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安全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时间:2022-11-02 05:14:50

产品安全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摘要]产品安全工程是我校创设的一门特色专业选修课,拓宽了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方向建设领域。针对产品安全领域,我国研究相对较少,尚无同类教材的出版与发行。因此,以该方向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科研实践进课堂”教学模式的驱动下开展探索实践,从课堂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及课程考核改革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产品安全;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除去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人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需求。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产品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求的必需品。然而近年来,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有损消费者的正当利益,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潜在的威胁,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欧美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对产品质量的研究以及严格把控,实施产品召回制度,通过立法加强对消费品的监督管理,且有数据表明,美国与使用消费品有关的死亡与伤害的比率呈下降趋势。而我国产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因此,针对产品召回及安全领域开展研究很有必要。然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枯燥无味,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气氛沉闷,教师的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更不用说在教学中使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因此,在产品安全工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打破以往照本宣科的呆板教学方式,这对于提升学生自主求知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动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产品安全涉及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我国相关方面的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涉及的产品范围有限。依据我国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一种产品只有在造成伤害之后才会展开缺陷调查。对于有质量问题或者不合格的缺陷产品,国内主要还是依据部分厂家的主动报告以及消费者的投诉信息,进而对产品展开缺陷调查与评估,采用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降低缺陷产品带来的危害。但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批量生产出现的缺陷产品所导致大量消费者人身、财产受损害的现象,行政机关如何加强管理和惩戒,推动公司出台补救措施,从而弥补产品缺陷、减少伤害仍显乏力。作为一个研究方向,产品安全工程急需新鲜血液的加入。以创新的形式教授产品安全工程课程,可以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及质量,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培养后备力量,这对我国产品安全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推动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是研究型教学的内在要求

高校的教学大多是采取将理论、公式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方式,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本科生的课堂,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成长的平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为以后投身科研或者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门以研究型教学为主的课程,产品安全工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科学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进科研与课堂相融合,组织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参与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力,切实完成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此外,该种授课方式可以使一些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摆脱先入为主的定性思维限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推动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是发现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

产品安全工程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急需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加入,以拓展产品安全的研究范围并加快其研究进程。对于高校来说,发现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革新精神的目的,而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威廉•贝弗里奇曾经指出:“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假定他迟早会懂得怎样最好地进行研究,但如果完全靠自己摸索,到他学会这种方法时,他最富有创造力的年华或许已经逝去。”因此,在产品安全工程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不仅可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研究方法与手段,为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准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缩短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时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另外,在产品安全工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纪录片、视频动画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投入,能自主地将产品安全工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成果相结合,可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双赢。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对高质量科技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如何将科研理念、科研成果以及本领域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应用,与课堂教学结合到一起,是一项困扰教育工作者许久的难题。在产品安全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数据、视频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以往枯燥的课堂填鸭式教学,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产品安全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这对于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活跃性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以下将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较好影响的实例进行介绍。

(一)典型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将科研与课堂紧密融合的最直接的方式。作为互助式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参与度与主动性,培养具有较强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还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产品安全工程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其开课时,学生已具备较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可针对产品安全工程的特点,分别在汽车产品、儿童用品、电子电器产品、轻纺类产品及化妆品等方面选取典型案例,结合产品的生产与召回过程,着重讲解如何根据产品的类型进行产品缺陷→危险→事故→人身伤害的风险传递路径分析,并分别从直接伤害与间接伤害两方面对产品进行风险评估,让学生了解不同风险评估的程序与分析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例如,在学习化妆品的风险评估章节时,可选取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美白防晒类产品进行案例分析,这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根据相应的反馈可以看出,采用典型案例介绍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极其高涨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专题讨论教学模式

课堂中只有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上演“独角戏”的教学模式通常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教师应当改变这种刻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及课堂参与程度。产品安全工程的主要内容可分成五大模块,即产品与产品风险、产品缺陷与召回、产品直接伤害的风险评估、产品间接伤害的风险评估以及典型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本课程在课堂教学时将理论之外的模块分别设置专题,事先给出典型的案例分析,然后将学生分成五组,分别从汽车产品、电子电器产品、儿童用品、纺织品及化妆品五个方面进行专题讨论,选取典型召回案例进行风险传递路径分析和风险评估。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最后以交流汇报的方式由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有关内容,并组织课堂讨论及学生互评,教师只进行课堂秩序管理和内容的适当补充,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从组织形式上看,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敏感度、创新意识及合作意识。另外,在专题讨论评分环节,由小组负责人根据小组成员实际贡献大小给出建议评价分数,再结合学生互评的成绩作为该环节的最终成绩。专题讨论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等缺点,通过增加学生间共同探讨和交流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性很有意义。

(三)现场参观教学模式

现场参观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它直观,具有参与性强、互动性强、多元性强等诸多特点。其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参与性,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产品安全工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加对合作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参观课程,分别让学生参观消费品召回实验室和汽车召回实验室,观看部分产品缺陷判定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产品召回领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地观摩缺陷判定实验仪器,并亲自动手操作某些实验仪器,这加深了学生对产品安全的认知能力。现场参观教学氛围较为宽松,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之后,要求学生任选一类产品,结合现场参观情况从人机安全等角度提出如何避免“不合理风险”,撰写参观调研报告,以此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场参观教学模式通过其直观性,将实际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真正感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三、教材建设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进步,市场上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的构造也越来越复杂。同时,由于设计和生产制造失误造成的“缺陷产品”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也在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0~80万人死于各种伤害,占死亡总数的11%,居死亡原因第五位。据估计,每年将有超过2000万受伤患者需要紧急治疗和住院治疗。产品安全形势严峻,针对该方向展开研究也是迫在眉睫。课程组教师引入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产品安全、缺陷风险评估,产品的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模式以及产品召回案例分析等方面,编写国内产品安全领域本科生培养的第一部系统性的教材《产品安全工程》,填补了国内产品安全领域的教材空白,为推动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作为教学的收官环节,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课程通常以“标准化”试题进行考核,考核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评价,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仍旧停留在“应试型”教育阶段,不但有碍于学生创新型意识的培养,还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及应用能力。专业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因此,在课程考核阶段应当将学生的创造力及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的指标,真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体现。在考核时不仅应着眼于考核学生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广度,还应注重衡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产品安全工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在课程考核中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测试、撰写参观调研报告以及结课小论文等,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种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其专业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能达到以考促学、以研促学、提高培养质量的目标。同时,评价方式也以学生初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敢于质疑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立足于产品安全工程领域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这一优秀的教育资源,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进行教学改革,致力于将科研实践的成果带入课堂。这既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又在教材建设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增加学生参与度,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造就高素质、创新型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国忠.产品安全与风险评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郝喜海,肖颖喆,张昌凡.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38-40.

[3]杨晓波.浅析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监管主体及其权责[J].法学杂志,2012(9):146-150.

[4]刘京丽.关于高校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93-94.

[5]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

[6]贺香红,曹鑫,关明云,等.“科研成果进课堂”驱动创设特色专业选修课程[J].广州化工,2016(14):231-232.

[7]李群霞,王璇.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8):157-158.

作者:欧盛南 张培培 黄国忠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