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行业SCP范式分析

时间:2022-11-18 11:45:50

地质勘查行业SCP范式分析

摘要:全球经济下行为矿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但是矿产资源供给、地下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仍然需要地质勘查行业的技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制度、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深刻影响着地质勘查行业的市场格局。文章应用SCP范式,从行业结构、地勘单位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层面分析了行业发展情况。行业结构方面:当前我国地勘事业单位与地勘企业并存,且在职人员数量接近相等;2019年全国20%的地勘单位的地勘收入贡献了全行业的80%。人员和产业方面不断由地勘领域向工程勘察与施工领域做出调整;地勘单位深化机构改革,剥离非核心产业,严格控制经营成本。经营绩效方面:地勘单位面向不同领域的服务更加专业化,职工收入明显提高,部分区域的地勘单位已打造出特色品牌,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关键词:地质勘查行业行业结构单位行为经营绩效SCP范式

SCP范式分析(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是产业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的简称,主要分析行业或企业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的战略调整或行为变化。SCP范式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行业结构、企业行为、经营绩效三个方面。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由地勘事业单位和地勘企业共同组成,且地勘事业单位大量参与市场,具有明显的市场经营活动,在SCP范式分析中,将地勘事业单位与地勘企业作为同等的市场主体进行分析。

一、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外部冲击

(一)全球经济的衰退风险加大。2020年以来,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人群的流动受到限制,消费结构正发生重大改变,将对经济活动和经济选择造成深刻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将进入新的下行周期。全球多国都在将生产和服务链条逐渐转回国内、减少国际依赖,以促进本国的国内生产及就业。依靠公共投资和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国家未来经济可能面临大幅下降的风险,矿业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压力巨大。肺炎疫情对中国的经济造成短暂冲击,但中国基本经济面总体平稳,未来1~2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修复经济、刺激经济、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我国在刺激经济发展中,全球贸易受到抑制,国内消费短期内难有大的提升,因此将主要依靠投资,尤其是包括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公共卫生体系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未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核电、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基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供给。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的调查与规划、生态环境污染的调查与修复等热点领域的兴起,需要地勘单位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同时对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二)管理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由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国家的发展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对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绿色矿山模式,推广绿色勘查标准,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在地质勘查、矿产开发过程中,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综合治理,切实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对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带来阵痛,要求地质勘查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以进一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为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提供基本原则。《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自然资规〔2019〕7号)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迈出了重大实质性步伐。其中提出的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同一矿种的矿业权出让同级登记管理,油气勘查开采市场的开放及油气探采合一制度的实行,延长探矿权期限,财政出资勘查项目不再设置探矿权等,以及矿业权出让与用地、用海、用林、用草等审批事项相衔接等等,将深刻影响未来地质勘查行业的市场格局。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对地质勘查行业提出新的要求。自然灾害的基础性调查、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海岸带的保护、修复,尤其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勘查、综合性治理等,迫切要求地质勘查队伍发挥公益性社会服务职责,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参与机制,做到全行业、全方位有效的人员、技术、应急支撑,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二、地质勘查行业结构分析

当前并没有管理政策对从事地质勘查行业做出限定,但由于本身的特征使得地质勘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我国地勘事业单位和地勘企业共同构成了市场主体,且地勘市场收入结构符合二八定律。地质勘查行业的人员结构在不断调整变化中。(一)行业壁垒。地质勘查行业是高度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地质学是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地质勘查就是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地质情况和探明矿产资源的工作。从事地质勘查活动,不仅需要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丰富的野外实践。只有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科学认知,才能更好地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地质勘查又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只有通过以往的综合研究成果,才能指导下一步工作。因此,进入地质勘查行业,首先要经过若干年的高等教育,学习必备的地质学知识,再通过参与地质勘查项目的锻炼,才能组织团队开展独立的地质勘查工作。知识密集型、探索性的特征,决定了地质勘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由准入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在2008—2017年之间,地质勘查活动实行资质管理,依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地勘单位需要具备一定资质才能从事地质勘查活动。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了地质勘查资质审批,意味着地质勘查行业已经没有了政策准入门槛,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从事地质勘查活动,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由资质管理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地质勘查信息的公示、公开,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及建立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从而形成对地质勘查行业中各类主体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地质队伍的强弱、地质成果质量的优劣均由市场判定。(二)市场集中度。我国地质勘查市场中地勘企业与地勘事业单位共存。地勘事业单位除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外,还有全国31省(区、市)数量不等的地勘单位,主要为1999年我国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属地化的地质队伍。地勘企业包括中央地勘企业,属地化地勘单位成立的国有地勘公司,以及私营地勘企业、地勘技术服务公司、地质工程公司等。地勘事业单位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财政拨款,同时也承接地勘市场中的部分勘查项目。地勘企业既可以承担上级公司的地质勘查任务,又能参与地勘市场的竞争。地勘市场收入结构符合二八定律。2019年全国地勘单位的地勘总收入为471.58亿元,其中:前1%的单位地勘收入合计83.90亿元,占地勘总收入的17.79%;前5%的单位地勘收入合计201.11亿元,占地勘总收入的42.65%;前10%的地勘单位收入合计285.44亿元,占地勘总收入的60.53%;前20%的地勘单位收入合计380.81亿元,占地勘总收入的80.75%。(三)人员结构。1999年以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是“百局千队”“百万大军”的格局。经过20年的发展,地勘单位数量明显增多,职工数量呈减少趋势,人员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地勘单位职工总数78.5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1.43万,离退休人员37.07万。在职人员中:地质勘查人员16.42万,占比39.63%;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7.46万,占比18.01%;矿产开发人员1.61万,占比3.89%;其他人员15.94万,占比38.47%。在地质勘查人员中,技术人员13.72万,占比83.56%,其中:高级技术人员4.12万,中级技术人员6.42万。从单位性质看,地勘事业单位与地勘企业的在职人员数量接近相等,分别为20.81万和20.62万;地勘人员数量差别较大,分别为10.25万和6.17万。地勘企业的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为4.71万,比地勘事业单位多出1.96万。

三、地勘单位的行为

矿产勘查发展动力不足,地勘单位积极转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更加注重成本控制,通过剥离非核心产业、机构改革等方式适应形势变化。(一)产业多元化。2003—2012年,地勘单位的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矿产勘查领域,国家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在矿业市场活跃的刺激下社会资金进入地质勘查行业,从而形成了地质勘查领域的“黄金十年”。2013年以来,以地质找矿为目的的勘查资金投入逐渐减少,为适应市场变化,地勘单位加大了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勘察与施工领域的发展。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的总收入中:工程勘察与施工收入在2012年首次超过地质勘查收入,之后差距逐渐加大,2019年前者已经约为后者的2.5倍。在矿产勘查市场逐步趋冷的背景下,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民生地质、生态地质等地质工作广泛开展,虽然其技术手段单一、项目周期短,但也有效弥补了地质找矿力度减弱给地勘行业发展带来的不足。当前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大力参与并主导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调查与开发、城市地面沉降的监测、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二)成本控制。地勘单位在开展矿产勘查项目时,人员费用是其最主要的成本,其他支出相对较低,单位的总体利润率高,对成本控制并不过于重视。但是在地勘单位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周期内,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勘察与施工项目,其成本除人员费用外,还有材料费用、仪器设备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普遍较高。地勘单位的利润减少,必然要求其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从而促进地勘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向精细化、信息化方向调整。其他方面主要是减少用工成本、“三供一业”的社会化管理等。地勘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极大减轻了单位的负担;财政补助的提高,也有利于地勘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公益职能。据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统计数据:全国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费用长期高于地质勘查收入,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已由2012年相差282亿元减少到2019年的相差9亿元。(三)机构改革。地勘事业单位在分类改革中,不断剥离与地勘活动无关的酒店、医院、房地产、商品贸易、机械制造等产业,地勘主业逐步回归。地勘企业主要在战略投资、多元化产业发展、项目投标、生产融资、人力资源调动等方面加大调整力度。地勘单位通过机构改革,不断平衡地勘市场关系,调整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方向: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及地勘市场变化,陕西省省地矿局、西北有色地勘局、煤田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等事业单位自2008年起逐步转制为企业,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辽宁省地矿局、东北煤田地质局、有色局、核工业局、冶金地质局等事业单位在2016年集体转制为企业;2019年湖南省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有色地勘局、煤田地质局合并,组建湖南省地质院,通过力量整合、提质增效,带动地质勘查行业发展;2020年黑龙江省整合地勘力量,组建自然资源调查院,旨在为自然资源管理、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矿业经济提供地勘技术支撑。

四、地质勘查行业经营绩效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又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最大效益。(一)地勘市场更加有序、活跃。基础地质调查与评价、地学科学研究工作由地质调查单位主导。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72.11亿元中,中央财政63.19亿元,占总量的36.7%,该部分资金项目主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开展各类调查项目,各省的地质调查机构有一定程度的参与。除基础地质调查外,中央财政资金还主要用于基础的地球科学研究工作,包括成矿规律、深部钻探、天然气水合物试验等。基础地质勘查工作为创新地球科学理论、圈定找矿靶区、降低勘探风险做出了巨大贡献。矿产勘查面向更多的社会投资主体。我国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已经全面放开,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资产的私营企业、外资机构等均可进入油气上游市场,彻底打破了国有企业垄断状态。油气探采合一制度的实施,也有助于各投资主体顺利进入开发生产阶段,及时回收成本。财政出资的勘查项目,不再设置探矿权,能够有效减少公共部门对地勘市场的干预,从而有效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更加有效支撑于地灾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的评估与治理工程,主要运用的是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手段。开展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有效解决了饮水困难群众难题,服务于城市基础建设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需要评估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危险性,需要分析构造断裂带、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监测对公路、房屋的影响,地下空间开发中需要对基岩进行地质勘查等。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过程中,地质勘查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在大自然中探寻矿产资源,当前还包括了开发和保护人类生活的城市空间资源。(二)人员工资收入大幅提高。2019年全国地勘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工资9.64万元,同比增加11.06%。相比于2010年的人均工资,地质勘查行业人员工资在十年期间实现了翻番。2010年以来,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19年的反弹主要原因在于增加了从事地灾防治单位的统计数据。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已连续7年下滑,地勘单位为降低成本费用在不断地控制人员规模,对新进人员的学历、专业技能等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地勘技术人员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近年来,地勘单位开展大量的工程施工项目,地勘单位积极引入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才,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等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通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提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影响力。(三)地勘专业品牌逐步凸显。地质勘查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参与竞争的各地勘单位存在高山、平地、洼地的市场格局,占据高山位置的品牌能够创造市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走向,掌握市场谈判主动权,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明显较强。地质勘查行业的队伍建设,需要高山战略。2012年,原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176家模范地勘单位;2013年,中国矿业联合会评选出“百强地质队”,2020年推出115家地质勘查信用信息红名单。不同区域地勘单位具备不同的品牌特征,北京、上海开展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天津开发华北的地热资源,江苏开展矿地融合发展,等等。在地勘市场中,信誉度高,技术力量强的地勘单位,已形成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中的先锋队伍,引领其他地勘单位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开辟新的领域,赢得更大效益。

五、结语

本文运用SCP范式分析,研究了在当前经济形势和管理政策的外部冲击下的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情况。分析行业壁垒、市场集中度、人员组成等地质勘查行业结构特征变化,并通过行业结构的变化研究地质勘查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构改革成本控制等行为,从而提升地质勘查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加行业经营效益。在面对未来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时,地质勘查行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地质勘查成果质量不高,产业发展不够稳定,境外地质勘查不足等。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克服当下深层次的困难,深入调整发展战略,提升技术水平,以取得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唐咸正.可持续发展与地质工作需求[J].地质通报,2003(Z1)

[2]施俊法,齐亚彬,唐金荣,金玺.关于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5(1)

[3]自然资源部.2019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情况通报[R].2020

[4]黄贤营,王春芳.我国地质勘查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6)

[5]杨建锋.地勘业务继续深度调整[N].中国矿业报,2020.3.6(001)

[6]袁静.论地勘单位成本项目管理[J].现代商业,2011(6)

[7]杨振华.地勘单位推进全面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措施———以山东地矿局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7)

作者:黄贤营 王春芳 单位: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