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7篇

时间:2022-06-20 09:27:34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7篇

第一篇: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议,旨在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综合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两大基础学科的教学内容,是高等院校化工、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大一新生进入到大学后首先需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科学探究能力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因此,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无机与分析化学中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认知,还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为化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科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针对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议。

一、传统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采用“老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给学生提供的自我发挥和自我提高能力的机会较少;同时传统的课堂中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一些烦琐的验证与说明等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3]。2.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采用的是化工、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等专业通用的一本教科书,这些班级上课的内容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专业不同而进行区分。并且,实验课的内容学生通过教材、文献与网络等渠道就可以收集到较成熟的实验方案,学生照本宣科,不用思考地重复实验即可,这样导致部分学生容易对实验失去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能力得不到提高。3.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娴熟。目前大部分教师尤其年龄较大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实验课之前仅用简单的文字与公式做板书,缺少必要的动画设置,导致实验课教学由主动变成被动,教师形成了照着书本念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毫无生机,这种模式难以达到让学生完全接受的效果。4.实验课的考核标准不合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标准不合理,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往往只是通过最后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结果给出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往往给了一部分学生可乘之机,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数据而伪造数据,甚至同学之间相互抄袭,从而使教师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针对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验操作技巧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实验等难点,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创新。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首先,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一些基本的操作实验适当压缩与调整,将基本的操作实验、无机制备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的三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设计符合各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的宗旨是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出设计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从方案的提出到试剂的准备再到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进行思考、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2.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为了避免学生被动式参与实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过程,实验所需要的溶液和仪器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行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对实验的整个流程有比较清晰的认知,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的效率。并且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过程,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实验的顺利开展。3.建立科学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实验课的考核作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往的实验成绩考核中,教师最看重的是学生最后交到教师手上的实验报告,而忽略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与纪律。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更科学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应该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期末考试的成绩和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与纪律以及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而考试成绩主要是口试、操作及实验结果。期末实验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对常规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的操作环节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操作,教师则在旁边参照考试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考试的评分标准主要涉及到容量瓶、移液管等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台面的卫生。这种科学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实验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现代教学借助视频软件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能够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融为一体,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5]。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对仪器的操作具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例如,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等的使用,这些操作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难以保证学生的认知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准备课件时,上网收集相关的教学图片、背景、动画、声音等,课前将这些展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与结果,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还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而对于设计性的探究实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查阅,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突出重点,提示难点,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总结。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认真对待教学,严于律己。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勤于观察与指导,严格要求学生,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操作,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必须将实验台面收拾整洁,教师签字确认后方能离开实验室,如果实验数据有误或者实验未成功,须要求学生重做。教师评阅实验报告时,必须严格遵循考核制度,认真评阅每一份实验报告。

三、结语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作为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实验教学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等,使教学效果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培养出具有更好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许晓璐,叶孝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探讨[J].贵阳学院学报,2012,7(3):53-56.

[2]李丽,刘庆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探索[J].安徽化工,2016,42(2):101-102.

[3]陈冬梅.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J].云南化工,2017,44(9):124-125.

[4]张艳萍,张立庆,俞远志.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1):72-76.

[5]李利华,郭豫梅,夏冬辉,等.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山东化工,2016,45(2):112-113.

作者:吴燕 陈锦杨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第二篇: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探索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实验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探讨了实验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包括引导学生设计和验证实验方案;挖掘与开发实验的探究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动手的训练等。

关键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内容,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算得上是化学中最具有丰富内涵的部分,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之一[2]。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除了设置“观察与思考”的同时,还增加了“活动与探究”,这无疑为化学实验教学拓展了空间。但从教材总体安排上来看,实验内容设计仍存在着模式单一的缺陷,导致学生对待实验课不重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合,是一线化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实验教学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3]。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过程,真正成为实验的设计者、实施者,使他们在实验中对现象有所察,对操作有所动,对结论有所思,对“异常”有所议,这样才能激发求知欲,使其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和提高实验能力。(二)探究性原则。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教师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新知识,进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做到透过实验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而且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验能力和提升其科学素养的目标。(三)开放性原则。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方式、内容、途径比较单一,缺陷大,很难使学生处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改变学习的地点和内容,为学生创设和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积极引导他们去关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四)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4]。教师要发挥实验的优势,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一些新颖、生动、形象的趣味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新奇和丰富的内涵,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五)过程性原则。宋心琦教授曾指出:“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变成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5]。因此,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学生才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对知识的直接感受,并从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六)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在探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安全、环保、成功率等。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实验方案并规范操作。对有些不安全系数较大的实验也可适当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确保此类实验照常发挥着教学功能,但不可为了安全而将其摒弃处理,影响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有利于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一)引导学生设计和验证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保障实验成败的前期规划。如在SO42-检验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自主设计一套检验“某盐溶液是否含有SO42-”的实验方案,此时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构思,很快设计出七八种实验方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优劣,结果有很多学生对如下两个方案合理性持相反意见。足量稀硝酸足量硝酸钡溶液①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足量硝酸钡溶液足量稀硝酸②试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紧接着笔者让持这两种方案的同学改用Na2SO3溶液代替试液动手实验验证上述方案,结果“真相大白”,使他们注意到SO32-对SO42-鉴定有干扰作用。可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不宜过早地下结论,而应通过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育他们大胆设计的热情。当然,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需要过程,教师要注意经常给予引导和训练。(二)挖掘与开发实验的探究性,开展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6]。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实验课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活动发现规律,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化学核心素养。结合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和内容,挖掘与开发实验探究2018年4月性的方向主要有:①实验中“异常”问题的探究;②实验操作步骤的探究;③实验的安全性探究;④反应机理(历程)的探究;⑤实验失败原因的探究;⑥反应产物的探究;⑦实验装置改进的探究;⑧实验的简约性与微型性探究等[7]。总之,教师要综合考虑相关的因素,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内容,让学生经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三)拓展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拓展实验教学的“时空”,积极为学生动手实验“搭桥铺路”,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1.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现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内容多,可结合教学实际将某些实验改为随堂实验或师生合作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实验的育人功能自然得以落实。如盐类水解教学时把课本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由学生动手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Na2CO3、Al2(SO4)3、NaCl等溶液的酸碱性。这样,在保证学生有动手实践机会的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出盐类水解的规律,让学生对化学规律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2.开放实验室,组织实验活动。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实验活动,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实验室内进行课外实验,可以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提供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广阔天地。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平时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或有疑惑的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药品,继续动手实验重新探究。如探究淀粉的水解产物时,某兴趣小组的学生直接取用水解后的混合液与Cu(OH)2固体反应,结果发现溶液显蓝色且有极少量的黑色固体出现,却没观察到红色固体生成,后经小组学生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并重新实验,最终得出实验的成败原因和关键的实验条件。3.布置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实验教学向课外延伸的一种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代用仪器进行简易的实验。如夏天饮料苏打水或汽水的配制、分子模型的制作、铁锅底部油垢去除效果的对比研究和自来水的净化处理等。可见,家庭小实验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养成其自觉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习惯是有益处的。(四)挖掘素材,增设定量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处理实验信息”。但在附录3“学生必做实验索引”中只找到2个定量实验素材,且从教学进度安排上分析,实验教学时间跨度大,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在高一,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在高二。学生很难进行可持续、系统的定量实验的技能训练,如实验数据记录、计算和误差分析等。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素材,适当增设定量实验,引导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来认识实验问题,逐步领会“量变到质变”的化学学科思想。如教师在进行对pH的教学时,可增加Na2CO3与盐酸反应时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及成分的分析实验等。(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模式[8]。因此,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如微课课件、动画课件、网络媒体资源等,把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楚地呈现给学生,最大化地实现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利用网络资源播放一些反应复杂或反应时间长或易燃易爆的实验,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具体地对实验进行观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只是辅助实验教学的一种方式,不可千篇一律都用多媒体代替实验的演示,而应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三、实验教学需要完善的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视域下,实验教学是否有效地进行,离不开完善的评价体系。目前,由于实验教学评价只以学生实验笔试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围绕这一标准,采取“纸上谈兵”做作法,以“背”实验、“练”实验题为途径来获取高分和良好评价,这明显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扼杀其个性特长。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了化学实验教学评价量化统计表(如表1所示),以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实,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孙奇文.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J].化学教育,2016,37(5):67-72.

[3]朱秀斌.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J].基础教育参考,2014(12):55-56.

[4]陈时见.课堂学习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63.

[5]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01,22(3):36-38.

[6]邱福明.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0(2):25-26.

[7]秦光献,李德前.例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科学性和简约性[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5):58-61.

[8]刘曦葳.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7):4.

作者:黄亚武 高新建 单位:漳州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校化学实验项目多元化研究

摘要: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由于受重视程度不高、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较单一等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了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需求,在扎实开展基础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实验项目多元化发展值得思考。结合一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情况与工作实践,对目前一些多元化实验项目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多元化实验项目的开展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综合能力;实验项目;多元化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理工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尤其是不可或缺的。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既承担着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传统作用,又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探索能力有重要作用。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内容也要逐渐更新[1-3]。

1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较多基础化学教学体系中,实验课程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作用,受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不够深入,教师和学生的探索兴趣不大[4]。传统化学实验项目多年基本变动不大,实验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陈旧、枯燥、生硬,学生对实验课程缺乏重视,兴趣不浓,所以会出现实验预习基本照书或资料抄,对于实验原理、仪器原理和操作及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缺乏主动性思考。实验过程中自然就容易出现学生照着书本或板书一步一步地机械操作,缺乏深入思考及分析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实验报告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甚至可能抄报告,实验课后收获不大。于是可能出现实验结果人人一样、年年一样,做完了一个实验过不了多久就对做过的实验基本没有印象的状况[5-6]。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分离,可能出现实验教学内容部分会重复,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的化学思维及实验能力[7]。传统实验教学方式采取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原理及内容缺乏深入思考,也就不能完全达到最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效果。

2高校化学实验项目多元化的思考

针对以上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观实践能力及创新综合能力,高校化学实验项目趋于多元化发展,以利于使实验教学主动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目前,各大高校开设有开放实验项目、综合实验项目、科技创新实验项目、实验自制项目等,均对传统实验教学效果起到了较明显的提高作用[2-3,8-10]。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及兴趣选择参与不同的实验项目,实验技术人员、教师在这些多元化的实验项目开展过程中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应用性。根据文献总结及我校开展的实验项目情况,目前主要开展的一些多元化项目有以下几种类型。2.1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实验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开放,即实验时间的开放、实验内容的开放和实验对象的开放[5]。开放实验项目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8-9]。开放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有多种,比如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实验室设备及其它条件,拟提出开放实验项目类别名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基础选择参与;教师可在自己科研课题及实验室基本条件基础上提出可对学生开放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实验室的开放能力,组织实验教学人员拟定开放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实验项目等。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时间较为灵活,根据项目内容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组建实验装置与设备,完成实验内容,期间可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较为独立地展开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并能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内容、现象的理解[11]。2.2综合实验项目。针对传统实验项目单一、枯燥、长期不变的缺点,新增一些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很有必要。传统化学实验项目基本将无机、分析、有机、物化实验机械分离,而综合化学实验则可以考虑综合各大化学的内容与实验手段,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验能力的目的[12]。实验项目尽量选取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大家关注的一些案例,这样学生的实验兴趣自然就大大提高;学生预习的时候带着问题,实验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实验后印象也会更深刻,实验报告中自己思考总结的内容更多。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具备相应的实验教学水平及实验条件,在化学类实验的综合基础上还可以开展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实验,比如与材料、生物、物理、地理、环境等学科的综合实验[13-14]。相对于各类别化学实验的综合而言,化学类实验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实验,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的要求均会更高一些。2.3科技创新实验项目。科技创新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让有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到部分科研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托自己的科研项目、实验室条件等开设出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本科学生的科技创新实验项目。在科技创新实验中,对本科生的管理模式趋近于研究生管理,从查阅文献、进行实验、分析检测都让学生参与,并且有教师或课题组研究生进行指导。通过科技创新实验的有效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均能有所提高。2.4实验自制项目实验自制项目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开设,有相关兴趣和实验仪器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参与立项,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目前,实验室仪器趋于自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学生使用过某些仪器后几乎是快速使用,得到测试结果;对测试原理、仪器构造等缺乏思考,实验后遗忘较快,动手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通过仪器自制实验项目的参与,能够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仪器构造、分析原理及功能特性等方面的问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仪器进行相关分析,对于今后参加相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上四种类型的实验项目不是完全分离的,有的是相互渗透的,在不同高校开设的名目也可能不同。每种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对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和提升都较高。开设多元化的实验项目应关注的问题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开设多元化的实验项目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但也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总结有如下几点:(1)首先,不能因为实验改革而忽视基础实验的开展,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基础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综合实验能力。(2)实验项目的选择、难度要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设定;实验内容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现有实验条件,如实验室空间、实验设备条件等。(3)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可选取贴近生产或生活的较为实用的以及结合时事热点、前沿的实验项目[15]。(4)多元化实验项目的设计还要遵循绿色化实验原则,尽量少使用毒性较大的药品,少产生或不产生对环境有危害的产物,要注意污染物的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6]。(5)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与传统实验项目也有区别,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但也要参与指导;怎样恰当适时地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实验能力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17]。(6)实验项目的多元化会增加药品管理、仪器管理的问题,多元化实验项目涉及的药品种类多、实验室多、仪器设备多,并且会有交叉情况,要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这个问题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多元化实验项目相比传统实验项目未知性要更强,实验中的安全隐患会更大,实验的安全责任问题需要落实,加强对学生实验安全教育与管理,让学生懂得避免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会应急处理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7)多元化实验项目的学生成绩考核应根据实验项目具体内容来拟定公平、合理、能够反映学生实验真实水平的考核方案。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也不像传统实验项目那样容易界定和计算,这也是开设多元化实验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3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实践能力、创新综合能力,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趋于多元化发展,在开展多元化实验项目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一些问题,如实验项目开设对象、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实验室管理、药品管理与回收、安全管理、学生成绩考核、教师工作量考核等。

作者:龙恩艳 罗文强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第四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1大学化学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大学化学实验由原来的18学时提高到48学时,通过学时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学生动手做实验能力的重视性,原有的考核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改革后的大学化学实验考核,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优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考核体系[1-3]。

2目前大学化学实验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体系,所以对大学化学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学院通过与学生座谈的形式,听取了学生对实验考核的意见及建议,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考核形式过于单一。只有期末成绩,不像理论课程除了期末成绩还包括平时成绩[4]。针对实验课程,如果只有期末成绩没有平时成绩的话,就不能引起学生重视实验预习的重要性,不能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学生实验成绩得取得基本取决于最后上交的实验报告,有部分同学实验没有认真操作,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从而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但是如果老师只通过实验报告给成绩的话,这样的同学也同样会得到高分。2.2考核缺少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首先理论教学在考试前教师会公布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大家可以掌握自己及他人的成绩分布,及时调整学习的态度。另外,根据自己平时成绩的具体情况,也会促进期末复习的努力程度。但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成绩只有到最后成绩公布的时候学生才知道,个别同学甚至影响考研或者调整专业,而且不能起到一个督促他们重视实验课程这样一个目的。2.3考核标准千篇一律。实验内容改革前,不论是溶解、沉淀、过滤、抽滤、蒸发浓缩、结晶、烘干、溶液配制、移液管、滴定管等基本操作;或者酸碱溶液的配置及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滴定操作练习,考核标准都一样;但是改革后由于学时的增加而新增的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大型仪器的使用,这些大型仪器通常都是演示性实验,学生不可能每个人一台仪器或者每人做一次大型仪器的使用,所以传统的考核标准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需要另建一套平时成绩考核方法[5]。

3大学化学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

3.1考核形式多样性。考核形式增加平时成绩,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从而在进实验室之前不仅仅写完预习报告还要了解具体实验步骤,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老师讲解之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直到全部搞懂之后开始动手实验。这样避免因为对实验的不熟悉而导致实验失败、操作失误或者速度过慢等问题。改革后具体实验考核方法如下: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100分)*50%+期末成绩(100分)*50%平时成绩[6]:1.实验预习报告(20分),做实验前实验预习报告完整,预习报告不完整的扣1~20分。没有做实验预习报告的学生,不能参加本次实验课,该次考核成绩为0分计。2.实验操作(40分),(1)能正确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随机进行);(2)实验操作规范;(3)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分析并解决;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4)实验操作错误导致实验失败或仪器损坏或试验误差过大;以上实验操作有问题的酌情扣10~40分。3.期中考试(40分),随机抽取下列滴定操作中的一个:①酸碱溶液的标定、②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②碘量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④水的硬度测定。具体考察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是否符合准确,滴定操作是否规范,终点的判断是否合理,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当场打分。期末成绩:(1)数据记录(1分),实验结果或者实验现象如实记录;数据有效数字位数准确,相关物理量的单位记录正确;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并合理分析;有问题扣0.25~1分;(2)数据处理、分析、思考题(4分),数据处理完整且正确;计算过程要正确;课后思考题回答正确;数据处理缺少或错误扣0.25~2分;思考题回答错误或不答扣0.25~2分;(3)抄袭他人数据或实验结果,本实验记作0分,因需要必须共享数据除外。(4)单个实验操作满分5分,共二十个实验,共计100分对应期末成绩。3.2考核公开、公平、公正。在学生做实验前,将大学化学实验考核标准发到学生手里,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考核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平时成绩,一个期末成绩。每个实验老师会根据考核标准对应给每个实验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打分,下一次公布前一个实验的得分情况。如果有疑问可以和老师沟通,这样对成绩有要求的学生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3.3考核标准根据实验性质调整大型仪器操作的实验考核标准中平时成绩中的实验操作(40分)可以替换成教师提问(例如:大型仪器的工作原理、具体操作规则以及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根据学生回答准确与否,判断学生预习的效果,进而为学生打分。

4结论

为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大学化学实验成绩考核制度的改革,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价的方法,从而保证实验考核客观、合理。改革后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考核制度需要教师在每一次实验都认真、细致、准确记录学生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具体完成情况。考核制度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7],真正重视实验课程中的每个环节,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伟文,朱能武,施召才,等.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考核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3):182-185.

[2]刘天宝,彭艳芬,刘廷国,等.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法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5,42(310):170-171.

[3]严小平.物理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44(6):146-148.

[4]程金林,吴斌,靳晓枝,等.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76-78.

[5]孟庆祥.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4:23-25.

[6]高冬梅,洪波,张民生.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18(3):100-102.

[7]马晓伟,张洁,刘平,等.改革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J].广东化工,2016,43(323):261-262.

作者:张丽 公维民 刘丽波 曹宾霞 张晓星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第五篇:无机化学实验改革探索与实践

1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实验预习效果较差。无机化学实验是针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提前进行实验预习对于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在正式讲解实验之前,教师通常会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基本概念等。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通常只有少数的几个学生能回答出来,有时还解释的还不太完整,有的学生甚至看着实验教材书都找不到答案。所以,让学生提前进行实验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并带到实验室让指导老师进行批改,对于无机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1.2实验教学方法陈旧。传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先讲后做”是实验教学中传统又典型的教学模式[2]。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逐一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照方抓药”按实验书取用试剂,获得实验事实,填充实验报告,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实验,对于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思考。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最多只能达到验证实验的目的。1.3实验考核方法简单。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考核成绩由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来评定,教师在实验报告评价时主要是看报告的书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因此,学生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用于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是照抄教材或者相互参考,实验报告也多是流于形式。但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态度等,该实验考核方式忽视了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缺乏客观性。1.4学生基础操作不规范。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之前,由于学校的条件及课程体系设置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并不重视。高中的化学实验课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只是观看教师的步骤及要领,很少有机会自己亲手动手去做实验,这种状况导致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其缺乏,而大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初掌握规范正确的基本实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后继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由于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授课时间有限,正确规范的基本操作主要依靠教师在有限的实验课中进行演示和说明,一个教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基础操作的不规范。1.5安全环保意识薄弱。无机化学实验课一般是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在整个无机化学实验过程由于前后实验缺乏连贯性,使得药品重复使用且使用量大,回收率较低,造成严重的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3]。总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素质化工人才的培养。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快地摸索出一条适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路子,是任课教师和实验员肩上的重任。

2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2.1推行“实验演示型微课”教学模式。“实验演示型微课”,能够再现实验关键环节、模拟一对一实验指导、促进学生独立操作,有助于提高课堂实验效率,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基本操作制作成微视频,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规范化,而且可以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减轻实验教辅人员的负担。例如教师将“测定醋酸解离常数”微视频进行后期制作,并上传到微课平台上,供学生在课外学习,在使用前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对干涉的知识有了系统的理解,并熟悉整个实验流程,为即将进行的实验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当学生进入无机实验室后,实验教师只负责解答疑问即可,学生可以做到独立操作。将微课实验中学到的知识与教师在实验室的讲解和演示相结合,可提高无机化学实验的成功率和教学效率。2.2强化绿色化学教学。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忽略对大一学生进行专门环保知识的教育,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因而部分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废气、废渣等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无机化学实验需要的药品及试剂种类繁多,产生的“三废”也较多,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显得非常重要。(1)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无机实验中教师应该插进绿色化学教育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验室中的一些污染问题。(2)实验室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实验室绿色的表率。实验教师应当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起,结合实验经常用到的某些有毒、有害药品,使学生明白这些药品对环境、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以及污染环境的原因及防治措施。(3)在实验设计上,推广微量、半微量实验。在不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微量、半微量实验要求学生尽可能减少试剂用量。这样,不仅节约了实验用品,还减少了"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能够极大地改善实验室的环境条件。2.3部分开放实验室。在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对于实验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其加强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另外,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补做实验课上做失败的实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学生自己搞的创新项目。"开放实验室"不仅弥补了普通实验教学时间紧、学生动手时间有限等缺点,而且还可提高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4]。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完善科学的实验课考核方式。无机化学实验课采用结构制成绩,学生最终的实验考核成绩全部根据每个实验的平时综合成绩来定,这样可以多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验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避免了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片面性,体现了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为了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我校成绩的评定标准包括:(1)预习成绩(20%);(2)实验操作及技能成绩(30%);(3)实验报告成绩(40%);(4)纪律卫生成绩(5%);(5)迟到早退、上课考勤成绩(5%)。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高度重视每一个实验。这种做法比较客观、公正、合理,并且操作性强。2.5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有些实验项目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做无机化学实验之前,首先组织学生观看与实验有关的教学录像,使学生对基础实验规范操作和实验内容先有个初步认识,这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剧毒易爆易燃物质的实验,如:砷化合物、氰化物、白磷、氯气、液溴等的性质实验,我们可以将这些实验演示制成课件放映,可以反复播出。使学生观察到发生的实验现象和反应条件进而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并且能减少讲课时间,延长学生的实验时间。

3结语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无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实验,必须从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考核方法上进行深刻的变革,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迫切要求。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发现以上改革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推进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向乾坤,赵秀琴.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6,42(3):157-158.

[2]刘冬莲,刘爽,张宁,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2):133-135.

[3]刘媛,邹清,房川琳,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1):140-145.

[4]曹红霞.当前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9,23(1):72-73.

作者:马姣丽 程辉成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第六篇:食品化学实验改革成效与建议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食品中主要组成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色素等的理化性质及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的化学变化,强化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处理、问题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对各试验所涉及的食品成分性质、反应机制等加深了解,为今后从事食品生产和食品卫生的管理,以及食品、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打下基础。《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但是学院在过去由于各种硬件及软件条件限制等缘故,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在教学上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经多年的努力,《食品化学实验》课程从实验教学条件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均有大大地改善和进步,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的优化

1.1与理论教学相衔接。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虽因高校的培养模式不同而异,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解决;第二,培养一定的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要达到教学目的,需要高质量的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加以配合,因此,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改革[2]。食品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是根据食品中成分的分类如水分、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酶、色素、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等进行分章节教学,实验教学也应紧扣理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原先实验内容(①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②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③美拉德反应、④青菜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⑤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的基础上,新增了“食品中水分(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的测定”、“油脂酸价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等实验项目。使食品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紧扣理论教学。1.2不同课程的实验内容不重复。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去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任课教师在设置《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前,由于缺乏沟通容易出现同样的学生在两门不同的实验课程中可能做过相同或类似的实验。例如:《基础化学实验》和《食品化学实验》可能设置相同的“叶绿素的提取”或“维生素C的测定”的实验;以及《食品分析》实验课和《食品化学实验》也易出现相同的实验,如“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等。而如今,我院食品专业教师采用集体编写大纲,集体备课的方式,且本专业已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汇编,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各门实验课程在实验内容及学时上的设置,避免了与《食品化学实验》出现相同或类似实验的现象。

2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食品化学实验不同于理论课,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该课程特点,能考核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更加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2,3]。如今《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多种形式,如:考核学生对某一实验的操作能力是否熟悉掌握,以及操作是否规范;或要求学生对一个食品化学方面的新问题进行实验设计,考核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设计能力;或同时考核学生的实验综合设计及实践操作的能力等。《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最终总成绩以100分计,包括平时成绩60%和期末成绩40%两个部分。平时成绩由平时实验课的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分构成;期末成绩的内容包括综合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的考核,目的是要使学生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和科学态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3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

我院已建好独立的实验楼,更配备有两间“食品理化实验室”专用于《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添置了更加完善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可以完全满足《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需求。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充足的实验空间。充足的实验设备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新引进的现代先进实验设备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实践操作能力;充足的实验场所,使实验分组设置由原先的3人1小组变为了2人一小组,增加了每个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

4完善与改进

在过去几年,《食品化学实验》课程追随着学院和专业成长的步伐共同进步。令人欣慰的是,与食品专业刚成立时相比,《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在教学上有了极大的进步和改善,展望未来,该课程仍有一些不完善之处还有待改进。4.1实验与理论教学时间同步。如今食品化学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为分阶段集中授课,在时间安排上没有刻意的衍接穿插,即前半学期集中上完理论课,后半学期再集中上实验课。建议将来在实验课的教学时间设置上,能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例如上完理论课“油脂”这一章后,能在紧接着的下一次课上,让学生着手做“油脂的过氧化值测定”的实验。这样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同步教学,能更有助于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们对相应章节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4.2增加自主创新型设计实验。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应适当增加自主创新型设计实验项目。因为创新型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5],使实验教学从单纯的理论验证和基本操作训练,提高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有机结合的综合运用,锻炼学生的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造力,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即从实验小组开始查阅文献资料、讨论实验方案、拟定较为详细的实验步骤到提交给实验教师审阅。实验教师再与同学共同讨论和修改实验方案,指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确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这种实验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4.3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改进,如今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任课教师对实验课程内容的讲解主要采用口述及黑板书写方式,而板书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且站在后排的学生可能不易看清黑板内容。因此,实验教学应当跟上理论教学的步伐,同样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这样学生在聆听实验课程的讲解时,能与理论课程一样形象直观,容易加深理解。4.4逐步增设双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具备双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食品化学实验课程中增设双语教学能提高学生对食品化学领域英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在食品业领域里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在实验教学中增设双语教学,目前还有困难,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1)加强任课教师的外语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外语素质,在教学时能随时插入双语讲解;(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仪器、试剂上增设外语标签,在实验预习和课后思考题中要求学生查阅外文文献,且在期末考核中增设双语考核;(3)在教材建设上,选择类似《食品化学实验双语教程》的教材,亦可由本教研室根据中文教材,翻译其中重要部分,进行自编双语讲义作为教材。(4)探索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开展双语教学时,需要了解该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的教学[7]。4.5实验员配备的增加。实验工作人员的配备虽然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加,但依然不足,例如缺乏为《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以及调配实验药品的实验员,因此在每次实验开展前,这项工作仍由任实验课的教师完成,这无疑耗费了许多实验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希望将来能再适当地补充实验工作人员,这样能让实验任课教师的精力更好地集中在对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方面。

5结语

通过对近些年《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教学条件改革的总结,以及对未来提出的几点建议,期望本课程能在学院的学科发展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出适应现代食品行业实际发展需求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8]。

参考文献:

[1]李斌,汪超,谢笔均.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2004,13(2):32.

[2]乐琳,张晓鸣.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6):76-78.

[3]熊汉国,张俊.关于《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几点体会[J].科学教育论坛,2006(1):85.

[4]付晓萍,黄艾祥,李凌飞,等.“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实验践[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12):56-58.

[5]李昀,李晓雁.探索食品化学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研究开发能力[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14(4):59-61.

[6]乐琳.《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6):242-243.

[7]刘玮,王岁楼,陈贵堂,等.食品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3(11):84-88.

[8]张丽.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科技教育,2013(35):195.

作者:张婷婷 单位:武夷学院

第七篇: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一目前无机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化学专业是我校最早的专业之一,无机化学实验一直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开设最早的课程之一。多年来,该课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创新,比如由早前的两人一组改成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比如增加指导老师数量(由原来的20-30人一个指导老师改成15人左右一个指导老师);比如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数量等。但是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对于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陈旧。作为一门化学类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老师在同学开始实验之前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交代清楚,然后同学开始实验。这样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是被动的学习,课堂效果也不好。另外,实验室内一般也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更使得实验课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不利于化学抽象、枯燥的知识的传播,也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年来,无机化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验证性的实验的现象、结论以及对现象的解释等,老师可能已经讲解过或在理论课本上都可以找到,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魅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二)重视实验过程,轻视实验前和实验后。对于一门实践性课程,实验的过程当然很重要,因为有老师的监督,同学也都相对较重视,基本都可以认真对待和完成实验。根据要求同学在实验课之前都要写预习报告,实验课之前收上来,老师进行评阅,并且要求学生只有写了预习报告的同学才可以进行实验。但是很多时候预习报告都只是流于形式,同学对待预习报告不重视,只是对实验课本上实验内容的照搬硬抄,甚至书写潦草,只是简单抄写几个实验内容的标题,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根本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另外,由于的时间的原因老师也很难认真评阅预习内容,只能大致看下预习内容是不是完整。根据要求同学们实验结束后要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内容步骤、实验现象、对现象的解释及对问题的讨论等要详细完整的写出来。但是存在一部分同学不能认真对待,尤其存在抄袭的现象,比如某一个方程式配平错误,会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出现同样的配平错误。(三)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根据对我院化学类专业大一新生的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在高中是没有做过化学实验的,甚至连老师的演示实验也很难看到,基本都是由老师“讲实验”,即使有少部分同学接触了几次化学实验,也不能从态度上重视化学实验。这可能是由于部分中学不具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中学领导和老师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同学进入大学后不仅不具备化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关键也不能从态度上重视化学实验课,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考核方式不尽完善。化学实验的考核成绩是由平时成绩(30%)加期末考核成绩(70%)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平时的实验报告、考勤、卫生等方面,期末的考核是笔试或者实验操作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完美,但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报告,不能反应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由于同学在书写实验报告时存在较严重的抄袭现象或者对实验结果编造,所以很难真实反应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水平;另外,考核时存在评分标准较粗糙,也没有有效的监督,导致老师的评分容易出现主观和随意的情况。

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进措施探讨

(一)重视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参与实验准备。针对学生在实验之前普遍存在预习报告敷衍的情况,也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大程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验预习效果,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3]。(二)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有些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和枯燥,老师单纯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通过动画、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们,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上老师讲授内容利用视频、课件移至课下,由学生提前完成课上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效果[4]。另外还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次上课由一个小组来讲解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其他听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根据讲解和回答情况老师进行评分,作为该门课程最终成绩的一个部分。(三)精选和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大类招生背景下,要充分考虑到以后专业分流,所以选择的实验一定要能满足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项目主要是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导致学生认为实验课就是对理论课知识的验证,这种观念是对实验课程的片面理解,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不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可以对一些验证性实验进行合并到一次实验完成(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原来课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已经有学生提前完成),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比如针对设计性实验,老师仅提出实验的背景和参考文献,由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条件,充分调研后,大胆设计实验,写出详实的实验方案和步骤[5]。这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不仅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比如加热、蒸发、过滤、结晶等),还可以培养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四)鼓励学生参加实验技能竞赛和创新训练计划,激发学习热情。有些同学对待实验不够重视,可能是还感受不到实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用处。老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科研前沿、教师的科研成果、产学研成果及实际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我校已有校级和省级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实验教学与学习、生活、科研、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五)考核方式多元化。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这里的平时成绩除了包括考勤、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课表现、卫生等以外,还可以增加上面提到的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讲授以及参与科研和竞赛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期末的考核可以采取笔试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笔试的内容主要考核实验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现象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等偏理论的内容。针对操作考核,无机化学实验(一)主要是基本操作考核,比如过滤、容量瓶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滴定操作等,将这些实验分组,由学生抽签决定哪一个操作考核;无机化学实验(二)采取设计实验考核,老师给出实验项目,由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进行调研,实验前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步骤、注意事项等,实验结束提交实验报告。这样采用多模块、多方面的考核方式,能够较客观的、公正的、全面的、科学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和实验综合素质[6]。

三结语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践类课程,对化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传统教学的分析,提出从实验前的准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实验技能竞赛和创新训练计划以及考核方式等角度,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增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实验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瑞芳.浅议高校不分专业招生: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信息化管理,2017,20(17):254-256.

[2]蒋秀兰,郭娜.关于高等学校大类招生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09-210.

[3]朱美安,金凤,柴兰兰,等.学生参与无机化学实验准备的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3):107-110.

[4]张萍,DINGLin,张文硕.翻转课堂的理念、演变与有效性研[J].教育学报,2017,13(1):46-52.

[5]杨宏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130-133.

[6]李巧云.无机化学实验新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73-75.

作者:孙林 金凤 苗慧 武海 张宏 盛良全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