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

时间:2022-09-04 10:12:21

关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行静脉留置针儿科患者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个月~35个月。疾病种类:急慢性肺炎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胸腔积液3例。对所有患儿行静脉穿刺且保留静脉留置针,进行反复输液,静脉留置针部位包括头皮和四肢静脉,记录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1.2方法

1.2.1穿刺部位以及血管选择

儿童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在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时,一般要求选用那些既粗又直,且具有弹性的血管,一般有头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以及耳后静脉等。在穿刺时,要注意区分静脉和动脉,一般而言,静脉触摸时无搏动感,在患者情绪不稳时有较为明显的血管扩张,呈现蓝色。

1.2.2穿刺方法

选择好穿刺部位后,对患儿情绪进行安抚,在穿刺之前,要学会和患儿沟通,必要时叮嘱家属予以配合。如果遇到行为过激的家长时,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家长进行解说,最终确保穿刺成功。将待穿刺部位毛发剔除干净,常规消毒处理,如在四肢穿刺输液,将止血带系在穿刺点上方5cm~10cm处,左手抚平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握紧套管针回血腔两侧,稳定穿刺手势。在距血管清晰可见处的0.1cm~0.2cm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即可很据见到的血管长度,固定针头,松开止血带,确保输液畅通之后将肝素帽连接,记录患儿留置管时间,打开输液管的调速器进行输液速度调节。

1.2.3封管

封管在整个静脉针留置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关系到留置时间长短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常用的封管液是50U/mL肝素盐水,输液结束后,将输液调节器的开关关闭,将针头与肝素帽分离,充分消毒肝素帽,具体步骤是:用注射器抽取5mL封管液后刺入消毒好的肝素帽内,缓慢静脉推注3mL封管液,与此同时,缓慢退针,在将余液推净的同时拔除针头,保证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缓慢,以减少对于血管的冲击力。封管结束后,将静脉留置针处的夹子移至最低。之后间隔12h即需重复上述封管过程1次。

1.2.4固定

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必须牢靠,一般而言,在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输液贴将患儿针眼加以敷盖,之后采用透明胶贴将留置针固定,在对肝素帽进行处理时,可使用无菌棉球垫于肝素帽下面,用4~6条输液专用胶带固定针翼和肝素帽。固定结束后,叮嘱家长留心患儿行为,防止由于激烈运动导致留置管反折,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马上通知护士进行弥补措施,如患儿留置针附近胶带脱落或者污染,应该立即更换。

1.2.5静脉留置针护理

临床上一般要求静脉留置针留置最长时间不得超过5d,但是,实践表明,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延长留置时间。重点是在留置过程中对于留置部位和留置针进行充分护理和消毒,以确保能够满足延长留置时间的需求。我院在对留置针以及留置部位采用无菌消毒处理,每日定时进行碘酒消毒,更换新的无菌纱布;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留置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需要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部位,要在合理情况下对药物进行稀释,以达到保护血管目的。

1.2.6拔针方法

拔针时主要注意减轻患儿痛苦,力求快、准,一般是将套管针纵轴与穿刺血管保持纵轴平行方位,护士一手扶住患儿皮肤,一手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时,再快速将其拔出体外。拔除之后,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针眼至无血液渗出,如条件允许,在拔除之后的24h内,定时对针眼进行消毒处理。

2结果

本组研究中行头皮穿刺患者33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为7d,最短为2d,平均为(4.5±2.5)d,在此过程中无患者由于留置针而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其材料特殊,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且对血管刺激小,可较长时间留置于血管中,能够保持静脉通道的持续通畅,为治疗、抢救提供了有效的给药途径。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患儿而言,静脉留置管具有保护血管作用。我院对33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33例患儿穿刺成功后,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在留置过程中,对留置针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处理,使得留置时间达到理想需要,基本能够完成由于治疗所需要的静脉输液需求。本组留置时间最长为7d,最短为2d,平均为(4.5±2.5)d,留置过程中,无患者出现局部渗漏和留置针脱落现象,也无患者出现针眼红肿、疼痛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表明,在临床上采用留置管技术对儿童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可以有效减轻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由于患儿反复哭闹造成家长焦虑和心理压力,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海英单位: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