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论文

时间:2022-10-20 04:19:30

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论文

1模型方程的分析与结论

首先以1981—2011年间的M和H做回归并写出回归方程看两组数据整体的拟合度以及反映相关性的系数是否明显,然后再按照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宏观经济发展轨迹分别做分阶段回归并分析其结果。回归方程及相关参数的系数显著性检验值如表2所示。从上述方程及输出结果来看:反映拟合度的R^2以及修正的R^2与反映整体线性相关关系的F值都相当低。因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M与H相关性极不显著,甚至可以说几乎不相关。即中国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支状况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并不相关。但从M与H参数前系数符号为负号可知,汇率升值将使贸易顺差减小,即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这与汇率理论和实际经验也相符。

2关于结论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收支除个别年份少量逆差外,大部分年份都实现了顺差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不少人认为这主要是人民币低估造成的结果。但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国贸易收支状况与人民币汇率并不显著相关。那么也就是说单纯的人民币升值难以改善中国对美国贸易失衡状况。从根本上讲,美国对其他国家经常账户的巨额贸易逆差是当今国际金融制度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必然要求[2]。美元仍然是全世界的储备货币,几乎所有国家都需要美元作为最后清算手段。因此,各个国家客观上都需要不断增加美元供应。储备美元就意味着多卖少买或贸易顺差,要不就是向美国或他国借储备货币,但最终还是靠贸易顺差来偿还。也就是说,这种贸易结算体系本身决定了美国等储备货币发行国必然经常账户贸易收支逆差,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常账户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一种国际经济制度问题。转型经济体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因此,其经济增长模式一般都属于投资驱动型,并由此导致收入分配的结构性问题[3]。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储蓄始终大于投资,国内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国际需求自然成为国内生产过剩的对冲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最终是由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决定,与汇率无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了全球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趋势[4]。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承接了全部或大部分的国际产业转移。而这也客观上加重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综上所述,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主要是由当前国际经济制度、货币传导机制以及全球产业转移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与人民币低估并无直接相关关系,因而单纯强调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常项目下的国际收支顺差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失衡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国经济开放和转型的步骤划分为四个阶段[1]分别做数据分析,第一阶段(计划汇率制):1981—1990年;第二阶段(管理浮动汇率制):1991—1994年;第三阶段(单一有管理浮动汇率制):1995—2005年;第四阶段(弹性单一汇率制):2005—2011年。

作者:焦永香王宇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