秘所在。由于网络是交互性的活动空间,在网络社会中,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在虚拟空间里,由于没有权威、没有统治,个体的自主性、自为性了选择性和创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为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创造了条件,人们在个性解放的同时也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4、网络有助于青少年能力的提高。网络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对青少年能力的增强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具体表现为:第一,提高了青少年的认识能力。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不仅提高了青少年对外部事物的感知能力,而且增强了加工处理信息和记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的学习、想象、判断和推理等能力。第二、提高了青少年的交往能力。与传统交往方式相比,网络交往的方式更新奇,形式更为多样,例如E一mail,BBS、网上论坛、腾讯QQ、在线游戏和聊天室等,这些交往方式更能促进主体的社会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域的保守性和民族的狭隘性,对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更加包容、理解,促进了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开放,他们的交往能力大大提高。最后,网络强化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青少年要想在网络交往中展示自己的存在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展示自己独特的地方。现在许多青少年已经充分意识到如果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在在网络交往中立足。

5、网络有助于青少年综合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平面的,它考虑问题的着眼点,从时间上说,是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空间上看,是与事物有直接关联的周围事物”。互联网络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球体,在这个网络球体中,每一个交往主体所面对的信息和交往对象不仅有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还有虚拟的和现实的,这就要求交往主体再不能仅仅从平面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而要从立体和网络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从而使主体逐渐养成一种立体网络式的思维方式。互联网络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征,使人们抛弃过去那种孤立和片面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

二、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负面影响

1、网络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念的错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社会道德逐步失去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制约,人们的价值选择出现多元化的倾向。网络文化中的每一个问题也是多维的,要想找到一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或者用同一个价值观念去评判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引起了青少年网民的思想混乱,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有人说:“进人交互网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进人美国文化的万花筒”。西方霸权主义奉行的民族观上的大国主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生活观上的享乐主义对我国青少年网民的影响很大。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错误的思潮面前,容易盲目吸取并受到蒙蔽,受西化时潮影响而迷失方向,价值观念发生错位。

2、网络交往的自由性引起了青少年责任的淡化。在网络空间,大众传媒正在向个体传媒发展,人们在网上自由选择和信息,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人们不必面对面直接打交道,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虚拟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时空。在这种自由的时空里,人们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和空间,以及“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的表达意见的空间,从而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里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拥有了极大的自由度,往往容易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

3、网络的非人性化容易引起青少年网民的情感冷漠。由于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是在计算机既定程序的作用下进行的,计算机程序编制的非人性化原则,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精神麻木症”,失去了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逐渐没有了是非善恶观念,也失去了自尊和羞耻心。随着网络交往的增加,现实交往的相对减少,不少网民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其最明显的症状是,上网时间失去控制,网络上的情况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许多青少年学生过分关注人机对话,淡化了个人和社会及其他人的交往,长期在网络虚拟环境里漫游旅行,失去了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能力和参与意识,就可能导致孤僻、不合群和冷漠,从而迷失了自我。

4、网络为青少年实施犯罪和青少年遭受侵害提供了机会。由于不正确的宣传和青少年富有冒险性,一些青少年效仿黑客行为,甚至挺而走险实施犯罪。同时,由于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成为某些人实施犯罪的对象,成为犯罪的牺牲品。有关青少年上当受骗、被坏人骗财骗色、被害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应对措施

1、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整合各方面资源。政府牵头建立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把禁止未成年人进人网吧提高到法律层面上来。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的手段,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坚决取缔那些无照经营、违法经营、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同时,也可将此项工作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发挥各部门的资源,将网吧问题化解到最低。同时要优化监督机制与技术,创设青少年健康“绿色生态网络”。优化监督机制,采取机构监督、人力监督技术监督的有机结合。机构监督,大力加强相应监督机构的工作力度和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人力监督,公布一批监督电话,对举报者,情况属实,给予奖励,并聘请一批社会监督员。技术监督,由于青少年本身控制力差,需要利用技术手段来确保网络的“健康”和安全。

2、重视家庭教育。目前,家庭环境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道德失范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首先,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将青少年推进网络。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网络成瘾、网络道德失范的青少年是由于家长没有给孩子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给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导火索。由于工作或事业的原因,家长常常不能抽出时间监管孩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这些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导向。家长的爱多表现在物质的慷慨,而忽视了精神、情感上的关爱。在家庭教育中,要多和孩子真诚地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使他们对电脑、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减少他们网络成瘾、网络道德失范的机率。

3、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与学校经常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将网络道德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德育课程和多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作用,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网络道德和安全教育课程,在计机专业开设《计算机伦理学》必修课和选修课,将网络道德教育纳人正常的课程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